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渠;王明;谭毅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细胞因子介导作用下,C反应蛋白(CRP)水平增高,导致冠心病的发展.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抑郁患者也有改变,Miller等[1]研究发现抑郁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较对照组增加54%;其他升高的炎症因子尚有白细胞介素-1β(IL-1β)[2]、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3]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4]等.
作者:王秀华;王小清;何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小剂量药物保留灌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简便、有效的方法.药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的治疗效果.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存在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外溢明显的缺陷,影响了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尤其老年患者常有肛门括约肌减退、肛门松弛情况[1].
作者:郝春艳;刘芳;郑欣颖;崔明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前食管癌标准的化疗方案仍是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1].吉西他滨为阿糖胞苷类似物,与铂类药物联合可以相互易化并增强彼此的细胞毒作用[2~4],近年来,国外已报道了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董晓鹏;赵小刚;彭传亮;肖天辉;王化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血管性痴呆(VD)伴高血脂患者血清HCY、hs-CRP、IL-1β、TNF-α浓度值和血脂水平值,探讨VD患者血脂异常和HCY、hs-CRP在VD发病机制中的关系和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4组:非VD血脂正常组(N组) 、非VD高血脂组(H组)、VD血脂正常组(V组)、VD高血脂组(VH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hs-CRP、IL-1β、TNF-α,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血清HCY水平,生物化学法测定血脂.结果 VH、V、H组和N组比较HCY、hs-CRP、IL-1β、TNF-α浓度显著增高;VH组和H、V组比较HCY、hs-CRP、IL-1β、TNF-α浓度明显增高;H组和V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全部VD患者MMSE评分和HCY、hs-CRP浓度值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HCY、hs-CRP参与了VD的发病机制,血脂代谢异常通过增强HCY、hs-CRP表达这一途径也参与VD发病机制.
作者:蔡志友;晏勇;晏宁;王凤英;郭坪生;叶燕;唐秦;王咏龙;赵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大量研究已证实,免疫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发生氧化反应时形成氧化修饰的LDL,它可作为抗原表位而诱导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1~3].
作者:黄敏;周洪莲;姚汉华;庄世虹;聂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60 例老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均常规予以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同时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并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结果 治疗3个月及随访第6个月时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 个月后HAMD因子分析显示:观察组在焦虑/躯体(P<0.01)、认知障碍(P<0.05) 、绝望感(P< 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抑郁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淑琴;解东;王丹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5·12地震后6个月不同灾情地区老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震后6个月在极重灾区、重灾区及一般灾区使用自编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调查共47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结果 震后6个月,灾区老年人PTSD总的发生率是32.9%,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PTSD发生率分别为56.3%、25.6%、26.6%.IES-R得分的影响因素在极重灾区为民族,重灾区为性别和地震时恐惧感,一般灾区为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以前创伤经历和地震时恐惧感.结论 震后6个月老年人PTSD发生率较高,极重灾区老年人尤其需要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关注.
作者:黄河清;杨惠琴;韩布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肿瘤标志物单项指标检测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但存在组织特异性不强、敏感性低和费用高等不足[1].近年来,临床上常将多项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组合对肿瘤进行检测.
作者:郑加永;金艳慧;金青;陈瑞海;张德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老年公寓老年人心理状况、交往需求状况,为公寓老年人交往、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问卷法和会谈法,对广西重阳老年公寓颐养园122例老年人进行调查,有效问卷118份.结果 老年人22.47%有焦虑、孤独和沮丧,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偶与否、患慢性病种数、运动方式有关;81.36%希望与更多人进行交往,66.95%希望有志愿者陪其聊天,67.80%希望家人经常探望.结论 老年公寓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身健康问题,交往需求高却不能完全自行解决.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对甘肃省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和修复状况进行调查,为口腔卫生、保护牙齿、防治牙齿缺失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5 年对1 582名中老年人进行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抽样调查,对115名佩戴活动义齿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5~44岁年龄组城乡现有恒牙平均数分别为29.13和29.61,65~74岁年龄组城乡现有恒牙平均数分别为21.67和21.16;中年组牙列完整率63.34%,农村高于城市(P<0.01);牙列缺损率为36.41%,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失率为0.25%;义齿修复率为35.86%,牙列缺损修复率为35.42%,牙列缺失修复率为100%.老年组牙列完整率为14.54%,义齿修复率为53.70%,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损率为72.69%,牙列缺失率为12.77%;牙列缺损修复率为48.17%,男性高于女性(P<0.01),城市高于农村(P<0.01);牙列缺失修复率为85.15%,城市高于农村(P<0.0).115名戴活动义齿的老年人,在义齿使用中出现固位不良、佩戴后疼痛、美观性差、咀嚼功能差、影响发音等问题,均农村高于城市(P<0.05).结论 牙列缺损及缺失是甘肃省中、老年常见的口腔疾患,义齿修复情况不容乐观.应指导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正确的就医行为,提高义齿的修复率及修复水平.
