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戊乙奎醚对老年口腔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影响

孙黎生

关键词:戊乙奎醚, 老年人, 口腔手术
摘要:老年人口腔手术病人术前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选用一种合理的术前用药,减轻患者麻醉、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和有效对抗全麻药的副作用十分必要[1].本文观察了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对老年人腺体分泌和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并与传统阿托品比较,以期为口腔手术的老年病人寻求合适的术前用药.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藻蓝蛋白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藻蓝蛋白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应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藻蓝蛋白灌胃治疗,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胰岛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NF-κB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结果 大鼠造模成功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经藻蓝蛋白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岛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NF-κB表达明显增强,I-κB表达明显下降.经藻蓝蛋白治疗后,大鼠胰岛细胞NF-κB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I-κB表达较显著增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藻蓝蛋白可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中I-κB/NF-κB通路的活性,对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继发;王世金;郭恒照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蓝莓花色苷的研究进展

    蓝莓(Blueberry),又名越桔、蓝浆果、红豆果等,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 spp.)多年生落叶或常绿果树,呈灌木.在栽培学上,蓝莓属小浆果类果树.蓝莓共有450多种不同的品种,主要的优良品种有兔眼蓝莓、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分布于亚寒带、温带及亚热带.我国的大、小兴安岭山区有野生蓝莓,近年已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源生于北美洲者泛称美国蓝莓,约百年前已开始人工栽培.

    作者:冷吉燕;张婧;邵明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奥沙利铂为主方案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肠癌是直肠癌和结肠癌的总称,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大肠癌确诊时往往有25%~35%属于晚期[1],50%患者在术后5年内复发或转移.化疗在治疗晚期大肠癌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期大肠预后差,复发转移和化疗不理想,5-氟尿嘧啶(5-Fu)是治疗大肠癌首选药,联合亚叶酸钙(CF)被认为是治疗大肠癌标准方案.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第三代铂类抗癌药,它对大肠癌细胞及顺铂耐药细胞株等多种肿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与顺铂之间无交叉耐药性[2].

    作者:郑卫红;李旭;陈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 采用40% CC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甲珠不同剂量干预,测定肝组织α-SMA表达及α-SMA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甲珠各组较模型组肝组织中α-SMA表达及α-SMA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肝组织氧化损伤程度明显改善(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改善(P<0.05).结论 甲珠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付德才;张炜婷;樊丽萍;孙钰玮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血清脂联素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5例.根据Gensini评分标准分为:Gensini积分<30分组32例,30 ~60分组49例,>60分组1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冠状动脉病变者40例为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ELISA进行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AMI组、UAP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SAP组(P<0.05),而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30 ~60分组与>60分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30分组(P<0.05),>60分组显著低于30 ~60分组(P<0.05).结论 脂联素在ACS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并且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血清脂联素可能参与了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粥样病变.

    作者:盛延文;王玉梅;梁菊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7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140例死亡原因分析

    近年老年住院患者占住院总人数的比重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弱,抵抗力低下,且多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或障碍,加之患病常累及多个器官,因此一旦病情加重和进展快,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2,3].本文拟回顾分析近5年7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以加强对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莫文;袁志柳;焦桂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振阳穴”的临床操作规范

    目的 明确“振阳穴”临床操作的佳针刺深度和针刺角度,阐明“振阳穴”治疗阳痿的临床作用机制.方法 对30例命门火衰型阳痿患者进行临床针刺治疗,同时对进针的深度和针体与人体冠状面、矢状面所成夹角进行测量,确定“振阳穴”临床操作规范.结果 “振阳穴”临床操作时进针的佳深度为(74.7±3.7)mm,进针时应平行于人体横切面,针体与人体冠状面夹角为(65.2±0.3)°,与人体矢状面夹角为(79.8±0.9)°.结论 针刺“振阳穴”时应注意按照一定的深度和角度进针,以保证获得特殊针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茂有;段晓英;李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锁定钢板和传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应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间住院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10例分为锁定钢板治疗组56例和传统内固定治疗组54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影响锁定钢板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总体优良率达83.93%,术后无并发症产生,与传统内固定治疗法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骨折类型和是否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影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如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医源性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形成原因及防治

    医源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1,2],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医源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作者:刘强;罗海平;李志杰;杨兴龙;赵艳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老年糖尿病病人低热烧伤38例治疗分析

