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评价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

陈曦;何海涛;李丹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影像学评价
摘要:颈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价格昂贵影响了广泛应用.CT血管成像(CTA)作为一种微侵袭性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CDFI)开创了颈动脉检查的新方法.本文选取CTA和TCD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探讨两者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东北成人血小板参考值的再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目前应用于科研与临床的血小板参数参考值的可靠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吉林省德惠市为抽样调查地.问卷资料6 043人,实际体检人数3 850人,符合标准的3 372人(其中男1 575人,女1 797人),检测该人群静脉血血小板各参数.结果 ①血小板参数95%参考值范围(2.5%~97.5%):血小板计数(147~362.68)×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MPV)6.8~10.5 fl,血小板压积(PCT)0.13%~0.29%,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5.5%~18.4%.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烟、饮酒、BMI、血压、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脂肪肝等因素与血小板各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胆固醇(CHO)与其相关(P<0.05).PLT、MPV、PCT女性高于男性,PDW男性高于女性(P<0.01).>50岁组与<35岁和35~50岁组比较,血小板各参数值有所不同(P<0.05).CHO与血小板、MPV、PCT有一定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 重新评价了目前应用的静脉血血小板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和TG、BMI、血压、脂肪肝等因素与血小板各参数无明显关系,但性别和年龄间血小板的参考值范围不同; CHO对血小板、MPV、PCT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作者:魏琪;石晓东;陶育纯;孙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乳腺癌发生每年递增0.2~0.3%,每3 min就有一名妇女被诊断为乳癌,每13 min就有一名患者死于乳癌.乳癌发病率在我国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寻求简单而又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迁移率蛋白A(HMGA2)和CD44V6与乳腺侵袭和转移相关性为许多学者所关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观察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乳腺癌的发展,浸润及转移间的作用.

    作者:韩猛;程智勇;张铁;任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高度保守的核蛋白,主要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垂体细胞等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主动释放,也可由坏死细胞被动释放,参与DNA 的转录、复制、修复以及炎症反应等.在呼吸系统中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在细胞核、胞质及胞膜均可见.正常情况下,人类和大鼠气道内即有一定水平HMGB1表达,对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HMGB1释放晚,维持时间长,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转归等均具有调控作用[1].HMGB1与肺损伤、肺癌、肺纤维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HMGB1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王震;梅晓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白藜芦醇对亚急性衰老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一定剂量的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生殖系统的作用.方法 将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NS);DMSO溶剂对照组(DMSO);D-半乳糖模型组(D-gal);低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RES-L);高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RES-H);维生素C阳性对照组(VC).给予D-半乳糖皮下注射和白藜芦醇灌胃后观察小鼠睾丸脏器指数,精子质量(包括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以及血清SOD、MDA和血清睾酮水平(T)的变化及睾丸石蜡切片的HE染色和p53免疫组化.结果 各组之间睾丸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与D-gal组相比较,RES-H组小鼠精子密度升高,精子活率增加,精子活力增加,精子畸形率降低,小鼠血清T水平升高,血清SOD活力升高,血清MDA降低;睾丸石蜡切片HE染色见生精细胞减少,p53阳性细胞增加.结论 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生殖系统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泫;姚新梅;田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严重冠脉狭窄患者血清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严重冠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与否与血清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收集主要冠脉至少有一支狭窄程度在95%以上的123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ADMA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为侧支循环未形成组(n=63),1~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组(n=60).结果 侧支循环未形成组血清ADMA浓度(2.43±0.78)μmol/L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组(1.95±0.72)μmol/L(P<0.01).结论 严重冠脉狭窄患者血清ADMA浓度与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作者:游咏;莫靓;桂庆军;尹凯;李熠;李传昶;杨天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人胃癌手术并发症多因素分析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其中老年胃癌占相当大的比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根治方式,但是,老年胃癌患者因癌肿负荷引起代谢失常、免疫力降低、贫血,加上多有重要并存病,一般状况欠佳[1].为了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应对措施,已成为当今老年胃癌手术治疗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总结65岁以上老年胃癌病人手术并发症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因素.

    作者:梁绍诚;吴鸿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对膀胱肿瘤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异常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经治的35例膀胱肿瘤患者(试验组)和3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对照组)的尿液,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并观察两组对象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 膀胱肿瘤患者的3、7、17号染色体畸变数与正常人的染色体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7、17三种探针的阳性率分别为31.43%、45.71%、40.00%,而联合三种探针的阳性率为62.86%,与单独一种探针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膀胱肿瘤诊断的一项常规检查方法,无创、快速、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祥麒;陈晓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改良后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对内镜阴性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内镜阴性周围型肺癌镜下常表现为大致正常或非特异性炎症,造成支气管镜下活检及刷检取材定位困难,影响总体肺癌诊断的敏感度.本院自2010年3月采用改良后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IBAL),通过延长灌洗液与远端病变作用时间,提高所收集灌洗液的阳性率,希望提高对内镜阴性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敏感度.

