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杨磊;赵德伟;郭林;崔大平

关键词: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摘要: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故即使受伤不重也易发生骨折.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首选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业内共识,焦点在于如何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量.我科一直采用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手术切口已完全满足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MIS-THA)的标准(切口< 12 em),并且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也明显减少.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徐州地区老年健康体检者慢性肾脏病流行情况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在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及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以简化的肾脏疾病饮食调整研究(MDRD)公式求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使用美国肾脏病诊治K/DOQI提出了CKD的诊断和分期标准.结果 CKD患病率为26.63%,其中男性25.49%,女性29.07%(x2=9.562,P=0.002).60岁组患病率21.21%,平均每5岁递增3.05%,到85岁组已经达到36.45%.在全部CKD患者中CKD1期为占40.66%,2期占37.53%,3期占21.14%,4期占0.67%.尿镜检红细胞阳性率21.03%,蛋白尿阳性率5.96%,肾功能下降患病率为5.81%,三者均随着年龄组增加而增加.结论 该地区老年人群CKD患病率较高,随年龄增长快,女性略高于男性,以尿红细胞阳性为主.CKD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浆黏度血症、高尿酸有相关关系.体检中应重视尿液检查,结合血肌酐检测和eGFR值的估计应该成为CKD早期诊断常规项目.

    作者:卓朗;刘奇;丁伟洁;宋慧;杨科;王盖;汪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指标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急诊早期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 选择急诊科72例急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接收的急性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66例为对照组.到达急诊科30 min内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静脉血浆BNP(ELISA法)和cTn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水平,并进行床旁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肺门影增宽现象.结果 病例组患者PaO2、血浆BNP及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胸部X线检查肺门影增宽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不同PaCO2分组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有差异(P<0.05),过度通气组和正常组更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P<0.05).不同病因所致各心衰指标变化也有明显差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PaO2低于其他4种疾病,而且PaCO2明显高于其他4种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NP水平低于其他4种疾病,且与冠心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心肌病血浆cTnI值与其他4种疾病相比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的心力衰竭指标结合必要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在急诊早期诊断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

    作者:关紫云;叶镱;蔡阳林;余为治;刘之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呼吸机支持对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CRP、Hcy水平的影响

    COPD常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进而缺氧,引起患者血管发生炎性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1].本研究主要探讨呼吸机支持对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6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

    作者:禄江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ACI老年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特点,并分析MS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MS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均较非MS组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MS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S组患者的病情明显重于非MS组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拜承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联合介入治疗对于改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肌水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根据是否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年龄≥75岁的198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栓抽吸导管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和介入资料,以及术后心肌生化标记物、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随访期间(平均随访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 血栓抽吸导管组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及住院期间临床指标(MBG、cTFC、CK-MB、无或慢血流比例)均显示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两组比较未显示统计学差异.随访平均时间(13.1±5.8)个月,抽吸导管组心源性死亡率、心脏原因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抽吸导管可进一步改善STEMI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组织灌注,减少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晓堃;李莉;赵碧琼;田美蓉;耿学斌;张庆华;刘小明;王宏岭;韩全乐;赵国玉;于佳新;尚小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健康人群血清脂联素的增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健康人血清脂联素(APN)的增龄变化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376例,按年龄段分为七组,分析体重指数(BMI)、血脂、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及血清APN的增龄变化.结果 ①随着年龄的增加,BNI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60岁组(61~70岁)达高峰.②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50岁组(51~60岁)达高峰.③血清RBP4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50岁组(51~60岁)达高峰.④血清APN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又逐渐降低,60岁组(61~70岁)达高峰.结论 健康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反映体内胰岛抵抗的相关指标如BMI、血清TC、TG、LDL-C、RBP4均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50~60岁左右达高峰.而体内具有调节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血清APN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推测健康人体内血清APN的分泌与体内胰岛素抵抗因素存在某种反馈调节机制.

