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分型中的应用

焦欣;王照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斑块, 软斑块, 硬斑块
摘要:颈动脉斑块形成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脑梗死,而脑梗死是医院脑病患者中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尤为重要,目前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率可高达100%,本文通过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分型,来探讨在预防脑梗死中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及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人类基因序列破译相继完成[1],蛋白质组研究已成为目前生命科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同基因在不同条件、不同时期可能会引起完全不同的作用,加上翻译后修饰作用如磷酸化、糖基化、乙酰化、羟基化以及蛋白质自剪接等,都会使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异.蛋白质的变异与疾病的发生关系为密切,通过对正常及病理个体之间的蛋白质组的比较和分析,从中找出某些疾病的特异性蛋白质分子,可能成为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

    作者:祝莹莹;姜兰香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脂联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脂联素(adiponectin,ADN,亦称aPM1、Acrp30、GBP28和Adipo Q),1995年首次报告cDNA编码的分子为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Acrp30)[1],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分泌,尽管脂肪组织分泌ADN,但其水平在肥胖患者是下降的,并与肥胖呈负相关.在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病和肝功能异常时呈低ADN水平,其具有胰岛素增敏、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保护作用,对骨形成也有影响.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血循环中的ADN是下降的[2].

    作者:杨裕华;王际莘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不同缺血后处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大鼠排斥导向分子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几种不同的缺血后处理(IPC)方式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损伤影响,为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I/R模型组I/R、IPC(颈总动脉10 s×6次循环)(IPC-S组)、IPC(颈总动脉5 min×3次循环)(IPC-M组)、远隔IPC(股动脉5min ×3次循环)(RIPC组)、延迟后处理(缺血24 h后颈总动脉5 min×3次循环)(DIPC组).L/R48h用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RT-PCR检测缺血侧皮质及海马排斥导向分子a(RGMa)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皮质及海马RGMa蛋白表达.结果 IPC-S、IPC-M、RIPC组相比I/R组脑梗死体积、RG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但DIPC组较模型组各相应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使用早期、近端、短暂的缺血后处理能减少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梗死体积,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RGMa这一轴突生长负性分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孔渝菡;秦新月;郭振委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健康干预在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中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为90%,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为61%但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没有确切有效的方法[1].我院对中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在辅助治疗方面有较大进步.

    作者:张岩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卡托普利和氯沙坦抗脑缺血损伤改善VD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D大鼠,采用不同时间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VD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2.5 mg/kg)、氯沙坦组(氯沙坦,2.0 mg/kg)、模型组(生理盐水)和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每组lo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4w后,用TUNEL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l-2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模型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而卡托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大鼠凋亡神经元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有明显改善.结论 卡托普利及氯沙坦均可通过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影响Bcl-2及Bax蛋白表达来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黄新武;李华;李国春;熊玉霞;张红;秦大莲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6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是对在人口总数中老年人口比例动态上升趋势的描述,反映特定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一种概念.本文旨在对中国老龄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调整医疗资源配置,发展老龄产业,让老有所养、老有所用.

    作者:黄毅;佟晓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授权教育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

    授权在健康促进的引用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相互协作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控制自身健康的能力和自信,从而提高其对生活的满意度[1~3].而老年人又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故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的影响.

    作者:郭建华;宁艳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0例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20%,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仅为30.2%、24.7%和61%[1].因而如何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当务之急.作为主要的降压手段之一,药物降压常以钙通道阻滞剂为主.因此,本研究选择较为常用的一线药物,探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可行性.

    作者:李华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及与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

    据国际肾脏病学会的统计显示,全球慢性肾衰竭患者正以8%的年增长率增加.全球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人数,已超过了人口年增长率[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老龄化正受到各界关注.本文选择慢性肾衰竭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其社会支持度和疾病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岳秀娟;袁左鸣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定向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试图发现有效治疗AD的策略.方法 铝诱导AD模型大鼠是通过迷宫试验筛选,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双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hUCB-MSCs)移植组大鼠注射hUCB-MSCs;常氧分化移植组大鼠注射常氧环境下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低氧分化移植组大鼠注射低氧环境下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的hUCB-MSCs.观察A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在移植前及实验后8 w通过Y迷宫试验测定,记忆能力测定在学习能力测定48 h后进行.结果 对照组AD大鼠术后学习记忆成绩均下降,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hUCB-MSCs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提高,与移植前相比无差异(P>0.05);常氧分化移植组和低氧分化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较移植前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均提高(P<0.01).结论 hUCB-MSCs移植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提示hUCB-MSCs移植对VD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且定向诱导分化的hUCB-MSCs移植治疗优于未分化的hUCB-MSCs,低氧诱导分化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佳.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中老年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因患者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1].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本文拟分析老年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探讨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瞿伦学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及D-二聚体量与血肿扩大的关系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小板可溶性P-选择素(CD62p)表达率、D-二聚体量与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出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率,同时测血浆D-二聚体量,与血肿扩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CD62p的表达率与血肿扩大相关,基线D-二聚体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现血小板活化现象,血小板的活化及D-二聚体可能参与了血肿扩大的病理生理变化.

