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蛰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

张艳慧;司秋菊;郭素丽;王艳娜;王鑫国;王贵娟;江玉娟;曹刚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大黄蛰虫丸, 内皮功能, ET, NO
摘要:目的 观察大黄蛰虫丸对血脂、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体重220~300 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8只,共40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AS模型,用大黄蛰虫丸灌胃12 w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 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ET含量显著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大黄蛰虫丸组较模型组血清ET含量明显降低,NO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大黄蛰虫丸通过降低血清ET含量,升高血清NO,保护内皮功能,发挥抗AS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河南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

    目的 研究河南省城区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为工具对399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与是否空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显著;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在性格、情绪状态、人际交往、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绝对空巢老年人的性格、情绪、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与社会支持有显著相关.结论 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是改善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作者:熊建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松龄血脉康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表达及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表达及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及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THP-1细胞,160 nmol/L佛波脂(PAM)使之巨噬化,用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使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0.81 mg/L松龄血脉康、10 μmol/L罗格列酮分别和泡沫细胞孵育6、12、24 h;0.40、0.81、1.6 mg/L的松龄血脉康、1、10、20 μmol/L的罗格列酮与泡沫细胞孵育24 h.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BCA1蛋白表达的水平,并测定各组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 松龄血脉康组、罗格列酮组均增加ABCA1蛋白的表达,而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浓度、时间依赖性.松龄血脉康组与罗格列酮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具有与罗格列酮增加ABCA1蛋白及降低胆固醇含量相似的作用.增加ABCA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可能是中药松龄血脉康抗AS的机制之一.

    作者:苟连平;吕湛;王玉兵;李卫东;胡龙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Aβ1-42诱导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目的 以Aβ1-42诱导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加入不同浓度Aβ1-42诱导并收获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继发性死亡情况.结果 Aβ1-42作用于神经细胞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流式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及继发性死亡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结论 Aβ1-42诱导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可作为理想的AD细胞模型.

    作者:张云鹤;张一娜;刘歆;王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糖尿病(DM)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远高于非DM患者[1],且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较差,临床表现又十分隐匿,不易早期诊断.

    作者:索传涛;郭家娟;王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患者钙化病变的诊断评价

    多排螺旋 CT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在冠心病无创诊断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伴随着64 排螺旋CT的普及,其在成像和诊断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有明显钙化血管段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影像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从而明确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及CTA评估钙化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

    作者:陈桂芬;杜慧峰;王冬梅;刘蓉昕;刘晔;李全亮;孟繁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脂联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除具有储能作用外,还作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一系列脂肪因子参与能量平衡的调节.脂联素(APN)是近年发现并受到关注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因子.许多研究显示APN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IR)、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炎等作用.本文综述了现阶段APN与肥胖、IR抵抗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谢春燕;李强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BMI、婚姻状况、并发症和病程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并发症数量和病程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并发症和病程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对这两个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肿瘤化疗致呕吐140例因素分析与临床干预

    化疗是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它可以降低癌症的复发率,提高其生存率,同时也给人体带来一定的毒性副作用.化疗所致的呕吐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也是很多肿瘤病人恐惧化疗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邱寿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电针对拟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拟老年性痴呆(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东莨菪碱,胃饲三氯化铝(AlCl3)制备多因素损伤拟AD动物模型,在造模同时给予电针干预,应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海马区CA1区突触素表达水平,透射电镜测定突触面数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变化.结果 电针能明显改善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上调突触素表达.结论 ①多因素损伤能成功制备拟AD大鼠动物模型.②电针促进海马CA1区重建而提高突触素表达可能是改善拟AD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威;唐伟;孙忠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特点和左甲状腺素片干预的意义

    目的 探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RHF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和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左甲状腺素片),左甲状腺素片口服剂量为6.25~12.5 μg/d.治疗2 w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功能NYHA 分级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2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其余9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LVEF 值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无发生死亡或严重心律失常,血清FT3,FT4,TSH的浓度、LVEF值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期间无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 R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韩海玲;孙玉芹;宋文刚;朱玉红;吕冬燕;朱艳彬;何海涛;姜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与认知障碍

    2010联合国人口年鉴,中国人口13.381亿,≥65岁人口达8%.初生预期寿命74岁,男72岁,女76岁.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公布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4亿,≥65岁者占8.87%,联合国预计到2025年中,中国人口将达到14.76亿,指出中国人口正迅速老龄化[1].

    作者:陆佩芳;马永兴;韩瑞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术前两种后装放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术前高剂量率组织间放疗(Interstitial,INT)和腔内放疗( ICBT)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6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47例老年Ⅰ~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前随机分为INT和ICBT组,对患者的局部肿瘤缓解情况、毒副反应、手术情况及高危病理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术前放疗后,宫颈肿瘤INT和ICBT组临床完全缓解率为16.7% (4/24)和4.3% (1/23),部分缓解为83.3%(20/24)和69.6% (16/23),无变化0和26.1%(6/23),恶化均为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是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反应和膀胱反应.全部患者均按宫颈癌根治术规范完成.INT组较ICBT组手术时间缩短(3.58±1.08)h,术中出血量减少(395.1±219.8)ml,术后拔尿管时间缩短(11.56±6.37)d,尿潴留的发生率减少33.3%(8/24).除尿潴留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病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前高剂量率后装放疗是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案,组织间放疗优于腔内放疗.

    作者:赵静;李文胜;刘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双源CT双能定量扫描测量骨密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DEQCT)与单能定量CT骨密度测量方法(SEQCT)测量正常成人腰椎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软件及临床上常用的SEQCT测量方法分别测量正常成年人腰椎骨密度,并将两种测量方法所测骨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DEQCT法所测各年龄组腰椎骨密度值变化与年龄明显相关,且均较SEQCT法测量值高,两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EQCT测量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测量方法的不足,能够为临床提供较SEQCT法更为精确的骨密度测量值.

