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庞久玲;张静涛;刘军;刘悦

关键词:烧伤,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收治的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对其进行4 w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照组20例,只进行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效果与患者有、无配偶密切相关.结论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尤其对无配偶患者,效果更明显,临床应积极应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Gd-DTPA增强MRI扫描在骨性关节炎软骨病变监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轧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延迟增强扫描对监测膝关节软骨退变的价值.方法 以髌骨中部,股骨内、外侧髁中部3个不同的部位为感兴趣区,15例膝关节中45个感兴趣区,发现病变的感兴趣区21个纳入研究范围,MRI检查采用3D-FS-SPGR序列,静脉注入Gd-DTPA后2 h扫描,测量关节软骨平扫、增强后的信号强度与腘窝处软组织信号强度比值(SIR).结果 三个部位3D-FS-SPGR序列平扫SIR值明显低于Gd-DTPA延迟增强扫描2 h的SIR值(P<0.05).结论 静脉注入Gd-DTPA的MRI延迟增强扫描所测得的SIR值,可以作为骨关节炎监测早期软骨退变的参数.

    作者:雷杰;杨海山;周生岩;韩志国;崔传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己酮可可碱对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I/R 5、10、20、30 min组,相应的PTX(100 μmol/L)治疗组,持续观察PTX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缺血前及灌注期PTX 100 μmol/L给药能明显恢复大鼠I/R前后心脏的左室发展压(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亦明显下降;100 μmol/L PTX治疗组在I/R 5 min时明显降低TNF-α的含量(P<0.05).结论 PTX提高大鼠缺血缺氧后心肌收缩力的恢复水平,增强心肌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心肌I/R引起的TNF-α生成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徐志刚;陈立;王春梅;范征;宋艳芳;王春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PPARα/γ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PPARα/γ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腹腔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疲劳游泳法复制气虚血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二甲双胍组20只、补阳还五汤组(中药组)20只、结合组18只,对照组18只,分别灌胃治疗.于第8周观察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变化及PPARα/γ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FPG、FINS、TC、TG、LDL高于对照组(P<0.01);3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PPARα/γ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3个治疗组PPARα/γ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且以结合组高(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糖、血脂,使PPAR α/γ mRNA的表达上调,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常庚;潘莉;王菊素;丁旭;常风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VRM)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首次发生AMI的患者中选择心脏彩超VRM表现的133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有CHF组(61例)及对照组(72例,无CHF)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病史、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类型及部位、入院时Killip分级、治疗及实验室检查情况,以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确立AMI后VRM伴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绘制AMI后VRM伴CHF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CHF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前壁及多部位梗死、入院时Killip分级、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G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出血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R≥80%、入院时 Killip分级的Ⅲ、Ⅳ级以及CK-MB≥20%是AMI后VRM伴CHF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值和95%可信限分别为2.599、1.060~6.370;4.679、1.833~11.945;7.700、3.154~18.795.AMI后VRM伴CHF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44.结论 GR≥80%、入院时 Killip分级的Ⅲ、Ⅳ级以及CK-MB≥20%是AMI后VRM伴CHF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Logistic模型诊断AMI后VRM伴CHF的可靠性为84.4%.

    作者:王红月;安莲华;刘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钙调素蛋白磷酸酶对Slingshot-1L的调控作用

    目的 探讨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Calcinenurin/PP2B/CnA/Cn)对Slingshot-1L(SSH-1L)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法将含YFP-SSH-1L的重组质粒转染至MG63细胞,经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10 min,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体内及体外实验检测PP3B对SSH-1L的活性调控作用;应用免疫共沉实验检测PP2B与SSH-1L的相互结合情况.结果 Ca~(2+)信号诱导骨肉瘤细胞形成伪叶,同时SSH-1L与F-actin移位共聚集至细胞膜伪叶,但是被PP2B有效抑制剂Cypermethrin完全阻断;在体外,SSH-1L磷酸酶活性测定实验以及SSH-1L与PP2B结合实验证实SSH-1L与PP2B在细胞内是一对相互结合的蛋白质,同时PP2B具有促进SSH-1L酶活性的作用.结论 PP2B通路对细胞伪叶的形成及细胞运动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同时对SSH-1L酶具有促进其活性的作用.

