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韩刚;翟冠钰;董月;袁海忠;范颖

关键词:姜黄素, 喷雾干燥, 固体分散体, 高脂血症
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大鼠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高脂乳剂造模,同时灌胃给予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同时测定血清和肝匀浆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与姜黄素比较能显著地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P<0.01);升高血清HDL-C含量(P<0.01);提高血清及肝匀浆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 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有良好的降脂及抗氧化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浓度酵母粉对果蝇生长及寿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浓度酵母粉对果蝇生长及寿命的影响.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酵母粉培养的果蝇,生长过程中产卵量、成蝇鲜重、寿命、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高浓度酵母粉培养果蝇的产卵量与成蝇鲜重显著增加(P<0.01,P<0.05),但无性别差异;果蝇的高寿命、平均寿命均显著缩短(P<0.01),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显著(P<0.01,P<0.05),保持较高水平,存活率呈急剧下降趋势.结论 高浓度酵母粉对果蝇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可使果蝇保持体内较高的SOD活性和MDA含量,且寿命显著缩短.

    作者:顾蔚;侯江瑜;潘荣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整合素β1在小鼠慢性心肌炎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整合素β1(CD29)在慢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的表达,探讨其在慢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方法 猪心肌肌凝蛋白致Balb/c小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观察并记录免疫小鼠发病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29在心肌的表达变化. 结果 实验早期(初次免疫后14、30 d),小鼠心肌淋巴细胞浸润较明显,CD29在心肌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实验后期(60、120 d),小鼠心肌炎症细胞减少,而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增加显著,纤维化出现,CD29在心肌的表达强(P<0.05).结论 在小鼠慢性心肌炎的发展过程中,CD29参与了炎症反应及心肌的纤维化,从而促进了心肌炎向心肌病的转化.

    作者:吴辉;唐其柱;叶明;丁家望;李书国;李莉;李松;李稳慧;陈勇;杨俊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人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护理

    开胸术后病人发生呼吸衰竭是一系列病理改变的连续变化过程,是开胸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术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肺功能不全[1],而开胸手术改变了正常的呼吸功能,往往导致呼吸道感染,严重者造成呼吸衰竭.

    作者:高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大鼠血脂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高脂乳剂造模,同时灌胃给予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同时测定血清和肝匀浆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与姜黄素比较能显著地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P<0.01);升高血清HDL-C含量(P<0.01);提高血清及肝匀浆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 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有良好的降脂及抗氧化作用.

    作者:韩刚;翟冠钰;董月;袁海忠;范颖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α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NF-κB和I-κB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肠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48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以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NF-κB,I-κBα和p-IκBα的表达情况,分析这3种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且随着肿瘤Dukes分期的进展,NF-κB的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大肠癌组织中I-κB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且随着肿瘤Dukes分期的进展,I-κBα的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同时,I-κBα的磷酸化(p-IκBα)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在大肠癌组织中I-κBα的磷酸化降解与NF-κB表达升高有助于肿瘤的进展和不良预后.

    作者:尉坤;孙伟;李秉慧;韩梅;温进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COPD临床研究

    2006年初在我国上市的噻托溴铵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新型抗胆碱能药物吸入剂,因其对气道M3受体的特异阻断作用而具有长效扩张支气管效应.

    作者:苏振诚;赵凤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COX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大鼠模型,分依达拉奉治疗组(皮下注射,每日1次,3 mg/kg体重),甲磺酸阿米三嗪(都可喜,灌胃,每日1次,20 mg/kg体重)组和模型组,另取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自手术7 d起给药,共20 d后,各组分别取1及2个月为时间点,处死取脑,测定大鼠海马组织COX活性及基因表达并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提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后,COX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COX活性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P<0.05),并有高于都可喜组趋势.依达拉奉治疗组COX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与都可喜组无差异.依达拉奉组COX基因新出现3处基因突变,比正常组少3个突变位点,与模型组比新出现3处基因突变,少3处突变位点.COX基因依达拉奉组没有模型组的突变位点,也没有对照组突变位点,都可喜组突变频率较高既有正常对照组的突变位点,也有模型组的突变位点.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使VD大鼠海马组织COX活性升高,COX基因突变率减少,提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自由基对mtDNA的氧化损伤,保护VD大鼠的神经功能.