作者:聂红兵;杨兰;周海静;李娜;马力扬;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乳酸钠林格液、6%羟乙基淀粉130/0.4及琥珀酰明胶对老年硬膜外阻滞扩容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常规硬膜外穿刺并注入麻醉药后监测患者血压.同时以125I法测定血浆容量并结合血细胞比容计算基础血容量;各组分别在60 min内静脉恒速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羟乙基淀粉组)、琥珀酰明胶(琥珀酰明胶组)和乳酸钠林格液(乳酸钠林格组)1 000 ml,输液开始后每隔30 min测定血红蛋白浓度,至输液结束后60 min,计算输液后血容量增加值(△BVn)和液体潴留率(FR).结果 各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麻醉后均有所下降,羟乙基淀粉组、琥珀酰明胶组SBP、DBP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乳酸钠林格组SBP、DBP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与输液前比较,麻醉后30 min至输液结束60 min,3组血容量均增加(P<0.05).输液结束至输液结束后60 min,与乳酸钠林格组比较,其他两组△BVn、FR明显增加(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及琥珀酰明胶对老年硬膜外阻滞后扩容效果优于乳酸钠林格液,维持时间长.
作者:董愫;刘嘉;麻海春;金立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龋坏组织中变形链球菌(MS)和乳酸杆菌(LB)在致龋过程中的特点.方法 136例龋坏组织样本按患者年龄、患牙龋坏程度和龋坏活跃性分组,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MS及LB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统计两种细菌在不同组别中细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及两种细菌致龋样本例数.结果 在老年龋组、严重龋组(中、深龋)和活动期龋组中,MS与LB的CFU计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MS与LB共同致龋样本数在老年龋组中显著升高(P<0.05),并随龋坏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 在老年龋病及中、深龋中,MS与LB为互生关系,有明显共同致龋作用.
作者:周建业;张金婷;肖云;车团结;何祥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西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现状,为提高广西老年人的体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专用仪器测定广西60~69岁城乡老年人共1 236人的身体素质,包括: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立和选择反应时.结果 60~64岁年龄段男性老年人的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立和选择反应时比65~69岁好(P<0.01);60~64年龄段女性老年人的握力和闭眼单脚立均优于65~69岁年龄段(P<0.01),而坐位体前屈和选择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城镇老年人的握力和反应时比农村的要好(P<0.01);闭眼单脚立和坐位体前屈城乡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广西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身体素质下降明显,城镇老年人上肢肌力和反应能力优于农村,城乡老年人的平衡和柔韧素质差别不大.
作者:宁小春;李翠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用热疗联合胸腔内灌注顺铂治疗老年恶性胸水3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0年9月至2007年6月收治晚期肿瘤致胸腔积液老年患者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6.8岁.
作者:怀淑君;陈加俊;吴金义;王焰;金承烈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通常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较大,口服降糖药或皮下胰岛素注射往往不能理想控制血糖.对于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反复发生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交替现象等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1].
作者:孟媛;杨焕荣;唐琳;董燕洪;陶建华;吴晓涓;曾春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uc-1 mRNA和CD44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组织中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Muc-1 mRNA和CD4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 36例NSCLC组织中有19例Muc-1 mR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7%;21例CD44 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8.3%.②Muc-1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 =10.166,P<0.05);CD44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8.371,P<0.05).③Muc-1 mRNA和 CD44 mRNA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④Muc-1 mRNA和CD44 mRNA在NSCLC组织中表达成正相关(r=0.442,P<0.05).结论 Muc-1 mRNA和 CD44 mRNA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对NSCLC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勇;李光虎;刘国津;尹光浩;刘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在裸鼠膀胱癌动物模型中通过抑制靶向沉默血小板源性内皮生长因子基因(PDECGF)的表达,探讨其在活体动物肿瘤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将psiPDECGF-1及-2稳定转染的阳性T24细胞株及其他对照组直接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肿瘤细胞生长及成瘤情况、测定肿瘤体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查PDECGF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裸鼠体内成瘤实验发现siRNA2组第21天时成瘤率只有50%,而其他各组成瘤率为100%.siRNA2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其他3组,siRNA2组不仅成瘤延迟,且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其他3组(P<0.01).免疫组化证实siRNA2组肿瘤组织PDECGF 蛋白表达低; TUNEL检测siRNA2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多于其他3组 (P<0.05).结论 PDECGF siRNA载体稳定转染细胞株体内实验可见膀胱癌细胞成瘤率降低,成瘤延迟及肿瘤生长速度减慢,癌细胞凋亡增多.PDECGF siRNA在裸鼠体内依然对膀胱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金宁;张灵;肖博晗;常喜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方法 观察老年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患者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及参数间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其中非左室肥厚(NLVH)组38例,左室肥厚(LVH)组37例,对照组31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收缩压、舒张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TRH(%)]、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TNG(%)]以及颈总动脉IMT(CCA-IMT)和斑块.结果 LVMI在LVH组明显增大,与对照组和NLVH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收缩压、舒张压3组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DTRH 3组间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LVH组<NLVH组<对照组;而DTNG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LVH组、NLVH组CCA-IMT明显增厚,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斑块检出率LVH组>NLVH组>对照组.LVH组、NLVH组CCA-IMT与 DTRH(%)呈负相关(P<0.01,P<0.05),与LVMI、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和颈动脉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管内皮功能检查两者结合可更准确反映高血压血管损害程度.
作者:吴敦茁;高东梅;宋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重组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真核表达质粒转染成骨细胞的条件,为进一步检测重组HIF-1α真核表达质粒对成骨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提供基础.方法 将连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HIF-1α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进成骨细胞中,应用不同量的质粒和脂质体在转染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转染效率.结果 在24孔培养板中,转染24 h后10 μg质粒和5 μl脂质体的条件下转染效率高.结论 通过对转染条件的优化,可提高转染效率.
作者:陆蕴松;刘光耀;高忠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本文收集了近年来在我院住院的65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并与同期非老年急性胰腺炎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声像图表现.
作者:王丽英;杨俊玲;田新华;王喜立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