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女性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伴骨质疏松113例

马海军;张光明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骨质疏松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常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1].目前,医学界对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仍存在很大的分歧[2].本文选取近年来在我院治疗的老年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伴骨质疏松的女性患者,对其进行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尼麦角林与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对比

    目前对血管性痴呆(VD)认知症状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有三个方面,脑血管病治疗,康复治疗和对记忆障碍的治疗.就是针对疾病原因,减缓疾病的发展和认知症状的改善等几个方面[1,2].现阶段药物治疗限于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促进脑能量代谢药物,以及增加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等[2].石杉碱甲作为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应用临床多年,疗效肯定[3,4].本文观察尼麦角林对VD患者的疗效.

    作者:陈浩;刘京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溶酶体蛋白酶cathepsin L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组织中溶酶体蛋白酶cathepsin L的表达.方法 采用Aβ-淀粉样肽(Aβ)大鼠海马注射制作AD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thepsin L的表达.结果 Aβ海马内灌注造成Aβ沉积的AD模型在行为学和病理改变上一定程度地模拟了AD.AD大鼠海马区cathepsin L蛋白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显著升高,cathepsin L蛋白荧光检测发现AD大鼠海马区cathepsin L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在AD大鼠海马组织中cathepsin L表达升高.

    作者:郭燕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病程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近年来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执行功能(EF)的研究成为焦点.但关于EF障碍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研究目前无报道.本研究拟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的EF状况及病程长短对于EF及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

    作者:周世辉;王金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后谵妄的影响

    术后谵妄的发生使患者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尤其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如何降低老年人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已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镇静药右美托咪定(DEX)在防治术后谵妄方面有一定作用,但相关研究尚少.本研究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DEX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陈金篆;林财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授权教育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

    授权在健康促进的引用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相互协作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控制自身健康的能力和自信,从而提高其对生活的满意度[1~3].而老年人又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故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的影响.

    作者:郭建华;宁艳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糖尿病加剧小鼠脑缺血后脑内自噬活性的增高

    目的 评估糖尿病(DM)短暂性脑缺血引起小鼠脑内自噬活性的改变.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DM模型,通过短暂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CCAO)手术在DM模型上建立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印迹和透射电子显微镜(EM)检测脑内自噬活性.结果 在缺血早期,自噬活性标记物LC3-Ⅱ表达大幅度上调,至少持续72 h.与假手术(Sham)组比较,DM组LC3-Ⅱ表达的基线水平增高.DM加剧了中风诱导的LC3-Ⅱ水平,DM-脑缺血(DM-VO)组的LC3-Ⅱ表达增高为显著.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缺血后实验动物神经元大量表达自噬囊泡样物质,以DM-VO组表达为显著.结论 DM加剧了脑缺血后脑内自噬活性水平的增高,调节脑内自噬可能成为一种防治脑缺血损伤的新途径.

    作者:张婷;王红梅;李强;孙晓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45例

    感染后咳嗽属于亚急性咳嗽,常发生在轻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继而出现持续于咳,可能持续3~8w之久,但无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高,通常发生在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流行季节[1],在病程上有别于慢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是由感染引起的气道炎症伴或不伴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所致.

    作者:庄秋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头痛、认知障碍、癫痫、脑皮质强化的老年脑皮层静脉血栓1例

    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非常罕见,按照Jacobs等[1]的观点,可以引起不伴有颅内高压体征的部分性癫痫和头痛.硬脑膜窦属支的皮质静脉闭塞表现为静脉梗死性脑卒中,非典型动脉区域内存在多发性脑病变和较明显的癫痫及出血倾向均支持病因是静脉而非动脉血栓形成[2].大脑皮层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不典型,诊断难度大于其他类型卒中,常存在诊断延迟,男性患者更易被延迟诊断[3].

    作者:李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血清抵抗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抵抗素(Resistin)、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40例,健康对照组(NC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Resistin水平,同时测定GG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BMI、血脂各项指标的水平,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IR),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新诊断T2DM组患者血清Resistin、G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相关分析显示,Resistin、GGT与FPG、HOMA-IR、BMI呈正相关(P<0.01),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呈负相关(P<0.01);GGT与Resistin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GGT、Resistin可能相互促进,共同参与T2DM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丽疆;刘静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黄连解毒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HLJDT)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的分子机制.方法 高糖、高脂及高盐饲料及20%高蔗糖水喂养(HF饮食)喂养Wistar大鼠建立MS大鼠模型,以HLJDT干预治疗12 w,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水平,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HLJDT治疗后MS大鼠心肌组织内核因子-kB(NF-kB)、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色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 HLJDT治疗MS大鼠后,心肌组织内NF-kB表达及IRS-1丝氨酸磷酸化水平较MS组下降,P-AKT显著增加.结论 黄连解毒汤通过抑制炎症降低IRS-1丝氨酸磷酸化水平,这可能是其保护心肌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晓星;包成梅;李传保;季晓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脂联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脂联素(adiponectin,ADN,亦称aPM1、Acrp30、GBP28和Adipo Q),1995年首次报告cDNA编码的分子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1],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分泌,尽管脂肪组织分泌ADN,但其水平在肥胖患者是下降的,并与肥胖呈负相关.在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病和肝功能异常时呈低ADN水平,其具有胰岛素增敏、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保护作用,对骨形成也有影响.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血循环中的ADN是下降的[2].

