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老年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瞿伦学

关键词:脑梗死, 复发
摘要:缺血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因患者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1].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本文拟分析老年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探讨复发的危险因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及D-二聚体量与血肿扩大的关系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小板可溶性P-选择素(CD62p)表达率、D-二聚体量与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出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率,同时测血浆D-二聚体量,与血肿扩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CD62p的表达率与血肿扩大相关,基线D-二聚体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现血小板活化现象,血小板的活化及D-二聚体可能参与了血肿扩大的病理生理变化.

    作者:葛华;庄晓荣;徐中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健康干预在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中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为90%,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为61%但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没有确切有效的方法[1].我院对中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在辅助治疗方面有较大进步.

    作者:张岩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高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性别差异

    高原地区缺氧和寒冷的特殊环境以及高原人群特殊饮食习惯均是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促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随着年龄增大,女性冠心病CHD发病率与男性逐渐接近.临床上女性冠心病与男性差异较大,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旨在探讨高原老年CHD的临床、性别差异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高原老年CHD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吴鹏;姜大春;尹刚;虞慎也;石国芹;张建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糖代谢酶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前为止,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研究表明,AD患者脑中普遍存在葡萄糖利用降低和代谢异常,并且代谢能力的下降与痴呆程度成正比[1].AD患者在出现认知功能减退以前,大脑皮层的糖代谢就已经出现异常.Wang等[2]也认为糖代谢下降是AD的早期标志,且下降的幅度与痴呆的程度有关.糖代谢障碍与AD关系密切,是导致神经元退变的共同通路,它与AD脑神经元的丢失、老年斑的形成、神经纤维缠结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赵岚;韩景献;于建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小胶质细胞NADPH氧化酶与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损害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老年斑以及神经元凋亡.AD病因十分复杂,其发生与遗传、代谢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有关活性氧(ROS)氧化应激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小胶质细胞(MG)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是神经系统细胞内外生成ROS的主要酶体,并且作为MG介导的淀粉样β蛋白(Aβ)神经损害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就MG NADPH氧化酶、氧化应激和AD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卢冲;张黎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亲环素A保护PC12细胞对抗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

    目的 探讨亲环素A(CyPA)对Aβ25 ~35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CyPA预处理PC12细胞,再加入Aβ25 ~35继续培养,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用10 nmoL/LCyPA预处理PC12细胞,再加入Aβ25 ~35继续培养,碘化丙啶(PI)单染后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的定量检测;罗丹明123(Rd 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CyPA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Aβ25 ~35引起的细胞凋亡,CyPA还可以改善由Aβ25 ~35引起的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降低Aβ25 ~ 35诱导产生的大量ROS.结论CyPA可对抗Aβ25 ~ 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并通过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和降低ROS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凋亡.

    作者:葛宇松;尹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50例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占外科疾病的3% ~5%,占肛肠疾病的8%~25%[1,2].对肛周脓肿患者以往的处理大多切开引流形成术后肛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行肛瘘手术.这种治疗方案患者痛苦时间长,并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对78例肛周脓肿的患者采用一期根治术进行治疗.1对象与方法

    作者:刘永安;黎艳芳;张东平;陶琦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依那普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高血压伴抑郁的疗效

    临床实践表明,许多患躯体疾病的患者可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而以心血管系统疾病较为常见且显著.研究发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等情感障碍,给患者血压控制带来较大的影响[1].本文就高血压伴精神抑郁的患者联合使用降压药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陈强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2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表现为睡眠时反复发生呼吸暂停或者低通气,其鼾声响亮,且大小不一及频率不一致,有嘈杂感,常以一次大的喘息和呻吟并伴有异常动作来结束每一次呼吸暂停,严重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1].OSAS是一个复杂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是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上气道狭窄和睡眠时上气道发生内陷所引起.随年龄增大,其发病率逐渐增加.本文就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采用口腔矫治器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梁淑华;郑义;任春霞;申玉芹;郭恪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KRP)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SP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BP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电切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电切组给予TKRP手术治疗,开放手术组给予SPP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IPSS评分、QOL评分、大尿流率(Qmax)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性功能情况.结果 电切手术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1).术后电切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IPSS、QOL评分显著下降,Qmax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电切手术组IPSS、QOL评分及Qmax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切手术组术后勃起障碍、逆行射精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开放手术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KRP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对患者性功能影响小的手术方法.

