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华;王际莘
目前为止,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研究表明,AD患者脑中普遍存在葡萄糖利用降低和代谢异常,并且代谢能力的下降与痴呆程度成正比[1].AD患者在出现认知功能减退以前,大脑皮层的糖代谢就已经出现异常.Wang等[2]也认为糖代谢下降是AD的早期标志,且下降的幅度与痴呆的程度有关.糖代谢障碍与AD关系密切,是导致神经元退变的共同通路,它与AD脑神经元的丢失、老年斑的形成、神经纤维缠结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赵岚;韩景献;于建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构建BHRF1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及获得稳定表达BHRF1的慢病毒的方法.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鼻咽癌组织中扩增获得BHRF1的基因全长CDS序列,并克隆于带GFP荧光报告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中,酶切验证测序正确后,将质粒pWPXL-hBHRF1-IR ES-GFP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将浓缩纯化后的病毒上清感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下293T细胞的绿色荧光表达及转染效率.结果 电泳鉴定与目的基因表达条带完全吻合,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的BHRF1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参考序列完全一致,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BHRF1已正确地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中,包装后慢病毒颗粒可高效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绿色荧光表达,转染效率>90%.结论 成功构建了BHRF1与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BHRF1基因的相关功能提供了适合的稳定转染载体.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远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尾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坐骨神经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正常对照组、DPN模型组和远志治疗组,DPN模型组和远志治疗组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PN模型,以尾部SNCV< 30 m/s作为DPN成模标准;待DPN模型成功建立后,DPN模型组大鼠不再做任何处理,远志治疗组大鼠给予远志(2.7g生药/kg/d)灌胃6w.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尾部SNCV和坐骨神经AR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DPN模型大鼠的血糖、坐骨神经AR活性明显升高,尾部SNCV明显降低(P<0.01);与DPN模型组大鼠比较,远志治疗组大鼠的血糖、坐骨神经AR活性明显降低,尾部SNCV明显升高(P<0.01).结论 远志可明显降低DPN大鼠坐骨神经AR活性、逆转DPN大鼠尾部SNCV减慢,对DPN时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赵晓丽;马洪伟;陈志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评估糖尿病(DM)短暂性脑缺血引起小鼠脑内自噬活性的改变.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DM模型,通过短暂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CCAO)手术在DM模型上建立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印迹和透射电子显微镜(EM)检测脑内自噬活性.结果 在缺血早期,自噬活性标记物LC3-Ⅱ表达大幅度上调,至少持续72 h.与假手术(Sham)组比较,DM组LC3-Ⅱ表达的基线水平增高.DM加剧了中风诱导的LC3-Ⅱ水平,DM-脑缺血(DM-VO)组的LC3-Ⅱ表达增高为显著.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缺血后实验动物神经元大量表达自噬囊泡样物质,以DM-VO组表达为显著.结论 DM加剧了脑缺血后脑内自噬活性水平的增高,调节脑内自噬可能成为一种防治脑缺血损伤的新途径.
