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IL-6、IL-8、TNF-α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损伤的相关性

陈芳梅;尹琦

关键词: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4、7、14 d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L-6、IL-8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4天达峰值[(19.53±5.25)、(3.20±1.05) μg/L],之后逐渐下降,第14天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水平在第1天即达峰值[(59.38±14.37)μg/L],在1-14d始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第1天及第4天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373,P<0.05;r=0.541,P<0.01;r=0.646,P <0.01;r =0.305,P<0.05).结论 IL-6、IL-8、TNF-α水平的增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临床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脑损害程度的评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驻成都部队离退休军人25年病死率和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驻蓉部队离退休军人1984 ~ 2008年期间病死率和死因构成的特征.方法以1984年1月1日以前定居成都地区军队所属24个干休所的全部离退休人员为对象,根据健康档案调查逐年人员变动情况,对每例死亡人员通过查阅病历确定死亡原因.结果①基线人数1665人,基线平均年龄61.56岁,共计观察了35058人年.25年累计死亡774人,平均病死率2208/10万人年;②死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占总死因的42.2%、18.1%、14.5%和10.7%;③恶性肿瘤死亡中,肺肿瘤死亡高居首位(43.1%),以下依次为胃肿瘤(13.8%)、肝肿瘤(13.5%)、泌尿系统肿瘤(8.0%).结论居住在成都地区干休所的军队老年人近25年病死率低于全国城市老年人群的平均病死率;该老年群体前4位死因构成与全国城市同龄人群有明显差异,其特征是恶性肿瘤死亡在总死因中占更大比例,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所占比例较小,而心血管病死亡所占比例与全国城市老年人群相似.

    作者:周建华;宋晓锋;肖欣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7例,一期采用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前路髓核摘除椎体次全切骨化物切除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24个月,采用JOA评分,Nurick分级及X线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后JOA评分从术前的(7.5±1.3)分提高到(15.8±0.7)分(P<0.05);Nurick分级从术前的(3.2±1.4)级改善到术后的(0.6±1.1)级(P<0.05);X线检查表明所有病例在术后3个月植骨得到不同程度的融合.结论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是治疗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啸;白云深;邵国喜;刘金望;高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Bevacizumab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的保护作用.方法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药物对照组及药物干预组.建模2w的糖尿病大鼠用于实验.药物干预组玻璃体腔内注入Bevacizumab,注药后1 w,采用EB法测定BRB破坏程度.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标准化EB质量分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糖尿病药物对照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大鼠视网膜标准化EB质量分数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出现BRB破坏;抗VEGF抗体Bevacizumab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BRB破坏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金燕;刘光耀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抗高血压药物及降压机制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引起脑血管病、冠心病、肾脏病及心肾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可产生严重损害.正常血压为< 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好控制血压< 130/80 mmHg,老年人BP< 140~150/90 mmHg.积极治疗高血压并将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1].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997年全世界有1.35亿糖尿病(DM)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DM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其发病率和对人类健康的危险性,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病.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的DM患者已达3 500万左右,患病率在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其中2型DM(T2DM)患者占全部DM的90%~95%[1].T2DM的具体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但通过科学调查发现大量的因素容易导致DM的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一般可分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2],国际DM联合会(IDF)将其分为非变更性因素和可变更性因素[3].针对T2DM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治疗预防措施,对减少其发病率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非变更性因素、可变更性因素和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三个方面对T2DM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阐述.

    作者:王少波;田向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乙酰唑胺促卵巢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目的 探讨乙酰唑胺是否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方法卵巢癌细胞体外培养,调整细胞浓度为1 x 105/ml,分成实验组3瓶和对照组1瓶,实验组3瓶更换成乙酰唑胺浓度分别为1×10-8mol/L、5×10 -8moL/L、10×10-8mol/L的培养液,对照组培养液不变,分别收集24、48、72 h的细胞,用预冷的70%乙醇固定,调整细胞浓度1×106/ml,PI染色,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组重复3次.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增加,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也在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随着时间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的细胞凋亡率增加,24h与48 h之间,24h与72 h之间,48h与72 h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酰唑胺对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药物浓度和培养时间有关.

    作者:王艳丽;朱继红;从云凤;张小猛;王霁雪;刘姝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与老年人群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关系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18.8%,全国约有高血压患者1.6亿[1].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又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人群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和血糖都大于血压正常组[2,3],以上研究方法多局限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国内外在高脂血症方面的研究报道已经较深入,但是在社区高血脂患者的情况,尤其在国内社区高血脂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方面的研究却很少[4].本文拟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群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危险因素,以为其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肖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IGF-1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80例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钾片组和硝苯地平组各9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改变,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GF-1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IVST、LVPWT和LVMI均明显减小,但是氯沙坦钾片组减少值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GF-1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氯沙坦钾片组治疗前、后IGF-1的减少值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结论 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LVH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对血清中IGF-1的表达有重要的降低作用.

