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东;刘玉萍;李晶;孙洁;欧芹
目的 克隆编码小鼠分泌型Klotho蛋白(secKlotho)的全长cDNA片段,构建secKlotho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方法 以小鼠肾脏组织m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获得小鼠Klotho基因大片段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再采用长臂引物进行二次PCR扩增获得编码secKlotho的全长cDNA片段,经EcoR I/Xho I酶切、连接、转化将目的 片段亚克隆至腺相关病毒载体pAAV-MCS中,酶切及DNA测序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结果 RT-PCR成功扩增出1 600 bp的小鼠Klotho基因大片段,经二次PCR扩增得到编码secKlotho 的全长1 650 bp cDNA片段,并终获得3个序列信息和读码框完全正确的pAAV/secKlotho克隆.结论 成功构建小鼠分泌型Klotho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为Klotho基因转染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景宏;王军平;陈默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折麦布干预组,每组8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饲料由普通饲料加2%胆固醇配制),依折麦布干预组在高胆固醇饲料中加入5 mg·kg~(-1)·d~(-1)依折麦布,连续饲喂12 w,以镜下见到内膜增生和明显的脂斑突起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志.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油红O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RT-PCR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CD36、周脂素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mRNA的变化;western-blot观察细胞膜ABCA1、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蛋白表达;PepTag~(R) Assay法检测细胞膜PKC活性.结果 依折麦布可使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区内膜变薄、脂质蓄积减少进而逆转斑块的演进;相对于50 μg/ml oxLDL处理24 h的新西兰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3 μmol/L依折麦布可有效逆转oxLDL诱导的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使细胞内CE/TC比值降至39.6%.依折麦布可显著下调平滑肌细胞CD36、perilipin和PKCα的表达,上调胞膜ABCA1的表达.3 μmol/L依折麦布可下调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胞膜PKC活性至基线附近.结论 依折麦布可能通过对PKC/CD36/ perilipin/ ABCA1这些脂质蓄积调控子的影响,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作者:王中群;李丽华;张哲莹;赵琪;曾莹;吕运成;赵卫星;张景航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前列腺癌PC-3细胞经不同剂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用后, MTT法测定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峰,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PC-3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_1 /G_0期,S期细胞减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用后加药组caspase-3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PC-3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姜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可能导致血压、血脂等代谢改变,导致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发生增加.但针对老年患者的代谢影响研究鲜有报道,为探讨OSAS对老年患者临床与代谢和胰岛功能影响,本文对91例老年OSAS患者临床资料及代谢指标进行分析.
作者:荣玉栋;金文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细胞因子是细胞受内、外环境变化刺激后分泌的一组功能性蛋白分子,其家族成员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家族等.
作者:游洁芸;杨承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 选取35例(≥60岁)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阿托伐他汀组,选取25例(≥60岁)从未用过调脂药物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未服用阿托伐他汀组,20例(<60岁)健康人作健康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睡前口服,治疗1年.治疗前后用高频超声和科林VP-1000检查FMD及PWV,同时测血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未服用阿托伐他汀组相比FMD(P<0.05),PWV(P<0.05)及血脂(P<0.05)均明显改善.结论 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调脂,还可以改善FMD及PWV,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作者:杜孝芝;黎莉;王秀荣;王媛媛;蒋桂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免疫净化治疗重症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患者68例,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免疫净化同时口服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的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24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70.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20分别为39%和9%(P<0.01);治疗后第12周达到ACR20分别为75%和43%(P<0.05),ACR50分别为53%和28%(P<0.05),ACR70分别为30%和13%(P>0.05),治疗后第24周达到ACR20分别为89%和71%(P<0.05),ACR50分别为64%和37%(P<0.05),ACR70分别为39%和16%(P<0.05).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4例、对照组3例,症状轻,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免疫净化联合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重症老年RA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且起效快、疗效较持久,安全性好.
作者:朱霞;林金盈;韦美秋;蓝梅;李永敢;黄玉葵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糖尿病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病情发展与血糖浓度、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密切相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研制了一系列治疗糖尿病的天然药物.
作者:李先佳;任丽平;王家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多重脑震荡(MCC) 大鼠认知行为及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 d6个损伤组;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伤后中脑黑质致密区(SNC)、腹侧被盖区(VTA)DA能神经元变化,并在光镜下对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在水迷宫测试中,伤后16 d组大鼠逃避寻找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在无平台探测实验中,伤后8、16 d组大鼠在原有平台第三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在免疫组化实验中,SNC DA能神经元表达在伤后4、8 d组明显升高;VTA在2、4、8、16 d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多重脑震荡大鼠出现较为严重的认知行为障碍;伤后大鼠SNC、VTA DA能神经元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
作者:徐刚;江乐盛;于建云;李娟娟;吴春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AD的传统治疗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抗β-淀粉样蛋白(Aβ)药物、神经生长因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
作者:张华;晏勇;孟涛;代政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D-半乳糖致衰大鼠非酶糖基化作用及菟丝子醇提液对其影响,探讨衰老发生的机制及菟丝子延缓衰老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D-半乳糖制作衰老大鼠模型,观察15、30、45 d时的糖化血红蛋白(GH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胸主动脉糖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mRNA的表达,并观察菟丝子醇提液对其影响.结果 D-半乳糖导致GHb、MDA和RAGE-mRNA水平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并呈现时间渐进性改变.菟丝子醇提液使大鼠GHb、MDA降低(P<0.01),SOD活性增加(P<0.01),RAGE-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D-半乳糖诱导非酶糖基化发生,菟丝子醇提液抑制D-半乳糖致衰大鼠非酶糖基化反应,在给药30d即有显著的作用效果.
