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秀;张敏娟
目的 探讨CD151在胃腺癌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51在正常胃黏膜和宫颈黏膜组织及胃腺癌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151在所有的胃腺癌(58/58,100.0%)和宫颈癌组织(55/55,100.0%)都表达,在绝大多数正常胃黏膜( 26/28,92.9%)和宫颈黏膜组织(23/24,95.8%)中也都表达.CD151在胃腺癌和宫颈癌中的细胞阳性率及表达量都要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 CD151是细胞增殖的一个标记分子;CD151蛋白在宫颈癌中高表达,是宫颈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董海影;张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腰椎脆性骨折时椎间盘间隙改变情况及椎间盘间隙减小与腰椎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经64排螺旋CT诊断为椎体脆性骨折老年女性患者285例,随机对照选取同年龄组非骨折患者396例,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腰椎形态进行详细评价,对腰间盘间隙定性评估分为4度,并分别定量测量椎间盘前缘和后缘的距离.结果 骨折与非骨折组,腰1、2、5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等级≥2发生率分别为36.8%、57.9%、40.3%及12.1%、42.4%、31.8%.腰1~骶1椎间盘后缘高度在骨折组为(0.29±0.12) cm,(0.37±0.14) cm,(0.42±0.15) cm,(0.49±0.21)cm,(0.45±0.19) cm;非骨折组为(0.41±0.11) cm,(0.46±0.1) cm,(0.48±0.11) cm,(0.54±0.15) cm,(0.51±0.17) cm.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01).随着椎间盘间隙狭窄的加重,骨折风险逐步上升.在腰1~骶1间盘间隙测量中与椎间盘间隙0级相比,狭窄程度1~3级,腰1~腰5腰椎骨折风险率OR值分别从1.18上升到39.11,1.56上升到12.8,1.94上升到12.68,1.39上升到7.95.结论 椎间盘间隙减小和腰椎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腰椎脆性骨折的风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丹;王刚;李佳睿;张秀梅;姜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 ~4%,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传统治疗方法以保守的卧床牵引为主,但此方法需长期卧床,易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力性溃疡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手术方法治疗[2].本文拟回顾分析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CP)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作者:张华;邓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原发性颅内压增高常常可导致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生,而长期脑脊液鼻漏并发或不并发脑膜炎的患者则常常因为首次修补成功后而继发颅内压的增高,从而导致鼻漏的再次复发,这已经成为经鼻入路修补脑脊液鼻漏的难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伴有颅内压增高的脑脊液鼻漏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郭宏川;郭海涛;张秋航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滴眼剂不同药物、不同时间段应用对结膜炎性标记物在眼部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分为3组:0.5%噻吗洛尔与0.2%阿法根联合用药组30例;0.5%噻吗洛尔单一用药组30例;无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即未用药组30例.单纯白内障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30例.按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及白内障患病时间分为三个时相(0 ~6个月,6~12个月,12 ~ 18个月),各个时相组10例.进行结膜上皮组织中总上皮细胞测定,并检测结膜上皮组织中HLA-DR炎性标记物的表达.结果 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在0~6个月,6~ 12个月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12 ~ 18个月时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达到高,与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6个月、6~12个月时间点上,四组之间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12 ~ 18个月时间点上,除空白对照组外,未用药组与其他组相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组织中HLA-D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的结果相同.结论 (1)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比单一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更能促进结膜组织的炎性反应.(2)结膜上皮组织中的炎性标记物HLA-DR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1年后表达明显增加.
作者:彭坤;王保君;许银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18.8%,全国约有高血压患者1.6亿[1].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又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人群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和血糖都大于血压正常组[2,3],以上研究方法多局限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国内外在高脂血症方面的研究报道已经较深入,但是在社区高血脂患者的情况,尤其在国内社区高血脂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方面的研究却很少[4].本文拟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群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危险因素,以为其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肖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个人偏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南充市7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在成就、谦卑、助人倾向上差异显著.②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自主、变异倾向差异显著.③老年人亲和、坚毅、自主、性爱倾向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结论男性老年人更倾向成就,而女性老年人更谦卑和助人;低龄老年人更自主,而中龄老年人更倾向变异;亲和、坚毅、自主和性爱倾向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但个人偏好水平不会带来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变化.
