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疆;刘静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 w后向蛛网膜下腔2次注入自体动脉血,从而建立SCV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SAH+银杏达莫治疗组,其中假手术组不向蛛网膜下腔注血;治疗组大鼠静脉内应用银杏达莫,观察对比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 发现SAH+银杏达莫组随着银杏达莫的应用,神经缺失症状逐渐好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4天检测血流动力学发现各项指标见差异性明显,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P<0.01).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基底动脉后见应用银杏达莫的SAH+银杏达莫组大鼠病理改变较SAH组减轻.结论 银杏达莫对SCV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改善作用,防止基底动脉发生形态学改变,保护SCV后血管,对SAH后SCV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扬;张晓娜;韩志国;朱晓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我国糖尿病(DM)患者占成年人的9.7%,T2DM约占DM患者总数的85%~90%[1].传统的DM治疗方法包括饮食疗法、心理治疗、运动治疗、生活方式调节及口服各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这些治疗方法均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Pories 等[2]在为病理性肥胖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发现部分并发T2DM的患者在接受减肥手术以后,体质量下降明显,同时血糖也迅速下降,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且不需要继续采用任何降糖措施即能得以维持.
作者:刘斌;徐景伟;徐广甍;田晓丰;房学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二十烷酸(EA)对神经元Aβ生成途径的影响及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3组:对照组、EA组、EA+ Wy14 643组.EHSA法检测培养液中Aβ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1)蛋白表达,RT-PCR法分析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1)mRNA表达.结果 EA组细胞APP、BACE1蛋白表达及Aβ生成增多(P <0.01,P<0.05),ACOX1 mRNA表达加强(P<0.05);应用PPARα激活剂Wy14 643干预后,ACOX1 mRNA表达进一步加强(P<0.05),细胞APP、BACE1蛋白表达及Aβ生成减少(P<0.01,P<0.05).结论 饱和脂肪酸可能通过促进Aβ生成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激活PPARα有效降低了饱和脂肪酸所致的Aβ生成.
作者:石如玲;张煜;姜玲玲;石芸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完全或不完全性冠脉闭塞[1].故有效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和形成血栓至关重要.特异、高效、高选择性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通过阻止血小板聚集的后共同通路,早期加用能更大程度减少冠脉阻塞的发生,提高心肌灌注水平,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极大地改善ACS的预后.慢性肾衰竭是ACS患者死亡危险的独立预测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替罗非班治疗ACS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朱毓 刊期: 2012年第21期
学者通过对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研究分析其与癌症的相关性,众多辅助研究也说明了IAP的水平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重要意义[1].IAP近年来已经逐渐运用于肿瘤患者临床的诊断、治疗效果、预后的评价.但同时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有证明肿瘤患者的免疫能力和其情绪有一定的相关性[2],本文从IAP入手,将观察对象按照晚期、早期及健康人群进行分析,为临床进一步治疗肿瘤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李玉菊;赵艾君;郑贸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1].DCIS受累乳腺导管上皮恶性增生,并沿导管系统广泛蔓延,但病变未突破导管上皮基底膜,属早期原位癌,缺乏转移能力,治疗预后较理想.随着超声仪器分辨力的提高,高频超声易于显示小病灶及扩张导管内的细微结构,极大地提高了DCIS的检出率.
作者:朴雪松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脂联素(adiponectin,ADN,亦称aPM1、Acrp30、GBP28和Adipo Q),1995年首次报告cDNA编码的分子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1],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分泌,尽管脂肪组织分泌ADN,但其水平在肥胖患者是下降的,并与肥胖呈负相关.在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病和肝功能异常时呈低ADN水平,其具有胰岛素增敏、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保护作用,对骨形成也有影响.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血循环中的ADN是下降的[2].
作者:杨裕华;王际莘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喉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6~2009年50例喉癌患者为病例组,2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黏膜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水平与MVD的关系.结果 喉癌组VEGF及MVD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EGF表达在肿瘤不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参与并促进了喉癌患者持续的血管再生,与喉癌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及MVD可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任光辉;董朝;耿中利;李鸿涛;马斌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二者治疗方案及预后不同[1].为了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的区别,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表现为持续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不适感,肌钙蛋白-Ⅰ及心肌酶学均显著增高.
