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TOS的病因特点和临床分析

李玉祥;杨光;王雪睿;王玉发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 病因, 神经松解, 臂丛神经
摘要: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临床上对TOS的逐渐了解,老年人TOS的诊断率逐年提高,老年人TOS在病因病理、鉴别诊断等方面都存在其自身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女3例,男5例;年龄52~71[平均(59.2±6.7)]岁.其中6例患者合并颈椎病.卡压因素:第七颈椎横突较长合并前斜角肌止点过宽1例,前斜角肌纤维化挛缩4例,有小斜角肌1例,肋锁骨变形致肋锁间隙变窄2例,本组中未发现颈肋和异常纤维束带.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介入途径行介入治疗的对比

    股动脉途径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典途径,近年来桡动脉途径渐为介入医师掌握,并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桡动脉途径适宜于股动脉迂曲、狭窄及闭塞者,且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即刻自由行走,无卧床痛苦,患者乐于接受.近年来国外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逐渐增多[1,2],老年冠心病患者桡动脉硬化较重,穿刺较困难,需要较为熟练的穿刺技术,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而国内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胡少东;郝恒剑;许骥;李博宇;刘志;夏经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水平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IR)及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60例,按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稳定期,在不同时期测定血浆脂联素、CRP、FPG、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选择同期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临床稳定期血浆脂联素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临床稳定期血浆脂联素较急性加重期进一步升高(P<0.01);COPD急性加重期CRP、FPG、FINS、HOMA-IR显著高于临床稳定期及对照组(P<0.01);COPD临床稳定期FINS、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脂联素与CRP、FPG、FINS、HOMA-IR、BMI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老年COP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并伴一定的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在COPD稳定期进一步抬高,脂联素与CRP、FPG、IR及肥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田银君;刘前桂;赵黎;李金红;赵双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饮食、运动、吸烟、嗜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双能X线BMD仪检测前臂远端BMD,测量身高、体重.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男性年龄、BMI、饮食结构、运动、吸烟、嗜酒、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BMD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慢性支气管炎与BMD无关.结论 吸烟、嗜酒、低BMI、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饮食、运动是OP的可控因素.

    作者:李亚刚;张萌萌;毛未贤;马倩倩;高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城市运动与不运动老年人亚健康状况

    目的 调查城市运动与不运动老年人亚健康状况.方法 使用亚健康评定量表对运动组与不运动组老年人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老年人健康状况(F=3.69,P<0.05)、亚健康状况(F=4.1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运动降低或改善老年亚健康现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建议重视老年人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与投入,为促进老年人参与运动提供更多的方便与场所.

    作者:高玉霞;杨贵珍;王桂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小檗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以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低、高剂量组(50,150 mg·kg-1·d-1)、假手术组(持续给药7 d,每日1次灌胃给药),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在再灌注后3和24 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中Bcl-2、Caspase-3表达的部位及数量.结果 小檗碱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显著缩小.小檗碱组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小檗碱高剂量组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数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檗碱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行为障碍,缩小梗死体积.可能通过上调皮质Bcl-2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艳波;王军;王勇;王凌宇;李爽;周国庆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7个中国长寿之乡的所有百岁老人,以及在该地区按百岁老人编码尾数随机选取的40~、60~、80~和9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CKD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363名百岁老人中,CKD患病率为50.41%(95%CI 45.27%~55.5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各年龄组间比较,女性CKD患病率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男性的CK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提示高尿酸血症、高TG、女性、贫血、增龄和高血压为CKD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CKD患病率为50.41%,CKD的危险因素为高尿酸血症、高TG、女性、贫血、增年和高血压.

    作者:徐建伟;施小明;陈亮;翟屹;殷召雪;柳玉芝;曾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与老年女性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绝经后阴道出血(PMB)主要指的是45~55岁以上的妇女停经大约1年之后出现阴道出血[1],包括外阴、阴道、子宫出血等,是中老年妇女妇科病中为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老年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征兆[2].本文旨在了解PMB与老年女性恶性肿瘤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张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与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

    β淀粉样蛋白(Aβ)与AD密切相关.细胞的生命活动与基因的表达及活化有密切的关系.在细胞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蛋白质信息传递链,它们将细胞外部的种种调节信号传递到核内基因,引起细胞生理活动的相应变化.这些蛋白质信息传递链被称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其中一条主要的基本信息传递链,它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均有密切联系[1].

    作者:张雪玲;齐晓岚;单可人;官志忠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长春市城区老年人参与秧歌舞对抑郁和焦虑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秧歌舞对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指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老年参与秧歌舞锻炼情况调查表、抑郁量表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测试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经常参与秧歌舞的老年人与不经常参与秧歌舞的老年人的抑郁指数和焦虑指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秧歌舞对老年人的焦虑指数和抑郁指数有明显正向影响.