    作者:蒋宝国;黎秋菊;陈晓朝;宣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Aβ寡聚体预处理的BV2细胞对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研究Aβ寡聚体预处理的BV2细胞对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抗炎治疗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Aβ1-42寡聚体(0、10 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作为对照组(Aβ+PC12);用相应浓度的Aβ1-42寡聚体预处理BV2细胞24 h后与PC12细胞共育作为实验组1(Aβ+BV2+PC12);不同浓度IL-1β处理PC12细胞24 h作为实验组2(IL-1β+PC12);预先用IL-1ra(50 ng/ml)孵育PC12细胞1 h后,进行实验组1的细胞培养作为实验组3[(Aβ+ BV2)+(PC12+IL-1ra)].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浓度,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au(pS396)、tau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β寡聚体预处理的BV2细胞培养液中可检测出IL-1β,Aβ寡聚体浓度的增加与IL-1β含量增加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PC12细胞与Aβ寡聚体预处理24 h的BV2细胞共育后(实验组1),可见PC12细胞tau(pS396)蛋白表达较对照组进一步增多(P<0.05),此作用可被IL-1ra部分抑制(P<0.05).结论 BV2细胞可加重Aβ寡聚体对PC12细胞损伤过程;Aβ寡聚体可诱导BV2细胞产生IL-1β,IL-1β通过tau异常磷酸化通路参与的胶质炎症反应可能是PC12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蔺慕会;何金婷;陈晓虹;徐忠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γ-分泌酶组件NCT在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表达

    目的 研究γ-分泌酶组件蛋白单过性跨膜蛋白(NCT)在APP/PS1双重转基因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分布与表达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 对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NCT在APP/PS1双重转基因痴呆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CNS内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NCT广泛分布于成年AD小鼠CNS各区域,包括大脑新皮质、海马、嗅脑、丘脑、纹状体、小脑、脑干和脊髓等;而神经元外Aβ的沉积选择性分布于CNS的大脑皮质和海马等区域;大脑皮质及海马内的NCT阳性神经元数量要多于Aβ阳性神经元,且神经元内的Aβ与NCT出现了共存;同时,大脑皮质和海马内的NCT与PS1分布趋势高度一致,且在神经元内出现了共存.痴呆型与同窝野生型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内NCT阳性神经元排列致密;随着小鼠的发育,脑组织单位面积内NCT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但痴呆小鼠脑内NCT阳性神经元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均浓染;而同窝野生型小鼠脑内的NCT阳性神经元仅细胞膜周围染色较深,而胞质染色极浅甚至不着色.结论 NCT在痴呆小鼠和正常野生型小鼠脑内的分布及表达出现差异,可能与Aβ的生成和AD的发生相关.

    作者:龙志敏;赵蕾;贺桂琼;宋冲;楚亚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在辅助诊断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目的 了解不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含量,明确其与骨质疏松的相关规律.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97例骨质疏松患者,所有诊断参照1999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测量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对照分析测量结果.结果 骨量减少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严重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与骨质疏松情况呈一定的正相关性,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水平能辅助诊断骨质疏松,也可了解治疗效果.

    作者:薛昊罡;冷冰;马恩元;蒋维海;崔双;单广宇;苗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化瘀泻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影响

    目的 观察化瘀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7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复制大鼠RIF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化瘀泄浊方组(化瘀泄浊方5.7 g·kg-1·d-1经口灌服)、阿魏酸哌嗪分散片组(予阿魏酸哌嗪分散片6.7 mg·kg-1·d-1)、缬沙坦组(予缬沙坦5.3 mg·kg-1·d-1经口灌服)及模型组(予同等量生理盐水经口灌服),每组10只大鼠.行HE、Masson染色观察梗阻侧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梗阻侧肾脏BMP-7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及各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梗阻肾间质BMP-7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BMP-7表达明显增加(P<0.01).治疗各组间比较,化瘀泄浊方组优于阿魏酸哌嗪分散片组(P<0.01),其他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肾纤维化面积明显增加,这可能与BMP-7表达减少有关,化瘀泄浊方对其有一定的上调作用.

    作者:郭立芳;王月华;王凤丽;李林林;袁国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关联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吉林省地区乙型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SSP方法以健康人作对照,对吉林地区汉族3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4例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的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CHB组、肝硬化组HLA- DRB107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HLA-DRB1*0701等位基因的高表达与吉林地区汉族人CHB发生相关.

    作者:李迎杰;李东复;魏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家兔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家兔核因子-κB(NF-κB)及炎性因子(IL-6、TNF-α、CRP)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室重塑的可能机制.方法 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衰模型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BMSCs移植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IL-6、TNF-α的mRNA表达及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浓度.结果 细胞移植后28 d,与AMI后心衰模型组相比,正常对照组、BMSCs组舒张末期容积(EDD)均明显减低,射血分数(EF)及缩短分数(FS)均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7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后心衰模型组、BMSCs组的血清IL-6、TNF-α、CRP的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AMI后心衰模型组和BMSCs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细胞移植后28 d,BMSCs组血清IL-6、TNF-α、CRP浓度和心肌组织NF-кB、IL-6、TNF-α比AMI后心衰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移植后28 d时,EF与炎性因子呈负相关,与心肌NF-κB呈负相关.结论 自体BMSCs移植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NF-кB表达及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左室重塑,改善AMI后心功能.

    作者:乔建晶;李树仁;胡炜;王天红;刘东霞;荀丽颖;郝淸卿;吴迪;董洁;齐晓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致病菌的临床分析

    本文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痰菌等临床相关因素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尹海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