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姝;王红月;刘立群;崔明姬
目的 探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设计严格的随机对照单盲实验,纳入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其中治疗组37例,采取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38例,采取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 w、2w和4w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因不能坚持治疗退出研究,其余35例均完成治疗和随访.对照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治疗前和治疗lw后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2周和第4周治疗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配合抗病毒药物对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李升;曾常爱;王政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A组),颈动脉硬化组(B组),B组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B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B2).记录三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管腔内径(CCA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和类型、P选择素水平.B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6个月,记录B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B组TC、TG、LDL、P选择素均明显高于A组,且B2组明显高于B1组;B组患者分组治疗后:结果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P选择素、IMT明显降低,CCAD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较颈动脉正常的患者有更严重的血小板活化状态,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
作者:吴茂红;吴晓倩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终末期肾病( ESRD)及长期接受通过动-静脉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ESRD患者接受通过动-静脉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组66例,ESRD患者无透析组42例,应用连续多普勒测量收缩期三尖瓣反流速度,并由峰速推算出收缩期三尖瓣口的跨瓣压差,进而推算出右室收缩压及肺动脉压力.透析组患者在完成透析后1h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ESRD长期血液透析组肺动脉高压发病率、平均肺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明显增加,两组间肺动脉压及肺动脉高压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客观、无刨评价ESRD患者及经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肺动脉压力,早期诊断ESRD相关肺动脉高压,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ESRD相关肺动脉高压,并改善预后.
作者:徐晶;徐卉;初国新;张艳丽;王小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医源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1,2],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医源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作者:刘强;罗海平;李志杰;杨兴龙;赵艳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某社区45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IMT的测量;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是否有认知功能异常分组,比较两组IMT厚度的差异及IMT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认知功能异常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着IMT分级增加,MMSE得分降低.以文化程度分为文盲组、小学组和中学以上组,各组颈动脉IMT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r=0.45,P<0.05;r =0.47,P<0.05;r =0.49,P<0.05).结论 颈动脉IMT可以作为反映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敏感指标,对老年患者,应定期复查IMT以及早发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刘巧玲;祖菲娅·吐尔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188例,利用Cox回归生存分析法处理直肠癌的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淋巴转移与直肠癌患者死亡风险无显著相关(p>0.05);远处转移、复发、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和分化程度与直肠癌死亡显著相关(P<0.05);远处有转移患者的死亡风险为无转移的2.09倍;复发患者死亡风险是未复发的3.09倍;术前CEA >5 μg/L的患者死亡风险是CEA≤5μg/L的2.56倍;中分化程度患者死亡风险是高度分化的2.04倍,低分化患者死亡风险是中分化的2.36倍.结论 远处转移、复发、术前CEA水平和分化程度可以作为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景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包括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和末梢气道疾病.COPD位居常见病死亡原因第四位,WHO报导203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疾病[1].COPD发病机制复杂,与多个基因变异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2].吸烟是COPD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然而重度吸烟者仅10% ~ 20%发病,且少数终生不吸烟者患COPD[3],故COPD具有内在遗传易感性.
作者:虢毅;邓昊;罗自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在我国,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列第2位.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大约40%的患者确诊时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化疗则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几年来,胃癌的化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中位生存期也只有10个月左右,如何延长化疗的缓解期,是临床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本院从2007年7月开始采用顺铂(DDP)联合表阿霉素(EPI)、氟尿嘧啶(5-FU)(E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4个周期后,对于疾病无进展的患者,口服华蟾素片维持治疗,并与安慰剂组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者:高立超;张中冕;李平;李燕;李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超生理剂量醋酸泼尼松致大鼠脑损害的特点,并探讨小檗碱对其的防治作用.方法 5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泼尼松与不同剂量小檗碱12w,观察大鼠脑匀浆与神经活动有关的酶含量变化,并对脑组织的形态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长期超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脑匀浆中单胺氧化酶(MAO)含量明显增高(P<0.01);海马CA2区神经元排列无序、分散,有较多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有效预防泼尼松所致的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改变,明显减少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造成的不良反应.结论 长期应用泼尼松可对大鼠造成脑损害,小檗碱对其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陈文双;张新乐;徐道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检测Maspin蛋白、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样腺癌转移浸润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和C-erbB-2蛋白表达.结果 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3%,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85.00%)比较差异显著(P <0.05);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67%,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00%)相比差异显著(P<0.05);Maspin蛋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C-erbB-2蛋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Maspin蛋白阳性表达与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728 5,P<0.01).结论 Maspin蛋白、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均异常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定的客观指标.
