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JNK信号介导TNF-α对内皮细胞VCAM-1的诱导表达

黄春;吴文伟;徐春平;窦萍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c-Jun氨基末端激酶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细胞内信号途径.方法 用10ng/ml TNF-α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共培养不同时间,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VCAM-1蛋白表达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INK的磷酸化水平,ELISA法测定条件培养液中可溶性VCAM-1(sVCAM-1)含量;分别用MEK-ERK1/2抑制剂PD98059和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HAEC 1h,观察TNF-α对VCAM-1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 TNF-α以时问依赖方式诱导HAEC VCAM-1蛋白表达,4 h达大诱导表达,为对照组的(5.80±0.44)倍,条件培养液中sVCAM-1的含量与其蛋白表达呈平行变化;SP600125(而非PD98059)显著抑制上述诱导效应.结论 TNF-α诱导HAEC VCAM-1的表达和分泌至少部分是通过JNK信号介导的.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实验证实,对中一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强化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左、右心室同步起搏技术,即心脏再同步化疗法(CRT),可明显缓解心力衰竭(HF)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逆转心脏重构,降低HF发病率及病死率[1].

    作者:苗丽;邓万俊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术前健康教育对心理障碍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价已不再局限于原有对病死率、生存率等的影响,扩展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方面.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影响,大部分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患者心理问题的表现,会对冠心病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张晓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前列腺癌特异突变DNA聚合酶β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前列腺癌(PCa)特异突变DNA聚合酶β(polβ)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提取有特异DNA polβ突变的PCa组织的总RNA,通用引物逆转录成cDNA;用设计带有接头的DNA polβ全基因引物,PCR扩增PCa组织中呈现的突变型DNA polβ全基因;构建T-A克隆并进行重组体的筛选鉴定;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cDNA3.1并进行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结果 PCa特异突变DNA polβ基因扩增选择出P4(MI-polβ)和P5(M2-polβ)两个标本,构建重组有特定突变位点的polβ目的 基因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经PCR扩增获得2个阳性集落.结论 经鉴定成功构建2例PCa特异突变DNA polβ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1 and peDNA3.1-M2).

    作者:王明臣;宋宇;张善锋;付蕾;文明;赵勤;金国平;赵国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5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近年来,我们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分为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以及预后等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了5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旨在探讨其病变发生原因和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作者:危小军;廖伟;谢东阳;钟一鸣;谢东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多重干预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综合能力改善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本研究对66例住院早、中期AD病人的临床状况及护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作者:关青;王春艳;王利群;王军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水肿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30只)、针刺组(30只).模型组、针刺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模型.针刺组选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进行电针刺激.电流0.3 mA,频率15 Hz,疏密波,留针30 min.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 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或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脑组织AQP4模型组均较假手术组增强(P<0.01);针刺组大鼠AQP4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或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AQP4表达有关.

    作者:陈春芳;舒遵华;张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子宫颈癌中Tiaml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肿瘤淋巴转移往往是导致治疗困难,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肿瘤淋巴管生成在肿瘤转移中起不容忽视的作用.近研究表明肿瘤淋巴转移与肿瘤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显著相关[1].宫颈癌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其发生侵袭转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凡;常永霞;陈江平;张九鸿;成日青;赵秀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意义

    胱抑素C(CyaC)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蛋白质,是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由12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0 kD,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率恒定[1].CysC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近曲小管被重新吸收并降解,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C的惟一器官.所以血清CyaC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决定,是一种反映GFR变化的理想内源性标志物[2].本研究检测28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CyaC含量,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世荣;董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高原地区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变化

    一氧化氮(NO)是在血管内皮细胞(V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由L-精氨酸(L-Arg)通过被激活的一氧化氮合酶(N0s)转化产生的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它是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化学分子,其产生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1].但N0和Nos与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关系还未见报道.

    作者:黎莉;阿祥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不同年龄患者巨细胞动脉炎的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50岁和<50岁患者巨细胞动脉炎(GC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01年3月~2007年5月住院GCA患者21例,其中≥50岁者(≥50岁组)9例.<50岁者(<50岁组)12例,对比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50岁组患者男性多见.而≥50岁组患者多见于女性;<50岁患者延迟诊断时间长于≥50岁者;<50岁发病的0CA患者临床上易出现外周血管病变,≥50岁患者风湿性多肌痛和血沉升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50岁组病变处于Ⅱ期者多于≥50岁纽.结论 与≥50岁组患者相比,<50岁组GCA患者男性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颞动脉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王梅英;张源潮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的疗效观察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并发症.不仅引起胸闷、心悸症状,而且会增加栓塞和心力衰竭等的风险.目前,对于房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参与了房颤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1].