作者:冯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乙型肝炎病毒( HBV)是引起肝硬化常见的病因,而一旦肝功能失代偿,5年病死率高达70%~86%,尤其是老年人,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更高[1].目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费用昂贵、供体短缺,临床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2].本文观察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刘岩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吉林省与过敏有关的哮喘和咳嗽患者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阳性病例在过敏原分布、反应强度、高发季节方面的特点.方法 应用18种标准化过敏原(Alutard)对吉林省1776例门诊及住院考虑与过敏有关的哮喘和咳嗽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 SPT阳性561例,其中以粉尘螨301例(53.65%)、户尘螨231例(41.18%)阳性率高,其次为艾蒿花粉169例(30.12%)、热螨164例(29.23%)、蟑螂136例(24.24%)、豚草花粉124例(22.10%)、向日葵100例(17.83%)、葎草65例(11.59%)、花粉Ⅰ(树木花粉)61例(10.87%),狗毛47例(8.38%)、猫毛31例(5.53%)、多价霉菌19例(3.39%)、花粉Ⅳ(杂草花粉)7例(1.25%).过敏原反应强度依次为:“+”203例(13.93%)、“(++)”798例(54.88%)、“(卅)”442例(30.40%)、“卌”11例(0.76%).8月和9月点刺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尘螨是吉林省与过敏有关的哮喘和咳嗽的首位过敏原,其次依次为艾蒿花粉、热螨、蟑螂.掌握本地区过敏原的种类分布特征有助于规范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化治疗和积极有效地预防.
作者:李洋;马程远;刘红梅;钱东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建立MM细胞系(U266细胞株)和MSCs共培养体系,研究骨髓瘤细胞对MSCs增殖能力、OB形成能力和Runx2表达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例缺铁性贫血和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MSCs,培养3-5代后,诱导MSCs向OB分化,待细胞融合至60%~70%时,分两组,一组加U266细胞株共同培养(共培养组),另一组不加U266细胞株(对照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MSCs向OB分化过程中的增殖能力,以平均光密度值(AOD)表示;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钙结节(Von-Kcssa)染色检测MSCs的OB形成能力,分别以IOD sum/Area sum值和平均钙结节个数表示;RT-PCR技术检测MSCs向OB分化过程中Runx2的表达,以Runx2/GAPDH平均光密度值表示.结果 在共培养体系中,U266细胞株和MSCs共培养的前3d,MSCs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两组AOD值分别为0.731±0.020和0.805±0.152(P >0.05),至第6天,共培养组的MSCs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AOD分别为0.560±0.034和2.283±0.145(P <0.05).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MSCs向OB分化过程中ALP的表达显著降低,IOD sum/Area sum值分别为0.138±0.038和0.376±0.044(P <0.01),钙结节的形成减少,平均钙结节个数分别为(6.7±2.75)个和(15.3±8.99)个(P<0.01)和Runx2的表达显著降低,Runx2/GAPDH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38±0.168和0.653 ±0.343(P <0.01).结论 骨髓瘤细胞可抑制骨髓MSCs向OB分化的增殖能力和OB形成能力,也抑制其Runx2表达.
作者:郑晓强;陈君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脑Na+,K+-ATPase、Ca2+ -ArPase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制造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18只造模成功的RHR随机分为模型组(RHR)、厄贝沙坦组(50 mg· kg-1 ·d-1)、停药组,另设假手术组对照,每组6只,测量各组大鼠用药前后血压;用药8 w后,分别用生化酶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大鼠大脑皮质、海马Na+,K+-ATPase、Ca2+ -ATPase活性及AngⅡ水平.结果 RHR血压[(189±15)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34±9) mmHg];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123±7)mmHg],停药后,血压明显上升[( 154±10) mmHg].与假手术组比较,RHR大脑皮质、海马Na+,K+-ATPase、Ca2+ -ATPae活性明显降低.厄贝沙坦对Na+,K+ -ATPase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升高Ca2+ -ATPase活性,停药后Ca2+ -ATPase活性明显下降.厄贝沙坦能明显升高血浆、大脑皮质、海马的AngⅡ水平,停药后血浆AngⅡ水平无明显改变,大脑皮质、海马的AngⅡ水平明显下降.RHR脑Ca2+ -ATPase与局部Ang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厄贝沙坦影响RHR脑Ca2 -ATPase活性及AngⅡ水平,Ca2+ -ATPase活性降低可能与局部AngⅡ升高有关.停药后循环和大脑局部AngⅡ及Ca2+ -ATPase活性变化,可能是高血压反跳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泽兵;商黔惠;姜黔峰;吴芹;袁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电击伤是指人体与电源直接接触后电流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上除表现在电击部位的局部损伤,尚可引起全身性损伤,主要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的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文献报道,电击伤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高达20% ~51%,是烧伤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于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电击伤后伴心肌损害患者26例,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对临床疗效、心肌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晓东;杨建民;王配合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老年人生活质量(QOL)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保健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社区272名老年人进行QOL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女性QOL总分明显高于男性;有配偶QOL总分明显高于无配偶(P <0.05);80岁组QOL总分低于60岁和70岁组,但明显高于90岁组(P <0.05);QOL总分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除初中与高中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 <0.05);QOL总分随月收入的增高而明显升高(P<0.05);除年龄组因素与QOL总分无相关性(P>0.05)外,其他各变量与QOL均呈正相关,其中以月收入水平的相关强度高(β=2.88);其次为婚姻状况(β=2.13);文化程度(β=1.17);性别(β=0.87).结论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因素影响老年人QOL.