    作者:赵晴;杜建时;徐忠信;李新颖;王海燕;赵明明;马明;王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补气活血方药对衰老性急性肺损伤大鼠IL-1β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气活血方药治疗衰老性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制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衰老组、脂多糖(LPS)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氨基胍(AG)组,并设不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补气活血方药和AG进行干预后,尾静脉注射LPS致大鼠ALI.测定血清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结果 衰老组与正常对照组、LPS组与衰老组比较,血清及肺组织中IL-1β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用药干预,治疗各组血清及肺组织中IL-1β的含量与LPS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血清及肺组织中IL-1β含量均低于低剂量组与AG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与AG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气活血方药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β水平,调节机体促炎-抗炎平衡,从而对衰老性ALI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香婷;杨丽芸;朱晓红;魏民;张伟;赵社;王卉;方朝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人工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内固定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病人共96例,其中DHS内固定术组4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组49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组比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P<0.01),离床活动时间短(P<0.01),术中输血量少(P<0.01).内固定组术后制动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于人工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较DHS治疗好.但应注意严格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预防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谷长跃;潘肃;杨树忠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在高血压性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

    生长抑素(SS)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均属于脑-肠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参与认知、痛觉、行为、胃肠运动、血压调节、激素分泌、细胞保护等诸多功能调节.

    作者:胡庆;杨丽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D-半乳糖与衰老研究的进展及临床意义

    正常机体代谢中D-半乳糖可转变为葡萄糖,参与葡萄糖代谢.但过量供给会导致代谢紊乱,使各器官氧化酶的活性改变,形成更多超氧阴离子及各种氧化产物等,引起细胞的损害,以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功能减退,终导致衰老的发生.

    作者:石娟;魏敏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高血压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CIMT≥0.8 mm的高血压患者分成阿托伐他汀组(n=32人)与对照组(n=30人),阿托伐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3个月,彩超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后肱动脉血管腔径和流速较治疗前改善57.45%和79.75%(P<0.05),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轻9.18%(P<0.05)和8.43%;同时降低血总胆固醇(TC)17.73%、LPA 9.2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1.38%、C-反应蛋白(CRP)18.68%(P<0.05).减轻高血压伴高血脂和CIMT>0.9 mm患者的CTMT.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能通过降脂、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等作用来延缓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高血压伴高血脂和CIMT>0.9 mm者尤为适宜.

    作者:何坪;殷跃辉;娆学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108例

    小肝癌(SHCC)CT检查目前常规采用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大部分在动脉期增强呈高密度,门脉期等密度或低密度,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反映了SHCC的血供特点,是SHCC的特征性表现.

    作者:李远章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活血散结中药外用治疗老年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

    目的 研究活血散结中药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制.方法 以病证结合方式, 选取80例老年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以活血散结中药药贴外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乳房肿块的变化、疼痛、血清激素变化及病变组织c-erbB-2、P53基因蛋白表达等方面变化.结果 活血散结药贴外用可改善乳房部血液循环,抑制腺体增生,促进纤维组织吸收,有效调整体内激素水平和c-erbB-2、P53基因蛋白表达.结论 活血散结中药药贴外治,不仅通过皮肤、肌肉渗透和穴位刺激直达病灶,而且通过循行于乳房的肝、胃、冲、任等经络,作用于全身以改善乳房血运,产生止痛、消肿散结及反射性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可干预病变乳腺组织c-erbB-2、P53蛋白表达,控制或逆转老年痰瘀型乳腺增生病癌变的进程.

    作者:马民;张桂娟;马义;李德辉;郭慧;余咏宜;陈虹;顾海迪;郑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关量表的研究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活动能力,很难用传统的治愈率来评价疗效.

    作者:李建生;余学庆;王明航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病理结构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糠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雷帕霉素组.第5周起雷帕霉素组予雷帕霉素1 mg·kg-1·d-1干预8 w.12 w末观察各组大鼠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肾重/体重等的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肾小球平均体积及系膜基质扩张指数(EMMI).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雷帕霉素组大鼠血糖、Ccr、24hUalb均显著上升,大鼠肾脏明显肥大,肾小球平均体积、EMMI、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均显著增加;肾皮质CTGF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雷帕霉素干预后,上述指标除血糖外均部分被抑制.结论 小剂量雷帕霉素能够减轻肾脏肥大,抑制系膜外基质聚集,下调CTGF的表达,延缓DN的进展.

    作者:李琳琳;卢衡;郑祥雄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ox-LDL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S的发生、发展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有关.

    作者:艾德惠;蔡志友;陈和平;李琼;李金林;唐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创伤骨折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期骨质疏松日益增多,老年创伤骨折病人逐渐上升,目前,已成为老年期常见的创伤性疾病.

    作者:李冬梅;王琳;石荣光;张静玉;宋春兰;张艳;张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现状

    治疗性疫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免疫治疗新概念,旨在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使疾病得以治愈.治疗性疫苗主要应用于病毒感染、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李嫱;董晓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进展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MPE约占整个胸腔积液的25%,据估计其中75%的MPE为肺癌和乳腺癌所致,25%则由其他肿瘤性疾病所致.

    作者:张骅;张民;徐鹏;刘琨;李泽;王业亚;董燕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