    作者:王永波;任振坤;倪维广;李欣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乳腺癌发生每年递增0.2~0.3%,每3 min就有一名妇女被诊断为乳癌,每13 min就有一名患者死于乳癌.乳癌发病率在我国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寻求简单而又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迁移率蛋白A(HMGA2)和CD44V6与乳腺侵袭和转移相关性为许多学者所关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观察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乳腺癌的发展,浸润及转移间的作用.

    作者:韩猛;程智勇;张铁;任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8例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8例脑梗死患者于手术室无菌操作下双侧髂前上棘骨髓穿刺提取自体骨髓液,于无菌实验室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腰穿或神经介入导管回输体内.术后1年对患者定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8例患者语言或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宇;迟鲁梅;毛颖;南光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严重冠脉狭窄患者血清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严重冠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与否与血清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收集主要冠脉至少有一支狭窄程度在95%以上的123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ADMA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为侧支循环未形成组(n=63),1~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组(n=60).结果 侧支循环未形成组血清ADMA浓度(2.43±0.78)μmol/L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组(1.95±0.72)μmol/L(P<0.01).结论 严重冠脉狭窄患者血清ADMA浓度与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作者:游咏;莫靓;桂庆军;尹凯;李熠;李传昶;杨天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透明质酸钠预防大鼠术后腹膜粘连的效果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HA)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作用.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A、B两2组,每组30只,制成腹膜粘连模型后将创面分别置入生理盐水、HA各3 ml,分别于术后3、7和14 d观察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术后3 d于光镜下可见,A组和B组相比,B组大鼠肠壁纤维细胞增生较轻,胶原纤维排列较疏松.术后14 d,B组大鼠腹膜粘连程度明显轻于A组(P<0.01).结论 HA能有效预防术后腹膜粘连.

    作者:吴志民;伦志军;刘迎春;刘国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16例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2[平均(69±12.6)]岁.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伴有同侧无名动脉或颈内动脉病变6例,2例为介入治疗失败,5例为介入治疗后再闭塞.临床表现患肢有缺血症状16例,同时伴有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者9例.所有病人远侧端动脉(尺,桡动脉)均消失,血流测不到或很低,无缺血坏死.所有病人均行多普勒血流图,彩色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

    作者:王刃;李悦萌;赵旭;马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脑缺血-再灌注时肝脏损伤的形态变化及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的形态变化及阿司匹林(ASA)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观察脑缺血2 h、再灌24 h后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及血中前列腺素(PGI2)、血栓素(TXA2)、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探讨ASA 6和60 mg/kg剂量的保护作用.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呈现重度变性坏死.ASA 6和60 mg/kg均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对肝脏的损害作用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ASA可显著提高血中PGI2/TXA2比值,以60 mg/kg剂量组为显著;6 mg/kg剂量组则显著降低血中NO,升高ET浓度.结论 脑缺血-再灌时,肝脏出现重度损伤.ASA可通过提高血中PGI2/TXA2和降低NO活性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范红斌;邱丽颖;李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螺旋CT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评价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价格昂贵影响了广泛应用.CT血管成像(CTA)作为一种微侵袭性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CDFI)开创了颈动脉检查的新方法.本文选取CTA和TCD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探讨两者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曦;何海涛;李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对膀胱肿瘤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异常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经治的35例膀胱肿瘤患者(试验组)和3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对照组)的尿液,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并观察两组对象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 膀胱肿瘤患者的3、7、17号染色体畸变数与正常人的染色体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7、17三种探针的阳性率分别为31.43%、45.71%、40.00%,而联合三种探针的阳性率为62.86%,与单独一种探针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膀胱肿瘤诊断的一项常规检查方法,无创、快速、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祥麒;陈晓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药外敷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疗效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VD)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之一[1].潘长玉等[2]报道,国内90%的病程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约有一半的患者合并重度的下肢动脉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坏疽.我们应用自制中药红花祛瘀汤外敷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静滴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宛春;张文昭;高奎山;王钦钰;韩建英;吴曦;王银志;牟正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分析卡托普利和氯沙坦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时间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卡托普利和氯沙坦灌胃给药4 w观察学习记忆能力后,测定脑组织SOD活性、MDA、NO含量及NOS活力的变化.结果 卡托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均可拮抗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SOD活性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能明显抑制脑组织NOS活性及NO的含量.结论 卡托普利及氯沙坦均可通过增加氧自由基的清除,影响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黄新武;李国春;李华;张红;章卓;秦大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脂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

    目的 探讨血脂康、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治疗及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62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脂血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应用血脂康0.6 g,2次/d,泰嘉50 mg,1次/d;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对照组76例,仅给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共随访18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18个月检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并详细记录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2、18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TC,TG,LDL-C在治疗6个月后明显下降(P<0.01),HDL-C在治疗12个月后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率为9.3%,与对照组复发率(28.9%)相比明显下降.结论 血脂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用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作者:祁学成;曾瑞兰;唐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