    作者:陆昀;沈振海;王凌;方宁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鸦胆子油乳联合疏肝健脾祛瘀除痰法治疗早期胃癌1例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首选手术切除.而化疗(包括术后辅助化疗)与否与胃癌的生存期并无显著性关联.目前中医药在胃癌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少数依从性差及KPS评分低的患者,中医治疗成了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罗定新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针刺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耐受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诱导作用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及针刺预处理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针刺预处理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针刺预处理+局灶性脑缺血组(n=8).应用普通病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脑缺血及缺氧预处理后EPO表达变化.结果 脑组织中EPO蛋白及mRNA表达可见于存活和坏死的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脑缺血诱导了EPO的表达,针刺预处理后EPO在缺血周边区表达更为明显(P<0.05).结论 针刺预处理后EPO在周边区表达增强,其表达可见于存活的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胶质细胞,提示EPO参与了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神经营养和血管生成双重作用完成.

    作者:韩雪梅;常颖;赵晴;刘松岩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鸦胆子油乳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32例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由于脏器功能衰退,化疗耐受差,免疫功能减退,常规化疗疗效差且毒性大,易在标准化疗期间出现全身感染、出血或心肺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以往研究表明,鸦胆子油乳具有骨髓保护、免疫调节及多靶点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采用鸦胆子油乳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老年AML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伟;崔海朋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卡托普利抗炎抗风湿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卡托普利(captopril)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测定大鼠左、右足排水量以及致炎前后关节的肿胀程度.实验分5组:阴性对照组、卡托普利30、100、300 mg/kg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 不同剂量的卡托普利对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降低大鼠血清TNF-α的水平.卡托普利治疗组滑膜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明显减少,骨髓腔内仅可见少量巨噬细胞,郎罕巨细胞消失.卡托普利100和300 mg/kg组作用更明显,与环磷酰胺组类似.结论 卡托普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风湿作用,减少TNF-α的产生可能是其作用基础.

    作者:刘红梅;许彦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醒脑静治疗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48例住院的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 w后,根据简易智能量表(MMSE)得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醒脑静治疗4 w后,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醒脑静治疗老年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明显提高MMSE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叶兴蓉;陈建明;刘芳;孙海清;姚俊秀;沈国玉;肖欣荣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维生素E对D-半乳糖亚急性中毒拟衰老模型鼠自由基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维生素E(VE)对D-半乳糖(D-gal)亚急性中毒拟衰老模型鼠自由基产生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140mg·kg<'-1>·d<'-1>制备D-gal亚急性中毒导致的衰老鼠模型.将模型鼠分为4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模型鼠分别灌胃以60、30、15 mg·kg<'-1>·d<'-1>VE,10w后杀鼠.摘眼球取血,室温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ISP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 模型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喂饲的3个实验组小鼠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鼠血清总SOD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VE喂饲的3个实验组小鼠血清总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鼠血清中的Glu、TC、TG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喂饲的3个实验组小鼠血清中Glu、TC、TG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VE可以对衰老鼠的氧自由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将VE作为一种抗衰老药物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试验依据.

    作者:曹湘博;韩艳非;王宇峰;常雅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JNK信号介导TNF-α对内皮细胞VCAM-1的诱导表达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细胞内信号途径.方法 用10ng/ml TNF-α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共培养不同时间,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VCAM-1蛋白表达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INK的磷酸化水平,ELISA法测定条件培养液中可溶性VCAM-1(sVCAM-1)含量;分别用MEK-ERK1/2抑制剂PD98059和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HAEC 1h,观察TNF-α对VCAM-1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 TNF-α以时问依赖方式诱导HAEC VCAM-1蛋白表达,4 h达大诱导表达,为对照组的(5.80±0.44)倍,条件培养液中sVCAM-1的含量与其蛋白表达呈平行变化;SP600125(而非PD98059)显著抑制上述诱导效应.结论 TNF-α诱导HAEC VCAM-1的表达和分泌至少部分是通过JNK信号介导的.

    作者:黄春;吴文伟;徐春平;窦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东莨菪碱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产生与血管收缩、血管壁重建及原位血栓形成有关[1].升高的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负荷,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前列腺素(PG)在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前列腺素E《,1》(PGE《,1》)在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泽平;单爱军;周钧;杨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回肠襻式造口还纳和Hartmann术后造口还纳术后并发症的对照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人回肠襻式造口还纳与Hamnann's术后造口还纳的并发症.方法 对1999年~2003年进行的回肠襻式造口还纳术和行Hartmann's术后造口还纳术各40例老年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患者行回肠襻式造口术的病因第1位是直肠癌低位吻合[24例(60%)],其次是结肠多发息肉病C6例(15%)];行Hartmarm's术常见的病因是结肠癌[22例(55%)]和结肠癌肠梗阻、穿孔[8例(20)].Hartmann's术后造口还纳并发症较回肠襻式造口还纳并发症更为多见.结论 回肠襻式造口还纳和Hartmann's术后造口还纳相比有较多优势,是一种能减少造口还纳并发症的手术方式.

    作者:庄競;高阳;张勇超;刘永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