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储备的临床应用

吴迪;郭珍妮

关键词:脑血管储备, 经颅多普勒超声
摘要:脑血管储备( 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Bayliss效应),维持脑血流稳定或调控脑血流量以适应脑功能的需要.虽然存在争议,但文献报道,CVR受损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2].目前评价CVR功能常用的影像技术包括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氙CT(XeCT)、CT灌注成像(CTP)、MRI中的灌注加权成像( PWI)、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近红外线频谱分析等[3,4].但由于这些检测方法大都费用昂贵而且对设备及操作要求较高,临床上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性别老年人身体成分、血压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

    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1].科学研究表明,身体成分是决定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早期重要因素[2],身体成分反映了人体体内脂肪、蛋白质、无机盐与水分等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的比率,而生物电阻抗法能更好地反映人体身体成分[3].本研究旨在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测试老年人的身体成分和血压值,探讨其性别差异和相关关系.

    作者:王小迪;张保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乙酰唑胺促卵巢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目的 探讨乙酰唑胺是否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方法卵巢癌细胞体外培养,调整细胞浓度为1 x 105/ml,分成实验组3瓶和对照组1瓶,实验组3瓶更换成乙酰唑胺浓度分别为1×10-8mol/L、5×10 -8moL/L、10×10-8mol/L的培养液,对照组培养液不变,分别收集24、48、72 h的细胞,用预冷的70%乙醇固定,调整细胞浓度1×106/ml,PI染色,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组重复3次.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增加,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也在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随着时间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的细胞凋亡率增加,24h与48 h之间,24h与72 h之间,48h与72 h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酰唑胺对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药物浓度和培养时间有关.

    作者:王艳丽;朱继红;从云凤;张小猛;王霁雪;刘姝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

    目的 探讨蔗糖铁注射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2个月)56例,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各28例,分别给予口服铁剂和蔗糖铁静脉推注,比较两组患者纠正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静脉组治疗4 w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治疗8 w时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 w时静脉组Hb、HCT、SF、TSAT的升高程度与口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结论 静脉注射蔗糖铁与口服铁剂比较可在更短时间内纠正肾性贫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红月;顾春梅;陈燕;崔明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吡拉西坦抗D-半乳糖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目的 观察吡拉西坦片的抗D-半乳糖性骨质疏松效应.方法6月龄SD普通级雄性大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吡拉西坦低剂量组、吡拉西坦高剂量组、司坦唑醇组5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用药组分别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 -·d-1,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用药组分别每日用吡拉西坦500 mg/kg,1000 mg/kg,司坦唑醇600 mg/kg灌胃.3个月后,心脏取血处死大鼠,获取血清,取出左侧股骨,测定骨干、湿重,同时取出左侧胫骨和第四腰椎,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糖含量.结果模型组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吡拉西坦高剂量组和司坦唑醇组骨量较模型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的血清睾酮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吡拉西坦组的血清睾酮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司坦唑醇组血清睾酮则明显上升,各组血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吡拉两坦可能通过提高脑功能达到抗骨质疏松效应,而司坦唑醇则通过提高体内雄激素水平达到抗骨质疏松效应.

    作者:罗红梅;崔燎;吴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睡眠剥夺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及磷酸化p38MAPK信号、Aβ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SD)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D老龄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SB203580干预组.改良多平台SD法建立SD模型.SDI d、3d、5d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磷酸化P38 MAPK蛋白和β淀粉样肽(Aβ)表达,水迷宫法测试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随睡眠剥夺时间延长,SD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明显,磷酸化P38MAPK和Aβ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增多,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与模型组比较,SB203580组中脑组织形态损伤程度减轻、磷酸化P38 MAPK和Aβ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睡眠剥夺可加重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P38 MAPK信号过度活化、Aβ沉积有关.

