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英;杨俊玲;田新华;王喜立
目的 构建前列腺癌组织中SOD2的cDNA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从人前列腺癌组织细胞中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 PCR扩增 cDNA片段, 将cDNA克隆入载体pGEM-T中构建T-A克隆, 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在1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发现了SOD2基因的两个相连的点突变位点:372nt T→G颠换和373nt G→T颠换.蛋白序列比较分析显示:对应SOD2编码蛋白的第89位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精氨酸.结论 SOD2基因突变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明臣;王好东;张善锋;王红钢;臧明玺;赵国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室性期前收缩(室早)是心脏猝死的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尤其对于器质性心脏病人.参松养心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少,广泛应用于临床,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王多;宋成伟;刘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通常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较大,口服降糖药或皮下胰岛素注射往往不能理想控制血糖.对于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反复发生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交替现象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1].
作者:孟媛;杨焕荣;唐琳;董燕洪;陶建华;吴晓涓;曾春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为制定中国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了中国53个市(县)级医院和有关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测定的4 880例健康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六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结果 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及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通过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精确地内插出中国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结论 知道中国某地的地理要素,就可用此回归方程估算该地区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同时也可以从空间趋势图得到中国任何地方的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
作者:闫燕春;葛淼;王欣;何进伟;曹利霞;王志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老年公寓老年人心理状况、交往需求状况,为公寓老年人交往、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问卷法和会谈法,对广西重阳老年公寓颐养园122例老年人进行调查,有效问卷118份.结果 老年人22.47%有焦虑、孤独和沮丧,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偶与否、患慢性病种数、运动方式有关;81.36%希望与更多人进行交往,66.95%希望有志愿者陪其聊天,67.80%希望家人经常探望.结论 老年公寓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身健康问题,交往需求高却不能完全自行解决.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对甘肃省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和修复状况进行调查,为口腔卫生、保护牙齿、防治牙齿缺失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5 年对1 582名中老年人进行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抽样调查,对115名佩戴活动义齿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5~44岁年龄组城乡现有恒牙平均数分别为29.13和29.61,65~74岁年龄组城乡现有恒牙平均数分别为21.67和21.16;中年组牙列完整率63.34%,农村高于城市(P<0.01);牙列缺损率为36.41%,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失率为0.25%;义齿修复率为35.86%,牙列缺损修复率为35.42%,牙列缺失修复率为100%.老年组牙列完整率为14.54%,义齿修复率为53.70%,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损率为72.69%,牙列缺失率为12.77%;牙列缺损修复率为48.17%,男性高于女性(P<0.01),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失修复率为85.15%,城市高于农村(P<0.0).115名戴活动义齿的老年人,在义齿使用中出现固位不良、佩戴后疼痛、美观性差、咀嚼功能差、影响发音等问题,均农村高于城市(P<0.05).结论 牙列缺损及缺失是甘肃省中、老年常见的口腔疾患,义齿修复情况不容乐观.应指导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的就医行为,提高义齿的修复率及修复水平.
作者:聂红兵;杨兰;周海静;李娜;马力扬;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血管性痴呆(VD)伴高血脂患者血清HCY、hs-CRP、IL-1β、TNF-α浓度值和血脂水平值,探讨VD患者血脂异常和HCY、hs-CRP在VD发病机制中的关系和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4组:非VD血脂正常组(N组) 、非VD高血脂组(H组)、VD血脂正常组(V组)、VD高血脂组(VH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hs-CRP、IL-1β、TNF-α,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血清HCY水平,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 VH、V、H组和N组比较HCY、hs-CRP、IL-1β、TNF-α浓度显著增高;VH组和H、V组比较HCY、hs-CRP、IL-1β、TNF-α浓度明显增高;H组和V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全部VD患者MMSE评分和HCY、hs-CRP浓度值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HCY、hs-CRP参与了VD的发病机制,血脂代谢异常通过增强HCY、hs-CRP表达这一途径也参与VD发病机制.