作者:朱丹;潘颖;柴新燕;李妞妞;王铁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宫颈癌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经历宫颈上皮增生鳞化、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宫颈浸润癌等不同阶段.p16、ki-67作为癌基因,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参与细胞增殖与分裂,促进肿瘤生成.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p16、ki-67在宫颈鳞癌及CIN中的表达,旨在探讨二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田琦;盂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本文将近年来COPD稳定期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俊文;张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原发性胆囊癌因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提高,积极开展了胆囊癌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其预后已有所改善.尽管有报道认为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后,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甚至有日本学者报道达36%[1],但多数学者认为5年生存率仍在10%左右[2].我院自2002年11月~ 2006年11月间收治46例晚期胆囊癌患者,其中26例行手术治疗,20例行介入栓塞化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客观疗效及1~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
作者:宇轲;王继云;王建军;董巍;武振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2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未用任何降脂降糖药物,在营养治疗中给予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比较患者控制饮食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的变化.结果 经过6 w的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FPG由(7.92±1.21) mmol/L降至(6.23±0.66) mmoL/L(P <0.01),2hPG由(13.73±3.35)mmol/L降至(8.54±0.85) mmol/L(P<0.01),TG由(1.82±0.64) mmol/L降至(1.13±0.43) mmol/L (P< 0.01),TC由(5.44±0.29) mmol/L降至(5.05±0.77) mmol/L(P<0.01),LDL-C由(3.72±0.48)mmol/L降至(3.21±0.67) mmol/L(P<0.0l),HDL-C由(1.41±0.25) mmol/L升至(1.61±0.29) mmol/L(P <0.0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血糖生成指数控制饮食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黎艺;陈开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于老年人,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多为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造成以滑膜炎症为基础的关节病变.由于RA病因未明,至今尚无特异疗法.目前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造成病情迁延反复,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来我院采用中药联合注射用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老年RA,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裴翔;郑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面神经支配的一侧面肌短暂的、间歇的、反复发作的、无法自主控制的面部肌肉收缩.按其发病原因,将HF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HFS指不能发现相关的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HFS指可发现有关的器质性病变者,较常见的有颅底肿瘤、颅底蛛网膜炎、颅骨畸形等.本文研究对象是原发性HFS患者.Auger和Whisnant报道其发病率在每10万女性中有14.5人,每10万男性中有7.4人[1].
作者:聂柳;于洪泉;崔勇;刘兴吉;夏鹰;金虎;李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老年人口腔手术病人术前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选用一种合理的术前用药,减轻患者麻醉、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和有效对抗全麻药的副作用十分必要[1].本文观察了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对老年人腺体分泌和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并与传统阿托品比较,以期为口腔手术的老年病人寻求合适的术前用药.
作者:孙黎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陕西省眉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老年参保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卫生服务利用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采用人户调查的方式利用家庭卫生服务调查问卷了解老年人的一般健康情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老年人群的2w患病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老年人就诊及住院的主要因素是健康状况及家庭收入(P<0.01).结论 应加强对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宣传,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增加老年人的家庭收入,从而有效提高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作者:嵇丽红;高建民;王明奇;裴瑶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对北京市三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1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障碍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91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56例,发生率为53.6%,脑卒中后症状、肥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差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与肥胖、ADL差、脑卒中症状有关.
作者:杨萍;邢凤梅;张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美洛培南为对照药物,共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57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28例,美洛培南组29例.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临床治愈率为87.1%(24/28),有效率为92.9%( 26/28),细菌清除率为91.2% (21/23).而对照组分别为86.2% (25/29),93.1% (27/29)和91.7% (22/2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和6.3%.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美洛培南相似,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抗菌药.
作者:刘君;赵凤芹;赵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