作者:李守凯;张爱萍;段玉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女性对人体美学的重视,保乳手术逐渐成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1].本研究对5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公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5例为研究组,收集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环形撕囊后获取的晶状体前囊膜标本.同时收集成人尸体解剖非白内障眼球所获取的晶状体前囊膜标本1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并应用TUNEL方法检测两组LECs的凋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LECs凋亡细胞百分率为(30.4±3.7)%,对照组LECs凋亡细胞百分率为(0.27±0.1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1.59,P<0.01).研究组LECs 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4.0%(21/25),而对照组为10.0%(1/1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12.05,P<0.01).25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LECs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数间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 LECs凋亡及caspase-3表达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小杰;李延辉;徐飞;袁煜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又称心因性疼痛,主要表现为躯体各种部位发生的持久性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性质可为模糊的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患者对此感到痛苦,对其社会功能常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医学检查未发现疼痛部位出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或情绪冲突对这类疼痛的发生、加剧、持续和严重程度发挥重要作用[1],而多数患者和临床医师认识对此病认识不足,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拟探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现状和治疗.
作者:许军;曹赋韬;陆肖娴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影响中老年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因素.方法 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患者106例,其中发生PTSD 54例,统计患者一般资料,调查PTSD组创伤性事件暴露情况;应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对PTSD组进行评分,比较创伤性事件暴露情况不同时患者IES-R总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老年人发生PTSD相关因素.结果 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不同的患者PTSD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历过亲朋去世、心理暴力和恐怖经历的中老年人更易发生PTSD.结论 导致中老年人发生创伤后PTSD相关因素有性别、民族、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经历过亲朋去世、心理暴力和恐怖经历.
作者:詹惟;潘铁成;李建波;樊汉利;关植培;夏强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组织中溶酶体蛋白酶cathepsin L的表达.方法 采用Aβ-淀粉样肽(Aβ)大鼠海马注射制作AD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thepsin L的表达.结果 Aβ海马内灌注造成Aβ沉积的AD模型在行为学和病理改变上一定程度地模拟了AD.AD大鼠海马区cathepsin L蛋白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显著升高,cathepsin L蛋白荧光检测发现AD大鼠海马区cathepsin L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在AD大鼠海马组织中cathepsin L表达升高.
作者:郭燕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90只造成ST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分别测定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SP、VIP阳性表达面积.结果 针刺组、温针组可明显缩短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针刺组(P<0.05).STC大鼠结肠SP、VIP阳性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针刺和温针灸均能明显提高结肠SP、VIP阳性表达面积(P<0.01);且温针灸在提高结肠SP阳性表达面积上效果优于单纯针刺(P<0.01).结论 针灸治疗STC有效,其机制与提高结肠SP、VIP阳性表达有关;温针灸效果更好.
作者:孙彦辉;孙永辉;赵振栓;郭新宇;孙立虹;梁玉磊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定向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试图发现有效治疗AD的策略.方法 铝诱导AD模型大鼠是通过迷宫试验筛选,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hUCB-MSCs)移植组大鼠注射hUCB-MSCs;常氧分化移植组大鼠注射常氧环境下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低氧分化移植组大鼠注射低氧环境下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的hUCB-MSCs.观察A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在移植前及实验后8 w通过Y迷宫试验测定,记忆能力测定在学习能力测定48 h后进行.结果 对照组AD大鼠术后学习记忆成绩均下降,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hUCB-MSCs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提高,与移植前相比无差异(P>0.05);常氧分化移植组和低氧分化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较移植前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提高(P<0.01).结论 hUCB-MSCs移植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示hUCB-MSCs移植对VD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且定向诱导分化的hUCB-MSCs移植治疗优于未分化的hUCB-MSCs,低氧诱导分化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佳.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清除羟自由基(·OH)、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抗O(2)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方法评价其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鸡眼草总黄酮得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取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55%、提取时间为2.5h、料液比为1:50.随着鸡眼草总黄酮浓度的增加,对·OH和0(2)的清除率逐渐升高,抗0(2)活力和T-AOC亦随之增强.结论 优选的鸡眼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鸡眼草总黄酮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作者:王春景;胡小梅;刘高峰;李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作为信号传导受体介导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钙粒蛋白(S100)、β粉样肽(A)等配体在细胞表面结合,激活细胞内多种信号传导机制,参与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炎症反应、神经再生、Alzheimer病、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RA)、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肿瘤生长、浸润转移等的生物学效应[1,2].
作者:冯华国;鲁灵;吴传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小板可溶性P-选择素(CD62p)表达率、D-二聚体量与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出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率,同时测血浆D-二聚体量,与血肿扩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CD62p的表达率与血肿扩大相关,基线D-二聚体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现血小板活化现象,血小板的活化及D-二聚体可能参与了血肿扩大的病理生理变化.
作者:葛华;庄晓荣;徐中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缺血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因患者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1].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本文拟分析老年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探讨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瞿伦学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