    作者:冀阳;胡新生;郭国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糖尿病(DM)患者占成年人的9.7%,T2DM约占DM患者总数的85%~90%[1].传统的DM治疗方法包括饮食疗法、心理治疗、运动治疗、生活方式调节及口服各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这些治疗方法均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Pories 等[2]在为病理性肥胖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发现部分并发T2DM的患者在接受减肥手术以后,体质量下降明显,同时血糖也迅速下降,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且不需要继续采用任何降糖措施即能得以维持.

    作者:刘斌;徐景伟;徐广甍;田晓丰;房学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BHRF1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BHRF1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及获得稳定表达BHRF1的慢病毒的方法.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鼻咽癌组织中扩增获得BHRF1的基因全长CDS序列,并克隆于带GFP荧光报告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中,酶切验证测序正确后,将质粒pWPXL-hBHRF1-IR ES-GFP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将浓缩纯化后的病毒上清感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下293T细胞的绿色荧光表达及转染效率.结果 电泳鉴定与目的基因表达条带完全吻合,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的BHRF1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参考序列完全一致,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BHRF1已正确地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中,包装后慢病毒颗粒可高效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绿色荧光表达,转染效率>90%.结论 成功构建了BHRF1与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BHRF1基因的相关功能提供了适合的稳定转染载体.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疗效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对其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骨质疏松是其重要的原因,骨折常在较小的外力情况下发生.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应该采取及时的牵引复位及手术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骨折并发症.研究显示,在股骨颈骨折术后,采用积极的护理及术后康复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1].

    作者:张文芽;王翠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银杏达莫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 w后向蛛网膜下腔2次注入自体动脉血,从而建立SCV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SAH+银杏达莫治疗组,其中假手术组不向蛛网膜下腔注血;治疗组大鼠静脉内应用银杏达莫,观察对比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 发现SAH+银杏达莫组随着银杏达莫的应用,神经缺失症状逐渐好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4天检测血流动力学发现各项指标见差异性明显,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P<0.01).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基底动脉后见应用银杏达莫的SAH+银杏达莫组大鼠病理改变较SAH组减轻.结论 银杏达莫对SCV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改善作用,防止基底动脉发生形态学改变,保护SCV后血管,对SAH后SCV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扬;张晓娜;韩志国;朱晓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胶体金法与ELISA法在检测血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的比较

    目的 探索胶体金法与ELISA法在检测血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41例丙型肝炎疑似患者.回顾分析胶体金法与ELISA法检测结果,对照分析胶体金与ELISA法检测结果、检查时间和费用.结果 541份样本中,与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胶体金法相对特异性为96.0%(261/272),相对灵敏性为88.8%(239/269),相对准确性92.4%(500/541).胶体金与ELISA法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对照显示,HCV胶体金检查时间[(22.4 ±4.6)min]和费用[(6.2±1.1)元]显著低于ELISA法的检测时间[(118.2±21.1)min]和费用[(13.3±3.2)元](P<0.05).结论 胶体金法应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操作便捷、省时及费用低,且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作为紧急和特殊需要情况下的初筛.

    作者:袁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0例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20%,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仅为30.2%、24.7%和61%[1].因而如何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当务之急.作为主要的降压手段之一,药物降压常以钙通道阻滞剂为主.因此,本研究选择较为常用的一线药物,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可行性.

    作者:李华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坦索罗辛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由于BPH引超患者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症状,给患者躯体和心理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由于BPH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对其治疗主要以减轻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QOL)为目的.无创伤的药物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临床常用的西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西药的副作用和停药后病情易复发而在临床应用受限.

    作者:张雅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40例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又称心因性疼痛,主要表现为躯体各种部位发生的持久性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性质可为模糊的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患者对此感到痛苦,对其社会功能常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医学检查未发现疼痛部位出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或情绪冲突对这类疼痛的发生、加剧、持续和严重程度发挥重要作用[1],而多数患者和临床医师认识对此病认识不足,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拟探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现状和治疗.

    作者:许军;曹赋韬;陆肖娴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多见,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价值[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的重要促进因子,可以直接促进新生血管的增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是MMP家族的经典成员,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显示二者可能对血管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CD105是血管内皮的重要标记蛋白,可以成功地标记肿瘤中新生的血管.

    作者:钟云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45例

    感染后咳嗽属于亚急性咳嗽,常发生在轻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继而出现持续于咳,可能持续3~8w之久,但无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高,通常发生在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流行季节[1],在病程上有别于慢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是由感染引起的气道炎症伴或不伴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所致.

    作者:庄秋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