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明;孙健;张学颖;金元哲
我院于2008年1月开始,采用内服定痒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经临床观察发现对治疗慢性荨麻疹及控制其复发有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对象 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均符合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②慢性荨麻疹临床诊断明确,病程6 w~15年,就诊时可见风团,且入选前1 w内发作次数≥3次.③治疗前4 w内未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组胺药.
作者:陈敏华;魏国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学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老年人胃恶性淋巴瘤病历资料,对临床特点、胃镜结果及病理分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有上腹痛、消瘦、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内镜表现有溃疡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肿块型,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老年人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但无特异性,内镜所见易误诊、漏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金标准.
作者:李潮;李静;张照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柿叶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饲喂的ApoE-/-缺失小鼠,灌胃给予柿叶总黄酮,观察其对胸腹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检测血清血脂和丙二醛含量.结果 柿叶总黄酮连续灌胃16 w,与模型组比较,柿叶黄酮组形成纤维状斑块的小鼠较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从15%降低至7%,血清中丙二醛减少33.56%,对血脂无显著影响.结论 柿叶总黄酮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抗氧化功能.
作者:陈英珠;白卫娜;吴萌;张小兵;闫静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国内文献报道[1,2]综合医院住院的老年性谵妄患者发病率为3.5%~19.0%,但多数医生对它往往认识不足,国外报告[3]高达85%的病人没有被正确甄别.为此本文就综合医院对老年性谵妄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杜福文;黄丽华;杜福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直肠癌患者逐渐增多,老年直肠癌患者并存疾病多,手术耐受力较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老年直肠肿瘤较为理想的选择[1].我院于2007年8月开始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至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郭基珍;王晓俊;王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虽然心力衰竭的治疗近几年取得明显进步,但死亡率仍很高.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1,2],但在高龄老年人中的应用报道还不多.本文主要探讨外源性给予rhBNP 治疗高龄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及用药体会.
作者:黄敏;夏向南;张丹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X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接受手术及奥沙利铂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和术后行奥沙利铂化疗的胃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XRCC1的表达,Log-rank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和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XRCC1阳性率为55.6%.XRCC1表达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2个月,3年生存率为71.9%,5年生存率为34.4%;而XRCC1表达阳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2.4个月,3年生存率为52.5%,5年生存率为22.5%(χ2=0.756,P=0.038 4).结论 胃癌组织中的XRCC1表达水平与接受手术及术后奥沙利铂化疗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密切相关,可作为术后胃癌生存预测的指标.
作者:马艳梅;张振铭;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热疗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S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对SS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单纯热疗组,单纯IL-2组及IL-2联合热疗组对SSMC7721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8.4%、23.7%和46.7%,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细胞凋亡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IL-2联合热疗能显著提高SSMC7721细胞增殖抑制率,诱导SSMC7721细胞G1期向S期细胞转化进程,诱导SSMC7721细胞凋亡.
作者:黄革;陈宏勃;方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Ⅲ级,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40例,年龄62~74岁,体重66~78 kg.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20)和芬太尼组(F组,n=20).入室后在局麻下行桡动脉和中心静脉置管.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8 μg/kg,F组芬太尼8 μg/kg,3 min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T0)、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前即刻(T1)、后3 min (T2)、气管插管时(T3)、气管插管后1 min (T4)、3 min (T5)、5 min(T6)时记录SBP、DBP、HR和CVP、SPO2.结果 F组T2时点SBP、DBP、HR显著低于S组,T3、T4时高于S组.结论 舒芬太尼比芬太尼诱导对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趋于平稳.
作者:许艳荣;徐凯智;靳彦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特征性表现为前列腺基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增生.BPH的自然发展史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镜下期,即只有镜下前列腺基质和(或)腺体的增生而无前列腺增大(Enlarged Prostate Gland,EPG);第二阶段为解剖期,即镜下前列腺基质和(或)腺体的增生发展到了EPG;第三阶段为临床期,即EPG造成了膀胱出口梗阻(BOO)并逐渐继发膀胱解剖和生理功能的改变,随之产生严重的下尿路症状(LUTS)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宪琴;屈晓冰;刘颖;刘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有氧运动,以其低强度、娱乐性、易学性等特点深受老年人的喜爱,特别是对身体锻炼的全面性上,更是对老年人的健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对其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李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汇总分析近20年来国内报道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SMAI)病例,探讨国人ASMAI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提取符合标准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ASMAI共有87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800例,占91.5%;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ASMAT)53例,占6.1%;急性非阻塞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NOSMAI)21例,占2.4%.男∶女=1.7∶1,平均年龄为61.9岁.主要相关疾病:心房颤动患者占53.5%(429/802),动脉硬化症患者占38.1%(69/181),冠心病患者占27.9%(195/698),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占24.2% (169/698),高血压患者占15.2%(106/698).主要症状为剧烈腹痛(99.1%)、恶心呕吐(63.8%)、腹胀(40.8%)、便血(29.4%),而发病早期腹部体征较轻,与严重的腹部症状不符.561例(64.2%)通过手术确诊,263例(30.1%)通过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50例(5.7%)通过CTA确诊,但初步诊断的误诊率达58.1%.