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小春;李翠霞
目的 动态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E-cadherin)在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胰岛素治疗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DM.正常对照组和DM组按病程分为2、4、8、12、16、20和24 w组,胰岛素治疗组从第13周起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分为16、20和24 w组.检测各组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和肾脏指数(RI);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α-SMA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肾皮质α-SM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量;RT-PCR检测肾皮质α-SMA和FN mRNA水平.结果 DM组大鼠血糖、24 h尿蛋白、Scr、RI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胰岛素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DM组显著降低(P<0.05,P<0.01).正常大鼠α-SMA只在血管壁表达,DM组2 w开始有少量间质细胞胞浆内有阳性染色,随病程进展间质细胞阳性染色增多;8 w时肾小球系膜细胞胞浆内见阳性表达;从16 w开始在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胰岛素治疗组未见表达;DM组肾皮质α-SMA和FN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胰岛素治疗组则显著低于DM组(P<0.01);DM组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胰岛素治疗组显著高于DM组(P<0.01).结论 控制血糖可使DN大鼠肾脏一定程度的纤维化逆转,其机制可能与肾脏固有细胞表型转变被抑制或反转有关.
作者:方开云;娄晶磊;肖瑛;石明隽;桂华珍;郭兵;张国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佛教对震后老年信徒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216名受灾老年人按照信仰佛教和无宗教信仰分为两组进行协方差分析.两组被试的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完全匹配.结果 震后佛教信徒心理健康总分、情绪体验、适应能力的修正均数皆低于无宗教信仰者(F总=7.15,P<0.01;F情绪=11.32,P<0.01;F适应=6.80,P<0.05),抑郁修正均数高于无宗教信仰者(F抑郁=10.64,P<0.01).结论 佛教信仰对震后老年信徒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信佛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无宗教信仰者.
作者:王婷;韩布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用热疗联合胸腔内灌注顺铂治疗老年恶性胸水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9月至2007年6月收治晚期肿瘤致胸腔积液老年患者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6.8岁.
作者:怀淑君;陈加俊;吴金义;王焰;金承烈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CHD)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应用现状.方法 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3月1日对部分驻京部队干休所SAP病人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进行用药调查,筛选723例SAP病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休所723例SAP病人中抗血小板药物、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及两类药物联合应用的病人数分别占70.8%(512例,单用氯吡格雷2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59例、单用阿司匹林451例)、54.5%、42.9%.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中仅12.8%的病人有理由不使用阿司匹林,其余87.2%并无禁忌证.服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病人中,应用单一品种中成药的病人为69.3%,服用≥2种中成药的病人为30.7%.大多中成药出自西医医生治疗方案,未经辨证论治.结论 所调查的SAP病人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较CHD病人用药指南要求尚有差距;其中多半病人联合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但并无辨证论治依据;亟待CHD病人抗血小板药物的规范化用药和疗效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有关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用药指南.
作者:靳英;王建昌;李忠东;马建伟;刘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60 例老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均常规予以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同时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并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结果 治疗3个月及随访第6个月时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 个月后HAMD因子分析显示:观察组在焦虑/躯体(P<0.01)、认知障碍(P<0.05) 、绝望感(P< 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抑郁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淑琴;解东;王丹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细胞因子介导作用下,C反应蛋白(CRP)水平增高,导致冠心病的发展.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抑郁患者也有改变,Miller等[1]研究发现抑郁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较对照组增加54%;其他升高的炎症因子尚有白细胞介素-1β(IL-1β)[2]、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3]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4]等.
作者:王秀华;王小清;何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大量研究已证实,免疫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发生氧化反应时形成氧化修饰的LDL,它可作为抗原表位而诱导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1~3].
作者:黄敏;周洪莲;姚汉华;庄世虹;聂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5·12地震后6个月不同灾情地区老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震后6个月在极重灾区、重灾区及一般灾区使用自编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调查共47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结果 震后6个月,灾区老年人PTSD总的发生率是32.9%,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PTSD发生率分别为56.3%、25.6%、26.6%.IES-R得分的影响因素在极重灾区为民族,重灾区为性别和地震时恐惧感,一般灾区为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以前创伤经历和地震时恐惧感.结论 震后6个月老年人PTSD发生率较高,极重灾区老年人尤其需要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关注.
作者:黄河清;杨惠琴;韩布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大小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重庆地区140例绝经后女性第2~4腰椎正、侧位,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的投射骨面积、骨骼高度、骨密度及其T值,运用适当的几何模型推算L2、L3及股骨颈体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是否曾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结果 重庆地区绝经后女性患PMO可能与L2、L3体积及L4投射骨面积相关(P<0.05,P<0.01),而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可能与L2体积相关(P=0.016 7).校正相关影响因素的混杂效应后,PMO发病与L3体积和大转子投射骨面积独立相关(P<0.01),而骨质疏松性骨折史与各部位骨大小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重庆地区绝经后女性的L3及大转子骨大小可能是其发生PMO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可能与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大小均不相关.
