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李青梅;闫红青;袁华魏;姜艳芳;牛俊奇
目的 观察灰树花多糖(PGF)对HeLa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研究PGF对HeLa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HE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PGF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HE染色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到caspase-3蛋白高表达.结论 PGF促进HeLa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有关.
作者:范晓艳;刘娜;金岳雷;朱金玲;吕冬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引起脑血管病、冠心病、肾脏病及心肾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可产生严重损害.正常血压为< 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好控制血压< 130/80 mmHg,老年人BP< 140~150/90 mmHg.积极治疗高血压并将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1].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资料显示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占老年住院患者的14.78%,亚临床甲减占老年住院患者的2.17%[1].本文对老年住院患者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进一步探讨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状况及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老年患者190例,其中男86例,女104例,年龄63 ~ 88[平均(74.3±3.7)]岁.其中多脏器病变患者6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31例,恶性肿瘤患者14例,低蛋白血症患者22例,感染患者58例.排除有垂体疾病史或试验期间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病例.
作者:林本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以及对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呼吸科就诊的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0d.试验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发热、咳嗽、气喘、罗音和肺部X线阴影症状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3+ 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显著升高,CD3+ CD4 - CD8+细胞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并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效果良好,并且可能通过作用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
作者:楼滟;周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脑血管储备( 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稳定或调控脑血流量以适应脑功能的需要.虽然存在争议,但文献报道,CVR受损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2].目前评价CVR功能常用的影像技术包括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氙CT(XeCT)、CT灌注成像(CTP)、MRI中的灌注加权成像( PWI)、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近红外线频谱分析等[3,4].但由于这些检测方法大都费用昂贵而且对设备及操作要求较高,临床上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吴迪;郭珍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对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与局麻下尾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及清醒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进行比较.方法普通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SD大鼠各20只,喂养8 w后,各分为4组,每组5只,其余4只作为备用鼠,分别进行4种不同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结果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术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且无明显波动,无大鼠死亡,试验需时短,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颈动静脉插管实验方法死亡率高,成功率低,操作需时长;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试验方法与其他三种方法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三种方法实验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显著低于正常饲料组(P<0.01).结论在非麻醉状态下采用双尾静脉穿刺术行大鼠的高胰岛素-正糖钳夹实验,安全可行且实验结果稳定、准确,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术后大鼠恢复快、可多次重复进行等优点;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结果不准确;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可诱发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安玉秀;张敏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腰椎脆性骨折时椎间盘间隙改变情况及椎间盘间隙减小与腰椎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经64排螺旋CT诊断为椎体脆性骨折老年女性患者285例,随机对照选取同年龄组非骨折患者396例,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腰椎形态进行详细评价,对腰间盘间隙定性评估分为4度,并分别定量测量椎间盘前缘和后缘的距离.结果 骨折与非骨折组,腰1、2、5椎体前缘骨质增生等级≥2发生率分别为36.8%、57.9%、40.3%及12.1%、42.4%、31.8%.腰1~骶1椎间盘后缘高度在骨折组为(0.29±0.12) cm,(0.37±0.14) cm,(0.42±0.15) cm,(0.49±0.21)cm,(0.45±0.19) cm;非骨折组为(0.41±0.11) cm,(0.46±0.1) cm,(0.48±0.11) cm,(0.54±0.15) cm,(0.51±0.17) cm.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01).随着椎间盘间隙狭窄的加重,骨折风险逐步上升.在腰1~骶1间盘间隙测量中与椎间盘间隙0级相比,狭窄程度1~3级,腰1~腰5腰椎骨折风险率OR值分别从1.18上升到39.11,1.56上升到12.8,1.94上升到12.68,1.39上升到7.95.结论 椎间盘间隙减小和腰椎脆性骨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腰椎脆性骨折的风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丹;王刚;李佳睿;张秀梅;姜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对比观察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重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MRSA肺炎患者50例,分为利奈唑胺治疗组和万古霉素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0.8%、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奈唑胺组治疗老年重症MRSA肺炎临床疗效优于万古霉素组,对老年重症MRSA肺炎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魏益群;郭伟;孙钢;杨淑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老年人脑梗死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神经节苷脂是一种新型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可诱导体外神经分化和体内神经修复,对于急性脑梗死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用于脑缺血的早期可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1].近年来我院应用神经节苷脂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郭文兵;胡培良;李天元;王喜平;冯巧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滴眼剂不同药物、不同时间段应用对结膜炎性标记物在眼部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分为3组:0.5%噻吗洛尔与0.2%阿法根联合用药组30例;0.5%噻吗洛尔单一用药组30例;无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即未用药组30例.单纯白内障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30例.按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及白内障患病时间分为三个时相(0 ~6个月,6~12个月,12 ~ 18个月),各个时相组10例.进行结膜上皮组织中总上皮细胞测定,并检测结膜上皮组织中HLA-DR炎性标记物的表达.结果 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在0~6个月,6~ 12个月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12 ~ 18个月时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达到高,与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6个月、6~12个月时间点上,四组之间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12 ~ 18个月时间点上,除空白对照组外,未用药组与其他组相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组织中HLA-D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的结果相同.结论 (1)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比单一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更能促进结膜组织的炎性反应.(2)结膜上皮组织中的炎性标记物HLA-DR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1年后表达明显增加.
