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xenatide对软脂酸诱导RINm5f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安丽萍;刘晓梅;王春梅;詹巾卓;孙汇;李娜;王拓;杜培革;孙志伟

关键词:艾塞那肽, 软脂酸,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软脂酸对胰岛细胞RINm5f的损伤作用及艾塞那肽(Exenatide)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RINm5f为模型,利用MTT比色法检测Exenatid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软脂酸诱导的RINm5f凋亡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RINm5f的凋亡率;利用AO/EB双染方法,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RINm5f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Exenatide对RINm5f的促增殖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Exenatide与单纯软脂酸组比较较少见凋亡细胞;Exenatide组凋亡率明显低于软脂酸组,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xenatide有促进胰岛细胞增殖作用,并可抑制软脂酸诱导的凋亡,是其保护胰岛细胞的机制之一.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0.25 ng/ml、2 ng/ml,均复合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结果 瑞芬太尼组在T1、T2和T5时SBP、DBP和HR与舒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芬太尼组意识消失时间和异丙酚诱导剂量与瑞芬太尼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均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两组复苏室停留时间和术毕30 min OA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舒芬太尼组并发症明显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相比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

    作者:金建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通过老年人生活质量(QOL)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保健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社区272名老年人进行QOL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女性QOL总分明显高于男性;有配偶QOL总分明显高于无配偶(P <0.05);80岁组QOL总分低于60岁和70岁组,但明显高于90岁组(P <0.05);QOL总分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除初中与高中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 <0.05);QOL总分随月收入的增高而明显升高(P<0.05);除年龄组因素与QOL总分无相关性(P>0.05)外,其他各变量与QOL均呈正相关,其中以月收入水平的相关强度高(β=2.88);其次为婚姻状况(β=2.13);文化程度(β=1.17);性别(β=0.87).结论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因素影响老年人QOL.

    作者:李凤萍;申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乙型病毒性( MBV)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HBV携带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约有HBV携带者1.3亿人,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慢性肝炎(CHB),其中70%的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1].卫生部2008年传染病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乙型肝炎发病总数居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二位,其死亡总数居第四位,与2007年同期比较,乙型肝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大限度地抑制或消除HBV,减少和防止肝脏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存活时间.现有抗HBV药物很少能对ccc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有降解作用,即使DNA链合成终止,病毒仍能以cccDNA为模板,转录mRNA并继而翻译病毒蛋白.

    作者:张洪;李青梅;闫红青;袁华魏;姜艳芳;牛俊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菌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2周后、3周后的疗效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1年后随访,收集患者的复发率,结合上述三项指标,综合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2周后、3周后疗效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增加,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观察组较对照组显效平均时间短;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年后随访,比较控制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上述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性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青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原发小血管炎肾损害几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方案对原发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肾损害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近年住院治疗的确诊原发小血管炎合并肾损害的患者85例,根据实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5组:未用激素和环磷酰胺组,单用标准激素组,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标准泼尼松方案组,口服泼尼松+环磷酰胺冲击组,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双冲击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的改变.结果 ①5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相比,不论是蛋白尿、血尿,还是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患者血尿、蛋白尿程度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下降;②治疗前后组内自身对照分析,单使用激素组,仅血尿有改善(P<0.05),口服泼尼松+环磷酰胺冲击组,血尿和蛋白尿显著减轻(P<0.05);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双冲击组,血尿和蛋白尿显著减轻(P<0.05).结论 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对具有更好的肾脏损害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激素,而不用激素和免疫抑抑制剂的方案,疗效欠佳.

    作者:薛超;卜昆鹏;廖蕴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甘草酸对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凋亡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探讨中药甘草酸对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DN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α-硫辛酸(10 mg· kg-1·d-1)治疗组、糖尿病甘草酸(30 mg·kg-1·d-1)治疗组,除正常对照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发糖尿病.16w后,处死大鼠,分离肾脏,测定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观察bcl-2、bax的表达,取部分肾皮质病理观察和电镜观察肾脏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肾脏皮质MDA水平明显升高(P<0.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01),α-硫辛酸治疗组、甘草酸治疗组MDA水平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升高;糖尿病模型组肾脏bcl-2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加,电镜观察示明显凋亡形态学改变,α-硫辛酸治疗组、甘草酸治疗组的bcl-2蛋白表达较糖尿病模型组增多,而bax蛋白表达较糖尿病模型组减少,电镜观察凋亡形态学改变减轻;糖尿病模型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域扩大,治疗组病变减轻.结论通过调节bax、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明显改善DN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延缓其发展;与α-硫辛酸无差异,且价格低、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刘长山;王秀军;孙丽萍;柳林;明义;刘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负载羟喜树碱的纳米粒子制备及其释放性质

