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泫;姚新梅;田雪梅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NS)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和普通饲料喂养,高剂量模型(HM)组和低剂量模型(LM)组每天按照5 g/kg体重对大鼠灌胃浓度为 60%(V/V)和30%(V/V)的乙醇和按照5 ml/kg灌胃脂肪乳剂的方法,连续3 w,分别在第2周末和第3周末随机选取各组大鼠10只,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造模2 w可见轻度的肝脂肪变.造模3 w后,模型组大鼠肝脏重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糖和透明质酸(HA)变化不大(P>0.05).结论 本造模方法与人类脂肪肝病变类似,方法简单易行,实验周期短,模型稳定可靠.
作者:邹丽宜;吴铁;崔燎;尤婷婷;许碧连;张新乐;刘钰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7个中国长寿之乡的所有百岁老人,以及在该地区按百岁老人编码尾数随机选取的40~、60~、80~和9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CKD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363名百岁老人中,CKD患病率为50.41%(95%CI 45.27%~55.5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各年龄组间比较,女性CKD患病率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男性的CK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提示高尿酸血症、高TG、女性、贫血、增龄和高血压为CKD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CKD患病率为50.41%,CKD的危险因素为高尿酸血症、高TG、女性、贫血、增年和高血压.
作者:徐建伟;施小明;陈亮;翟屹;殷召雪;柳玉芝;曾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绝经后阴道出血(PMB)主要指的是45~55岁以上的妇女停经大约1年之后出现阴道出血[1],包括外阴、阴道、子宫出血等,是中老年妇女妇科病中为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老年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征兆[2].本文旨在了解PMB与老年女性恶性肿瘤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张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氧化应激目前认为是糖尿病肾病(DN)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1~3],活性氧过多是造成DN各种损害的共同机制[4].而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抗氧化功能严重失衡,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病理性加剧,其DN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其分子中的巯基容易失氢氧化,可以消除体内的活性氧,减轻体内氧化应激的压力.因此,GSH在理论上可以延缓DN的发展,对糖尿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但GSH在临床中主要用于保肝解毒,对于DN的治疗临床研究较少.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DN的生化表现,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延缓其向临床DN发展.本研究应用GSH治疗早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旨在观察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从而为其治疗早期DN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立坤;孙洪涛;常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有2亿多老龄人口[1].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带来如健康之类的诸多问题.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将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从力量训练抗衰老的角度出发,综述骨骼肌质量与力量丢失的相关理论,力量训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及力量训练设计各要素的应用现状,并指出抗衰老力量训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唐玉成;吴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乳腺癌发生每年递增0.2~0.3%,每3 min就有一名妇女被诊断为乳癌,每13 min就有一名患者死于乳癌.乳癌发病率在我国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寻求简单而又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迁移率蛋白A(HMGA2)和CD44V6与乳腺侵袭和转移相关性为许多学者所关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观察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乳腺癌的发展,浸润及转移间的作用.
作者:韩猛;程智勇;张铁;任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外膜增生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构建20例兔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术后当日行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移植静脉的通畅性.术后30 d,取出移植静脉,组织病理标本切片、HE染色,测量外膜面积和管腔面积.用统计软件分析外膜面积与管腔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当日,血管多普勒证明,所有20例模型移植静脉全部通畅.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移植静脉外膜面积与管腔面积成直线关系.结论 移植静脉外膜增生与血管管腔再狭窄有相关性.移植静脉外膜增生越重,管腔越狭窄.
作者:厉泉;曲虹;张凯伦;李培杰;王东;李军;李敏;张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丝胶预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丸生殖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预处理组,每组12只.链脲佐菌素(STZ)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丝胶预处理组大鼠于注射STZ前给予丝胶(2.4 g·kg-1·d-1)灌胃35 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法检测睾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fo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睾丸PCNA和c-fos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丝胶预处理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睾丸PCNA和c-fos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大鼠(P<0.01,P<0.05).结论 丝胶预处理可通过上调睾丸PCNA和c-fos的表达,提高生精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精子发生及睾酮分泌,从而防止糖尿病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下降,对糖尿病生殖功能障碍具有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宋成军;付文亮;陈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药理机制.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15例,给予0.9%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40 ml每日1次静点,且在入院时及药物治疗后2 w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抗体水平.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IL-1、IL-6、TNF-α血清含量变化显著(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从抗炎症反应的角度,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春伶;姚建华;南善姬;杨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颈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价格昂贵影响了广泛应用.CT血管成像(CTA)作为一种微侵袭性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CDFI)开创了颈动脉检查的新方法.本文选取CTA和TCD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探讨两者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曦;何海涛;李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构建禽流感病毒8质粒拯救系统,为流感病毒的不同亚型的拯救做铺垫.方法 将H4和N6基因克隆到phw2008双向转录/表达载体上,与已经构建好的phw2008-PA、phw2008-PB2、phw2008-PB1、phw2008-NP、phw2008-NS 、phw2008-M,组成8质粒拯救系统.结果 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切割PGH-H4、PGH-N6,得到两条条带,大小分别为1 700 bp、1 500 bp.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酶切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8,电泳后得到1条为2 980 bp的条带.将酶切鉴定phw2008-H4、phw2008-N6,得到两条大小为2 800和1 800 bp的条带.结论 本实验成功获取了目的 基因片段H4及N6,并且成功的连接到双向表达载体上,与现有的其他6质粒构成了经典的拯救系统,为了以后病毒拯救创立了有利的条件.
