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50例

刘永安;黎艳芳;张东平;陶琦

关键词:肛周脓肿, 一期根治
摘要: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占外科疾病的3% ~5%,占肛肠疾病的8%~25%[1,2].对肛周脓肿患者以往的处理大多切开引流形成术后肛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行肛瘘手术.这种治疗方案患者痛苦时间长,并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对78例肛周脓肿的患者采用一期根治术进行治疗.1对象与方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定向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试图发现有效治疗AD的策略.方法 铝诱导AD模型大鼠是通过迷宫试验筛选,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hUCB-MSCs)移植组大鼠注射hUCB-MSCs;常氧分化移植组大鼠注射常氧环境下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低氧分化移植组大鼠注射低氧环境下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的hUCB-MSCs.观察A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在移植前及实验后8 w通过Y迷宫试验测定,记忆能力测定在学习能力测定48 h后进行.结果 对照组AD大鼠术后学习记忆成绩均下降,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hUCB-MSCs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提高,与移植前相比无差异(P>0.05);常氧分化移植组和低氧分化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较移植前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提高(P<0.01).结论 hUCB-MSCs移植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示hUCB-MSCs移植对VD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且定向诱导分化的hUCB-MSCs移植治疗优于未分化的hUCB-MSCs,低氧诱导分化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佳.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术前单疗程化疗对伴阻塞性肺炎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化疗的有关国内外研究主要分析上述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1],而对于引起的肺功能影响状况则报道不多.本次研究选择伴阻塞性肺炎的ⅢA期NSCLC患者,进行单疗程化疗后,对比分析化疗前及结束后10 d的有关指标,研究术前单疗程化疗对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泽峰;高峰;王涛;齐战;米丽丽;曾辉;王瑞;姚继方;郭杨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血清抵抗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抵抗素(Resistin)、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40例,健康对照组(NC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Resistin水平,同时测定GG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BMI、血脂各项指标的水平,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IR),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新诊断T2DM组患者血清Resistin、G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相关分析显示,Resistin、GGT与FPG、HOMA-IR、BMI呈正相关(P<0.01),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呈负相关(P<0.01);GGT与Resistin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GGT、Resistin可能相互促进,共同参与T2DM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丽疆;刘静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不同封包方法对局部ALA-PDT治疗老年Bowen病ALA透皮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封包方法对局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老年Bowen病ALA透皮吸收情况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以迷你猪动物作为模型,在有无预先使用角质软化剂处理、不同封包温度、不同溶剂、不同pH值等条件下避光封包ALA,采用荧光法检测ALA透皮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探索局部外用ALA的佳方法.将此条件用于治疗老年Bowen病作为优化组,目前常规封包方法治疗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 37℃,pH4.0的ALA制剂透皮吸收和转化效率在封包12 h时达到大吸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溶剂和角质软化剂的使用无显著差异.优化组3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皮损消退,有效率100%,均未留明显瘢痕,随访6个月无复发;传统组3例患者中两例患者皮损消退,一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留有明显瘢痕且复发,复发率为33.3%(1/3).结论 分析找出局部ALA外用的佳方法,并选取佳方式用于临床治疗老年Bowen病,其复发率低,效果更显著,可为ALA-PDT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

    作者:佘文莉;陆红;黄海玲;刘晖;刘宏伟;谢光辉;谢珊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心脏外科住院老年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现况

    心脏外科收住的病人通常都需要通过规模较大的手术来治疗,都会给机体造成严重的创伤,并对呼吸系统功能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1].其中,呼吸道感染是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脏疾病患者术前通常都有一定程度肺功能的损害,包括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肺水肿、肺淤血等,再加之胸部手术对肺部的直接刺激以及术后胸廓固定导致的活动受限都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机会[2].

    作者:李峰;顾国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丙型肝炎病毒Core蛋白类病毒颗粒的表达及纯化

    目的 通过PCR将丙肝病毒(HCV)Core与蜂毒素信号肽(Mel)进行融合,构建到pIZ/V5载体上获得pIZ/V5-Core-Mel表达载体.方法 将pIZ/V5-Mel-core稳定转染Sf9细胞,经Zeocin抗性筛选,获得单克隆抗性细胞株.RT-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稳定表达Mel-core的细胞系SO-Core.对稳定细胞系Sf9-Core的上清进行离心纯化并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 在上清离心纯化的样品中有HCV Core形成的类病毒颗粒(VLPs).透射电镜显示Core蛋白能自组装成直径约30 nm的球形颗粒.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HCV Core与蜂毒素信号肽的融合蛋白并在Sf9细胞稳定表达,在细胞培养的上清中获得了VLPs.

    作者:李祥;邹立林;吕建新;高基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二十烷酸对大鼠皮质神经元Aβ生成的影响及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二十烷酸(EA)对神经元Aβ生成途径的影响及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3组:对照组、EA组、EA+ Wy14 643组.EHSA法检测培养液中Aβ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1)蛋白表达,RT-PCR法分析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1)mRNA表达.结果 EA组细胞APP、BACE1蛋白表达及Aβ生成增多(P <0.01,P<0.05),ACOX1 mRNA表达加强(P<0.05);应用PPARα激活剂Wy14 643干预后,ACOX1 mRNA表达进一步加强(P<0.05),细胞APP、BACE1蛋白表达及Aβ生成减少(P<0.01,P<0.05).结论 饱和脂肪酸可能通过促进Aβ生成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激活PPARα有效降低了饱和脂肪酸所致的Aβ生成.

