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驻成都部队离退休军人25年病死率和死亡原因分析

周建华;宋晓锋;肖欣荣

关键词:死因分析, 病死率
摘要:目的 探讨驻蓉部队离退休军人1984 ~ 2008年期间病死率和死因构成的特征.方法以1984年1月1日以前定居成都地区军队所属24个干休所的全部离退休人员为对象,根据健康档案调查逐年人员变动情况,对每例死亡人员通过查阅病历确定死亡原因.结果①基线人数1665人,基线平均年龄61.56岁,共计观察了35058人年.25年累计死亡774人,平均病死率2208/10万人年;②死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占总死因的42.2%、18.1%、14.5%和10.7%;③恶性肿瘤死亡中,肺肿瘤死亡高居首位(43.1%),以下依次为胃肿瘤(13.8%)、肝肿瘤(13.5%)、泌尿系统肿瘤(8.0%).结论居住在成都地区干休所的军队老年人近25年病死率低于全国城市老年人群的平均病死率;该老年群体前4位死因构成与全国城市同龄人群有明显差异,其特征是恶性肿瘤死亡在总死因中占更大比例,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所占比例较小,而心血管病死亡所占比例与全国城市老年人群相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 HBV)是引起肝硬化常见的病因,而一旦肝功能失代偿,5年病死率高达70%~86%,尤其是老年人,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更高[1].目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费用昂贵、供体短缺,临床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2].本文观察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刘岩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乙酰唑胺促卵巢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目的 探讨乙酰唑胺是否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方法卵巢癌细胞体外培养,调整细胞浓度为1 x 105/ml,分成实验组3瓶和对照组1瓶,实验组3瓶更换成乙酰唑胺浓度分别为1×10-8mol/L、5×10 -8moL/L、10×10-8mol/L的培养液,对照组培养液不变,分别收集24、48、72 h的细胞,用预冷的70%乙醇固定,调整细胞浓度1×106/ml,PI染色,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组重复3次.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增加,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也在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随着时间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的细胞凋亡率增加,24h与48 h之间,24h与72 h之间,48h与72 h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酰唑胺对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药物浓度和培养时间有关.

    作者:王艳丽;朱继红;从云凤;张小猛;王霁雪;刘姝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骨髓瘤细胞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和Runx2表达

    目的 建立MM细胞系(U266细胞株)和MSCs共培养体系,研究骨髓瘤细胞对MSCs增殖能力、OB形成能力和Runx2表达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例缺铁性贫血和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MSCs,培养3-5代后,诱导MSCs向OB分化,待细胞融合至60%~70%时,分两组,一组加U266细胞株共同培养(共培养组),另一组不加U266细胞株(对照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MSCs向OB分化过程中的增殖能力,以平均光密度值(AOD)表示;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钙结节(Von-Kcssa)染色检测MSCs的OB形成能力,分别以IOD sum/Area sum值和平均钙结节个数表示;RT-PCR技术检测MSCs向OB分化过程中Runx2的表达,以Runx2/GAPDH平均光密度值表示.结果 在共培养体系中,U266细胞株和MSCs共培养的前3d,MSCs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两组AOD值分别为0.731±0.020和0.805±0.152(P >0.05),至第6天,共培养组的MSCs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AOD分别为0.560±0.034和2.283±0.145(P <0.05).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MSCs向OB分化过程中ALP的表达显著降低,IOD sum/Area sum值分别为0.138±0.038和0.376±0.044(P <0.01),钙结节的形成减少,平均钙结节个数分别为(6.7±2.75)个和(15.3±8.99)个(P<0.01)和Runx2的表达显著降低,Runx2/GAPDH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38±0.168和0.653 ±0.343(P <0.01).结论 骨髓瘤细胞可抑制骨髓MSCs向OB分化的增殖能力和OB形成能力,也抑制其Runx2表达.

    作者:郑晓强;陈君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睡眠剥夺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及磷酸化p38MAPK信号、Aβ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SD)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D老龄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SB203580干预组.改良多平台SD法建立SD模型.SDI d、3d、5d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磷酸化P38 MAPK蛋白和β淀粉样肽(Aβ)表达,水迷宫法测试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随睡眠剥夺时间延长,SD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明显,磷酸化P38MAPK和Aβ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增多,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与模型组比较,SB203580组中脑组织形态损伤程度减轻、磷酸化P38 MAPK和Aβ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睡眠剥夺可加重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P38 MAPK信号过度活化、Aβ沉积有关.

