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15例

赵通洲;王桂珍;赵志义;张蔚;严月玲;徐学田

关键词:糖尿病, 神经源性膀胱, 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
摘要:糖尿病(DM)神经源性膀胱(DCP)是DM常见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1].本症由于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加重肾功能损害.罗格列酮( RSG)对DM疗效明确,但是针对DCP等DM相关并发症是否更优于其他降糖药,临床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RSG对DCP的临床效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IL-6、IL-8、TNF-α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4、7、14 d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L-6、IL-8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4天达峰值[(19.53±5.25)、(3.20±1.05) μg/L],之后逐渐下降,第14天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水平在第1天即达峰值[(59.38±14.37)μg/L],在1-14d始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第1天及第4天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373,P<0.05;r=0.541,P<0.01;r=0.646,P <0.01;r =0.305,P<0.05).结论 IL-6、IL-8、TNF-α水平的增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临床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脑损害程度的评估.

    作者:陈芳梅;尹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原代培养的恶性胶质瘤细胞表达死亡受体与TRAIL抵抗的关系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作为肿瘤治疗的新药,在美国已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1].但由于在肿瘤治疗研究中,TRAIL一直存在治疗抵抗,因此,本文对原代培养的恶性胶质瘤细胞进行研究,通过观察TRAIL的两种受体——死亡受体(DR)4、DR5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在原代培养肿瘤细胞中存在的TRAIL抵抗问题.

    作者:南栗岩;齐玲;肖振晶;赵庆旭;王伟;于洪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7例,一期采用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前路髓核摘除椎体次全切骨化物切除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24个月,采用JOA评分,Nurick分级及X线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后JOA评分从术前的(7.5±1.3)分提高到(15.8±0.7)分(P<0.05);Nurick分级从术前的(3.2±1.4)级改善到术后的(0.6±1.1)级(P<0.05);X线检查表明所有病例在术后3个月植骨得到不同程度的融合.结论 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是治疗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老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叶啸;白云深;邵国喜;刘金望;高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365例恶性肿瘤急诊临床特点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各种恶性肿瘤急诊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多.本文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确诊恶性肿瘤并能够随访的患者365例,就恶性肿瘤急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侯本新;王喜艳;贾慧民;甫拉提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VSD技术在老年严重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骨科创伤致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难以治愈的急慢性损伤之一.由于软组织缺损面积大、部位深,常伴有骨质外露,易合并感染,传统换药方法使创面很难愈合,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对污染严重和部分复合组织缺损而暂时无法进行Ⅰ期皮瓣和植皮修复的患者,目前常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治疗[1,2].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0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李丹;刘堃;裴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IGF-1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80例高血压LVH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钾片组和硝苯地平组各9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改变,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GF-1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IVST、LVPWT和LVMI均明显减小,但是氯沙坦钾片组减少值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GF-1明显低于治疗前,但氯沙坦钾片组治疗前、后IGF-1的减少值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P<0.05).结论 氯沙坦钾片对高血压LVH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对血清中IGF-1的表达有重要的降低作用.

    作者:陈灵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NF-κB在稳定期低体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低体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NF-κB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稳定期低体重COPD患者(COPD组)及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者),测定体重指数(BMI)、血清TNF-α、白介素-8(IL-8)、NF-κ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PD组血清NF-κB水平、TNF-α、IL-8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COPD组NF-κB和IL-8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763,P<0.001),与TNF-α也存在正相关趋势(r=0.407,P<0.05).COPD患者血清TNF-α含量与BMI呈显著负相关(r=-0.433,P<0.05).结论 稳定期低体重COPD患者存在全身炎症反应,NF-κB激活及炎性因子表达可能与COPD患者体质量下降有关.

    作者:齐咏;马利军;牛红丽;程剑剑;吴纪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高脂血症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脂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23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238例老年非高脂血症患者.结果病例与对照组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腰围是老年人高脂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OR=2.638,95% CI∶1.463~4.758),鸡蛋每周食用4个(OR =2.596,95% CI∶1.122 ~6.008)也是引起高脂血症的另一重要因素.

    作者:林建潮;李金涛;谭晓华;杨春白雪;孟强;石磊;杨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原发小血管炎肾损害几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方案对原发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肾损害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近年住院治疗的确诊原发小血管炎合并肾损害的患者85例,根据实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5组:未用激素和环磷酰胺组,单用标准激素组,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标准泼尼松方案组,口服泼尼松+环磷酰胺冲击组,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双冲击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的改变.结果 ①5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相比,不论是蛋白尿、血尿,还是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患者血尿、蛋白尿程度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下降;②治疗前后组内自身对照分析,单使用激素组,仅血尿有改善(P<0.05),口服泼尼松+环磷酰胺冲击组,血尿和蛋白尿显著减轻(P<0.05);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双冲击组,血尿和蛋白尿显著减轻(P<0.05).结论 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对具有更好的肾脏损害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激素,而不用激素和免疫抑抑制剂的方案,疗效欠佳.

    作者:薛超;卜昆鹏;廖蕴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中老年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27例

    既往临床多采取经阴道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进行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但此术式复发及阴道顶端脱垂的问题日益突出,使之不能成为理想术式.同时老年人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寻求一种符合中老年人特点,创伤小,效果好的手术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外采用骶棘韧带悬吊术( 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本文拟回顾分析盆腔脏器脱垂患者行骶棘韧带悬吊术的疗效.

