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基因样本获取办法用于大样本遗传学研究.方法 通过邮寄的方法获得病人的漱口液(mouthwash)共492份,用氯-酚法提取其中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测定提取数量;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用提取的DNA 扩增大分子红视蛋白DNA片段,并将纯化的DNA产物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因子的部分片段基因测序,以评定DNA提取质量.结果 每份样本的DNA提取量中位数为52.63 μg(10%及90%界值分别为16和143.25 μg),其中10~20 ng的DNA即可获得好的PCR扩增产物,并能得到清晰的基因测序结果.结论 用邮寄的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做漱口液,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从中提取的人类DNA的数量和质量均理想,在实际应用中结果可靠.
作者:刘海军;秦雪娇;张林娜;陈红梅;郭永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玻璃体基底部的形态学特征,揭示其在基底部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55对(110只)眼库眼球,机械法分离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至周边部黏连区,吲哚美辛(ICG)标记其后缘,显示玻璃体基底部的形态.结果 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cPVD)终止于基底部后缘,鼻侧宽于颞侧;基底部后缘有玻璃体视网膜黏连和视网膜撕裂.结论 老年人基底部形态受cPVD影响;cPVD及局部玻璃体视网膜黏连,可造成视网膜撕裂.
作者:于朝华;王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α-亚麻酸对第二代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以富含α-亚麻酸的青花椒籽油饲料饲喂SD大鼠两代,Morris水迷宫测定仔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电子显微镜观察仔代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青花椒籽油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青花椒籽油组海马神经元蛋白质合成增强,细胞分化程度增加.结论 富含α-亚麻酸的青花椒籽油对大鼠大脑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作者:田枫;齐晓旭;郑振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慢性咳嗽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1],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老年人慢性咳嗽的病因及频率分布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治疗.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6年6月~2007年5月因持续性咳嗽连续在本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185例.入选标准:年龄≥16岁,咳嗽病程>8 w,无喘息、咯血、发热等症状,包括抗生素在内的一般治疗无效,肺部体检无啰音;
作者:李建华;宋丰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腹型肥胖对代谢综合征(MS)诊断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探讨诊断腹型肥胖的创新指标.方法 采取多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长春市周边的人群中随机抽样3 335例,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关于MS诊断标准分为MS患者组、高危人群组、正常对照组,初步检测所需指标,按公式计算三项筛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MS患者组及高危人群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通过初步研究,本研究三项创新指标在MS人群和高危人群及正常人群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此三项指标设计合理、科学.
作者:张斯棋;孔俭;何淑梅;高海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执行功能和加工速度在工作记忆老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80名和20岁左右年轻人30名进行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加工速度测量.结果 注意焦点、内容调控和任务管理3种执行功能对工作记忆老化的作用量分别为1.01%、51.22%、12.5%(局部转换耗时)、36.15%(整体转换耗时).加工速度对工作记忆老化的作用量为47.30%.结论 不同的执行功能与加工速度在工作记忆老化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注意焦点执行功能既不能解释工作记忆的年龄相关变异,其自身也未发生衰退;内容调控执行功能相对于加工速度可以解释更多的工作记忆的年龄相关变异;任务管理执行功能对工作记忆年龄变异的解释力小于加工速度.
作者:彭华茂;张凌;申继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及增殖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进行鉴定.方法 取出生5 d的Wistar乳鼠的股骨及胫骨,冲取骨髓,采用贴壁法分离筛选分离鼠的MSCs,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增殖,测定其生长曲线,检测生长周期,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抗原.结果 贴壁培养法能够有效地分离鼠的MSCs,MSCs形态为均一的梭形,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周期显示第三代细胞约有80.89%处于G0/G1期,第三代以后细胞表面抗原CD90阳性,CD34、CD45阴性.结论 建立了一种较好的体外培养、纯化及扩增鼠MSCs的方法,适用于MSCs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明磊;高忠礼;刘光耀;宋世洋;刘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率和分布.方法 选择发病12 h以内中度至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颅CT排除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使用血管直径和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分析受累血管数目、血管狭窄部位以及血管狭窄形态.结果 共收集了152例患者,平均 58岁,其中男性118例.发病至血管造影时间(500±160)min.头颅CT显示陈旧性梗死灶57例,可疑低密度2 例,其余正常.血管造影显示102例患者有血管狭窄或闭塞.50例(33%)血管造影正常.基底动脉受累为常见.多部位和多血管受累达24例(16%).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应当根据血管病变程度、部位和同时受累的血管数目选择治疗方法和治疗途径.