    作者:赵雅宁;郭霞;陈长香;陈桂芝;李淑杏;李建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365例恶性肿瘤急诊临床特点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各种恶性肿瘤急诊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多.本文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确诊恶性肿瘤并能够随访的患者365例,就恶性肿瘤急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侯本新;王喜艳;贾慧民;甫拉提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Exenatide对软脂酸诱导RINm5f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软脂酸对胰岛细胞RINm5f的损伤作用及艾塞那肽(Exenatide)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RINm5f为模型,利用MTT比色法检测Exenatid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软脂酸诱导的RINm5f凋亡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RINm5f的凋亡率;利用AO/EB双染方法,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RINm5f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Exenatide对RINm5f的促增殖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Exenatide与单纯软脂酸组比较较少见凋亡细胞;Exenatide组凋亡率明显低于软脂酸组,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xenatide有促进胰岛细胞增殖作用,并可抑制软脂酸诱导的凋亡,是其保护胰岛细胞的机制之一.

    作者:安丽萍;刘晓梅;王春梅;詹巾卓;孙汇;李娜;王拓;杜培革;孙志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原代培养的恶性胶质瘤细胞表达死亡受体与TRAIL抵抗的关系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作为肿瘤治疗的新药,在美国已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1].但由于在肿瘤治疗研究中,TRAIL一直存在治疗抵抗,因此,本文对原代培养的恶性胶质瘤细胞进行研究,通过观察TRAIL的两种受体——死亡受体(DR)4、DR5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在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中存在的TRAIL抵抗问题.

    作者:南栗岩;齐玲;肖振晶;赵庆旭;王伟;于洪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浆α-synuclein水平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人血浆α-synuclein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以及本课题组尚未发表的关于人血浆α-synuclein水平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篇,累计病例共444例,累计对照共25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效应检验Z=0.57,P=0.57,标准化均数差(S-x)为0.26,95%CI=-0.64 ~1.17,与无效线相交;漏斗图分布呈倒漏斗形,近似对称,发表偏倚较小;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权重较大和较小的研究后,合并95%CI仍与无效线相交.结论 血浆α-synuclein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该结论尚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作者:周波;张春林;文敏;焦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初次髋关节置换的治疗体会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日趋显著,老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数量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髋关节置换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和复杂,如老龄患者身体状况,骨质的条件,假体的选择都不同于年轻患者.Khuri等[1]调查发现,约20%的老龄患者在行髋关节手术后至少出现一项并发症,3%左右的老龄患者在手术后30 d内死亡.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118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70岁以上老龄患者,进行系统随访,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伟;王金成;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IL-10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IL-10在进展期脑卒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关系,以便早期预测脑卒中是否进展.方法病例组纳入120例,其中进展期脑卒中组60例,非进展期脑卒中组6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非患该病的患者30例.血清IL-10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 进展期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IL-10水平在病程24h即升高,至病程3d时达高峰,在病程7d已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非进展期脑卒中组,血清IL-10水平在病程24h即升高,病程7d时达高峰(P<0.05).病程24h、3d进展期脑卒中组IL-10水平高于非进展期脑卒中(P<0.05).结论 在缺血损伤早期,损伤越重血清IL-10水平越高.血清IL-10浓度变化越剧烈,缺血性脑卒中越进展,神经功能损伤越重.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IL-10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晓霞;杨巧莲;党连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骨髓瘤细胞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和Runx2表达

    目的 建立MM细胞系(U266细胞株)和MSCs共培养体系,研究骨髓瘤细胞对MSCs增殖能力、OB形成能力和Runx2表达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例缺铁性贫血和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MSCs,培养3-5代后,诱导MSCs向OB分化,待细胞融合至60%~70%时,分两组,一组加U266细胞株共同培养(共培养组),另一组不加U266细胞株(对照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MSCs向OB分化过程中的增殖能力,以平均光密度值(AOD)表示;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钙结节(Von-Kcssa)染色检测MSCs的OB形成能力,分别以IOD sum/Area sum值和平均钙结节个数表示;RT-PCR技术检测MSCs向OB分化过程中Runx2的表达,以Runx2/GAPDH平均光密度值表示.结果 在共培养体系中,U266细胞株和MSCs共培养的前3d,MSCs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两组AOD值分别为0.731±0.020和0.805±0.152(P >0.05),至第6天,共培养组的MSCs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AOD分别为0.560±0.034和2.283±0.145(P <0.05).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MSCs向OB分化过程中ALP的表达显著降低,IOD sum/Area sum值分别为0.138±0.038和0.376±0.044(P <0.01),钙结节的形成减少,平均钙结节个数分别为(6.7±2.75)个和(15.3±8.99)个(P<0.01)和Runx2的表达显著降低,Runx2/GAPDH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38±0.168和0.653 ±0.343(P <0.01).结论 骨髓瘤细胞可抑制骨髓MSCs向OB分化的增殖能力和OB形成能力,也抑制其Runx2表达.