作者:李晓辕;杨晓琳;彭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手术过程中取乳腺癌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四种抗癌药物对原代乳腺癌细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MTT比色法检测原代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 5-FU、MTX对原代乳腺癌细胞敏感性强,对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结论 化疗前进行肿瘤细胞敏感性试验,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避免多药耐药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梦虹;宋向巍;刘学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模式降低256排螺旋CT腹部扫描中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66例怀疑肝脏疾病的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成像,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电流扫描组和自动管电流扫描组,每组33例.常规组采用300 mAs管电流扫描,自动组采用自动管电流扫描.然后对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和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14.21±2.18)和(14.05±2.40),无统计学差异(P=0.78).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6.28±1.07)和(6.31±1.22),无统计学差异(P=0.92).两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6.98±0.42)mSv×cm和(6.41±0.41)mSv×cm,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与常规管电流比较,自动管电流模式腹部CT增强扫描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射线剂量降低约8.2%.
作者:崔虎永;信瑞;刘建华;弓婷婷;郭丽艳;李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人肾细胞癌中NF-κB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水平及其信号通路分子与人肾细胞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手术方法获得肾细胞癌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肾细胞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分子NF-κB p65、NF-κB p50以及p-IκB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相应癌旁组织相比较,肾细胞癌组织中NF-κB p65和NF-κB p5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相对于癌旁组织,p-IκB表达水平却明显下降.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分子与人肾细胞癌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钟加滕;衣豪伟;崔爱;于春艳;李晓宁;孙连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股动脉途径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典途径,近年来桡动脉途径渐为介入医师掌握,并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桡动脉途径适宜于股动脉迂曲、狭窄及闭塞者,且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即刻自由行走,无卧床痛苦,患者乐于接受.近年来国外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逐渐增多[1,2],老年冠心病患者桡动脉硬化较重,穿刺较困难,需要较为熟练的穿刺技术,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而国内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胡少东;郝恒剑;许骥;李博宇;刘志;夏经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夏枯草诱导人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人淋巴瘤Raji细胞在不同浓度夏枯草干预后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等检测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的变化及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 夏枯草作用于人淋巴瘤Raji细胞后引起细胞凋亡增加,并出现Bcl-2蛋白表达抑制,p53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夏枯草可能通过激活p53、抑制BcI-2来诱导Raji细胞凋亡.
作者:李军;杨慧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化裁方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调节作用及肝组织肝脂酶(HL)活性及其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饲养小鼠6 w,并设普食对照、模型对照、茵陈蒿汤化裁方高、低剂量组.药物干预4 w后,生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张蓉法测定肝组织匀浆HL活性,RT-PCR法检测HL mRNA转录水平.结果 茵陈蒿汤化裁方可显著降低血清TG水平(P<0.01),提高肝组织匀浆HL活性(P>0.01),而对肝组织HL mRNA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增强肝组织HL活性是茵陈蒿汤化裁方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理学机制之一,该方在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中医药防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施文荣;施红;刘艳;洪佳祝;陈继承;张文杰;范晓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其中老年胃癌占相当大的比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根治方式,但是,老年胃癌患者因癌肿负荷引起代谢失常、免疫力降低、贫血,加上多有重要并存病,一般状况欠佳[1].为了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应对措施,已成为当今老年胃癌手术治疗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总结65岁以上老年胃癌病人手术并发症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因素.
作者:梁绍诚;吴鸿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目前应用于科研与临床的血小板参数参考值的可靠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吉林省德惠市为抽样调查地.问卷资料6 043人,实际体检人数3 850人,符合标准的3 372人(其中男1 575人,女1 797人),检测该人群静脉血血小板各参数.结果 ①血小板参数95%参考值范围(2.5%~97.5%):血小板计数(147~362.68)×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MPV)6.8~10.5 fl,血小板压积(PCT)0.13%~0.29%,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5.5%~18.4%.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烟、饮酒、BMI、血压、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脂肪肝等因素与血小板各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胆固醇(CHO)与其相关(P<0.05).PLT、MPV、PCT女性高于男性,PDW男性高于女性(P<0.01).>50岁组与<35岁和35~50岁组比较,血小板各参数值有所不同(P<0.05).CHO与血小板、MPV、PCT有一定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 重新评价了目前应用的静脉血血小板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和TG、BMI、血压、脂肪肝等因素与血小板各参数无明显关系,但性别和年龄间血小板的参考值范围不同; CHO对血小板、MPV、PCT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作者:魏琪;石晓东;陶育纯;孙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2[平均(69±12.6)]岁.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伴有同侧无名动脉或颈内动脉病变6例,2例为介入治疗失败,5例为介入治疗后再闭塞.临床表现患肢有缺血症状16例,同时伴有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者9例.所有病人远侧端动脉(尺,桡动脉)均消失,血流测不到或很低,无缺血坏死.所有病人均行多普勒血流图,彩色超声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
作者:王刃;李悦萌;赵旭;马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