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宜;吴铁;崔燎;尤婷婷;许碧连;张新乐;刘钰瑜
目的 观察比较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单用和联合强肝胶囊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乙型肝炎并有肝纤维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单用组单独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31例联合组接受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联合强肝胶囊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 DNA,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等.结果 两组在肝功能改善和病毒载量变化无显著差异,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联合组52 w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改善较单独抗病毒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强肝胶囊有可以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联合抗病毒药物可以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刘艳红;章秀丽;陈少文;张舵舵;赵燕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76例接受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病例组)和63例接受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分别在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3 d、10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结果 病例组术后3 d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注意力、延迟回忆测评得分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0个月与术前比较,注意力、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3 d与术后10个月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注意力、延迟回忆测评得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术后3 d的注意力、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颈动脉狭窄置入术可终改善注意力和延迟回忆功能.术后早期可出现暂时的、可逆的认知功能恶化,但认知功能在远期多会改善.
作者:王雁;孙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过程,此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和调控.凋亡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主动死亡过程,并不是病理条件下的损伤.核酸内切酶反应是凋亡分子(APO)的重要步骤.目前,人们对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这对重新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者:朱秀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股动脉途径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典途径,近年来桡动脉途径渐为介入医师掌握,并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桡动脉途径适宜于股动脉迂曲、狭窄及闭塞者,且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即刻自由行走,无卧床痛苦,患者乐于接受.近年来国外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逐渐增多[1,2],老年冠心病患者桡动脉硬化较重,穿刺较困难,需要较为熟练的穿刺技术,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而国内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胡少东;郝恒剑;许骥;李博宇;刘志;夏经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以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低、高剂量组(50,150 mg·kg-1·d-1)、假手术组(持续给药7 d,每日1次灌胃给药),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在再灌注后3和24 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中Bcl-2、Caspase-3表达的部位及数量.结果 小檗碱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显著缩小.小檗碱组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小檗碱高剂量组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数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檗碱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行为障碍,缩小梗死体积.可能通过上调皮质Bcl-2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艳波;王军;王勇;王凌宇;李爽;周国庆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沙鼠前脑短暂性缺血再灌注后,HSP20与EPO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和保护机制,并评估它们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45只健康雄性蒙古沙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其中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又分为4个亚组:6 h组,1 d组,3 d组和7 d组.予以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再通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沙鼠前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20和EPO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正常对照组和各假手术组的沙鼠前脑组织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脑缺血再灌注组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可见胶质细胞肥大、增生,细胞和细胞间质水肿,神经元坏死.免疫组化染色: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20及EPO的表达均上调,于第三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至7 d时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且两者的表达趋势相同呈正相关(r=0.777,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的沙鼠脑组织中HSP20及EPO表达均升高并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脑损伤.
作者:周洁;王建明;王岚;曾晓云;熊玲;罗志秀;刘正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细脚拟青霉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D-半乳糖制备衰老小鼠模型,同时用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的细脚拟青霉提取物进行灌胃30 d后,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用MTT法检测小鼠脾T、B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用中性红试验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用ELISA法检测IL-2的水平.结果 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1);中、高剂量细脚拟青霉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IL-2水平(P<0.01);高剂量细脚拟青霉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脾T、B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P<0.01).结论 细脚拟青霉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桂琳;葛飞;董群;刘辉;陈京;周小楠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有显著疗效.
作者:曹国彬;陆永建;王俊华;刘刚;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的形态变化及阿司匹林(ASA)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观察脑缺血2 h、再灌24 h后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及血中前列腺素(PGI2)、血栓素(TXA2)、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探讨ASA 6和60 mg/kg剂量的保护作用.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呈现重度变性坏死.ASA 6和60 mg/kg均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对肝脏的损害作用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ASA可显著提高血中PGI2/TXA2比值,以60 mg/kg剂量组为显著;6 mg/kg剂量组则显著降低血中NO,升高ET浓度.结论 脑缺血-再灌时,肝脏出现重度损伤.ASA可通过提高血中PGI2/TXA2和降低NO活性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范红斌;邱丽颖;李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颊黏膜下纤维性变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颊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30例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组织及20例正常颊黏膜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颊黏膜中强阳性表达,在颊黏膜下纤维性变及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组显著低于颊黏膜下纤维性变组(P<0.05 ).结论 p53蛋白表达下调和缺失可能在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徐雅娟;金志威;隋春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有2亿多老龄人口[1].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带来如健康之类的诸多问题.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将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从力量训练抗衰老的角度出发,综述骨骼肌质量与力量丢失的相关理论,力量训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及力量训练设计各要素的应用现状,并指出抗衰老力量训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唐玉成;吴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乳腺癌发生每年递增0.2~0.3%,每3 min就有一名妇女被诊断为乳癌,每13 min就有一名患者死于乳癌.乳癌发病率在我国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寻求简单而又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迁移率蛋白A(HMGA2)和CD44V6与乳腺侵袭和转移相关性为许多学者所关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观察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乳腺癌的发展,浸润及转移间的作用.