    作者:葛华;庄晓荣;徐中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近年来在脊柱外科的新术式之一,但传统TLIF需剥离较大范围的椎旁肌等软组织,导致术后瘢痕及椎旁肌的失神经支配[1],影响了长期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腰椎微创术的发展,对于腰椎力学解剖结构的进一步认识,本文观察采用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作者:荆兴泉;杨双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氧化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及其亚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天然HDL及其亚型作为对照,HUVECs分别经不同浓度(0,10,20,40,80 mg/L)oxHDL、oxHDL2、oxHDL3孵育24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TFPI-1 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xHDL、oxHDI2、oxHDL3能抑制TFPI-1 mRNA和蛋白表达,其中在oxHDL和oxHDL3各系列浓度中以40 mg/L作用明显,TFPI-1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28%、35%和49%、47%;在oxHDL2各系列浓度中以80 mg/L作用明显,TFPI-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了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oxHDL3的作用强.结论 oxHDL及其亚型能抑制HUVECs TFPI-1 mRNA和蛋白表达,oxHDL3的作用强.

    作者:彭湘萍;苑聪;姜志胜;任重;赵战芝;卜梓斌;唐志晗;刘录山;黄宜娥;聂德波;肖文虎;刘艳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已达40%~60%,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 000万以上[1].尽管目前安全、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多,但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仍较差.我国老年高血压防治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提高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及其治疗水平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措施.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是提高老年高血压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玉琴;李娜;陈轶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华法林在80岁以上伴有血栓形成史房颤患者长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华法林在80岁以上伴有血栓形成史的房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4例房颤伴有血栓形成史的脑栓塞高危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服药随访至今无1人出现大出血并发症,无1人再次出现急性脑梗死.治疗后1 w、治疗后1个月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在80岁以上房颤患者中应用预防脑栓塞效果显著,出血副反应小.对于高龄患者房颤抗凝强度:INR控制在1.7 ~2.5,同时提示临床医生对于华法林的药理作用的熟练掌握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以及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是降低大出血风险的关键,而且,患者家属的重视及监护非常重要.

    作者:程黎;李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急性ST段上抬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G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再通效果迅速、显著,但是AMI急性期由于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心电活动不稳定常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RA),预防及处理RA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对患者的预后及心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回顾性分析AMI患者行PCI并发再灌注RA的影响因素.

    作者:何国欢;聂绍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入住该院采用介入治疗的4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介入组,另选取同期采用药物治疗的4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行心脏彩超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对比观察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介入组与对照组比较,LVDd、LVDs、LVEF及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LVDd、LVDs、LVEF及F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LVDd、LVDs、LVEF及F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Ⅰ~Ⅱ级的比例分别为35.71%、3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介入组Ⅰ~Ⅱ级的比例为90.0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王可;董平栓;杨旭明;张辉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艾灸预处理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其受体TrkB的影响

    目的 探讨艾灸预处理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预艾灸组.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聚集态Aβ25~35制作AD模型,艾灸“百会”、“肾俞”、“足三里”进行防治,免疫组化SP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及艾灸干预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TrkB的表达明显下降,表现为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艾灸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及TrkB的表达明显增加,表现为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 预艾灸治疗可显著增加海马CA1区BDNF及TrkB的表达,从而改善脑内神经元的损伤,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作者:李熙;孙国杰;王述菊;马骏;王彦春;张春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 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性

    目的 研究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清除羟自由基(·OH)、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抗O(2)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方法评价其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鸡眼草总黄酮得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取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55%、提取时间为2.5h、料液比为1:50.随着鸡眼草总黄酮浓度的增加,对·OH和0(2)的清除率逐渐升高,抗0(2)活力和T-AOC亦随之增强.结论 优选的鸡眼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鸡眼草总黄酮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作者:王春景;胡小梅;刘高峰;李晶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