作者:魏晓东;刘玉萍;李晶;孙洁;欧芹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63例2型DN患者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为尿蛋白定量正常组、早期DN组(DN_3)和临床DN组(DN_4).其中尿蛋白定量正常组按尿白蛋白定量又分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DN_1)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DN_2),并以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NC).测定并观察各组尿MCP-1和血hsCRP的变化.结果 DN4组尿MCP-1/尿肌酐(Ucr)和血hsCRP分别为(894.37±57.53) ng/g 和(13.50±1.80) mg/L,高于DN_3组的(597.63±41.62) ng/g 和(8.20±1.10) mg/L(P<0.05).NC组、DN1组和DN2组的尿MCP-1/Ucr比值分别为(81.16±7.98) ng/g,(102.70±10.41) ng/g和(286.71±10.83) ng/g,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DN_1组和DN_2组的血hsCRP分别为(2.30±0.30)、(4.80±0.50)和(6.30±0.60) mg/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DN患者尿MCP-1和血hsCRP水平均升高,甚至在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患者中已经明显升高,且二者敏感度较尿白蛋白高,有望成为早期DN的预测指标.
作者:贾冶;崔文鹏;张冬梅;刘庆鑫;许圣淳;许钟镐;苗里宁;赵吉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因PTE为肺栓塞(PE)常见类型,占PE的绝大多数,故通常所称PE即指PTE.
作者:高宝安;陈世雄;杨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机体骨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3月龄清洁级SD大鼠60只,背驮式切除双侧卵巢后每日灌胃葛根素5 mg/kg(P-5组),10 mg/kg(P-10组)和20 mg/kg(P-20组),并设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和己烯雌酚阳性对照组(E).3个月后处死动物,测定大鼠胫骨干重、灰分重量和矿物质含量,胫骨Ca、P含量以及血清相关骨代谢指标.结果 与OVX组相比,葛根素各组的胫骨矿物质含量(mg/g)均有增加(574±17,590±22和597±18),其中P-20组差异显著(P<0.05);葛根素各组的胫骨Ca含量(mg/g)高于OVX组 (132±10,222±7,228±8),其中P-10,P-20两组差异显著(P<0.05,P<0.01),说明服用葛根素后大鼠骨量得到增加;同时,葛根素各组的碱性磷酸酶(U/L)与OVX组有所降低(101±26,90±20,71±15),其中P-10,P-20两组差异显著(P<0.05,P<0.01),说明去卵巢大鼠骨的高转换状态得到改善.结论 葛根素能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量的丢失,对骨代谢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彤;金邦荃;孙桂菊;杜先锋;宛晓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随着CT扫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普及应用,高分辨率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活检技术也日趋成熟,大大提高了肺活检的准确度和安全性,缩短了穿刺定位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高分辨率CT引导下经皮肺部周边病灶穿刺5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活检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作者:张月莉;严德钧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Smac和Ki-67在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例肝外胆管癌组织、10例异型增生组织和5例正常肝外胆管上皮组织中Smac和Ki-67的表达.结果 Smac在正常肝外胆管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50%和85.2%,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Smac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Ki-67在正常肝外胆管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0%和81.5%,正常肝外胆管上皮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Smac和Ki-67在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88,P=0.028).Smac和Ki-67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组织病理学特征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Smac和Ki-67参与了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凋亡和增殖失衡在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mac和Ki-67可能在异型增生向癌的恶性转化阶段起重要作用.
作者:康惠贞;李胜棉;赵玉斌;贾蔚娴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AD模型大鼠脑片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P-Tau)、蛋白激酶A(PKA)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冈田酸诱导大鼠培养脑片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制备成AD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各组大鼠脑片P-Tau、PKA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P-Tau、PK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人参皂苷Rg1各剂量组P-Tau、PKA表达水平虽高于空白对照组,但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且大、中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人参皂苷Rg1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下调P-Tau、PKA的表达.结论 人参皂苷Rg1能通过降低P-Tau水平、下调PKA的表达从而减缓神经纤维缠结、老年斑的形成,以发挥抗痴呆的作用.
作者:李玺;张欣;张智燕;袁海峰;权乾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术(TUVP)的治疗结果.方法 随机配对研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TURP组与TUVP组各974例,术前条件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两种术式患者手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RP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UVP组(P<0.01),术中失血量多于TUVP组(P<0.01);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URP组术后出血、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少于TUVP组,阳痿发生率少于TUVP组(P<0.01).结论 两种术式均为BPH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TURP具有切除层次清晰、快捷、精确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TUVP操作较简便、出血少、手术从容,尤其适合于初学者和中小医院.
作者:王加强;叶敏;李义;孙文涛;王焱民;郭建民;王孟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对只表达ERβ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贴壁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T-29,给予不同浓度的三羟异黄酮,测定生长曲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法观察HT-29生长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T-29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三羟异黄酮具有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并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三羟异黄酮可明显影响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周期,其中G_0/G_1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G_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阻断细胞生长于G_2/M期.另外三羟异黄酮可诱导结肠癌细胞株HT-29凋亡,且随浓度增大,凋亡率增加,高达38.96%.结论 三羟异黄酮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生长,其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三羟异黄酮具有保护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闫金辉;谢立群;张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多种发病因素共同参与的异质性疾病,主要涉及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炎症反应、Aβ促进细胞凋亡、神经细胞钙稳态失调和自由基代谢异常、AD相关基因突变及多态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铝中毒等机制[1].其中,炎性反应是AD核心病理机制,炎症介质促进了AD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曹霞飞;让蔚清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