    作者:曹萍;沈丹;钟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内源性注意定向对老年人返回抑制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察内源性注意定向对返回抑制影响的年龄差异.方法 运用线索比例范式和线索-靶子范式对30名健康老年人和30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 在提示比例为20%的条件下,两组被试都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年轻组的效应量显著大于老年组;在提示比例为50%的条件下,老年组与年轻组被试出现返回抑制,且效应量不存在年龄差异;在提示比例上升至80%后,年轻人的返回抑制消失,而老年人的返回抑制效应量保持不变.结论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利用内源性注意定向对返回抑制调整的能力下降,受执行功能老化的影响.

    作者:陈衍;白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超过70%的患者会并发心律失常,而室性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并发频率高[1].心律失常会影响患者心脏的正常功能,并且可能短时间内扩大心肌梗死范围,是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短期内出现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生后必须尽快及时消除[2].在治疗心肌梗死后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利多卡因曾一度成为首选药物.但近几年,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更为有效.本文主要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作者:唐庆;马晓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文拉法辛对老年抑郁大鼠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文拉法辛对老年抑郁大鼠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老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文拉法辛组各12只均给予慢性不可预测的温和多相应激结合孤养共5 w,文拉法辛组于应激第3周末开始同时给予文拉法辛(5 mg.kg-1.d-1)治疗持续14 d,模型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4 d.对照组12只不给予任何处理.采用敞箱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观察大鼠抑郁建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检测海马VEGF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 敞箱实验、液体消耗实验显示模型组及文拉法辛组抑郁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垂直得分增高,蔗糖消耗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文拉法辛组海马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均增加(P <0.05,P<0.01);模型组海马VEGF蛋白及VEGF mRNA表达均下降(P<0.05).文拉法辛组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VEGF蛋白及VEGF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 文拉法辛可提高老年抑郁大鼠VEGF表达,并对血管新生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李娜;赵兴蓉;胡静;王廷华;许秀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太极拳对认知功能及精神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老年痴呆症逐年增加,世界已超过2 00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在欧美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6%~12%,85岁以上为20%~40%[1].我国200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痴呆人数已近800万,预计本世纪中叶,患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人数将接近2 000万[2].药物疗法治疗痴呆症,虽取得一些效果,目前非药物疗法越来越受到瞩目.非药物疗法包括回想法[3],园艺疗法[4],音乐疗法[5],运动疗法[6]等种类.太极拳作为有氧运动疗法,是从中国武术转化而来的一种健康方法.

    作者:孙皎;王磊;张秀英;王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Nrf2和IGF-1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胃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上皮内肿瘤(GIN)及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二者在胃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rf2和IGF-1在胃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各级GIN及不同分化程度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rf2和IGF-1在正常胃黏膜中几乎无表达;从增生性息肉、GIN到腺癌,二者共表达逐渐增强;在增生性息肉、GIN、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呈正相关(r=0.337,P =0.037).结论 Nrf2和IGF-1表达增强可能与胃黏膜癌变过程有关,二者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肿瘤进展.

    作者:宋素贞;王洪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visfatin水平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visfatin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并发症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将80例T2DM患者分为合并NAFLD组50例和单纯T2DM组30例,并选30例健康人做对照.所有的受试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visfatin浓度;并测定各组的人体指标和血代谢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指标间及与NAFLD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①T2DM合并NAFLD组、单纯T2DM组及对照组间相互比较血清visfatin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 =0.874;P=1.000).②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血清visfatin浓度与WC、TG均呈正相关.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是血清visfatin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visfatin浓度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中无明显变化,但与腹型肥胖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密切相关.