作者:张婷;王红梅;李强;孙晓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艾灸预处理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预艾灸组.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聚集态Aβ25~35制作AD模型,艾灸“百会”、“肾俞”、“足三里”进行防治,免疫组化SP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及艾灸干预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TrkB的表达明显下降,表现为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艾灸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TrkB的表达明显增加,表现为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 预艾灸治疗可显著增加海马CA1区BDNF及TrkB的表达,从而改善脑内神经元的损伤,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作者:李熙;孙国杰;王述菊;马骏;王彦春;张春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前随着人类基因序列破译相继完成[1],蛋白质组研究已成为目前生命科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同基因在不同条件、不同时期可能会引起完全不同的作用,加上翻译后修饰作用如磷酸化、糖基化、乙酰化、羟基化以及蛋白质自剪接等,都会使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异.蛋白质的变异与疾病的发生关系为密切,通过对正常及病理个体之间的蛋白质组的比较和分析,从中找出某些疾病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可能成为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
作者:祝莹莹;姜兰香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喉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6~2009年50例喉癌患者为病例组,2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黏膜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水平与MVD的关系.结果 喉癌组VEGF及MVD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EGF表达在肿瘤不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参与并促进了喉癌患者持续的血管再生,与喉癌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及MVD可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任光辉;董朝;耿中利;李鸿涛;马斌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PCR将丙肝病毒(HCV)Core与蜂毒素信号肽(Mel)进行融合,构建到pIZ/V5载体上获得pIZ/V5-Core-Mel表达载体.方法 将pIZ/V5-Mel-core稳定转染Sf9细胞,经Zeocin抗性筛选,获得单克隆抗性细胞株.RT-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稳定表达Mel-core的细胞系SO-Core.对稳定细胞系Sf9-Core的上清进行离心纯化并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 在上清离心纯化的样品中有HCV Core形成的类病毒颗粒(VLPs).透射电镜显示Core蛋白能自组装成直径约30 nm的球形颗粒.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HCV Core与蜂毒素信号肽的融合蛋白并在Sf9细胞稳定表达,在细胞培养的上清中获得了VLPs.
作者:李祥;邹立林;吕建新;高基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由于BPH引超患者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症状,给患者躯体和心理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由于BPH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对其治疗主要以减轻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QOL)为目的.无创伤的药物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临床常用的西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西药的副作用和停药后病情易复发而在临床应用受限.
作者:张雅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亲环素A(CyPA)对Aβ25 ~35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CyPA预处理PC12细胞,再加入Aβ25 ~35继续培养,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用10 nmoL/LCyPA预处理PC12细胞,再加入Aβ25 ~35继续培养,碘化丙啶(PI)单染后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的定量检测;罗丹明123(Rd 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CyPA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Aβ25 ~35引起的细胞凋亡,CyPA还可以改善由Aβ25 ~35引起的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降低Aβ25 ~ 35诱导产生的大量ROS.结论CyPA可对抗Aβ25 ~ 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并通过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和降低ROS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凋亡.
作者:葛宇松;尹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黄芪联合胰岛素疗法对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DM患者应用抗氧化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DM组、黄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黄芪+胰岛素治疗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每隔3d监测大鼠血糖.治疗8w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DM模型组及其治疗组SOD活力、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黄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和黄芪+胰岛素治疗组SOD活性、体重明显高于dm模型组(P<0.05),黄芪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SOD活性、体重明显低于黄芪+胰岛素治疗组(P<0.05).DM模型组及其治疗组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黄芪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MDA含量、血糖明显高于黄芪+胰岛素治疗组(P<0.05),黄芪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和黄芪+胰岛素治疗组MDA含量、血糖明显低于DM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联合胰岛素在抑制DM大鼠的氧化应激,改善血糖,控制体重上较单一应用黄芪或胰岛素,效果更显著.
作者:李阳;孙中华;奚树刚;高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封包方法对局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老年Bowen病ALA透皮吸收情况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以迷你猪动物作为模型,在有无预先使用角质软化剂处理、不同封包温度、不同溶剂、不同pH值等条件下避光封包ALA,采用荧光法检测ALA透皮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探索局部外用ALA的佳方法.将此条件用于治疗老年Bowen病作为优化组,目前常规封包方法治疗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 37℃,pH4.0的ALA制剂透皮吸收和转化效率在封包12 h时达到大吸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溶剂和角质软化剂的使用无显著差异.优化组3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皮损消退,有效率100%,均未留明显瘢痕,随访6个月无复发;传统组3例患者中两例患者皮损消退,一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留有明显瘢痕且复发,复发率为33.3%(1/3).结论 分析找出局部ALA外用的佳方法,并选取佳方式用于临床治疗老年Bowen病,其复发率低,效果更显著,可为ALA-PDT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
作者:佘文莉;陆红;黄海玲;刘晖;刘宏伟;谢光辉;谢珊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二十烷酸(EA)对神经元Aβ生成途径的影响及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3组:对照组、EA组、EA+ Wy14 643组.EHSA法检测培养液中Aβ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1)蛋白表达,RT-PCR法分析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1)mRNA表达.结果 EA组细胞APP、BACE1蛋白表达及Aβ生成增多(P <0.01,P<0.05),ACOX1 mRNA表达加强(P<0.05);应用PPARα激活剂Wy14 643干预后,ACOX1 mRNA表达进一步加强(P<0.05),细胞APP、BACE1蛋白表达及Aβ生成减少(P<0.01,P<0.05).结论 饱和脂肪酸可能通过促进Aβ生成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激活PPARα有效降低了饱和脂肪酸所致的Aβ生成.