作者:蔡志友;晏勇;晏宁;王凤英;郭坪生;叶燕;唐秦;王咏龙;赵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uc-1 mRNA和CD44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组织中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Muc-1 mRNA和CD4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 36例NSCLC组织中有19例Muc-1 mR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7%;21例CD44 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8.3%.②Muc-1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 =10.166,P<0.05);CD44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8.371,P<0.05).③Muc-1 mRNA和 CD44 mRNA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④Muc-1 mRNA和CD44 mRNA在NSCLC组织中表达成正相关(r=0.442,P<0.05).结论 Muc-1 mRNA和 CD44 mRNA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对NSCLC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勇;李光虎;刘国津;尹光浩;刘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大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重庆地区140例绝经后女性第2~4腰椎正、侧位,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的投射骨面积、骨骼高度、骨密度及其T值,运用适当的几何模型推算L2、L3及股骨颈体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是否曾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结果 重庆地区绝经后女性患PMO可能与L2、L3体积及L4投射骨面积相关(P<0.05,P<0.01),而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可能与L2体积相关(P=0.016 7).校正相关影响因素的混杂效应后,PMO发病与L3体积和大转子投射骨面积独立相关(P<0.01),而骨质疏松性骨折史与各部位骨大小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重庆地区绝经后女性的L3及大转子骨大小可能是其发生PMO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可能与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大小均不相关.
作者:欧文君;姚珍薇;骆建云;韩力力;卢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构建成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B免疫小鼠,探讨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Ⅰ)gB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B免疫小鼠,通过中和试验、ELISA方法检测pgB接种小鼠的免疫效果,并对免疫的小鼠进行病毒攻击.结果 实验小鼠产生了对HSV-1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滴度:ELISA法1∶273,中和试验法:1∶49),实验组中和效价显著高于载体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对病毒的攻击并有免疫保护作用,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证明pgB真核表达质粒,具有DNA疫苗作用,可在小鼠体内诱发保护性免疫反应,pgB有可能作为基因疫苗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预防和治疗,为进一步构建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联合疫苗并终用于单疱病毒角膜炎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孟祥俊;苏云;贺冰;吴雅臻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益脑颗粒对衰老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益脑颗粒治疗慢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半乳糖(D-gal)注射诱导和永久性双侧大鼠颈总动脉结扎术(2VO)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给予高、低剂量益脑颗粒灌胃,并以尼莫地平为对照,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VEGF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益脑颗粒高、低剂量组表达升高(P<0.01),尼莫地平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益脑颗粒能增加缺血脑组织中VEGF表达,而增强脑组织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缺血.
作者:钟丽红;魏春敏;李鲁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5·12地震后6个月不同灾情地区老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震后6个月在极重灾区、重灾区及一般灾区使用自编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调查共47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结果 震后6个月,灾区老年人PTSD总的发生率是32.9%,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PTSD发生率分别为56.3%、25.6%、26.6%.IES-R得分的影响因素在极重灾区为民族,重灾区为性别和地震时恐惧感,一般灾区为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以前创伤经历和地震时恐惧感.结论 震后6个月老年人PTSD发生率较高,极重灾区老年人尤其需要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关注.
作者:黄河清;杨惠琴;韩布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收集了近年来在我院住院的65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并与同期非老年急性胰腺炎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声像图表现.