    作者:王青;向菲;李海英;李树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预防性服用利塞膦酸钠降低绝经后妇女骨折风险的 Meta 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作用.方法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0年4月)、Embase(1966年至2010年4月)、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二期)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79年至2010年4月),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5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作用的相关证据.结果 经全面检索及筛查后,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Meta分析表明,就二级预防而言,每天服用5 mg利塞膦酸钠对于减少脊椎、髋及非脊椎骨折有统计学意义.但就一级预防而言,没有发现减少骨折的统计学意义.服用利塞膦酸钠1年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开始减少,3年后其二级预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与利塞膦酸钠相关的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结论 利塞膦酸钠的二级预防能减少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但仍需就其一级预防、腕部骨折的预防及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新玲;王薇;孙国良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学特点

    目的 探讨椎动脉走行第二段的显微解剖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和观察成人尸体椎动脉的外径和全长,推动脉在横突孔内的位置,横突孔的孔径,钩突尖至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钩突高度,以及椎动脉表面和周围交感神经的分布.结果 椎动脉的左右侧比较以及男女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只有当椎动脉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或椎动脉本身发育不良时,才能引起椎动脉缺血.通过标本观察,横突孔的绝对狭窄很少见,主要是相对狭窄,当钩突关节增生肥大时,极易占据部分横突孔空间而致椎动脉受压,造成血流量减少.C5钩突尖至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小,C5钩突高度较其他椎体高,故C5是椎动脉型颈椎病高发部位.因椎动脉表面及周围交感神经分布的特点,极易受骨赘增生等影响,造成椎动脉缺血进一步加重.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孙希化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辽宁省六城市4168例老年吸烟者流行病学调查及肺功能检测情况

    目的 了解老年人吸烟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吸烟后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辽宁省六城市部分社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及体检,总结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经筛选和剔除后,对4168例吸烟者及3598例非吸烟者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吸烟者占到同年龄人群的30.89%.吸烟者的肺功能指标低于非吸烟者:肺容积指标残气量(RV)/肺总量(TC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MME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其降低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吸烟对老年人肺功能的损伤不容忽视,应尽早戒烟,保护老年人的肺功能.

    作者:张旭华;刘朔;王东亮;李忠梅;付爽;韩玉英;周宏宇;沈明;赵俭;孙小平;朴立峰;马丹;王玲玲;何晓雨;孙佳英;吴立华;陈东红;余晓凌;许蕾;赵广丹;刘丹;聂芳;张丽娇;闻德亮;王笑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FT3、FT4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r4)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近年因糖尿病在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5例作为试验组,男45例,女40例,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3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11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查体的正常老年人群8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3例,女40例.密切观察两组人群FT3、FT4的水平.结果 试验组FT3、F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急性代谢紊乱者FT3、FT4明显低于无并发急性代谢紊乱者(P<0.05),且治疗后FT3、FT4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测定静脉血中FT3、FT4水平对估计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判断其病情变化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宗海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随着患者年龄逐渐老龄化及抗生素滥用,导致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死率占全球10%左右[1].这主要是因为老年CAP患者免疫力较差,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老年CAP患者常缺少咳痰、发热、寒颤等CAP典型临床表现[2].目前仍缺少能对老年CAP进行明确诊断及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的实验室指标[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老年CAP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作者:谢世良;陈永幸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金雀异黄素诱导人白血病Jurkat E6-1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对Jurkat E6-1人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金雀异黄素对JurkatE6-1白血病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 Gen各浓度组瘤细胞皱缩、变形,染色质浓缩,部分核染色体碎裂,呈高蓝低红色;与1640组相比,Gen各浓度组凋亡率均呈显著增高,且随着Gen浓度的升高,凋亡率也增高;Gen 0.1、1.0、10.0 μmol/L组的Bax和Caspase-3蛋白条带强度递增,并明显高于1640组,而Bcl-2蛋白条带强度则递减,并明显低于1640组.结论 Gen对Jurkat E6-1白血病细胞可能通过上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来诱导其凋亡.

    作者:何坚;袁颖;李万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人工全髋关节和双极股骨头置换对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美国大约55%股骨颈骨折发生于80岁以上高龄者[1].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其可早期重建髋关节功能,彻底解决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已被认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都是临床上常用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方法,本文旨在研究这两种手术方法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黄隆;何立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尼莫地平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在保护脑出血后脑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72例,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选择尼莫地平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n=87)和对照组(n=8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脑损害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痊愈、显效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体积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尼莫地平对于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神经功能损害,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黄旭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