作者:庞猛;王守春;朱辉;杨弋;冯加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及其相关生长调控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大肠癌患者STAT3及其相关生长调控基因c-myc、p53、生存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 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它们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性;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STAT3、c-myc、survivin、VEGF mRNA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53 mRNA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减弱,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3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STAT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而发挥致癌作用.
作者:陈丽;李静;孙海波;潘淑平;黄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睾酮对心肌细胞衰老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1 μmol/L、 100 nmol/L、10 nmol/L三种剂量睾酮干预自然衰老的小鼠心肌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p16INK4a、cyclinD1 mRNA、蛋白及去磷酸化R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衰老心肌细胞相比,1 μmol/L、100 nmol/L、10 nmol/L睾酮干预细胞G0/G1期比例明显降低(P<0.05),这一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睾酮干预可上调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16INK4a mRNA及蛋白表达,并使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下降(P<0.05),而这些作用均可被雄激素受体阻断剂而不被雌激素受体阻断剂所阻断(P<0.05).结论 睾酮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小鼠心肌细胞衰老,这一作用部分是通过睾酮上调cyclinD1表达,下调p16INK4a及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邢晓雯;吴赛珠;阮云军;何天民;刘新强;赖文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念的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要维持和促进健康,不能完全依赖家庭和专业人员的照顾,更多的是需要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为自己制订科学、合理的照顾及适应方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文慧;孙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对79例社区老年EH患者追踪心理干预1年半,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每半年对研究对象进行1次评定.结果 第一次随访干预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的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高(P<0.01),第二、三次随访干预组各领域的生活质量都比对照组高(P<0.01;P<0.05).干预组第一次随访时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生活质量较随访前下降(P<0.01),环境领域较随访前增高(P<0.05);第二次随访时的生理领域分值、社会领域分值较随访前下降(P<0.01,P<0.05),心理领域分值、环境领域分值较随访前增高(P<0.01,P<0.05);第三次随访时生理领域分值较随访前下降(P<0.01),心理领域分值、环境领域分值较随访前增高(P<0.01,P<0.05).对照组各领域的生活质量3次随访期间与随访前相比都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可改善老年EH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关念红;程敏锋;王相兰;胡三红;张晋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有重要意义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有或无原发心脏病基础上,长期持续性心动过速可引起心脏扩大,甚至心功能不全,而快速心室率被控制后,心脏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称谓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1].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很少有对老年人长期追踪报道.本研究对24年中收集并随访的55例慢性孤立性AF患者进行了回顾研究.