    目的 探讨制备长效羟喜树碱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常规理化特性和体外的释放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羟喜树碱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并测定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利用电镜观测纳米粒形态,对三批制备样品进行载药量测试及体外释放检测.结果 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39.4 nm,三批样品平均载药量为6.03%,可维持30 d左右的体外释放.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羟基喜树碱PLGA缓释纳米粒具备良好的理化特性,体外释放特点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柳怀玉;王斓;周小洲;韩冰;张海锋;才子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大鼠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方法的比较

    目的 对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与局麻下尾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及清醒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进行比较.方法普通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SD大鼠各20只,喂养8 w后,各分为4组,每组5只,其余4只作为备用鼠,分别进行4种不同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结果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术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且无明显波动,无大鼠死亡,试验需时短,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颈动静脉插管实验方法死亡率高,成功率低,操作需时长;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试验方法与其他三种方法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三种方法实验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显著低于正常饲料组(P<0.01).结论在非麻醉状态下采用双尾静脉穿刺术行大鼠的高胰岛素-正糖钳夹实验,安全可行且实验结果稳定、准确,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术后大鼠恢复快、可多次重复进行等优点;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结果不准确;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可诱发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安玉秀;张敏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抗高血压药物及降压机制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引起脑血管病、冠心病、肾脏病及心肾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可产生严重损害.正常血压为< 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好控制血压< 130/80 mmHg,老年人BP< 140~150/90 mmHg.积极治疗高血压并将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1].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NF-κB在稳定期低体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低体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NF-κB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稳定期低体重COPD患者(COPD组)及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者),测定体重指数(BMI)、血清TNF-α、白介素-8(IL-8)、NF-κ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PD组血清NF-κB水平、TNF-α、IL-8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COPD组NF-κB和IL-8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763,P<0.001),与TNF-α也存在正相关趋势(r=0.407,P<0.05).COPD患者血清TNF-α含量与BMI呈显著负相关(r=-0.433,P<0.05).结论 稳定期低体重COPD患者存在全身炎症反应,NF-κB激活及炎性因子表达可能与COPD患者体质量下降有关.

    作者:齐咏;马利军;牛红丽;程剑剑;吴纪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7例,一期采用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前路髓核摘除椎体次全切骨化物切除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24个月,采用JOA评分,Nurick分级及X线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后JOA评分从术前的(7.5±1.3)分提高到(15.8±0.7)分(P<0.05);Nurick分级从术前的(3.2±1.4)级改善到术后的(0.6±1.1)级(P<0.05);X线检查表明所有病例在术后3个月植骨得到不同程度的融合.结论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是治疗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啸;白云深;邵国喜;刘金望;高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吗啡急性成瘾猫症状学与神经电生理变化

    目的 通过建立急性吗啡猫成瘾模型,观察成瘾猫症状学和神经电生理变化,探讨成瘾症状与神经电生理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12只成年雄性家猫随机分成实验组9只和对照组3只,连续5d,实验组家猫于每日8点、12点、16点行背部皮下注射吗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第6天,实验组家猫注射纳洛酮诱发戒断症状,证明造模成功后两组于l、3、7 w行皮层和深部脑电图监测.结果 实验组家猫均出现吗啡戒断症状,脑电图呈现生理波减少,慢波增多并出现棘波.结论 急性吗啡猫成瘾模型的症状学与脑电图改变对揭示吗啡成瘾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郭韬;郑杰;康进生;董长征;武江;岳向勇;李文玲;赵文清;梁晴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VSD技术在老年严重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骨科创伤致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难以治愈的急慢性损伤之一.由于软组织缺损面积大、部位深,常伴有骨质外露,易合并感染,传统换药方法使创面很难愈合,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对污染严重和部分复合组织缺损而暂时无法进行Ⅰ期皮瓣和植皮修复的患者,目前常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治疗[1,2].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0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李丹;刘堃;裴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药及有效成分通过血脑屏障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艾滋痴呆,脑膜炎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这些疾病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且给社会和家庭增添了巨大的负担.而用于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由于人体中血脑屏障(BBB)的存在,无法到达患病部位或到达后有效浓度不足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据报告,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2006~ 2009年间批准上市的74种新药中,仅有小部分新药是针对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亨廷顿舞蹈病等CNS疾病的,且取得的疗效并不理想.药物无法有效通过BBB是CNS疾病新药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使药物透过BBB或增大透过率成为人们治疗CNS疾病所面临的一道难题.