    老年糖尿病(DM)病人往往反应迟钝,行走不便,再加上多存在神经病变,当出现创伤时局部不能做出准确反应.由于DM出现微血管病变,局部血流量缓慢.低热烧伤后出现局部肿胀,加重供血不足,导致局部皮肤温度低,愈合缓慢,局部血管容易受阻,导致局部缺血性坏死加重.临床治疗的难度很大,一旦治疗不当,会出现创面感染,严重者会造成肢体坏死.本文拟回顾分析老年糖尿病病人低热烧伤的临床资料,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忠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老年人失眠症的用药分析和中医药应用的优势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在老年人的发病率较其他人群更高,老年人长期失眠可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记忆力和机体机能衰老加速,引发或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以及其他老年人神经精神疾病如脑萎缩、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更多关注[1,2].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的减退及原有的多种基础疾病,使得常用治疗失眠药物的效果减弱和副反应增多,研究具有理想安眠效果的中药新药已成为必然.因此,进行中医药防治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敬霞;李建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两种后路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性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42例,pavlvo比值均<0.75.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螺钉固定术20例,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人工梯形骨块固定22例.按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复查颈椎CT比较测量两组椎管矢状径情况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7 - 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两组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颈椎CT上测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管矢状径单开门组大于双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病率单开门组高于双开门组(P<0.01).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率,双开门组稍优于单开门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路手术中,单双开门手术均有效,但双开门手术组在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单开门手术组.

    作者:刘金望;白云深;邵国喜;叶啸;高尧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药联合注射用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于老年人,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多为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造成以滑膜炎症为基础的关节病变.由于RA病因未明,至今尚无特异疗法.目前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造成病情迁延反复,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来我院采用中药联合注射用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老年RA,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裴翔;郑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氯沙坦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的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46例,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为30 ml/min以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氯沙坦治疗8 w.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血清尿酸(Sua)、肌酐(Scr)、尿素氮(BUN)、肝功能、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等.结果 治疗8 w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ua显著下降、24h尿蛋白定量、尿 β2-MG显著减少(P<0.05,P<0.01),血压和eGFR无显著改变.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常规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对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用氯沙坦能够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蛋白尿,保护残余肾功能,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作者:王玉姝;王红月;刘立群;崔明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共166例,根据患者术后3年内有无并发肝转移将其分为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组(肝转移组)及进展期胃癌未伴肝转移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处)、大体类型(局限溃疡型、浸润型、隆起型)、组织学分型(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乳头状/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浸润深度(T1、T2、T3、T4)、合并淋巴结转移情况(N0、N1、N2、N3)、临床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肿瘤直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与胃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胃癌术后仍然存在着较高的术后复发率(24.7%),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合并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以及癌胚抗原等均与进展期胃癌患者肝转移有关.进展期胃癌术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价胃癌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曹德清;邱荣锋;谢俊锋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帕金森病

    目前帕金森病(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在许多与细胞周期性增殖和凋亡相关的蛋白质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UPS可清除真核细胞内突变、损伤及异常折叠的蛋白质,起到调控蛋白质和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作用.在一些家族性PD中发现α-synuclein、parkin和UCH-L1发生基因突变,突变后的三种蛋白质与UPS的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尸检研究表明在散发PD患者的黑质中也存在UPS功能的降低.这提示UPS功能受损可能是不同病因作用的共同途径.本文就UPS与PD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颖;高鹏;许颖;金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2000~2010年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2000 ~2010年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患病率.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网及Medline等数据库搜集资料,应用Meta Analyst Beta3.13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meta分析,选用随机效用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结果 经过文章质量的评价,筛选出可用文献25篇,总样本量为28 922,共检出6 138例有抑郁症状.经meta分析后发现抑郁症状的合并发生率为22.6%.另外,女性合并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GDS量表测出的结果高于CES-D测出的结果.老年抑郁症状的患病率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但并不随年龄呈规律性变化.结论 我国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患病率较高,而且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张玲;徐勇;聂宏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19+CD23+B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19+ CD23+B淋巴细胞检测水平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RA患者50例(RA组)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CD19+ CD23+B淋巴细胞水平,分析其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外周血CD19+、CD23+及CD23 +/CD19+细胞百分率均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CD19+表达率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RF、PLT、DAS28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ESR、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均P>0.05).CD23+及CD23 +/CD19+表达率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ESR、CRP、RF、PLT、DAS28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外周血中CD19+、CD23+及CD23+/CD19+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在RA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作者:林威;陈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自动动脉硬化测试仪(VP-1000)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按ABI和baPWV分两组:ABI低值组和ABI正常组,baPWV增高组和baPWV正常组.结果 ABI低值组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IVS明显大于ABI正常组(P<0.05).与ABI正常组比较,ABI低值组EF、E/A均明显减低(P<0.05).baPWV增高组收缩压、脉压明显大于baPWV正常组(P<0.05).与baPWV正常组比较,baPWV增高组LAD、LVPW、IVS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增高组EF小于baPWV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ABI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呈正相关,baPWV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呈正相关,可为临床医生进行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信息.

    作者:黄雯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丹参酮ⅡA抑制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ishinone,TSN)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CFb)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CFb为研究靶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三个剂量药物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CFb中不同时间(24 h,36 h,48 h,60 h)NO水平;比色法测定CFb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TSN能够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降低Hyp含量,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升高不同时间点NO水平、提高SOD、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 TSN抑制CFb增殖的作用与升高NO水平、提高SOD、降低MDA含量,以及拮抗AngⅡ的生物效应有关.

    作者:于静;孙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