代冬梅;温海明;李红新;陈树明;詹锦六
目的 评估利福平注射液与口服利福平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10例.分为治疗组(Ⅰ)(INH、舒兰新、PZA、EMB),对照组(Ⅱ)(INH,RFP,PZA,EMB口服),分别观察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痰菌好转(或阴转)率、X线好转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第一个月末Ⅰ、Ⅱ组的痰菌好转(或阴转)率分别为81.7%、20%(P<0.05),X线好转率分别为68.3%、20%(P<0.05);第二个月痰菌好转(或阴转)率分别为91.7%、88%(P>0.05),X线好转率分别为76.7%、64%(P>0.05);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15%、14%(P>0.05),不良反应与利福平口服剂型相同.
作者:张宜文;李东方;韩君;孙红;李晔;吉隆;姜维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腋下切口与胸腔镜手术治疗白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效益.方法 对接受腋下切口与胸腔镜手术的白发性气胸118例患者的手术经过、疗效等临床资料及医疗费用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接近,胸腔镜手术在术后疼痛方面较优.胸腔镜手术医疗费用明显多于腋下切口手术(20,631±752 vs 11,385±350元),其主要来源是一次性手术耗材.结论 腋下切口与胸腔镜手术治疗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接近,胸腔镜手术增加的医疗费用主要来自一次性手术耗材.
作者:张韶岩;区颂雷;胡燕生;宋飞强;李昕;马旭晨;马欣欣;梁林;李栋;郭琳;孙震;张志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左氧氟沙星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结核药物,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本人对72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方案的复治肺结核病例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钱起龙;徐冬梅;李金娟;袁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年度我院实施护理三级质量管理制度,将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临床护理,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与实施,真正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劳动价值,促进护理服务向重质量,重安全,重服务,重绩效方向发展.
作者:高改燕;钟文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用利多卡因雾化麻醉;B组应用丁卡因喉头喷雾法;C组应用利多卡因喉头喷雾法.结果 麻醉效果各组优良率分别为75%、37.5%、55%.结论 利多卡因雾化麻醉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肖燕;李继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查血常规、测定肺功能,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17、sICAM-1浓度.结果 同一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血浆IL-17浓度、sICAM-1浓度均明显高于稳定期(P<0.01,P<0.01);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血浆IL-17浓度、sICAM-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1),患者COPD稳定期血浆IL-17浓度、sICAM-1浓度明娃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IL-17、sICAM-1与Neu/Leu%呈正相关(r=0.824,P<0.01;r=0.827,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IL-17、sICAM-1水平显著升高,提示IL-17、sICAM-1参与了 COPD的发病,可能是引起肺内炎症细胞浸润及肺实质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CHEN Yi-hui;陈艺慧;关键;许西琳;王晓园;于颍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水通道蛋白一种跨膜蛋白,具有多种生埋功能,同时它也参与多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它在许多病变组织中高表达,但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故可作为分子标志物而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靶点.在支气管哮喘中它的表达较高并且与炎症细胞的定向运动有关,已有研究表明,它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的靶点.
作者:唐顺广;倪松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肺癌开胸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循序式功能锻炼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设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在术前日和术后第七天测量患侧上肢功能,对照组行常规术后胸外科护理,实验组行常规术后胸外科护理加术后全麻清醒后即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七天患侧上肢功能比较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序式功能锻炼对开胸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王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6年5月~2008年5月间168例确诊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49%.持续性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3.4%.早期无阳性体征.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92.5%.胸片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88.7%,右侧(57.6%),多于左侧,下叶(72.3%)多于中上叶.52例(30.9%)有肺外并发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占40%,此外尚有肝损害,神经系统贫血溶血等损害.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 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李平;皇甫春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纳米活性炭作为一种淋巴示踪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其在肿瘤外科的应用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淋巴结廓清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
作者:张建鹏;邹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哮喘并发GERD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给予常规经典抗炎、平喘治疗;B组除以上常规治疗外,并加用抗反流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症状缓解情况以及随访一年观察其发病次数.结果 B组治疗后病程及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 增加抗反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及减少发作次数,值得推广.