作者:李凤萍;申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乙型病毒性( MBV)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HBV携带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约有HBV携带者1.3亿人,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慢性肝炎(CHB),其中70%的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1].卫生部2008年传染病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乙型肝炎发病总数居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二位,其死亡总数居第四位,与2007年同期比较,乙型肝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大限度地抑制或消除HBV,减少和防止肝脏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存活时间.现有抗HBV药物很少能对ccc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有降解作用,即使DNA链合成终止,病毒仍能以cccDNA为模板,转录mRNA并继而翻译病毒蛋白.
作者:张洪;李青梅;闫红青;袁华魏;姜艳芳;牛俊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作为肿瘤治疗的新药,在美国已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1].但由于在肿瘤治疗研究中,TRAIL一直存在治疗抵抗,因此,本文对原代培养的恶性胶质瘤细胞进行研究,通过观察TRAIL的两种受体——死亡受体(DR)4、DR5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在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中存在的TRAIL抵抗问题.
作者:南栗岩;齐玲;肖振晶;赵庆旭;王伟;于洪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日趋显著,老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数量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髋关节置换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和复杂,如老龄患者身体状况,骨质的条件,假体的选择都不同于年轻患者.Khuri等[1]调查发现,约20%的老龄患者在行髋关节手术后至少出现一项并发症,3%左右的老龄患者在手术后30 d内死亡.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118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70岁以上老龄患者,进行系统随访,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伟;王金成;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0.25 ng/ml、2 ng/ml,均复合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结果 瑞芬太尼组在T1、T2和T5时SBP、DBP和HR与舒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芬太尼组意识消失时间和异丙酚诱导剂量与瑞芬太尼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均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两组复苏室停留时间和术毕30 min OA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舒芬太尼组并发症明显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相比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
作者:金建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骨折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评估心脏事件研究.方法 通过将300例60岁以上老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60 ~79岁)与研究组(80岁以上者),对每位患者行12导联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或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为多.结论 DCG检查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早发现骨折诱发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并及时进行干预,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霞;索钢;岳建彪;刘尚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疏肝解郁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药物治疗后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CHF合并抑郁障碍的患者1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及疏肝解郁胶囊治疗8 w,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变化;测量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监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LVEF以评估心功能;检测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评估疏肝解郁胶囊的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w后抑郁程度明显改善,第8周生活质量明显改善,6MWD和LVEF明显增加,血浆NT-proBNP及LVEDD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8w后治疗组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6MWD、LVEF明显增加,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疏肝解郁胶囊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并从而更显著改善心功能;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需要注意监测肝功能.
作者:华先平;陈平英;杨勇;黄翘胜;胡锦全;周立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接受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很高[1,2],肾移植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常见的死亡原因[3].因此,对这些患者准确、及时地诊断急性心脏综合征至关重要.但过去常用于检测心肌损害的生化标志物,尤其是肌钙蛋白( troponin,Tn)以外的酶学指标,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呈现假性升高.本文就ESRD和肾移植患者的这些标志物变化、假性上升可能机制方面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Tn是心脏和骨骼肌的结构蛋白,参与肌动蛋白-肌浆球蛋白结合的调节.由于编码心脏Tn(cTn)的基因与骨骼肌不同,所以可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cTn.三种类型的cTn,即TnT、TnI和TnC共同形成Tn复合体,其中cTnT和cTnI是心肌损害的敏感、特异性标志物,也因此被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陈华茜;闵新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