作者:王丽英;杨俊玲;田新华;王喜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动态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E-cadherin)在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胰岛素治疗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DM.正常对照组和DM组按病程分为2、4、8、12、16、20和24 w组,胰岛素治疗组从第13周起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分为16、20和24 w组.检测各组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和肾脏指数(RI);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α-SMA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肾皮质α-SM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量;RT-PCR检测肾皮质α-SMA和FN mRNA水平.结果 DM组大鼠血糖、24 h尿蛋白、Scr、RI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胰岛素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DM组显著降低(P<0.05,P<0.01).正常大鼠α-SMA只在血管壁表达,DM组2 w开始有少量间质细胞胞浆内有阳性染色,随病程进展间质细胞阳性染色增多;8 w时肾小球系膜细胞胞浆内见阳性表达;从16 w开始在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胰岛素治疗组未见表达;DM组肾皮质α-SMA和FN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胰岛素治疗组则显著低于DM组(P<0.01);DM组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胰岛素治疗组显著高于DM组(P<0.01).结论 控制血糖可使DN大鼠肾脏一定程度的纤维化逆转,其机制可能与肾脏固有细胞表型转变被抑制或反转有关.
作者:方开云;娄晶磊;肖瑛;石明隽;桂华珍;郭兵;张国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西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现状,为提高广西老年人的体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专用仪器测定广西60~69岁城乡老年人共1 236人的身体素质,包括: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立和选择反应时.结果 60~64岁年龄段男性老年人的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立和选择反应时比65~69岁好(P<0.01);60~64年龄段女性老年人的握力和闭眼单脚立均优于65~69岁年龄段(P<0.01),而坐位体前屈和选择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城镇老年人的握力和反应时比农村的要好(P<0.01);闭眼单脚立和坐位体前屈城乡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广西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身体素质下降明显,城镇老年人上肢肌力和反应能力优于农村,城乡老年人的平衡和柔韧素质差别不大.
作者:宁小春;李翠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特定位点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与人甲状腺癌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THRA1、D2S123、D11S912、BAT-26四个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60例人甲状腺癌患者的MSI及LOH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THRA1位点MSI检出频率为43.3%,D2S123为36.7%;甲状腺滤泡癌中D2S123检出率为100%,未检测到BAT-26;D18S58的检出率为26.7%;BAT-26在甲状腺癌中检出率为6.7%;LOH 的检出率分别为33.3%、26.7%、23.3%和16.7%.术后随访5年,MSI/LOH阳性的甲状腺癌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P<0.05). 结论 在2号和18号染色体中检测到微卫星阳性率较高;D2S123位点MSI与滤泡型甲状腺癌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D18S58位点MSI的阳性率与高龄患者、晚期肿瘤密切相关;BAT-26在甲状腺癌中检出率低.MSI/LOH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在甲状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MSI/LOH阳性的甲状腺癌患者较阴性者生存期更长.
作者:翟瑜;苏力;王春城;檀碧波;脱红芳;郭贵军;暴雷;郭怀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60 例老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均常规予以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同时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并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结果 治疗3个月及随访第6个月时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 个月后HAMD因子分析显示:观察组在焦虑/躯体(P<0.01)、认知障碍(P<0.05) 、绝望感(P< 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抑郁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淑琴;解东;王丹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小剂量药物保留灌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简便、有效的方法.药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的治疗效果.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存在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外溢明显的缺陷,影响了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尤其老年患者常有肛门括约肌减退、肛门松弛情况[1].
作者:郝春艳;刘芳;郑欣颖;崔明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用热疗联合胸腔内灌注顺铂治疗老年恶性胸水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9月至2007年6月收治晚期肿瘤致胸腔积液老年患者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6.8岁.
作者:怀淑君;陈加俊;吴金义;王焰;金承烈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和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阐述小胶质细胞激活后作用的可能合理模式.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术将嗜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6-OHDA)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制作偏侧PD大鼠模型.造模2个月后,计数黑质致密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数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黑质致密部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右侧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几乎消失,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右侧黑质致密部可见明显的小胶质细胞核周有IL-1β的表达,呈棕褐色;而模型组左侧黑质、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右侧黑质未见明显的IL-1β的表达.结论 嗜神经毒素6-OHDA可导致神经元释放小胶质细胞激活态物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IL-1β介导细胞毒性作用促进神经元的慢性变性坏死.
作者:李淑娟;胡国华;过红明;张小林;于明;董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