    作者:陈灵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抑郁障碍

    目的 探讨疏肝解郁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药物治疗后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CHF合并抑郁障碍的患者1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及疏肝解郁胶囊治疗8 w,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变化;测量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监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LVEF以评估心功能;检测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评估疏肝解郁胶囊的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w后抑郁程度明显改善,第8周生活质量明显改善,6MWD和LVEF明显增加,血浆NT-proBNP及LVEDD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8w后治疗组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6MWD、LVEF明显增加,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疏肝解郁胶囊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并从而更显著改善心功能;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需要注意监测肝功能.

    作者:华先平;陈平英;杨勇;黄翘胜;胡锦全;周立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 HBV)是引起肝硬化常见的病因,而一旦肝功能失代偿,5年病死率高达70%~86%,尤其是老年人,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更高[1].目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费用昂贵、供体短缺,临床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2].本文观察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刘岩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突触丢失为主要病理改变.构成SP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β).现在普遍认为AD主要是由大脑特异区域的Aβ神经毒性蓄积所引起[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吞噬细胞,是胶质细胞的主要类别,几乎囊括了胶质细胞的所有功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存在大量活化的AC[2].活化后形成的反应性AC既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也能分泌细胞毒因子、炎症因子、补体蛋白等,参与AD的病理过程[3].<中作者简介一>=王琦(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研究.

    作者:王琦;周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原发小血管炎肾损害几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方案对原发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肾损害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近年住院治疗的确诊原发小血管炎合并肾损害的患者85例,根据实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5组:未用激素和环磷酰胺组,单用标准激素组,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标准泼尼松方案组,口服泼尼松+环磷酰胺冲击组,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双冲击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的改变.结果 ①5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相比,不论是蛋白尿、血尿,还是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患者血尿、蛋白尿程度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下降;②治疗前后组内自身对照分析,单使用激素组,仅血尿有改善(P<0.05),口服泼尼松+环磷酰胺冲击组,血尿和蛋白尿显著减轻(P<0.05);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双冲击组,血尿和蛋白尿显著减轻(P<0.05).结论 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对具有更好的肾脏损害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激素,而不用激素和免疫抑抑制剂的方案,疗效欠佳.

    作者:薛超;卜昆鹏;廖蕴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喉罩通气全麻在老年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多发病之一,且常需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前列腺电切术多采用椎管内麻醉,但是该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易发生术中麻醉危险.喉罩(LMA)具有放置简便、刺激小、麻醉期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本文旨在观察LMA通气全麻用于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李春萍;杜奕鹏;宋雪松;姜凤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不同年龄段老年骨折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骨折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评估心脏事件研究.方法 通过将300例60岁以上老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60 ~79岁)与研究组(80岁以上者),对每位患者行12导联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或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为多.结论 DCG检查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及早发现骨折诱发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并及时进行干预,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霞;索钢;岳建彪;刘尚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初次髋关节置换的治疗体会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日趋显著,老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数量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髋关节置换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和复杂,如老龄患者身体状况,骨质的条件,假体的选择都不同于年轻患者.Khuri等[1]调查发现,约20%的老龄患者在行髋关节手术后至少出现一项并发症,3%左右的老龄患者在手术后30 d内死亡.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118例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70岁以上老龄患者,进行系统随访,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伟;王金成;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肺栓塞6例误诊分析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伴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以50~60岁年龄段多见[1].临床上病死率高,易误诊、漏诊.我院近年来共收治6例老年PE病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分析如下.

    作者:安伟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鲑鱼降钙素在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在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钙尔奇D组)35例和观察组(钙尔奇D联合鲑鱼降钙素组)35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BMD、BGP、SOD、MDA、IL-6及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MD、BGP、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在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中的疗效明显,可促进骨形成及抑制骨质疏松.

    作者:栗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电击伤致心肌损害26例

    电击伤是指人体与电源直接接触后电流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上除表现在电击部位的局部损伤,尚可引起全身性损伤,主要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的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文献报道,电击伤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高达20% ~51%,是烧伤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于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电击伤后伴心肌损害患者26例,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对临床疗效、心肌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晓东;杨建民;王配合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人个人偏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个人偏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南充市7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在成就、谦卑、助人倾向上差异显著.②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自主、变异倾向差异显著.③老年人亲和、坚毅、自主、性爱倾向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结论男性老年人更倾向成就,而女性老年人更谦卑和助人;低龄老年人更自主,而中龄老年人更倾向变异;亲和、坚毅、自主和性爱倾向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但个人偏好水平不会带来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变化.

    作者:冯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高脂血症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脂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23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238例老年非高脂血症患者.结果病例与对照组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腰围是老年人高脂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OR=2.638,95% CI∶1.463~4.758),鸡蛋每周食用4个(OR =2.596,95% CI∶1.122 ~6.008)也是引起高脂血症的另一重要因素.

    作者:林建潮;李金涛;谭晓华;杨春白雪;孟强;石磊;杨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