    作者:杨裕华;王际莘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不同封包方法对局部ALA-PDT治疗老年Bowen病ALA透皮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封包方法对局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老年Bowen病ALA透皮吸收情况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以迷你猪动物作为模型,在有无预先使用角质软化剂处理、不同封包温度、不同溶剂、不同pH值等条件下避光封包ALA,采用荧光法检测ALA透皮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探索局部外用ALA的佳方法.将此条件用于治疗老年Bowen病作为优化组,目前常规封包方法治疗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 37℃,pH4.0的ALA制剂透皮吸收和转化效率在封包12 h时达到大吸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溶剂和角质软化剂的使用无显著差异.优化组3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皮损消退,有效率100%,均未留明显瘢痕,随访6个月无复发;传统组3例患者中两例患者皮损消退,一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留有明显瘢痕且复发,复发率为33.3%(1/3).结论 分析找出局部ALA外用的佳方法,并选取佳方式用于临床治疗老年Bowen病,其复发率低,效果更显著,可为ALA-PDT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

    作者:佘文莉;陆红;黄海玲;刘晖;刘宏伟;谢光辉;谢珊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危险因素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药效迅速、给药方便等优点,在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1,2].老年患者由于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上容易引起各种非治疗效应,即输液反应,这种输液反应可以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为尽可能减少输液反应及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本文就我院老年科住院出现输液危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李海风;封三花;朱敬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缬沙坦对高脂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高脂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动态、系统地监测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的水平,同时采用Trizol法提取RNA,用RT-PCR法测量主动脉中hs-CRP mRNA、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并且观察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缬沙坦药物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模型组的hs-CRP、TNF-α、IL-6、IL-8均升高,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缬沙坦治疗10 w后,hs-CRP和IL-6的水平均降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L-8的水平均降低,但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缬沙坦治疗10 w后,hs-CRP mRNA,TNF-αmRNA和IL-6 mRNA表达均降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药物干预组内膜病变较高脂模型比较有所减轻.结论 缬沙坦能够有效地降压的同时,能减少部分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高丽君;齐晓勇;王秀萍;高俊茶;蔺杰;王超;孙海平;马艳凯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障碍3例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急性或较早期出现的以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脑功能失调,是术前无精神异常者术后出现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意识、认识、记忆、定向、感知、运动行为等方面功能障碍.术后早期一过性的POCD大部分为可逆性,但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可影响其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如演变为长期的POCD,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OCD发病机制、病程尚不清楚,对其的防治尚无明确指导原则.本文通过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3例POC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

    作者:陈鹏;谷万里;李冬青;刘文广;王韶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0例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20%,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仅为30.2%、24.7%和61%[1].因而如何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当务之急.作为主要的降压手段之一,药物降压常以钙通道阻滞剂为主.因此,本研究选择较为常用的一线药物,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可行性.

    作者:李华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

    目的 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5例为研究组,收集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环形撕囊后获取的晶状体前囊膜标本.同时收集成人尸体解剖非白内障眼球所获取的晶状体前囊膜标本1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并应用TUNEL方法检测两组LECs的凋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LECs凋亡细胞百分率为(30.4±3.7)%,对照组LECs凋亡细胞百分率为(0.27±0.1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1.59,P<0.01).研究组LECs 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4.0%(21/25),而对照组为10.0%(1/1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2.05,P<0.01).25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LECs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数间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 LECs凋亡及caspase-3表达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小杰;李延辉;徐飞;袁煜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脉冲振荡法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 使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呼吸阻抗,探讨呼吸阻抗与气流阻塞及肺容积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IOS法测定200例COPD患者及100例正常受试者(健康组)(年龄≥60岁)的R5、R20、共振频率(Fres)、X5、RC和周边阻力(RP)的实测值,常规肺功能测定肺总量(TLC)、残气量(R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等指标.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COPD组R5、R20、R5-R20、Fres、RC和RP均显著升高,X5显著降低(均P<0.01);R5、R5-R20、RP、Fres都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X5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P<0.01);R20与其中任何一项指标均无相关性;其中相关性强的是FEV1%与X5(r=0.419),FEV1%与Fres(r=-0.553).Fres、X5和R5诊断气流阻塞的阳性率分别为99.9%,94.5%,49.0%.结论 在COPD所致的气流阻塞及肺顺应性改变中,IOS电抗测定比阻力测定更具敏感性.IOS的测定指标可用于评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尤其是X5的诊断价值大,并且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张丽;万毅新;王晓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喉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6~2009年50例喉癌患者为病例组,2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黏膜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水平与MVD的关系.结果 喉癌组VEGF及MVD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EGF表达在肿瘤不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参与并促进了喉癌患者持续的血管再生,与喉癌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及MVD可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任光辉;董朝;耿中利;李鸿涛;马斌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BHRF1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BHRF1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及获得稳定表达BHRF1的慢病毒的方法.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鼻咽癌组织中扩增获得BHRF1的基因全长CDS序列,并克隆于带GFP荧光报告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中,酶切验证测序正确后,将质粒pWPXL-hBHRF1-IR ES-GFP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将浓缩纯化后的病毒上清感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下293T细胞的绿色荧光表达及转染效率.结果 电泳鉴定与目的基因表达条带完全吻合,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的BHRF1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参考序列完全一致,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BHRF1已正确地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中,包装后慢病毒颗粒可高效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绿色荧光表达,转染效率>90%.结论 成功构建了BHRF1与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BHRF1基因的相关功能提供了适合的稳定转染载体.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