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丽;明海霞;金戈
孤独感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学生群体,对老年人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因此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作者:赖运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与HBA DN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BV-LP检测,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60例HBsAg阳性患者,大三阳组28例患者中HBV-LP阳性率为92.86%、HBV DNA阳性率为89.29%;小三阳组32例患者中,HBV-LP阳性率为43.75%、HBV DNA阳性率为40.61%,两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中检测不到HBV-LP与HBV DNA的存在.HBV-LP与HBV DNA呈正相关(r=0.356,P<0.05).60例观察组患者中,40例(66.67%)HBV-LP阳性,38例(63.33%) HBV DNA阳性,两种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0.46,P<0.05).结论 HBV-LP作为判断患者体内HBV病毒是否复制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明显相关,根据两者血清水平可对疾病进行正确评估、正确诊断,可作为除乙肝两对半以外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作者:郑兰;汪洁;张为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内镜下处理策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整理老年大肠息肉患者407例941枚的临床资料,分析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特点、内镜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并与同期中青年人大肠息肉225例305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大肠息肉检出率在老年及中青年组分别为27.8%及6.3%(P<0.05);直肠、乙状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但老年人右半结肠息肉明显增多,横结肠、升结肠检出率分别为11.2%、10.8%,而中青年人分别为6.6%、6.9%(P<0.05);老年人中多发性息肉占72.7%,明显高于中青年人的43.9%(P<0.05);老年组息肉大直径≥2cm的息肉及分叶状息肉比例相对增多分别为(6.6%vs3.6%及8.4%vs 4.9%,P<0.05);病理结果显示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腺瘤性息肉所占比例分别为63.0%及46.2%(P<0.0l);老年人及中青年组息肉伴癌变率分别为4.4%及2.0%(P<0.05).老年组941枚息肉中,活检钳除662枚,高频电切223枚,因癌变或息肉较大需外科手术治疗56枚;内镜下均成功切除息肉,无治疗相关肠穿孔及死亡病例.老年组内镜治疗后,有7例并发出血,均为套圈电切术后出血,活检钳除者未见出血并发症.其中,早发性出血(EPPB)2例,迟发性出血(DPPB)5例,均内科及急诊肠镜处理后止血.结论 老年人大肠息肉处理应根据大小、部位、形态、病理采用不同的策略,内镜下摘除老年人大肠息肉安全、有效、可行.
作者:罗庆锋;石蕾;唐永莲;许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1].各种急性或慢性肝病用其他内、外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1-2个月)无法避免死亡者,均可考虑进行移植术.
作者:马瑶瑶;凌宾芳;吴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影响尿失禁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8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86例无尿失禁症状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应用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QOL)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对影响尿失禁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与三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尿失禁会影响老年女性患者从事家务的能力,会限制其户外锻炼的内容和范围,同时还会影响夜间睡眠、如厕和饮水等日常生活活动.而对照组中偶尔漏尿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体重指数(BMI)、分娩次数、尿路感染、子宫脱垂、收入水平与是否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老年女性尿失禁发生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老年女性尿失禁会导致其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的下降,临床医护工作者应指导其积极及时就医,早日改善生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目前欧洲和美国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其在我国ESRD中所占比例逐年攀升,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1].
作者:李丹;徐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不同血压类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就治的2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124例,女136例,平均年龄(65.56士12.81)岁.入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幅度分为勺型组、非勺型组、反勺型组;各组患者入院24h内均进行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血脂检测和颈郁血管超声检测.结果 (1)260名脑梗死患者中勺型血压患者79例,非勺型血压患者88例,反勺型血压患者93例;(2)三种类型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脉压(NPP)、夜间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晨起收缩压(ESBP)、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及24h平均动脉压(24 h 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其他两组比较,勺型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且日常生活能力强(P<0.05);(4)三种类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冲膜厚度比较有明显差异,反勺型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反勺型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
作者:赵文娟;安中平;于德林;刘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包装生产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细胞重编程提供技术保证.方法 利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包装生产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上清液.收集逆转录病毒上清液感染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逆转录病毒感染成纤维细胞.结果 体外成功原代培养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293T细胞包装生产携带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上清液.包装生产后逆转录病毒成功地感染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 逆转录病毒介导系统是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的有效基因转移载体.
作者:张清华;艾民;蒋知新;沙杭;高毅;卢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脑血管重建术是指采用手术方法重新建立脑的侧支循环通路,包括颅内-颅外动脉搭桥术等直接血管吻合技术,或头皮动脉-硬脑膜动脉-颞肌-脑皮质血管粘连成形术等间接建立脑血流等方法.
作者:王明盛;林建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脑动脉狭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4,术前5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n=34,仅常规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阳J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hs-CRP、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术后3个月、6个月阿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较术后24h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可引起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将可应用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防治.
作者:黄越冬;段金梅;莫建伟;向绍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对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采取于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高血压患者19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应用英国Rivermead康复中心设计的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进行记忆功能测评.结果 病例组患病率96.5%,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的记忆障碍程度随着血压水平的提高而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有明显减退,血压水平影响记忆功能,应加强血压水平的调节与控制,以维持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记忆功能.