作者:欧文君;姚珍薇;骆建云;韩力力;卢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室性期前收缩(室早)是心脏猝死的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尤其对于器质性心脏病人.参松养心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少,广泛应用于临床,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王多;宋成伟;刘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为制定中国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了中国53个市(县)级医院和有关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测定的4 880例健康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六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结果 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及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通过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精确地内插出中国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结论 知道中国某地的地理要素,就可用此回归方程估算该地区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同时也可以从空间趋势图得到中国任何地方的老年女性一秒率参考值.
作者:闫燕春;葛淼;王欣;何进伟;曹利霞;王志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通常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较大,口服降糖药或皮下胰岛素注射往往不能理想控制血糖.对于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反复发生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交替现象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1].
作者:孟媛;杨焕荣;唐琳;董燕洪;陶建华;吴晓涓;曾春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化瘀理肺方对大鼠肺纤维化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激素组,用1%戊巴比妥钠(35 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后,经气管内插管注入博莱霉素(5 mg/kg)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0.25 ml作为正常对照,从造模后的第2天起分别给予化瘀理肺方药物灌胃(中药组,13 410 mg/kg)、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模型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腹腔注射(激素组,25 mg/kg)进行干预,于给药后的14、28 d分别处死.取肺组织进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检测,以及应用凝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活性.结果 中药组肺MDA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激素组、SOD及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激素组;中药组MMP-2/9的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激素组(P<0.05).结论 化瘀理肺方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有一定预防性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抗氧化和改变MMP-2/9的活性而发挥作用.
作者:王琴;刘世青;王允山;焦芳芳;李长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心体异常情况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进行中心体异常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在7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中心体异常阳性56.6%(43/76)和p53阳性蛋白表达63.2%(48/76).都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数目、有无复发及疾病进展有关(P<0.05);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067,P<0.01).结论 膀胱癌细胞中心体异常与p53基因突变有关,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加深理解肿瘤发生机制,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基础.
作者:王连渠;王明;谭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对甘肃省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和修复状况进行调查,为口腔卫生、保护牙齿、防治牙齿缺失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5 年对1 582名中老年人进行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抽样调查,对115名佩戴活动义齿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5~44岁年龄组城乡现有恒牙平均数分别为29.13和29.61,65~74岁年龄组城乡现有恒牙平均数分别为21.67和21.16;中年组牙列完整率63.34%,农村高于城市(P<0.01);牙列缺损率为36.41%,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失率为0.25%;义齿修复率为35.86%,牙列缺损修复率为35.42%,牙列缺失修复率为100%.老年组牙列完整率为14.54%,义齿修复率为53.70%,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损率为72.69%,牙列缺失率为12.77%;牙列缺损修复率为48.17%,男性高于女性(P<0.01),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失修复率为85.15%,城市高于农村(P<0.0).115名戴活动义齿的老年人,在义齿使用中出现固位不良、佩戴后疼痛、美观性差、咀嚼功能差、影响发音等问题,均农村高于城市(P<0.05).结论 牙列缺损及缺失是甘肃省中、老年常见的口腔疾患,义齿修复情况不容乐观.应指导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的就医行为,提高义齿的修复率及修复水平.
作者:聂红兵;杨兰;周海静;李娜;马力扬;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前食管癌标准的化疗方案仍是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1].吉西他滨为阿糖胞苷类似物,与铂类药物联合可以相互易化并增强彼此的细胞毒作用[2~4],近年来,国外已报道了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董晓鹏;赵小刚;彭传亮;肖天辉;王化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单核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mRNA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并培养CHD患者单核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48 h成为巨噬细胞后,分别给予0、0.1、1、5、10 μmol/L瑞舒伐他汀干预;提取细胞总RNA,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实时RT-PCR)检测ABCA1和SREBP-2 mRNA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干预组单核巨噬细胞ABCA1 mRNA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0.05),给予0.1、1、5、10 μmol/L瑞舒伐他汀干预组的ABCA1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降低(P<0.05).不同浓度瑞舒伐他汀干预组SREBP-2 mRNA表达量也存在差异(P<0.05),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CHD外周血来源单核巨噬细胞干预模型中,瑞舒伐他汀能下调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基因ABCA1 mRNA的表达,并且上调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SREBP-2 mRNA 的表达.
作者:张培东;刘映峰;郭阳;缪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腹部原发性肿瘤易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CT检查在术前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中有重要作用[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老年人原发性肝、胰、胃癌或结肠癌伴腹部淋巴结转移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表现,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以进一步提高对腹部原发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认识.
作者:曹成铁;卢宇;郝旭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肿瘤标志物单项指标检测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但存在组织特异性不强、敏感性低和费用高等不足[1].近年来,临床上常将多项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组合对肿瘤进行检测.
作者:郑加永;金艳慧;金青;陈瑞海;张德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龋坏组织中变形链球菌(MS)和乳酸杆菌(LB)在致龋过程中的特点.方法 136例龋坏组织样本按患者年龄、患牙龋坏程度和龋坏活跃性分组,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MS及LB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统计两种细菌在不同组别中细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及两种细菌致龋样本例数.结果 在老年龋组、严重龋组(中、深龋)和活动期龋组中,MS与LB的CFU计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MS与LB共同致龋样本数在老年龋组中显著升高(P<0.05),并随龋坏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 在老年龋病及中、深龋中,MS与LB为互生关系,有明显共同致龋作用.
作者:周建业;张金婷;肖云;车团结;何祥一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