    作者:郑晓强;陈君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0.25 ng/ml、2 ng/ml,均复合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结果 瑞芬太尼组在T1、T2和T5时SBP、DBP和HR与舒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芬太尼组意识消失时间和异丙酚诱导剂量与瑞芬太尼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均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两组复苏室停留时间和术毕30 min OA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舒芬太尼组并发症明显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相比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

    作者:金建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负载羟喜树碱的纳米粒子制备及其释放性质

    目的 探讨制备长效羟喜树碱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常规理化特性和体外的释放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羟喜树碱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并测定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利用电镜观测纳米粒形态,对三批制备样品进行载药量测试及体外释放检测.结果 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39.4 nm,三批样品平均载药量为6.03%,可维持30 d左右的体外释放.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羟基喜树碱PLGA缓释纳米粒具备良好的理化特性,体外释放特点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柳怀玉;王斓;周小洲;韩冰;张海锋;才子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结肠癌23例治疗体会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患者群是老年人,其中70%患者年龄>65岁,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其相关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1].结肠癌的临床表现随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类型而有所不同,手术治疗是目前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2].本文就老年性结肠癌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田青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不同年龄段老年骨折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骨折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评估心脏事件研究.方法 通过将300例60岁以上老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60 ~79岁)与研究组(80岁以上者),对每位患者行12导联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或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为多.结论 DCG检查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早发现骨折诱发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并及时进行干预,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霞;索钢;岳建彪;刘尚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NF-α的影响

    老年人脑梗死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神经节苷脂是一种新型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可诱导体外神经分化和体内神经修复,对于急性脑梗死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用于脑缺血的早期可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1].近年来我院应用神经节苷脂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郭文兵;胡培良;李天元;王喜平;冯巧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突触丢失为主要病理改变.构成SP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β).现在普遍认为AD主要是由大脑特异区域的Aβ神经毒性蓄积所引起[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吞噬细胞,是胶质细胞的主要类别,几乎囊括了胶质细胞的所有功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存在大量活化的AC[2].活化后形成的反应性AC既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也能分泌细胞毒因子、炎症因子、补体蛋白等,参与AD的病理过程[3].<中作者简介一>=王琦(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研究.

    作者:王琦;周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肾衰竭和肾移植患者心肌酶变化的研究进展

    接受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很高[1,2],肾移植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常见的死亡原因[3].因此,对这些患者准确、及时地诊断急性心脏综合征至关重要.但过去常用于检测心肌损害的生化标志物,尤其是肌钙蛋白( troponin,Tn)以外的酶学指标,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呈现假性升高.本文就ESRD和肾移植患者的这些标志物变化、假性上升可能机制方面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Tn是心脏和骨骼肌的结构蛋白,参与肌动蛋白-肌浆球蛋白结合的调节.由于编码心脏Tn(cTn)的基因与骨骼肌不同,所以可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cTn.三种类型的cTn,即TnT、TnI和TnC共同形成Tn复合体,其中cTnT和cTnI是心肌损害的敏感、特异性标志物,也因此被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陈华茜;闵新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

    目的 评价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伴抑郁的疗效.方法 49例PD伴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治疗8 w,分别于第2,4及8周末评价其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Ⅱ,Ⅲ)、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基线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的HAMD总分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8周时UPDRSⅡ,Ⅲ评分rTMS组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帕罗西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rTMS组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rTMS治疗PD伴发抑郁障碍较安全有效,治疗4~8w时其抗抑郁作用强度接近于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可能不依赖于其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

    作者:陈升东;于苏文;赵建法;郑秀琴;蒋建波;张伟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