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早期胃癌108例临床分析

苏健坤;王海莉;陈璐璐

关键词:胃癌, 胃镜检查
摘要:胃癌是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胃癌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人早期胃癌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人早期胃癌的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腺病毒感染血管组织的条件优化与表达效率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在体高效感染血管组织的优化条件.方法 将制备的KLF4腺病毒悬液,以不同剂量(10、20、40 μl)导入大鼠颈总动脉腔内,停留不同时间(10、20、30 min).感染后48 h用免疫组化染色评价感染效率.结果 采用20 μl-20 min的感染条件,既可实现较理想的感染效率,又不破坏血管组织的完整性.结论 一定条件下腺病毒的剂量和感染时间与感染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李晗;田文嘉;郑斌;赵新铭;陈百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进展性脑卒中[1](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脑卒中发病后6~48 h内病情进展或阶梯式加重.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的处理尚存在争议,资料显示,伴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患者发生SIP的几率显著增加,尤其是病程长,血压控制不理想,收缩压低、脉压差小的患者发生SIP的危险性更大.

    作者:张晓红;刘立梅;韩冰;陈加俊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轻度认知损伤发病率及转化率研究进展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正常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过渡状态[1].被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2]包括:(1)以记忆减退为主诉(有家属或知情者证实);

    作者:黄河清;韩布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胆碱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M3受体激动对H2O2诱导的大鼠培养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 H2O2诱导大鼠培养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为基础,给予M3受体激动剂胆碱和M3受体阻断剂4DAMP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凋亡抑制蛋白Bcl-2.结果 ①胆碱可显著降低 H2O2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并降低细胞的凋亡率;②胆碱可增加凋亡心肌细胞Bcl-2的表达;③M3受体阻断剂4DAMP可逆转胆碱的上述作用(P<0.01) .结论 激动M3受体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凋亡抑制蛋白Bcl-2有关.

    作者:李丽;于宏伟;刘春凤;金龙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RECK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REC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宫颈癌组织)26例以及对照组(正常宫颈上皮、慢性宫颈炎组织)24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经细胞计数及灰度测量检测RECK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的值.比较二者的差异性.结果 RECK的表达在实验组的灰度值(7 848.74±1 276.04)明显低于对照组(657 282.8±30 681.16)(P<0.05);RECK在宫颈癌中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无关(P>0.05).MVD值在实验组(19.461 5±3.071 8)明显高于对照组(12.000 0±2.662 9)(P<0.05);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397,P=0.049 5.结论 RECK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REKC的高表达能抑制宫颈癌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王玲;韩丽英;王强;李荷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补肾益骨方延缓老年雌性骨质疏松大鼠神经内分泌衰老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补肾益骨方对老年雌性大鼠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中药补肾益骨方和尼尔雌醇灌胃16 w,观察中药补肾益骨方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抗衰老作用.采用TUNEL法检测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凋亡的情况,双能X线吸收技术(DEXA)检测骨密度,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 老年雌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FSH、LH升高,E2下降,骨密度下降,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凋亡增加,中药补肾益骨方能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能使FSH、LH水平下降,而血清E2水平升高不明显,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凋亡减少.结论 补肾益骨方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可以取得与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样的治疗效果,在延缓衰老方面比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更显著,综合评价治疗效果,补肾益骨方优于雌激素替代治疗.

    作者:黄明炜;陶连方;何小波;谢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在高血压性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

    生长抑素(SS)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均属于脑-肠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参与认知、痛觉、行为、胃肠运动、血压调节、激素分泌、细胞保护等诸多功能调节.

    作者:胡庆;杨丽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活血散结中药外用治疗老年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的疗效

    目的 研究活血散结中药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制.方法 以病证结合方式, 选取80例老年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以活血散结中药药贴外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乳房肿块的变化、疼痛、血清激素变化及病变组织c-erbB-2、P53基因蛋白表达等方面变化.结果 活血散结药贴外用可改善乳房部血液循环,抑制腺体增生,促进纤维组织吸收,有效调整体内激素水平和c-erbB-2、P53基因蛋白表达.结论 活血散结中药药贴外治,不仅通过皮肤、肌肉渗透和穴位刺激直达病灶,而且通过循行于乳房的肝、胃、冲、任等经络,作用于全身以改善乳房血运,产生止痛、消肿散结及反射性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可干预病变乳腺组织c-erbB-2、P53蛋白表达,控制或逆转老年痰瘀型乳腺增生病癌变的进程.

    作者:马民;张桂娟;马义;李德辉;郭慧;余咏宜;陈虹;顾海迪;郑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多支架置入治疗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19例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已成为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个重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1],而且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2].我科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对19例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患者放置了胆道支架.

    作者:李佳睿;王大伟;兰文婧;王鑫森;张海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频率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发生频率及特点.方法 选取近3个月有低血糖症史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n=240)和非老年组(<60岁,n=238),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 h,记录血糖≤3.9 mmol/L时低血糖症的频率.结果 血糖在2.8~3.9 mmol/L之间,老年组无症状低血糖症频率为27.38次/患者年,症状性低血糖症频率7.10次/患者年,二者差异显著(P<0.01);无症状低血糖症频率老年组与非老年组(11.25次/患者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老年患者无症状低血糖症频率明显高于症状性低血糖症频率,老年患者比非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无症状低血糖症.