    作者:薛艳秋;高金莹;李晓辕;彭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药理机制.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15例,给予0.9%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40 ml每日1次静点,且在入院时及药物治疗后2 w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抗体水平.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IL-1、IL-6、TNF-α血清含量变化显著(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从抗炎症反应的角度,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春伶;姚建华;南善姬;杨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夏枯草诱导人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夏枯草诱导人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人淋巴瘤Raji细胞在不同浓度夏枯草干预后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等检测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的变化及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 夏枯草作用于人淋巴瘤Raji细胞后引起细胞凋亡增加,并出现Bcl-2蛋白表达抑制,p53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夏枯草可能通过激活p53、抑制BcI-2来诱导Raji细胞凋亡.

    作者:李军;杨慧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脑白质疏松的MR弥散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的表现及参数变化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患者弥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的表现及各参数变化的临床评估.方法 选取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后角、半卵圆中心作为感兴趣区,测量24例脑白质疏松患者及8例健康志愿者的CT值、ADC值、DCavg值及FA值.结果 脑白质疏松患者与健康志愿组各参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随着LA分级越来越高,ADC、DCavg值呈逐渐升高趋势,CT值、FA值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扩散张量成像可以反映脑白质微结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张秀梅;李佳睿;袁婷婷;佟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8例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8例脑梗死患者于手术室无菌操作下双侧髂前上棘骨髓穿刺提取自体骨髓液,于无菌实验室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腰穿或神经介入导管回输体内.术后1年对患者定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8例患者语言或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宇;迟鲁梅;毛颖;南光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UND)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以上腹部痛或不适、餐后饱胀、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灼痛、恶心、呕吐、反胃、胸骨后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上述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且经胃镜、腹部B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以及化验证实排除器质性病变,确定为FD[1].有研究指出[2],FD约占内科患者的2%~3%,占胃肠疾病患者的20%~30%.国内有研究[3]称,FD约占正常人群的18.9%,占消化内科患者的40%,略低于国外患者比例.

    作者:李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重庆市区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渝中区和九龙坡区345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第二版)、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问卷(SCSQ).结果 SF-36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和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394~0.814,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55~-0.529,P<0.01).结论 社区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指导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增强其社会支持,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孔令娜;周颖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16例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2[平均(69±12.6)]岁.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伴有同侧无名动脉或颈内动脉病变6例,2例为介入治疗失败,5例为介入治疗后再闭塞.临床表现患肢有缺血症状16例,同时伴有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者9例.所有病人远侧端动脉(尺,桡动脉)均消失,血流测不到或很低,无缺血坏死.所有病人均行多普勒血流图,彩色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

    作者:王刃;李悦萌;赵旭;马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酒精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NS)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和普通饲料喂养,高剂量模型(HM)组和低剂量模型(LM)组每天按照5 g/kg体重对大鼠灌胃浓度为 60%(V/V)和30%(V/V)的乙醇和按照5 ml/kg灌胃脂肪乳剂的方法,连续3 w,分别在第2周末和第3周末随机选取各组大鼠10只,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造模2 w可见轻度的肝脂肪变.造模3 w后,模型组大鼠肝脏重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糖和透明质酸(HA)变化不大(P>0.05).结论 本造模方法与人类脂肪肝病变类似,方法简单易行,实验周期短,模型稳定可靠.

    作者:邹丽宜;吴铁;崔燎;尤婷婷;许碧连;张新乐;刘钰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对静脉补钾所致局部疼痛的疗效观察

    氯化钾静脉滴注有利于心脏的正常收缩和机体代谢,为纠正患者因手术禁食;应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呕吐、持续胃肠减压等原因造成的低血钾[1],在输液时常规加入10%氯化钾,而静脉滴注氯化钾常可导致局部疼痛,严重时可引起静脉炎,针对这一问题,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预防静脉损伤的发生,本文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输液时对疼痛的患者应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涂擦后湿敷疼痛局部20~30 min进行临床研究,效果满意.

    作者:陈玉梅;武婷;温冬兰;马德强;岳江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饮食、运动、吸烟、嗜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双能X线BMD仪检测前臂远端BMD,测量身高、体重.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男性年龄、BMI、饮食结构、运动、吸烟、嗜酒、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BMD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慢性支气管炎与BMD无关.结论 吸烟、嗜酒、低BMI、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饮食、运动是OP的可控因素.

    作者:李亚刚;张萌萌;毛未贤;马倩倩;高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脂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

    目的 探讨血脂康、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治疗及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62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脂血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应用血脂康0.6 g,2次/d,泰嘉50 mg,1次/d;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对照组76例,仅给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共随访18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18个月检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并详细记录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2、18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TC,TG,LDL-C在治疗6个月后明显下降(P<0.01),HDL-C在治疗12个月后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率为9.3%,与对照组复发率(28.9%)相比明显下降.结论 血脂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用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作者:祁学成;曾瑞兰;唐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治疗,监测各个阶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神志等变化.结果 本组3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8例(87.5%).28例经无创通气抢救成功的患者中,患者心率下降、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血压保持相对稳定(P>0.05).结论 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肯定疗效,值得临床尝试.

    作者:陈军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