手术治疗占82.3% (710/863),介入治疗占13.9%(120/863),内科保守治疗占7.5%(65/863),病死率37.3%(326/874).结论 ASMAI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通过CTA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早期确诊、积极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庄艳;杜杰;郑松柏;张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用于诊断弥漫性肺疾病(DLD)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160例DLD患者接受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资料.结果 160例DLD患者中行TBLB确诊49例(30.63%),病理诊断包括其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8例,肺部恶性肿瘤10例,肺结核6例,结缔组织病相关DLD 4例,结节病3例,嗜酸性细胞性肺炎2例,放射性肺炎、机化性肺炎、气道淀粉样变、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淋巴管肌瘤病各1例,其他不能归类间质性肺炎1例;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92 vs 68,P<0.01),DLD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多,TBLB其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肺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TBLB是诊断DLD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DLD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佘巍巍;林武洲;陈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年龄对正常成年人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4名正常成年受检者分成6组,即1组(20~29岁),2组(30~39岁),3组(40~49岁),4组(50~59岁),5组(60~69岁),6组(70岁以上).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前向血流频谱,记录舒张早期E波的峰值流速(E) 和舒张晚期A波的峰值流速(A),计算E/ A值;采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于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分别测量各组受检者左室间隔、侧壁、前壁及下壁二尖瓣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记录室壁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m/Am,并将每位受检者所得4组数据求平均值.比较各组间数据差异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EF值无显著性变化;Sm及E、Em呈逐渐减低趋势(P<0.01);A、Am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E/A、Em/Am呈逐渐减低趋势(P<0.01).Sm、E、E/A、Em、Em/Am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01),A、Am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 正常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左室长轴方向的收缩、舒张功能逐渐减低.左室整体舒张功能逐渐减低,而整体收缩功能无变化.
作者:程艳彬;任卫东;陈昕;王晓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技术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2005年7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双侧锁定钢板技术治疗的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7例,按照AO/ASIF 分型:C1 型13例,C2 型9例,C3 型15例.结果 3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47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6~10 w,骨性愈合时间为12~16 w,根据Cassebaum方法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19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89.2%.术后出现异位骨化3例,尺神经牵拉损伤2例.结论 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固定牢靠,有助于进行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邓明高;潘杰;谭军;任文桀;潘恩;陈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提出一种CT检测骨小梁容积百分比(Vp)的方法,并分析该百分比与定量CT检测的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骨骼系统疾病的病例33人、56个腰椎椎体,对椎体进行SCT扫描,并用容积测量软件以阈值分别为150 Hu,180 Hu及210 Hu测量Vp,同时用定量CT进行BMD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体检测的Vp与BMD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 Vp检测可以作为一个简单易行实用的评价骨质疏松程度的方法.
作者:杨林;刘建民;江山岳;陈昆涛;张燕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延衰合剂(YSM)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睾丸及血清睾酮的影响.方法 选昆明系雄性小鼠,用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应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延衰合剂治疗前后衰老小鼠睾丸的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睾酮的变化.结果 衰老小鼠生精细胞减少,生精小管变细,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降低;用药后,生精小管增粗,生精细胞增多,间质细胞增多,血清睾酮含量增加(P<0.05).延衰合剂高剂量组作用优于补肾益寿胶囊组及延衰合剂低中剂量组(P<0.05).结论 延衰合剂可以改善衰老小鼠睾丸的形态结构,抑制衰老小鼠血清睾酮含量的下降,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黄和贤;曹文富;彭爽;栾增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老年活动性RA患者,其中30例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30例单用来氟米特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组CRP、ESR、RF、晨僵及关节肿胀与压痛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且CRP、ESR及晨僵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雷公藤多甙及来氟米特联合治疗老年活动性RA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榕;吴春玲;李舒帆;侯平;肖卫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脂联素(ADPN)水平的变化及西洛他唑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早期DN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早期DN患者(NA组和MA组)116例和健康体检者(NC)40例进行Cys-C、ADPN水平和生化指标测定.治疗组进行西洛他唑和缬沙坦联合干预治疗,并检测1个月治疗前后Cys-C、ADPN、UAER水平的变化.结果 NA组与NC组相比,SBP、BUN和C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糖、血脂与糖化血红蛋白、Cys-C、ADPN和UAER有明显差异(P<0.05).MA组与NC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浆Cys-C水平与BUN、CR、UAER、HBA1c、FPG呈正相关性.血浆ADPN与HBA1c、TG、BUN、CR、UAER呈负相关性.西洛他唑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Cys-C、ADPN和UAE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UAER有显著性差异(P<0.05),Cys-C和ADPN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N患者血清ADPN和Cys-C联合检测能反映DN早期内皮损害及肾功能进展情况.西洛他唑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DN患者的肾功能.
作者:杨生;郭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可以导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延长和生活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传统的抗抑郁剂可以有效地治疗PSD,改善神经症状,但因副作用较多而限制其广泛使用.本研究收集了150例PSD患者,比较新药黛力新与传统抗抑郁剂阿米替林治疗PSD患者的疗效.
作者:于丽;袁建新;李壬子;苏津蕊;杨秀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