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结直肠癌肝转移Ⅰ期手术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涂玉亮;梁平

关键词:高龄, 结直肠癌, 围手术期, 转移癌, 肝脏
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许多人主张对原发灶和转移灶分次切除[1].但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积极Ⅰ期切除原发肿瘤和肝脏转移癌的手术并发症少,在死亡率方面与分次切除无显著差异;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气活血方药对衰老性急性肺损伤大鼠IL-1β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气活血方药治疗衰老性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制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衰老组、脂多糖(LPS)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氨基胍(AG)组,并设不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补气活血方药和AG进行干预后,尾静脉注射LPS致大鼠ALI.测定血清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结果 衰老组与正常对照组、LPS组与衰老组比较,血清及肺组织中IL-1β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用药干预,治疗各组血清及肺组织中IL-1β的含量与LPS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血清及肺组织中IL-1β含量均低于低剂量组与AG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与AG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气活血方药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β水平,调节机体促炎-抗炎平衡,从而对衰老性ALI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香婷;杨丽芸;朱晓红;魏民;张伟;赵社;王卉;方朝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松花粉抗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的机制

    目的 研究松花粉对衰老成纤维单细胞面积、β-半乳糖苷酶染色(SA-β-gal)阳性率、p16INK4A和p21CIP-1表达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二倍体成纤维(2BS)细胞建立衰老细胞模型.生物体视学法分析单细胞面积变化;免疫组化法测SA-β-gal阳性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p16INK4A、p21CIP-1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56代细胞出现典型的衰老细胞形态改变,同时SA-β-gal染色阳性率与G1期细胞比例均增高.经松花粉处理后,衰老细胞的单细胞面积、SA-β-gal染色阳性率与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减少(P<0.05);p16INK4A与p21CIP-1mRNA的表达量均较衰老模型组明显下调(P<0.05). 结论松花粉具有改善细胞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p16INK4A及p21CIP-1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衰老细胞G1期阻滞有关.

    作者:钟馨;喻陆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轻度认知损伤发病率及转化率研究进展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正常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过渡状态[1].被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2]包括:(1)以记忆减退为主诉(有家属或知情者证实);

    作者:黄河清;韩布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关量表的研究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活动能力,很难用传统的治愈率来评价疗效.

    作者:李建生;余学庆;王明航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神经阻滞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指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者.神经阻滞治疗效果通常比较理想[1].但笔者发现一部分患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老年人,在接受椎旁神经阻滞加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后并未产生预期的疗效.

    作者:张爱军;陈申平;陈林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现状

    治疗性疫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免疫治疗新概念,旨在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使疾病得以治愈.治疗性疫苗主要应用于病毒感染、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作者:李嫱;董晓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整合素β1在小鼠慢性心肌炎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整合素β1(CD29)在慢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的表达,探讨其在慢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方法 猪心肌肌凝蛋白致Balb/c小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观察并记录免疫小鼠发病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29在心肌的表达变化. 结果 实验早期(初次免疫后14、30 d),小鼠心肌淋巴细胞浸润较明显,CD29在心肌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实验后期(60、120 d),小鼠心肌炎症细胞减少,而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增加显著,纤维化出现,CD29在心肌的表达强(P<0.05).结论 在小鼠慢性心肌炎的发展过程中,CD29参与了炎症反应及心肌的纤维化,从而促进了心肌炎向心肌病的转化.

    作者:吴辉;唐其柱;叶明;丁家望;李书国;李莉;李松;李稳慧;陈勇;杨俊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黄斑变性患者ABCR基因特定变异的检测

    目的 评价ABCR特定的变异与老年黄斑变性(AMD)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眼底检查和荧光造影检查后临床诊断为AMD的患者50例,同时选取年龄、种族相匹配的30例作为对照.PCR选择性扩增ABCR基因的外显子21、40、42、48,应用直接测序法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在48号外显子,2例(4%)AMD和1例(3%)正常对照检测到D2177N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1号外显子有1例AMD 检测到A1038V变异,对照组未发现该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1个曾经报道检出率很高的可能与AMD有关的变异G1961E(位于42号外显子)在两组均未发现.结论 曾经报道的两个被认为与AMD有关的ABCR变异:D2177N和G1961E可能不是中国黄种人的主要AMD致病因素.

    作者:徐韶琳;王英;王云瑞;尹元;高志卓;刘晔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COX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大鼠模型,分依达拉奉治疗组(皮下注射,每日1次,3 mg/kg体重),甲磺酸阿米三嗪(都可喜,灌胃,每日1次,20 mg/kg体重)组和模型组,另取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自手术7 d起给药,共20 d后,各组分别取1及2个月为时间点,处死取脑,测定大鼠海马组织COX活性及基因表达并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提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后,COX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COX活性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P<0.05),并有高于都可喜组趋势.依达拉奉治疗组COX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与都可喜组无差异.依达拉奉组COX基因新出现3处基因突变,比正常组少3个突变位点,与模型组比新出现3处基因突变,少3处突变位点.COX基因依达拉奉组没有模型组的突变位点,也没有对照组突变位点,都可喜组突变频率较高既有正常对照组的突变位点,也有模型组的突变位点.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使VD大鼠海马组织COX活性升高,COX基因突变率减少,提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自由基对mtDNA的氧化损伤,保护VD大鼠的神经功能.

    作者:赵晴;杜建时;徐忠信;李新颖;王海燕;赵明明;马明;王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药药浴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2例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应用西药降压副作用较大,长期应用耐药患者增多.而中药药浴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1],且长期应用无不良的毒副反应.