    作者:赵雅宁;郭霞;陈长香;陈桂芝;李淑杏;李建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通过老年人生活质量(QOL)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保健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社区272名老年人进行QOL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女性QOL总分明显高于男性;有配偶QOL总分明显高于无配偶(P <0.05);80岁组QOL总分低于60岁和70岁组,但明显高于90岁组(P <0.05);QOL总分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除初中与高中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 <0.05);QOL总分随月收入的增高而明显升高(P<0.05);除年龄组因素与QOL总分无相关性(P>0.05)外,其他各变量与QOL均呈正相关,其中以月收入水平的相关强度高(β=2.88);其次为婚姻状况(β=2.13);文化程度(β=1.17);性别(β=0.87).结论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因素影响老年人QOL.

    作者:李凤萍;申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甘草酸对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凋亡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探讨中药甘草酸对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DN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α-硫辛酸(10 mg· kg-1·d-1)治疗组、糖尿病甘草酸(30 mg·kg-1·d-1)治疗组,除正常对照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发糖尿病.16w后,处死大鼠,分离肾脏,测定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观察bcl-2、bax的表达,取部分肾皮质病理观察和电镜观察肾脏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肾脏皮质MDA水平明显升高(P<0.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01),α-硫辛酸治疗组、甘草酸治疗组MDA水平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升高;糖尿病模型组肾脏bcl-2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加,电镜观察示明显凋亡形态学改变,α-硫辛酸治疗组、甘草酸治疗组的bcl-2蛋白表达较糖尿病模型组增多,而bax蛋白表达较糖尿病模型组减少,电镜观察凋亡形态学改变减轻;糖尿病模型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域扩大,治疗组病变减轻.结论通过调节bax、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明显改善DN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延缓其发展;与α-硫辛酸无差异,且价格低、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刘长山;王秀军;孙丽萍;柳林;明义;刘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电击伤致心肌损害26例

    电击伤是指人体与电源直接接触后电流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上除表现在电击部位的局部损伤,尚可引起全身性损伤,主要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的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文献报道,电击伤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高达20% ~51%,是烧伤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于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电击伤后伴心肌损害患者26例,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对临床疗效、心肌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晓东;杨建民;王配合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

    目的 评价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伴抑郁的疗效.方法 49例PD伴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治疗8 w,分别于第2,4及8周末评价其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Ⅱ,Ⅲ)、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基线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的HAMD总分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8周时UPDRSⅡ,Ⅲ评分rTMS组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帕罗西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rTMS组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rTMS治疗PD伴发抑郁障碍较安全有效,治疗4~8w时其抗抑郁作用强度接近于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可能不依赖于其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

    作者:陈升东;于苏文;赵建法;郑秀琴;蒋建波;张伟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乙型病毒性( MBV)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约有4亿HBV携带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约有HBV携带者1.3亿人,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慢性肝炎(CHB),其中70%的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1].卫生部2008年传染病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乙型肝炎发病总数居传染病发病总数的第二位,其死亡总数居第四位,与2007年同期比较,乙型肝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大限度地抑制或消除HBV,减少和防止肝脏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存活时间.现有抗HBV药物很少能对ccc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有降解作用,即使DNA链合成终止,病毒仍能以cccDNA为模板,转录mRNA并继而翻译病毒蛋白.

    作者:张洪;李青梅;闫红青;袁华魏;姜艳芳;牛俊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突触丢失为主要病理改变.构成SP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β).现在普遍认为AD主要是由大脑特异区域的Aβ神经毒性蓄积所引起[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吞噬细胞,是胶质细胞的主要类别,几乎囊括了胶质细胞的所有功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存在大量活化的AC[2].活化后形成的反应性AC既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也能分泌细胞毒因子、炎症因子、补体蛋白等,参与AD的病理过程[3].<中作者简介一>=王琦(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研究.