    作者:王杨;王岩;赵建武;高忠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与场景因素的调查分析

    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位杀手,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到各类脑血管疾病的30%~40%,是死亡率高的脑血管疾病~([1]).目前脑血管病预防手段存在抽象且不易于具体执行的问题.

    作者:杨虹;张莉萍;魏桂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静息心率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以往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资料均提示,心率(HR)在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心衰、胰岛素抵抗以及糖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意义,是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HR对心功能的分级和预后有重要意义,HR增加通过增加动脉管壁的压力可直接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肾脏损害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加速高血压的发展.

    作者:汪文杰;孙黎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多伴随着慢性肝炎、肝硬化、肥胖等发生,确诊时往往已到疾病晚期或发生转移,临床上至今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军;刘德慧;郑江涛;曹广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568例发病的相关因素

    骨质疏松(OP)是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和病死率的重要病因,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OP的早期预防主要是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预防骨量的丢失.进入成年后应重视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以减少骨量的丢失.如何早期发现与OP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进入老龄后的OP发生率,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作者:胡丽叶;朱旅云;李晓玲;杨少玲;马利成;王广宇;单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丽珠维三联口服,疗程12 d,观察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HSP60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再发率.结果 随访1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40%,其中观察组因心绞痛入院占6.7%,对照组占16.7%.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HSP60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能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发挥有益作用.

    作者:王广;王育珊;陈星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长期卧床患者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诊断价值

    目前,下肢主干深静脉血栓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但有关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研究不多~([1]).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其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较健康人及一般患者高发~([2]).本文对21例长期卧床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春柳;吴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中EphA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

    目的 探讨EphA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ochemistory,IHC)检测8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EphA2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对其中随机选取的30例标本进行EphA2 mRNA及其蛋白的定量检测,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82例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及增殖指数(PI),分析EphA2表达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结果 IHC结果显示EphA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P<0.01),且随胃癌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增加及淋巴结转移而升高(P<0.05),但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关(P>0.05);RT-PCR结果显示EphA2 mRNA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印迹与IHC结果一致,显示EphA2蛋白在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P<0.01).FCM结果显示EphA2高表达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18),而其PI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02).结论 EphA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与EphA2 mRNA的转录异常无关,而可能是其翻译水平上调或蛋白质稳定性增高所致.

    作者:刘辉;郭建文;刘江惠;张杰英;左连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宫颈癌及其淋巴转移灶P选择素、CD44及黏附因子-1的表达

    目的 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CD44、黏附因子-1(ICAM-1)对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其淋巴转移灶中P-selectin、CD44、ICAM-1的表达.结果 淋巴转移灶中P-selectin阳性率明显低于原发灶(P<0.05);淋巴转移灶中CD44阳性率与原发灶无明显差异;淋巴转移灶中ICAM-1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灶(P<0.01);P-selectin与CD44、P-selectin与ICAM-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873 7,P<0.01和r=0.795 7,P<0.01),CD44、ICAM-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58 3,P<0.01);淋巴转移灶中P-selectin、CD44、ICAM-1表达水平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selectin在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753 4,P<0.01),CD44在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ICAM-1在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36 1,P<0.01).原发灶中P-selectin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r=0.842 0,P<0.01和r=0.768 9,P<0.01);CD44表达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r=0.678 2,P<0.01和r=0.863 4,P<0.01);ICAM-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r=0.654 8,P<0.01).结论 P-selectin、CD44、ICAM-1都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相关,其中P-selectin、CD44在淋巴转移的始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凡;常永霞;陈江平;舒丽莎;张九鸿;赵秀芳;成日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综合干预后的变化

    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老年人群是高危人群,对老年人群进行MS调查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国内有关MS的报道多是对成年人群的横断面调查,对高龄老年人群MS患病率调查的报道较少,尤其是综合干预对MS各组分变化影响的研究更少.