    作者:王渠源;邵艳萍;许宗兰;冯珊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肺栓塞6例误诊分析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伴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以50~60岁年龄段多见[1].临床上病死率高,易误诊、漏诊.我院近年来共收治6例老年PE病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分析如下.

    作者:安伟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住院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分析

    资料显示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占老年住院患者的14.78%,亚临床甲减占老年住院患者的2.17%[1].本文对老年住院患者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进一步探讨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状况及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老年患者190例,其中男86例,女104例,年龄63 ~ 88[平均(74.3±3.7)]岁.其中多脏器病变患者6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31例,恶性肿瘤患者14例,低蛋白血症患者22例,感染患者58例.排除有垂体疾病史或试验期间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病例.

    作者:林本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病房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

    目的 了解老年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探讨其控制措施.方法 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综合性监测方法,对该院老年病房2007年至2010年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51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69例,总感染率为6.75%;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为常见(53.25%),其次为上呼吸道(22.49%);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激素应用等均构成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程科萍;王少康;孔庆芳;孔璐;张徐军;孙桂菊;刘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两种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方法的疗效对比

    老年性阴道炎的发病率为30%~58.6%[1],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就乳杆菌活菌胶囊与甲硝唑、雌三醇软膏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科门诊诊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20例,年龄61~83[平均(66.87±5.11)]岁;绝经年龄43~57[平均(48.61±5.54)]岁;平均绝经时间(13.70±4.98)年.排除滴虫、真菌感染,排除宫颈癌、阴道癌及肝肾疾病、血栓性疾病,无激素依赖性生殖器肿瘤,无雌激素应用禁忌证,近3个月内未采用性激素治疗.

    作者:林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灰树花多糖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

    目的 观察灰树花多糖(PGF)对HeLa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研究PGF对HeLa细胞增殖的体外抑制作用,HE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PGF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HE染色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到caspase-3蛋白高表达.结论 PGF促进HeLa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有关.

    作者:范晓艳;刘娜;金岳雷;朱金玲;吕冬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塞来昔布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20~160μmol/L)塞来昔布,以不同时间段(24-72 h)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以四甲基耦氮唑蓝(MTT)法测定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塞来昔布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塞来昔布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表达及抑制细胞PGE2释放水平有关.

    作者:董文辉;吕玉人;刘永茂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电击伤致心肌损害26例

    电击伤是指人体与电源直接接触后电流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上除表现在电击部位的局部损伤,尚可引起全身性损伤,主要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的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文献报道,电击伤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高达20% ~51%,是烧伤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于2007年6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电击伤后伴心肌损害患者26例,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对临床疗效、心肌酶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晓东;杨建民;王配合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Exenatide对软脂酸诱导RINm5f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软脂酸对胰岛细胞RINm5f的损伤作用及艾塞那肽(Exenatide)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RINm5f为模型,利用MTT比色法检测Exenatid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软脂酸诱导的RINm5f凋亡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RINm5f的凋亡率;利用AO/EB双染方法,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RINm5f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Exenatide对RINm5f的促增殖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Exenatide与单纯软脂酸组比较较少见凋亡细胞;Exenatide组凋亡率明显低于软脂酸组,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xenatide有促进胰岛细胞增殖作用,并可抑制软脂酸诱导的凋亡,是其保护胰岛细胞的机制之一.

    作者:安丽萍;刘晓梅;王春梅;詹巾卓;孙汇;李娜;王拓;杜培革;孙志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87例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国产长春瑞滨加顺铂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分析2007年8月到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87例年龄70 ~83岁的不适合手术的老年NSCLC者,其治疗方案为:先进行化疗诱导治疗:顺铂40 mg/m2,d1,d2;长春瑞滨25mg/m2,d1,d8,2~3个周期进行3w.然后接受三维适形放疗50~60 Gy(2Gy/fraction,约6w),同步静脉应用顺铂和长春瑞滨,1次/w至放疗结束,放化疗结束后继续NP方案维持3 w.按照WHO标准及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卡式评分评价身体状况变化.记录疾病缓解、稳定或进展时间.结果 诱导治疗后反应率为57.5%.疾病无进展的患者50例进行同步放疗治疗后,总反应率为71%.8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 10例,部分缓解(PR)59例,稳定(SD) 11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CR+ PR)为79.3%,临床获益率(CR+ PR+ SD)91.95%.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疾病进展时间11.5个月,1年生存率66.24%,2年生存率48.7%.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诱导化疗中主要不良反应(3~4级不良反应占28.9%),放射性食管炎(14%)、肺炎(4%)、轻度胃肠道反应和Ⅰ °~Ⅱ°骨髓抑制是放疗主要的毒副反应,无治疗相关患者死亡.结论 NP方案诱导化疗后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如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等能够耐受,提高了生存率,缩小照射野,使放疗毒副反应减轻,改善了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对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突触丢失为主要病理改变.构成SP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β).现在普遍认为AD主要是由大脑特异区域的Aβ神经毒性蓄积所引起[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吞噬细胞,是胶质细胞的主要类别,几乎囊括了胶质细胞的所有功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存在大量活化的AC[2].活化后形成的反应性AC既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也能分泌细胞毒因子、炎症因子、补体蛋白等,参与AD的病理过程[3].<中作者简介一>=王琦(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研究.

    作者:王琦;周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