    作者:邓钦莹;董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疗效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 ~4%,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传统治疗方法以保守的卧床牵引为主,但此方法需长期卧床,易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力性溃疡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手术方法治疗[2].本文拟回顾分析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CP)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作者:张华;邓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噻吗洛尔单一与联合应用对结膜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滴眼剂不同药物、不同时间段应用对结膜炎性标记物在眼部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分为3组:0.5%噻吗洛尔与0.2%阿法根联合用药组30例;0.5%噻吗洛尔单一用药组30例;无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即未用药组30例.单纯白内障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30例.按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及白内障患病时间分为三个时相(0 ~6个月,6~12个月,12 ~ 18个月),各个时相组10例.进行结膜上皮组织中总上皮细胞测定,并检测结膜上皮组织中HLA-DR炎性标记物的表达.结果 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在0~6个月,6~ 12个月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12 ~ 18个月时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达到高,与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6个月、6~12个月时间点上,四组之间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12 ~ 18个月时间点上,除空白对照组外,未用药组与其他组相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组织中HLA-D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膜上皮组织中总细胞数量的结果相同.结论 (1)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比单一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更能促进结膜组织的炎性反应.(2)结膜上皮组织中的炎性标记物HLA-DR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1年后表达明显增加.

    作者:彭坤;王保君;许银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Bm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胃癌发病与原癌基因的高表达有密切的相关性.多梳基因(PcG)家族由多种与细胞周期和增殖相关的转录抑制子组成,是一类重要的与发育相关的基因.Bmi-1基因是PcG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1],可协同c-myc基因共同促进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使肿瘤细胞逃逸凋亡[2].目前证实Bmi-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均呈高表达[3],且与患者预后有关.本文拟研究Bm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性.

    作者:张爱荣;梁丽梅;许颖;胡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两种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方法的疗效对比

    老年性阴道炎的发病率为30%~58.6%[1],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就乳杆菌活菌胶囊与甲硝唑、雌三醇软膏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科门诊诊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20例,年龄61~83[平均(66.87±5.11)]岁;绝经年龄43~57[平均(48.61±5.54)]岁;平均绝经时间(13.70±4.98)年.排除滴虫、真菌感染,排除宫颈癌、阴道癌及肝肾疾病、血栓性疾病,无激素依赖性生殖器肿瘤,无雌激素应用禁忌证,近3个月内未采用性激素治疗.

    作者:林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肾衰竭和肾移植患者心肌酶变化的研究进展

    接受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很高[1,2],肾移植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常见的死亡原因[3].因此,对这些患者准确、及时地诊断急性心脏综合征至关重要.但过去常用于检测心肌损害的生化标志物,尤其是肌钙蛋白( troponin,Tn)以外的酶学指标,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呈现假性升高.本文就ESRD和肾移植患者的这些标志物变化、假性上升可能机制方面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Tn是心脏和骨骼肌的结构蛋白,参与肌动蛋白-肌浆球蛋白结合的调节.由于编码心脏Tn(cTn)的基因与骨骼肌不同,所以可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cTn.三种类型的cTn,即TnT、TnI和TnC共同形成Tn复合体,其中cTnT和cTnI是心肌损害的敏感、特异性标志物,也因此被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陈华茜;闵新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997年全世界有1.35亿糖尿病(DM)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DM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其发病率和对人类健康的危险性,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病.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的DM患者已达3 500万左右,患病率在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其中2型DM(T2DM)患者占全部DM的90%~95%[1].T2DM的具体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但通过科学调查发现大量的因素容易导致DM的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一般可分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2],国际DM联合会(IDF)将其分为非变更性因素和可变更性因素[3].针对T2DM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治疗预防措施,对减少其发病率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非变更性因素、可变更性因素和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三个方面对T2DM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阐述.

    作者:王少波;田向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