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郝大林;石宏;孔祥敏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瘦素
摘要: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及发生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在其中的作用已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具有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TNF-α可能参与了慢性肝病的病理发展过程[2].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产物,被发现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埋线对衰老模型大鼠慢性应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衰老模型大鼠慢性应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调节作用,探讨慢性应激对衰老机体的促衰老作用及穴位埋线的抗衰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应激组(C组)、模型+应激+埋线组(D组);采用D-半乳糖溶液腹腔注射制作衰老模型,采用长期制动应激造成慢性应激,D组分别于百会、肾俞、内关、肝俞交替埋线8次,1次/w.运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四组大鼠血清皮质醇(Cor)、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含量.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血清Cor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与B组比较,C组Cor含量也有明显升高(P<0.05),而D组Cor含量明显降低,与C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与A组比较,B组血浆ACTH、下丘脑CRH含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C组两种激素含量升高明显,与A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D组两种激素含量明显降低,与C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衰老模型大鼠存在HPA轴功能紊乱,慢性应激可使HPA轴兴奋性提高,加速机体衰老;而穴位埋线可改善衰老机体和慢性应激导致的HPA轴功能紊乱状态,减轻应激损伤,延缓机体衰老.

    作者:边心会;张宏;徐朝霞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晚期肺癌患者情绪抑郁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相关性

    学者通过对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研究分析其与癌症的相关性,众多辅助研究也说明了IAP的水平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重要意义[1].IAP近年来已经逐渐运用于肿瘤患者临床的诊断、治疗效果、预后的评价.但同时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有证明肿瘤患者的免疫能力和其情绪有一定的相关性[2],本文从IAP入手,将观察对象按照晚期、早期及健康人群进行分析,为临床进一步治疗肿瘤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李玉菊;赵艾君;郑贸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症状,以对称性损坏多见,下肢较上肢重,肢端感觉异常,表现为手套、袜筒式感觉障碍,并伴疼痛、麻木、发凉、无力和肌萎缩等.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且随病程延长而加重,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1].本文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普通针刺法及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佟艳丽;苏秀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脂联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脂联素(adiponectin,ADN,亦称aPM1、Acrp30、GBP28和Adipo Q),1995年首次报告cDNA编码的分子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1],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分泌,尽管脂肪组织分泌ADN,但其水平在肥胖患者是下降的,并与肥胖呈负相关.在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病和肝功能异常时呈低ADN水平,其具有胰岛素增敏、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保护作用,对骨形成也有影响.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血循环中的ADN是下降的[2].

    作者:杨裕华;王际莘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亲环素A保护PC12细胞对抗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

    目的 探讨亲环素A(CyPA)对Aβ25 ~35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CyPA预处理PC12细胞,再加入Aβ25 ~35继续培养,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用10 nmoL/LCyPA预处理PC12细胞,再加入Aβ25 ~35继续培养,碘化丙啶(PI)单染后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的定量检测;罗丹明123(Rd 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CyPA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Aβ25 ~35引起的细胞凋亡,CyPA还可以改善由Aβ25 ~35引起的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降低Aβ25 ~ 35诱导产生的大量ROS.结论CyPA可对抗Aβ25 ~ 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并通过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和降低ROS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凋亡.

    作者:葛宇松;尹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健康干预在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中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为90%,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为61%但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没有确切有效的方法[1].我院对中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在辅助治疗方面有较大进步.

    作者:张岩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小胶质细胞NADPH氧化酶与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损害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老年斑以及神经元凋亡.AD病因十分复杂,其发生与遗传、代谢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有关活性氧(ROS)氧化应激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小胶质细胞(MG)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是神经系统细胞内外生成ROS的主要酶体,并且作为MG介导的淀粉样β蛋白(Aβ)神经损害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就MG NADPH氧化酶、氧化应激和AD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卢冲;张黎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近年来在脊柱外科的新术式之一,但传统TLIF需剥离较大范围的椎旁肌等软组织,导致术后瘢痕及椎旁肌的失神经支配[1],影响了长期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腰椎微创术的发展,对于腰椎力学解剖结构的进一步认识,本文观察采用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作者:荆兴泉;杨双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50例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占外科疾病的3% ~5%,占肛肠疾病的8%~25%[1,2].对肛周脓肿患者以往的处理大多切开引流形成术后肛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行肛瘘手术.这种治疗方案患者痛苦时间长,并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对78例肛周脓肿的患者采用一期根治术进行治疗.1对象与方法

    作者:刘永安;黎艳芳;张东平;陶琦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授权教育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

    授权在健康促进的引用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相互协作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控制自身健康的能力和自信,从而提高其对生活的满意度[1~3].而老年人又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故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的影响.

    作者:郭建华;宁艳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糖尿病(DM)患者占成年人的9.7%,T2DM约占DM患者总数的85%~90%[1].传统的DM治疗方法包括饮食疗法、心理治疗、运动治疗、生活方式调节及口服各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这些治疗方法均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Pories 等[2]在为病理性肥胖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发现部分并发T2DM的患者在接受减肥手术以后,体质量下降明显,同时血糖也迅速下降,甚至恢复到正常水平,且不需要继续采用任何降糖措施即能得以维持.