    作者:于志洋;周荣博;苏丹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病理结构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糠尿病肾病(DN)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雷帕霉素组.第5周起雷帕霉素组予雷帕霉素1 mg·kg-1·d-1干预8 w.12 w末观察各组大鼠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肾重/体重等的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肾小球平均体积及系膜基质扩张指数(EMMI).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皮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雷帕霉素组大鼠血糖、Ccr、24hUalb均显著上升,大鼠肾脏明显肥大,肾小球平均体积、EMMI、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均显著增加;肾皮质CTGF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雷帕霉素干预后,上述指标除血糖外均部分被抑制.结论 小剂量雷帕霉素能够减轻肾脏肥大,抑制系膜外基质聚集,下调CTGF的表达,延缓DN的进展.

    作者:李琳琳;卢衡;郑祥雄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重组腺病毒感染血管组织的条件优化与表达效率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在体高效感染血管组织的优化条件.方法 将制备的KLF4腺病毒悬液,以不同剂量(10、20、40 μl)导入大鼠颈总动脉腔内,停留不同时间(10、20、30 min).感染后48 h用免疫组化染色评价感染效率.结果 采用20 μl-20 min的感染条件,既可实现较理想的感染效率,又不破坏血管组织的完整性.结论 一定条件下腺病毒的剂量和感染时间与感染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李晗;田文嘉;郑斌;赵新铭;陈百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增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增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应用线栓的方法,对10、16周龄的雄性SD大鼠作局部脑缺血2 h、再灌24 h模型,观察增龄对大鼠神经症状缺失评分、脑损伤面积、病理形态、脑组织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中LDH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 CI/RI 24 h, 两个年龄组神经症状缺失评分及脑损伤面积明显增大,病理形态改变严重、脑组织LD及LDH明显下降,血清中LDH和CK明显升高,以16周龄更为严重.结论 CI/RI随年龄增长损伤程度增加,可能与脑的老龄化相关.

    作者:杜斌;邱丽颖;李英;范红斌;程建青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细胞周期负反馈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

    1 P16INK4A-CDKs-RB和P19ARF-MDM2-P53的相互制约关系鼠双微体(MDM2)基因,初由Donna Geroge及其合作者在自发肿瘤鼠Balb/c3T3成纤维细胞系中鉴定出来. MDM2具有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穿梭的功能,人类的MDM2定位于染色体12q13-14,MDM2的(1)区内具有核定位(NLS)与核输出(NES)序列,利用其NLS序列与细胞核内的P53相结合,然后利用其NES信号,将P53运到胞浆,再通过其自身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使P53蛋白泛素化而降解.

    作者:袁晓华;张焕铃;刘福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济南市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济南市城区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各种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济南市城区≥6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对所获得的资料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 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异常症状发生率为61.56%.影响因素依次有:经济状况、躯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性别和年龄.SCL-90因子分与SSRI各纬度分及总分大多数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以总分和客观支持分较高,而与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 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异常症状发生率为61.56%,高发年龄是60~70岁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症状异常受性别、年龄、躯体健康状况、经济水平、配偶是否健在等因素影响,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明显相关.

    作者:赵玉萍;吕晓敏;王洪军;唐济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照射仪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在A组35例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B组34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两组均加服钙剂(2 g/ d).对照组C组,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肌注鲑鱼降钙素,同时加服钙剂 (2 g/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1,25(OH)2D3、Young Z、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 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肾阳虚组血清1,25(OH)2D3、Young Z、腰椎BMD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与肾阴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组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绝经后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

    作者:武密山;赵素芝;武中建;张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脑膜癌病的临床、脑脊液及影像学分析(附13例报告)

    目的 通过对临床诊断为脑膜癌病的1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脑脊液及影像学分析,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脑膜癌病的老年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既往史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头晕、后颈部疼痛及视物双影等.13例均行腰穿检查,细胞学检查有11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增强头MRI 扫描可见脑膜强化、脑积水和皮质结节等,有8例查到原发癌肿来源,其中肺癌3例,胃癌2例,乳腺癌1例,肝癌1例,卵巢癌1例.结论 脑膜癌病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头CT或头MRI平扫多无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可明确诊断,反复脑脊液查找病理细胞可提高诊断率,MRI增强扫描为诊断脑膜转移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金梅香;林卫红;王亚南;李娜;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108例

    小肝癌(SHCC)CT检查目前常规采用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大部分在动脉期增强呈高密度,门脉期等密度或低密度,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反映了SHCC的血供特点,是SHCC的特征性表现.

    作者:李远章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活血散结中药外用治疗老年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

    目的 研究活血散结中药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制.方法 以病证结合方式, 选取80例老年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以活血散结中药药贴外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乳房肿块的变化、疼痛、血清激素变化及病变组织c-erbB-2、P53基因蛋白表达等方面变化.结果 活血散结药贴外用可改善乳房部血液循环,抑制腺体增生,促进纤维组织吸收,有效调整体内激素水平和c-erbB-2、P53基因蛋白表达.结论 活血散结中药药贴外治,不仅通过皮肤、肌肉渗透和穴位刺激直达病灶,而且通过循行于乳房的肝、胃、冲、任等经络,作用于全身以改善乳房血运,产生止痛、消肿散结及反射性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可干预病变乳腺组织c-erbB-2、P53蛋白表达,控制或逆转老年痰瘀型乳腺增生病癌变的进程.

    作者:马民;张桂娟;马义;李德辉;郭慧;余咏宜;陈虹;顾海迪;郑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人早期胃癌108例临床分析

    胃癌是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胃癌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人早期胃癌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人早期胃癌的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苏健坤;王海莉;陈璐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