作者:石如玲;张煜;姜玲玲;石芸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肱骨近端骨折常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1].目前,医学界对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仍存在很大的分歧[2].本文选取近年来在我院治疗的老年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伴骨质疏松的女性患者,对其进行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作者:马海军;张光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在急诊科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而尤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为多见.胺碘酮是常用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本文对我院急诊科诊断为快速性心律失常采取胺碘酮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了用药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旨在了解急诊情况下使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志宁;尤莉;赵庆霞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90只造成ST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分别测定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SP、VIP阳性表达面积.结果 针刺组、温针组可明显缩短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针刺组(P<0.05).STC大鼠结肠SP、VIP阳性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针刺和温针灸均能明显提高结肠SP、VIP阳性表达面积(P<0.01);且温针灸在提高结肠SP阳性表达面积上效果优于单纯针刺(P<0.01).结论 针灸治疗STC有效,其机制与提高结肠SP、VIP阳性表达有关;温针灸效果更好.
作者:孙彦辉;孙永辉;赵振栓;郭新宇;孙立虹;梁玉磊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临床上对于老年残冠残根治疗方式的探讨逐渐成为热点问题[1,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残冠残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口腔科收治的老年残冠残根患者80例(80颗牙),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0 ~79[平均(68.8±10.9)]岁;残冠残根患者通过X线检查,观察残冠残根形态和长度变化,可见牙周膜没有增宽的影像.
作者:付雪峰;李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及其亚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天然HDL及其亚型作为对照,HUVECs分别经不同浓度(0,10,20,40,80 mg/L)oxHDL、oxHDL2、oxHDL3孵育24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TFPI-1 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xHDL、oxHDI2、oxHDL3能抑制TFPI-1 mRNA和蛋白表达,其中在oxHDL和oxHDL3各系列浓度中以40 mg/L作用明显,TFPI-1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28%、35%和49%、47%;在oxHDL2各系列浓度中以80 mg/L作用明显,TFP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了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oxHDL3的作用强.结论 oxHDL及其亚型能抑制HUVECs TFPI-1 mRNA和蛋白表达,oxHDL3的作用强.
作者:彭湘萍;苑聪;姜志胜;任重;赵战芝;卜梓斌;唐志晗;刘录山;黄宜娥;聂德波;肖文虎;刘艳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清除羟自由基(·OH)、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抗O(2)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方法评价其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鸡眼草总黄酮得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取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55%、提取时间为2.5h、料液比为1:50.随着鸡眼草总黄酮浓度的增加,对·OH和0(2)的清除率逐渐升高,抗0(2)活力和T-AOC亦随之增强.结论 优选的鸡眼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鸡眼草总黄酮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作者:王春景;胡小梅;刘高峰;李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心脏外科收住的病人通常都需要通过规模较大的手术来治疗,都会给机体造成严重的创伤,并对呼吸系统功能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1].其中,呼吸道感染是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脏疾病患者术前通常都有一定程度肺功能的损害,包括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肺水肿、肺淤血等,再加之胸部手术对肺部的直接刺激以及术后胸廓固定导致的活动受限都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机会[2].
作者:李峰;顾国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