    作者: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治疗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2例

    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外露在手和足踝部创伤中非常常见.治疗这类损伤的传统做法是清创后换药,等待局部肉芽组织生长然后植皮.换药的过程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换药时病人非常痛苦,而且软组织缺损致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或内固定装置外露的创面单纯依靠换药很难有健康的肉芽组织生长,通常需要行皮瓣移植修复,操作复杂,供区创面还需再处理.

    作者:王宏;曲巍;汤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依那普利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TGF-β1、LN及CT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Enalapril,Ena)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层黏连蛋白(LN)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GMCs分别培养于正常浓度葡萄糖(5.5 mmol/L)、高浓度葡萄糖(20 mmol/L)及高糖和不同浓度(10~(-7)mol/L、10~(-6)mol/L、10~(-5)mol/L)的Ena中,同时设空白对照.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24、48、72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LN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2 h细胞CTGF 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常糖组和高糖组TGF-β1分泌增加、LN合成增多、CTGF表达上调(P<0.001),高糖组更明显(P<0.001).与高糖组比较,高、中、低浓度的Ena干预均可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高糖可致GMCs分泌TGF-β1增加、合成LN增多、CTGF表达上调,Ena可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下调CTGF表达,从而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GS)的进展.

    作者:彭爽;曹文富;陈平;唐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真胰岛素水平与载脂蛋白E基因的关系

    目的 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真胰岛素水平,探讨AD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异常及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35例对照组、48例AD患者,留取脑脊液检验其葡萄糖、真胰岛素水平,将AD按轻、中重度和不同ApoE基因型分组后与相应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D患者各组脑脊液中葡萄糖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轻度AD组脑脊液真胰岛素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中重度AD组真胰岛素较对照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5);无ApoEε4 AD组较对照组真胰岛素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AD患者脑脊液中胰岛素水平降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ApoEε4基因型相关.

    作者:刘卫刚;刘蓉辉;田瑞振;齐亚超;李娜;刘桂芳;赵大卫;冯亚青;哈志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急性脑积水可并发急性颅内压增高危象,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脑积水患者的检出率也逐年增加.本文就我院自2007年至2009年手术治疗的急性脑积水老年患者(≥60岁)24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朱晓波;马金良;李景龙;任忠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营养客观参数用于老年麻风病人营养状况评价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麻风病人营养状况,探讨营养客观参数和麻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客观参数(人体测量和血液生化参数)对60例长期住院老年晚期麻风病人进行了营养状态的评估.结果 除体质指数(BMI)外(χ~2=4.778,P=0.029),营养不足风险发生率和对照组相仿.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营养不足危险的发生率分别是8.47%、11.67%、11.67%、16.67%、20%、3.33%、21.66%、18.33%和10%.所有客观参数两两间的相关性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BMI、TSF、上臂围和ALB之间.除了身高(BH)和TC,性别、麻风型别、住院期和麻风畸残度和所有的营养参数无关.年龄和溃疡程度与BMI、TSF、Hb、ALB和 PALB有明显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人营养不足发生率并不高.由于老年晚期麻风一些固有特征,客观参数不能单独适应,而其间的线性相关性,可综合评价营养状态并进行趋势分析.

    作者:景志春;吴亚琴;戴莎;王宏伟;张仁宝;方芳;秦家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GF-β1、wt-p53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GF-β1、wt-p53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GF-β1,wt-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正常前列腺外腺和癌旁组织间的TGF-β1、wt-p53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TGF-β1和wt-p53表达,与正常前列腺组织和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已有远处转移灶的前列腺癌组织中TGF-β1和wt-p53表达,与无转移灶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TGF-β1和wt-p53基因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转移相关,并可能在前列腺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借助测定TGF-β1与wt-p53表达可辅助前列腺癌的诊断和评估预后.

    作者:苏振波;梁作文;洪泉;赵丹;王伟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