作者:彭坤;王保君;许银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制备长效羟喜树碱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常规理化特性和体外的释放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羟喜树碱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并测定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利用电镜观测纳米粒形态,对三批制备样品进行载药量测试及体外释放检测.结果 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39.4 nm,三批样品平均载药量为6.03%,可维持30 d左右的体外释放.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羟基喜树碱PLGA缓释纳米粒具备良好的理化特性,体外释放特点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柳怀玉;王斓;周小洲;韩冰;张海锋;才子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细胞中ZH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亚硫酸氢钠-DHPLC技术,以体外甲基化的DNA和人类胎盘DNA分别为甲基化和非甲基化对照,建立ZH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DHPLC分析方法.在55℃部分变性条件下,对ZHX2基因启动子重要区域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并对24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了ZH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DHPLC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未检测到甲基化,24例HCC癌组织中有11例存在甲基化(45.8%),而24例HCC癌旁组织中有3例(16.6%)存在甲基化.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ZHX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DHPLC分析方法,并首次将其应用于肝癌组织标本的检测,为深入探讨ZHX2基因与HCC发生发展之间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者:田晓丰;赵红蕾;孙月芳;曹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胃癌发病与原癌基因的高表达有密切的相关性.多梳基因(PcG)家族由多种与细胞周期和增殖相关的转录抑制子组成,是一类重要的与发育相关的基因.Bmi-1基因是PcG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1],可协同c-myc基因共同促进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使肿瘤细胞逃逸凋亡[2].目前证实Bmi-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均呈高表达[3],且与患者预后有关.本文拟研究Bm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作者:张爱荣;梁丽梅;许颖;胡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多发病之一,且常需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前列腺电切术多采用椎管内麻醉,但是该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易发生术中麻醉危险.喉罩(LMA)具有放置简便、刺激小、麻醉期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本文旨在观察LMA通气全麻用于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李春萍;杜奕鹏;宋雪松;姜凤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个人偏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南充市7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在成就、谦卑、助人倾向上差异显著.②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自主、变异倾向差异显著.③老年人亲和、坚毅、自主、性爱倾向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结论男性老年人更倾向成就,而女性老年人更谦卑和助人;低龄老年人更自主,而中龄老年人更倾向变异;亲和、坚毅、自主和性爱倾向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但个人偏好水平不会带来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变化.
作者:冯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双源CT(DSCT)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29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及胸疼等症状.回顾分析293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DSCT检查结果,并对照分析DS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57例324支,其中Ⅰ级狭窄者177支(54.6%),Ⅱ级狭窄者103支(31.8%),Ⅲ级狭窄者39支(12.0%),Ⅳ级狭窄者5支(1.5%).DS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应用于老年冠心病诊断,要求条件低,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无创,特别适用于无法开展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
作者:陈寅;鲍健;胡钢峰;王春新;方向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伴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以50~60岁年龄段多见[1].临床上病死率高,易误诊、漏诊.我院近年来共收治6例老年PE病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分析如下.
作者:安伟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脂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23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238例老年非高脂血症患者.结果病例与对照组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腰围是老年人高脂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OR=2.638,95% CI∶1.463~4.758),鸡蛋每周食用4个(OR =2.596,95% CI∶1.122 ~6.008)也是引起高脂血症的另一重要因素.
作者:林建潮;李金涛;谭晓华;杨春白雪;孟强;石磊;杨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IL-10在进展期脑卒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关系,以便早期预测脑卒中是否进展.方法病例组纳入120例,其中进展期脑卒中组60例,非进展期脑卒中组6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非患该病的患者30例.血清IL-10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 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IL-10水平在病程24h即升高,至病程3d时达高峰,在病程7d已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非进展期脑卒中组,血清IL-10水平在病程24h即升高,病程7d时达高峰(P<0.05).病程24h、3d进展期脑卒中组IL-10水平高于非进展期脑卒中(P<0.05).结论 在缺血损伤早期,损伤越重血清IL-10水平越高.血清IL-10浓度变化越剧烈,缺血性脑卒中越进展,神经功能损伤越重.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IL-10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晓霞;杨巧莲;党连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4、7、14 d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L-6、IL-8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4天达峰值[(19.53±5.25)、(3.20±1.05) μg/L],之后逐渐下降,第14天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水平在第1天即达峰值[(59.38±14.37)μg/L],在1-14d始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第1天及第4天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373,P<0.05;r=0.541,P<0.01;r=0.646,P <0.01;r =0.305,P<0.05).结论 IL-6、IL-8、TNF-α水平的增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临床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脑损害程度的评估.
作者:陈芳梅;尹琦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