    作者:王琦;周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35例.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0.25 ng/ml、2 ng/ml,均复合靶浓度为2μg/ml的异丙酚.结果 瑞芬太尼组在T1、T2和T5时SBP、DBP和HR与舒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芬太尼组意识消失时间和异丙酚诱导剂量与瑞芬太尼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瑞芬太尼组(均P<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两组复苏室停留时间和术毕30 min OA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舒芬太尼组并发症明显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相比等效剂量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

    作者:金建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NF-α的影响

    老年人脑梗死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神经节苷脂是一种新型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可诱导体外神经分化和体内神经修复,对于急性脑梗死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用于脑缺血的早期可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1].近年来我院应用神经节苷脂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郭文兵;胡培良;李天元;王喜平;冯巧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毒性的疗效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CP治疗组和非CP治疗组.CP组予CP(2g/d)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2~3g/天),7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治疗后CP组较维生素C组心肌酶显著下降,心电图明显改善,其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率及总体疗效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可治疗蒽环类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肌损害.安全日疗效明显.

    作者:王麟辉;郭鹏翔;贺远;黄竹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吉林省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561例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省与过敏有关的哮喘和咳嗽患者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阳性病例在过敏原分布、反应强度、高发季节方面的特点.方法 应用18种标准化过敏原(Alutard)对吉林省1776例门诊及住院考虑与过敏有关的哮喘和咳嗽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 SPT阳性561例,其中以粉尘螨301例(53.65%)、户尘螨231例(41.18%)阳性率高,其次为艾蒿花粉169例(30.12%)、热螨164例(29.23%)、蟑螂136例(24.24%)、豚草花粉124例(22.10%)、向日葵100例(17.83%)、葎草65例(11.59%)、花粉Ⅰ(树木花粉)61例(10.87%),狗毛47例(8.38%)、猫毛31例(5.53%)、多价霉菌19例(3.39%)、花粉Ⅳ(杂草花粉)7例(1.25%).过敏原反应强度依次为:“+”203例(13.93%)、“(++)”798例(54.88%)、“(卅)”442例(30.40%)、“卌”11例(0.76%).8月和9月点刺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尘螨是吉林省与过敏有关的哮喘和咳嗽的首位过敏原,其次依次为艾蒿花粉、热螨、蟑螂.掌握本地区过敏原的种类分布特征有助于规范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化治疗和积极有效地预防.

    作者:李洋;马程远;刘红梅;钱东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痰热清注射液对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以及对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呼吸科就诊的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0d.试验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发热、咳嗽、气喘、罗音和肺部X线阴影症状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3+ 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显著升高,CD3+ CD4 - CD8+细胞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并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效果良好,并且可能通过作用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

    作者:楼滟;周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了解双源CT(DSCT)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29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及胸疼等症状.回顾分析293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DSCT检查结果,并对照分析DS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57例324支,其中Ⅰ级狭窄者177支(54.6%),Ⅱ级狭窄者103支(31.8%),Ⅲ级狭窄者39支(12.0%),Ⅳ级狭窄者5支(1.5%).DS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应用于老年冠心病诊断,要求条件低,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无创,特别适用于无法开展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

    作者:陈寅;鲍健;胡钢峰;王春新;方向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15例

    糖尿病(DM)神经源性膀胱(DCP)是DM常见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1].本症由于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加重肾功能损害.罗格列酮( RSG)对DM疗效明确,但是针对DCP等DM相关并发症是否更优于其他降糖药,临床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RSG对DCP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通洲;王桂珍;赵志义;张蔚;严月玲;徐学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原代培养的恶性胶质瘤细胞表达死亡受体与TRAIL抵抗的关系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作为肿瘤治疗的新药,在美国已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1].但由于在肿瘤治疗研究中,TRAIL一直存在治疗抵抗,因此,本文对原代培养的恶性胶质瘤细胞进行研究,通过观察TRAIL的两种受体——死亡受体(DR)4、DR5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在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中存在的TRAIL抵抗问题.

    作者:南栗岩;齐玲;肖振晶;赵庆旭;王伟;于洪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术前体位复位结合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严重压缩骨折24例

    目前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出现胸腰椎压缩骨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日渐成熟,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对部分椎体压缩严重,椎体高度丢失超过2/3以上的病例,该术式存在穿刺困难、难以有效改善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等问题.本文对24例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严重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术前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钟斌;倪卫东;邵高海;李波;卢旻鹏;余雨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IGF-1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80例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钾片组和硝苯地平组各9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改变,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GF-1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IVST、LVPWT和LVMI均明显减小,但是氯沙坦钾片组减少值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GF-1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氯沙坦钾片组治疗前、后IGF-1的减少值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结论 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LVH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对血清中IGF-1的表达有重要的降低作用.

    作者:陈灵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