    作者:刘斌;徐景伟;徐广甍;田晓丰;房学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远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尾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坐骨神经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远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尾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坐骨神经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正常对照组、DPN模型组和远志治疗组,DPN模型组和远志治疗组大鼠均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PN模型,以尾部SNCV< 30 m/s作为DPN成模标准;待DPN模型成功建立后,DPN模型组大鼠不再做任何处理,远志治疗组大鼠给予远志(2.7g生药/kg/d)灌胃6w.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尾部SNCV和坐骨神经AR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DPN模型大鼠的血糖、坐骨神经AR活性明显升高,尾部SNCV明显降低(P<0.01);与DPN模型组大鼠比较,远志治疗组大鼠的血糖、坐骨神经AR活性明显降低,尾部SNCV明显升高(P<0.01).结论 远志可明显降低DPN大鼠坐骨神经AR活性、逆转DPN大鼠尾部SNCV减慢,对DPN时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赵晓丽;马洪伟;陈志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危险因素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药效迅速、给药方便等优点,在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1,2].老年患者由于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临床上容易引起各种非治疗效应,即输液反应,这种输液反应可以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为尽可能减少输液反应及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本文就我院老年科住院出现输液危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李海风;封三花;朱敬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不同封包方法对局部ALA-PDT治疗老年Bowen病ALA透皮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封包方法对局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老年Bowen病ALA透皮吸收情况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以迷你猪动物作为模型,在有无预先使用角质软化剂处理、不同封包温度、不同溶剂、不同pH值等条件下避光封包ALA,采用荧光法检测ALA透皮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探索局部外用ALA的佳方法.将此条件用于治疗老年Bowen病作为优化组,目前常规封包方法治疗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 37℃,pH4.0的ALA制剂透皮吸收和转化效率在封包12 h时达到大吸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溶剂和角质软化剂的使用无显著差异.优化组3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皮损消退,有效率100%,均未留明显瘢痕,随访6个月无复发;传统组3例患者中两例患者皮损消退,一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留有明显瘢痕且复发,复发率为33.3%(1/3).结论 分析找出局部ALA外用的佳方法,并选取佳方式用于临床治疗老年Bowen病,其复发率低,效果更显著,可为ALA-PDT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

    作者:佘文莉;陆红;黄海玲;刘晖;刘宏伟;谢光辉;谢珊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缬沙坦对高脂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高脂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动态、系统地监测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的水平,同时采用Trizol法提取RNA,用RT-PCR法测量主动脉中hs-CRP mRNA、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并且观察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缬沙坦药物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模型组的hs-CRP、TNF-α、IL-6、IL-8均升高,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缬沙坦治疗10 w后,hs-CRP和IL-6的水平均降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L-8的水平均降低,但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缬沙坦治疗10 w后,hs-CRP mRNA,TNF-αmRNA和IL-6 mRNA表达均降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药物干预组内膜病变较高脂模型比较有所减轻.结论 缬沙坦能够有效地降压的同时,能减少部分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高丽君;齐晓勇;王秀萍;高俊茶;蔺杰;王超;孙海平;马艳凯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术前单疗程化疗对伴阻塞性肺炎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化疗的有关国内外研究主要分析上述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1],而对于引起的肺功能影响状况则报道不多.本次研究选择伴阻塞性肺炎的ⅢA期NSCLC患者,进行单疗程化疗后,对比分析化疗前及结束后10 d的有关指标,研究术前单疗程化疗对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泽峰;高峰;王涛;齐战;米丽丽;曾辉;王瑞;姚继方;郭杨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性

    目的 研究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清除羟自由基(·OH)、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抗O(2)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方法评价其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鸡眼草总黄酮得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取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55%、提取时间为2.5h、料液比为1:50.随着鸡眼草总黄酮浓度的增加,对·OH和0(2)的清除率逐渐升高,抗0(2)活力和T-AOC亦随之增强.结论 优选的鸡眼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鸡眼草总黄酮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作者:王春景;胡小梅;刘高峰;李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尼麦角林与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对比

    目前对血管性痴呆(VD)认知症状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有三个方面,脑血管病治疗,康复治疗和对记忆障碍的治疗.就是针对疾病原因,减缓疾病的发展和认知症状的改善等几个方面[1,2].现阶段药物治疗限于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促进脑能量代谢药物,以及增加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等[2].石杉碱甲作为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应用临床多年,疗效肯定[3,4].本文观察尼麦角林对VD患者的疗效.

    作者:陈浩;刘京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心脏外科住院老年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现况

    心脏外科收住的病人通常都需要通过规模较大的手术来治疗,都会给机体造成严重的创伤,并对呼吸系统功能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导致一系列并发症[1].其中,呼吸道感染是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脏疾病患者术前通常都有一定程度肺功能的损害,包括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肺水肿、肺淤血等,再加之胸部手术对肺部的直接刺激以及术后胸廓固定导致的活动受限都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机会[2].

    作者:李峰;顾国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乳癌的远期疗效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女性对人体美学的重视,保乳手术逐渐成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1].本研究对5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公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