    作者:石如玲;张煜;姜玲玲;石芸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脂联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脂联素(adiponectin,ADN,亦称aPM1、Acrp30、GBP28和Adipo Q),1995年首次报告cDNA编码的分子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1],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分泌,尽管脂肪组织分泌ADN,但其水平在肥胖患者是下降的,并与肥胖呈负相关.在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病和肝功能异常时呈低ADN水平,其具有胰岛素增敏、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保护作用,对骨形成也有影响.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血循环中的ADN是下降的[2].

    作者:杨裕华;王际莘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不同缺血后处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大鼠排斥导向分子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几种不同的缺血后处理(IPC)方式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损伤影响,为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I/R模型组I/R、IPC(颈总动脉10 s×6次循环)(IPC-S组)、IPC(颈总动脉5 min×3次循环)(IPC-M组)、远隔IPC(股动脉5min ×3次循环)(RIPC组)、延迟后处理(缺血24 h后颈总动脉5 min×3次循环)(DIPC组).L/R48h用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RT-PCR检测缺血侧皮质及海马排斥导向分子a(RGMa)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皮质及海马RGMa蛋白表达.结果 IPC-S、IPC-M、RIPC组相比I/R组脑梗死体积、RG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但DIPC组较模型组各相应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使用早期、近端、短暂的缺血后处理能减少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梗死体积,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RGMa这一轴突生长负性分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孔渝菡;秦新月;郭振委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中老年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因患者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1].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本文拟分析老年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探讨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瞿伦学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华法林在80岁以上伴有血栓形成史房颤患者长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华法林在80岁以上伴有血栓形成史的房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4例房颤伴有血栓形成史的脑栓塞高危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服药随访至今无1人出现大出血并发症,无1人再次出现急性脑梗死.治疗后1 w、治疗后1个月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在80岁以上房颤患者中应用预防脑栓塞效果显著,出血副反应小.对于高龄患者房颤抗凝强度:INR控制在1.7 ~2.5,同时提示临床医生对于华法林的药理作用的熟练掌握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以及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是降低大出血风险的关键,而且,患者家属的重视及监护非常重要.

    作者:程黎;李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45例

    感染后咳嗽属于亚急性咳嗽,常发生在轻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继而出现持续于咳,可能持续3~8w之久,但无气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高,通常发生在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流行季节[1],在病程上有别于慢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是由感染引起的气道炎症伴或不伴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所致.

    作者:庄秋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40例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又称心因性疼痛,主要表现为躯体各种部位发生的持久性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性质可为模糊的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患者对此感到痛苦,对其社会功能常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医学检查未发现疼痛部位出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或情绪冲突对这类疼痛的发生、加剧、持续和严重程度发挥重要作用[1],而多数患者和临床医师认识对此病认识不足,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拟探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现状和治疗.

    作者:许军;曹赋韬;陆肖娴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30例

    脑梗死后遗症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疾病,对脑梗死后遗症的病人,临床治疗应用中药治疗、针灸、理疗等,疗效甚微.随着干细胞临床应用技术的研究,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给脑梗死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本文重点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腰穿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詹三华;张鲁峰;姚卫民;宋晓玲;刘林源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导管内癌中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1].DCIS受累乳腺导管上皮恶性增生,并沿导管系统广泛蔓延,但病变未突破导管上皮基底膜,属早期原位癌,缺乏转移能力,治疗预后较理想.随着超声仪器分辨力的提高,高频超声易于显示小病灶及扩张导管内的细微结构,极大地提高了DCIS的检出率.

    作者:朴雪松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老年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及发生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在其中的作用已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具有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TNF-α可能参与了慢性肝病的病理发展过程[2].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产物,被发现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郝大林;石宏;孔祥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脑卒中患者304例潜在安全问题分析

    脑卒中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发展变化快,常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等多种临床症状,易发生意外,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家庭、医院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1].现将我科304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就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降低医疗风险,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薛红;况时祥;翁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老年女性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伴骨质疏松113例

    肱骨近端骨折常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1].目前,医学界对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仍存在很大的分歧[2].本文选取近年来在我院治疗的老年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伴骨质疏松的女性患者,对其进行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作者:马海军;张光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远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尾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坐骨神经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远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尾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坐骨神经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正常对照组、DPN模型组和远志治疗组,DPN模型组和远志治疗组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PN模型,以尾部SNCV< 30 m/s作为DPN成模标准;待DPN模型成功建立后,DPN模型组大鼠不再做任何处理,远志治疗组大鼠给予远志(2.7g生药/kg/d)灌胃6w.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尾部SNCV和坐骨神经AR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DPN模型大鼠的血糖、坐骨神经AR活性明显升高,尾部SNCV明显降低(P<0.01);与DPN模型组大鼠比较,远志治疗组大鼠的血糖、坐骨神经AR活性明显降低,尾部SNCV明显升高(P<0.01).结论 远志可明显降低DPN大鼠坐骨神经AR活性、逆转DPN大鼠尾部SNCV减慢,对DPN时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赵晓丽;马洪伟;陈志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牙冠延长术在老年残冠残根修复中的应用

    临床上对于老年残冠残根治疗方式的探讨逐渐成为热点问题[1,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残冠残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口腔科收治的老年残冠残根患者80例(80颗牙),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0 ~79[平均(68.8±10.9)]岁;残冠残根患者通过X线检查,观察残冠残根形态和长度变化,可见牙周膜没有增宽的影像.

    作者:付雪峰;李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