作者:蔡淑兰;陈长香;王建辉;王尚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脑梗死[1].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它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 ha-CRP)是这种炎症反应的敏感性指标.
作者:张全福;靳双荣;肖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缓慢起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预后极差的疾病,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有帕金森病(P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亨廷顿舞蹈病(HD)、阿尔茨海默病(AD)等.
作者:张平;张本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20例,男76例,女44例,平均年龄(66.7±11.3)岁;测定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等指标;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ApoB、血红蛋白、白蛋白和血糖呈负相关,与二尖瓣E/E’呈正相关.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脂联素水平较单纯心力衰竭患者下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ApoB、BUN、肌酐、CRP、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HDL、ApoA1低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围、血红蛋白含量和E/E’与合并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患者的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425,P=0.032;r=-0.562,P=0.001;r=-0.402,P=0.045).结论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其下降与炎症、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有关.
作者:胡尔西旦·那斯尔;再吐娜·克里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痰液、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的浓度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2例肺癌和4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痰液、血清、BALF中CYFRA 21-1的浓度水平.结果 52例肺癌患者痰液、血清、BALF中CYFRA21-1的浓度分别为(25.2±9.1)μg/L,(20.2±19.1)μg/L和(50.3±17.2)μg/L; 4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三个标本的浓度分别为(1.2±l.7)μg/L,(2.2±1.6) μg/L和(3.5±7.2) μg/L.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三个标本CYFRA 21-I检测结果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痰液、血清、BALF中CYFRA 21-l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1.9%、38.5%和63.5%;而肺部良性病变组三个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17.4%、6.5%和13.0%.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三种标本CYFRA 21-1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不同标本之间CYFRA21-1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2,P=0.04);BALF标本较血清标本检测CYFRA21-1对肺癌的诊断意义更大(x2=6.50,P=0.01).联合检测三个标本与单个标本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痰液、血清、BALF标本肿瘤标志物CYFRA 21-1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与检测单个标本相比,联合检测三个标本的CYFRA 21-1能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刘大鹰;胡灼君;农天雷;林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组织生长因子(TGF)-1β1的相关性.方法 以Sprague-Dawley (SD)大鼠作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前大鼠适应性喂养1 w,然后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糖尿病组(n=12),其中糖尿病组大鼠通过腹腔内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测定两组大鼠血清中AGEs和TGF-β1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造模后,血清AGEs含量为(5.81±1.20) U/ml,对照组大鼠血清AGEs含量为(1.28±3.37) U/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7,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骨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强且广泛,糖尿病组的TGF-β1表达均散而且淡染,而且糖尿病组的TGF-β1蛋白表达染色平均光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GEs与TGF-β1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3(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清AGEs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且与TGF-β1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通过抑制AGEs而引起TGF-β1的过表达在糖尿病中起到骨保护的作用.
作者:单光宇;薛昊罡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小胶质细胞与GDNF及TNF-α的相关性.方法 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做脑梗死模型,PJ34抑制脑梗死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来源的生长因子(GDN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 随着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增加,GDNF也明显增加(r=0.73,P<0.01)而TNF-α则明显减少(r=-0.15,p=o.04).结论 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与GDNF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TNF-α呈负相关.
作者:王建平;杨直堂;刘聪;许栋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分子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被膜下注射5%硫磺胆酸钠制成大鼠SAP模型,用大黄素干预后,观察其血浆淀粉酶的改变.同时,观察在同一时间内血浆中ILlβ、TNF-α、IL-8和ILl0改变的时效关系.结果 大黄素明显降低SAP大鼠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减轻胰腺局部的炎症;在改变胰腺外器官的炎症反应、减轻肺组织及肝组织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的同时,降低血浆中致炎因子IL-lβ、TNF-α、IL-8的浓度,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浓度.结论 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素对SAP大鼠有降低胰淀粉酶的治疗作用,并对大鼠SAP时全身炎症的肺、肝、小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负性调节促炎因子IL-1β、TNF-α、IL-8表达,正性调节抑炎因子IL-10有关.
作者:王林;余亮科;王原;曹克勇;李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造成人类致死、致残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继而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
作者:王立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方法 探讨通络干预对疲劳应激致内皮功能障碍大鼠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水平和主动脉4型G蛋白耦联受体(GP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疲劳应激组、人参组和通心络组.采用“基础饮食+负重力竭游泳”方法建立疲劳应激模型.通过游泳时间、爬杆时间评价模型建立,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内皮形态,并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评价内皮功能;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应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主动脉GPR4 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疲劳应激组血管内皮结构损伤,内皮分泌NO明显减少,ET明显增加(均P<0.05).疲劳应激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GP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人参、通心络干预后,血清NO水平明显增加,血浆ET含量明显降低(均P<0.01);血清lp-PLA2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主动脉GPR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疲劳应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出现明显损伤,血清lp-PLA2含量明显增加,主动脉GP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通络治疗能显著降低疲劳应激大鼠血清lp-PLA2水平,抑制主动脉GPR4 mRNA和蛋白表达,因此通络治疗可有效抑制ox-LDL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作者:韩建科;魏聪;贾振华;常丽萍;王宏涛;张彦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