    作者:潘洪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D-半乳糖与衰老研究的进展及临床意义

    正常机体代谢中D-半乳糖可转变为葡萄糖,参与葡萄糖代谢.但过量供给会导致代谢紊乱,使各器官氧化酶的活性改变,形成更多超氧阴离子及各种氧化产物等,引起细胞的损害,以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功能减退,终导致衰老的发生.

    作者:石娟;魏敏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龄结直肠癌肝转移Ⅰ期手术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许多人主张对原发灶和转移灶分次切除[1].但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积极Ⅰ期切除原发肿瘤和肝脏转移癌的手术并发症少,在死亡率方面与分次切除无显著差异;

    作者:涂玉亮;梁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松花粉抗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的机制

    目的 研究松花粉对衰老成纤维单细胞面积、β-半乳糖苷酶染色(SA-β-gal)阳性率、p16INK4A和p21CIP-1表达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以二倍体成纤维(2BS)细胞建立衰老细胞模型.生物体视学法分析单细胞面积变化;免疫组化法测SA-β-gal阳性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p16INK4A、p21CIP-1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56代细胞出现典型的衰老细胞形态改变,同时SA-β-gal染色阳性率与G1期细胞比例均增高.经松花粉处理后,衰老细胞的单细胞面积、SA-β-gal染色阳性率与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减少(P<0.05);p16INK4A与p21CIP-1mRNA的表达量均较衰老模型组明显下调(P<0.05). 结论松花粉具有改善细胞复制性衰老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p16INK4A及p21CIP-1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衰老细胞G1期阻滞有关.

    作者:钟馨;喻陆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脑膜癌病的临床、脑脊液及影像学分析(附13例报告)

    目的 通过对临床诊断为脑膜癌病的1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脑脊液及影像学分析,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脑膜癌病的老年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既往史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头晕、后颈部疼痛及视物双影等.13例均行腰穿检查,细胞学检查有11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增强头MRI 扫描可见脑膜强化、脑积水和皮质结节等,有8例查到原发癌肿来源,其中肺癌3例,胃癌2例,乳腺癌1例,肝癌1例,卵巢癌1例.结论 脑膜癌病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头CT或头MRI平扫多无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可明确诊断,反复脑脊液查找病理细胞可提高诊断率,MRI增强扫描为诊断脑膜转移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金梅香;林卫红;王亚南;李娜;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多巴胺对低血容量休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多巴胺对低血容量休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 成年大鼠40只,制备休克模型后,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 (I/R组)、小剂量多巴胺(5 μg/kg)组、中剂量多巴胺(10 μg/kg)组、大剂量多巴胺(15 μg/kg)组.观察多巴胺对休克后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活性及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影响.结果 多巴胺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提高SOD活性,保护Na+-K+-ATP酶活力,降低CK和LDH水平.结论 多巴胺可通过保护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组织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谷玥;刘宝华;欧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ox-LDL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S的发生、发展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有关.

    作者:艾德惠;蔡志友;陈和平;李琼;李金林;唐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增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增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应用线栓的方法,对10、16周龄的雄性SD大鼠作局部脑缺血2 h、再灌24 h模型,观察增龄对大鼠神经症状缺失评分、脑损伤面积、病理形态、脑组织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中LDH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 CI/RI 24 h, 两个年龄组神经症状缺失评分及脑损伤面积明显增大,病理形态改变严重、脑组织LD及LDH明显下降,血清中LDH和CK明显升高,以16周龄更为严重.结论 CI/RI随年龄增长损伤程度增加,可能与脑的老龄化相关.

    作者:杜斌;邱丽颖;李英;范红斌;程建青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许多危险因素制约着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长期生存.如何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进而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张冬梅;刘新瑞;回学军;刘庆鑫;许钟镐;罗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照射仪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在A组35例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B组34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两组均加服钙剂(2 g/ d).对照组C组,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肌注鲑鱼降钙素,同时加服钙剂 (2 g/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1,25(OH)2D3、Young Z、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 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肾阳虚组血清1,25(OH)2D3、Young Z、腰椎BMD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与肾阴虚组比较有显著差异.C组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绝经后肾阳虚型骨质疏松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

    作者:武密山;赵素芝;武中建;张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黄斑变性患者ABCR基因特定变异的检测

    目的 评价ABCR特定的变异与老年黄斑变性(AMD)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眼底检查和荧光造影检查后临床诊断为AMD的患者50例,同时选取年龄、种族相匹配的30例作为对照.PCR选择性扩增ABCR基因的外显子21、40、42、48,应用直接测序法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在48号外显子,2例(4%)AMD和1例(3%)正常对照检测到D2177N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1号外显子有1例AMD 检测到A1038V变异,对照组未发现该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1个曾经报道检出率很高的可能与AMD有关的变异G1961E(位于42号外显子)在两组均未发现.结论 曾经报道的两个被认为与AMD有关的ABCR变异:D2177N和G1961E可能不是中国黄种人的主要AMD致病因素.

    作者:徐韶琳;王英;王云瑞;尹元;高志卓;刘晔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