作者:刀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对122例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作住院治疗,采取早期、联合抗痨,胸腔穿刺抽掖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满疗程119例,治愈98例,占83.2%,基本治愈30例.疗效满意,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 早期联合抗痨、胸穿及激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关键.
作者:肖天津;古中东;赖景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93例肺痛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指导肺癌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研究193例肺癌病人胸部CT、纤支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本组193例肺癌有28例直径2 cm以下早期肺癌,其胸部CT常见恶性征象出现率:分叶征57.1%、毛刺征39.3%、空泡征25%、胸膜牵拉征28.6%;2、193例肺癌纤支镜下形态特征共分四型:腔内增生型40.9%、管壁浸润型21.2%、管外压迫型33.6%、未见异常型13.5%.管内增生型以鳞癌为主占50.7%;管外压迫型以腺癌为主占58.5%;3、管内增生型肺癌的钳检检出率高达97.2%.与刷检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胸部CT、纤支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分析,可提高早期肺癌诊断阳性率.
作者:唐文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的内科治疗.方法 统计我院2002~2005年45例结核性脓胸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内科保守治疗的治愈率.结果 基本治愈22例占48.9%,(其中完全治愈2例,膈角残留微量积液20例,)病情好转20例占44.4%(表现为胸水明显减少,细胞数降低,)无变化2例占4.4%,复发后手术1例占2.2%.结论 对结核性脓胸的治疗首先应采取内科治疗,对其中部分未治愈者再行手术治疗,这样能减少因手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李向红;梁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COPD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病.近年来我们开始试用改良呼吸肌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吸取瑜伽呼吸操之精华自编了一套呼吸肌锻炼方法.采用自编呼吸操由经过专门锻炼的课题小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我们调查患者的依从性并给予护理干预,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文华;王慧玲;林秀芝;朱迎春;张海燕;南桂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胸片特点.方法 选取17例耐药肺结核病人胸片作为观察组,同期21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胸片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肺结核病灶范围和性质特点.结果 两组病人的胸片在病变范围上存在显著性筹异(P<0.05).两组病变性质均以斑片状渗出、干酪样坏死为主,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病人胸片病变范围广泛,易出现空洞、胸膜改变等形态特点.
作者:严金二;杨英武;凌素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科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转变,为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的高质量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对病人及家属不失时机地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心理卫生教育及相关行为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大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模型,观察大鼠VT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方法 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DVT(18只)、DVT-PTE(54只)、正常对照(6只)组.DVT组依据血栓形成时间不同(1,4,7 d)分为D1、D4、D7三个哑组;DVT-PTE组依据DVT和PTE时间不同(1,4,7 d)分为D1P1、D1P4、D1P7、D4P1、D4P4、D4P7、D7P1、D7P4、D7P7九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显微血管夹阻滞一侧股静脉血流,制备DVT模型;DVT后不同时间分离有血栓的股静脉,摘取血栓,从另一侧股静脉注入栓子,制备DVT-PTE模型.行肺组织VEGF和bFGF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测定血浆VEGF和bFGF浓度.结果 1、VEGF抗原:对照组主要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表达,DVT-PTE组第1天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可见表达,第4天肺动脉内皮细胞胞浆可见表达,第4和7天机化栓子中成纤维细胞胞浆有表达.bFGF抗原:对照组主要由支气管平滑肌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表达,DVT-PTE组第1天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表达增强,第4和7天肺动脉周围基质和机化栓子内成纤维细胞胞浆可见表达.2、血清bFGF浓度在D1亚组升高,而在D7、D7P4和D7P7亚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和bFGF参与VTE血栓机化和血管内膜修复.
作者:冯敏;季颖群;高鹤立;张中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3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表现和镜下特点.结果 镜下粘膜肥厚狭窄13例(43.3%)、充血水肿7例(23.3%)、糜烂溃疡5例(16.7%)、疤痕狭窄5例(16.7%).活检阳性率23.3%,刷检阳性率60.O%,(刷检+活检)阳性率为70.0%.结论 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江雪红;蒋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本文介绍我科(ICU)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慢性阻塞性肺气肺住院病人86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分析5年随访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永乐;张乐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