作者:王亚真;陈昕;苏轮;薛俊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斜坡位于颅底中央区,位置深在,有脑干及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穿行其中.岩骨-斜坡区的肿瘤为颅内肿瘤中手术难度大的一种,尤其是脑膜瘤,具有基底宽、血运丰富,质地硬韧且常与脑干黏连紧密,且被神经血管包绕的特点,手术难度极大.关于岩斜坡区的手术入路,比较常用的有经乙状窦前入路、单纯经幕上颞枕下入路及幕上下联合入路等.我科自1997年至2007年共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岩斜坡区脑膜瘤病人13例,早期3例经颞枕下入路,中期的4例经乙状窦前入路,后期的6例均经颞枕下入路,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海洋;赵刚;朱晓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肌坏死导致的心肌代谢不良等多种因素所致.梗死后存活的心肌损伤严重,心功能不全常反复发作,进一步加重了心肌损伤,尽管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不断研发及治疗手段不断进展,但临床效果仍不满意,复发的频次、心功能的改善及总死亡率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1].本组56例在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类等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应用环磷腺苷葡胺(MAC)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仲君;马英华;苗嵩;韩津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纤维腺瘤组织中KAI1和FasL蛋白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5例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4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纤维腺瘤组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KAI1和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纤维腺瘤组、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淋巴结转移的出现,KAI1 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分级成正相关;乳腺癌组织中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纤维腺瘤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KAI1 基因表达下调和FasL 基因表达上调在乳腺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的表达阳性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郑立红;李玉兰;高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身锻炼对老年人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杭州市萧山区老年大学学员为研究对象,根据锻炼强度分为3组,对基本情况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生理及体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绝大部分老年人认为锻炼对身体大有好处或有好处.中心性肥胖各组间差异显著,体质总分和各单项评分较大强度组与中等强度组均大于运动不足组,其中综合评分和握力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闭眼单立和肺活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SF-36量表3组间总分、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和社会功能各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生活质量和体质水平的因素,锻炼强度均是相关因素.肥胖及血压水平各组间无差异.结论 健身锻炼能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
作者:蒋园园;李毅本;杨振莉;王冬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磷酸化-AKT(p-AKT)和P-糖蛋白(P-gp)表达与卵巢癌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AKT和P-gp表达,分析其与化疗反应的关系,同时对预后进行多因素的Cox生存分析.结果 p-AKT和P-gp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和31.7%,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且p-AKT和P-gp表达存在相关性.p-AKT和P-gp表达阳性组的化疗反应率显著高于p-AKT和P-gp表达阴性组(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病理分期、术后残留灶直径≥2 c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KT和P-gp阳性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化疗耐药有关,p-AKT过表达对P-gp阳性表达可能具有促进作用,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对合理制定化疗方案、预测化疗反应性及估计预后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舒畅;方艳秋;徐鹏;张晓霞;许淑芬;齐亚灵;刘磊;谭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出生后20 d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术后24 h、7、30 d)及相应的对照组.实验组行腰骶部椎板切除加终丝缝合固定,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采用改良的Tarlov分级法,观察大鼠后肢行为学功能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术后24 h无明显后肢功能障碍,术后7 d后肢肌力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0 d大鼠双后肢肌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且30 d与7 d的Tarlov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亦差异显著(P<0.01),伴有后肢肿胀、溃疡.结论 为脊髓拴系综合征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作者:江淼;王若义;薄通文;李金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转归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估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在老年MDS预后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0年1月~2006年12月老年MDS患者(≥60岁)病例31例,因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并追踪其临床病情变化情况.同期选取50例非老年性MDS患者(<60岁)作为对照.所有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所有生存率函数曲线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 31例老年MDS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初诊时48.39%的患者有全血细胞减少,35.48%的患者合并感染.按WHO分型难治性白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和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蛋白-Ⅱ型(RAEB-Ⅱ)比例高,共占84.62%.按1976年法、美、英三国制定的白血病分类法(FAB分型)RAEB患者比例高,占61.29%.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各系均有不同程度病态造血,以二系病态造血多见(54.84%).19例骨髓活检患者中57.89%出现病态造血,47.37%出现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现象.13例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异常率为38.46%.截止随访结束,死亡26例(83.87%),中位生存期12.448个月,61.54%患者死于感染.老年组总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00 1).IPSS不同危险组别的老年组(P=0.004 5)和非老年组(P<0.000 1)的总存活期均有显著差异.对各项临床指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PSS染色体分组(P=0.002 4)和血小板计数(P=0.041)是影响老年MDS预后的重要因素.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MDS患者总存活期未见有明显区别(P=0.912).结论 老年MDS患者以预后相对较差亚型常见,感染是其初诊及死亡的常见原因.相比非老年性患者,老年性MDS患者有显著较差的预后,IPSS及其染色体分组仍是判断老年MDS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隗佳;陈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