作者:韩猛;程智勇;张铁;任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分析卡托普利和氯沙坦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时间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卡托普利和氯沙坦灌胃给药4 w观察学习记忆能力后,测定脑组织SOD活性、MDA、NO含量及NOS活力的变化.结果 卡托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均可拮抗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SOD活性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能明显抑制脑组织NOS活性及NO的含量.结论 卡托普利及氯沙坦均可通过增加氧自由基的清除,影响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黄新武;李国春;李华;张红;章卓;秦大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临床上对TOS的逐渐了解,老年人TOS的诊断率逐年提高,老年人TOS在病因病理、鉴别诊断等方面都存在其自身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女3例,男5例;年龄52~71[平均(59.2±6.7)]岁.其中6例患者合并颈椎病.卡压因素:第七颈椎横突较长合并前斜角肌止点过宽1例,前斜角肌纤维化挛缩4例,有小斜角肌1例,肋锁骨变形致肋锁间隙变窄2例,本组中未发现颈肋和异常纤维束带.
作者:李玉祥;杨光;王雪睿;王玉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252名老年人进行访谈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①男性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上显著高于女性,而孤独感低于女性.②相比于初中、小学以及文盲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大学学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而孤独感较低.③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相对于其他养老方式的老人感到更幸福,孤独感更低.④有偶同居老人与其他婚姻状况的老人相比,主观幸福感更高,孤独感更低.⑤拥有退休金的老人较少感到孤独,主观幸福感较高.⑥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性别、受教育程度、养老方式、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来源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呈反向关系.
作者:王福兴;徐菲菲;李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UND)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以上腹部痛或不适、餐后饱胀、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灼痛、恶心、呕吐、反胃、胸骨后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上述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且经胃镜、腹部B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以及化验证实排除器质性病变,确定为FD[1].有研究指出[2],FD约占内科患者的2%~3%,占胃肠疾病患者的20%~30%.国内有研究[3]称,FD约占正常人群的18.9%,占消化内科患者的40%,略低于国外患者比例.
作者:李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甲亢)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但老年人亦不少见且有增加趋势[1].由于老年人甲状腺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纤维化和萎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解速度减慢,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性也发生改变,这造成了老年甲亢常无典型甲亢症状或其症状与典型甲亢相反,主要表现为消瘦、神情抑郁,缺乏其他高代谢症候群及神经应激性增高症状,故易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7例老年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成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2[平均(69±12.6)]岁.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伴有同侧无名动脉或颈内动脉病变6例,2例为介入治疗失败,5例为介入治疗后再闭塞.临床表现患肢有缺血症状16例,同时伴有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者9例.所有病人远侧端动脉(尺,桡动脉)均消失,血流测不到或很低,无缺血坏死.所有病人均行多普勒血流图,彩色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
作者:王刃;李悦萌;赵旭;马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的现况.方法 对洛阳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受到老年人的青睐且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结论 必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李文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7个中国长寿之乡的所有百岁老人,以及在该地区按百岁老人编码尾数随机选取的40~、60~、80~和9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CKD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363名百岁老人中,CKD患病率为50.41%(95%CI 45.27%~55.5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各年龄组间比较,女性CKD患病率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男性的CK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提示高尿酸血症、高TG、女性、贫血、增龄和高血压为CKD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CKD患病率为50.41%,CKD的危险因素为高尿酸血症、高TG、女性、贫血、增年和高血压.
作者:徐建伟;施小明;陈亮;翟屹;殷召雪;柳玉芝;曾毅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