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性痴呆大鼠PSD-95变化机制的研究

何雨;杨春荣;宋世洋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PSD-95, 学习记忆
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VD)大鼠形成过程中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VD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衡量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PSD95的表达.结果 随术后缺血时间延长,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术后4 w后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PSD95的表达随术后时间变化,呈先升后降改变,术后2 w时表达多,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此后逐渐减少,并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16周时表达少.结论 PSD95的表达变化与VD的发生发展有关,PSD95将成为治疗VD的新的靶点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相容性研究

    目的 制作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并检测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三硝基甲苯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结合的化学萃取方法制作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冰冻切片观察其结构.将人羊膜上皮细胞种入支架培养7 d后,用免疫组化检测羊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NT-3及BDNF的表达,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支架中细胞去除完全,其主要结构为平行排列的管状结构.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保持完好.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里有增殖活性,并呈现NT-3、BDNF免疫反应阳性.扫描电镜显示,羊膜上皮细胞在支架中分布均匀,生长良好.结论 成功的制作了去细胞肌肉组织工程支架,其与人羊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

    作者:薛辉;陈东;刘佳梅;刘颖;孟晓婷;殷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

    目的 研究分离、培养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诱导分化鉴定,为临床进行缺血性疾病的替代治疗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 用灌注法分离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形态学观察细胞的生长过程,并利用抗CD34抗体鉴定血管内皮祖细胞,利用抗vWF抗体、抗eNOS抗体鉴定血管内皮细胞. 结果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可诱导分化为表达特异性组织蛋白的内皮细胞.结论 在小鼠骨髓内可分离出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呈贴壁增殖状态,并有分化能力.

    作者:宋丹;王芳;才子斌;周庆伟;王桂云;苏冠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细胞色素P450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一组含亚铁血红素蛋白的超家族,因它与一氧化碳的结合物在450 nm附近有特征吸收而得名.它分布于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参与许多内源性物质的代谢转化以及外源性化合物的活化与降解.

    作者:董宁宁;王明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赤灵芝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系统的影响

    目的 旨在赤灵芝提取物对细胞、体液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520、260 mg/kg赤灵芝提取物给昆明种雄性小鼠灌胃15 d,分别进行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足跖增厚法测定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半数溶血值(HC50)测定、抗体形成细胞 (AFC) 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碳廓清功能测定.结果 赤灵芝提取物可明显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P<0.001,P<0.01,P<0.05)及体液免疫能力(P<0.01,P<0.05);明显抑制由SRBC引起的小鼠DTH反应(P<0.01,P<0.05);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01);对碳廓清无明显影响.结论 赤灵芝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及体液免疫能力.

    作者:郭雯;王英军;姜秀莲;李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血管生成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在NSCLC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3例NSCLC石蜡切片中MVD和 VEGF 的表达.结果 43例NSCLC石蜡标本中,VEGF阳性率为53.5%(23/43),且与MVD计数具有相关性.MVD计数与NSCLC组织学分化程度、T 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VD、VEGF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术后生存期(OS)缩短(P<0.01);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MVD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MVD高表达患者手术后死亡的相对危险度是MVD低表达患者的34.247倍(似然比检验,P<0.01).结论 VEGF 对NSCLC肿瘤的血管生成可能起重要作用;MVD与NSCLC的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较强的独立预后因子,MVD高的NSCLC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黄礼年;肖伟;陈余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表现为大动脉血管壁中层弹性减退,胶原含量增加,弹性纤维减少、断裂、钙化[1],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

    作者:吴雅利;雷梦觉;刘秋玲;涂燕平;龚爱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前列腺癌p21 mRNA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原发前列腺癌中p2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RT-PCR的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p21的表达.结果 在6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31例(46.29%)表达p21 mRNA;癌旁正常组织中,有49例(73.13%)表达p21mRNA.将前列腺癌组织分成2组,分别是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在41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21 mRNA表达13例(31.71%).在2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p21 mRNA表达18例(69.23%). 结论 p21在原发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明显减少;P2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作者:袁彩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抑胶素对大鼠脑胶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抑胶素对大鼠脑胶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方法 采用鼠脑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并进行分组:抑胶素不同浓度实验组(Ⅰ:8 μg/kg;Ⅱ:16 μg/kg;Ⅲ:32 μg/kg;Ⅳ:64 μg/kg)、对照组,于治疗14 d后计算瘤体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观察瘤细胞增殖变化情况.结果 抑胶素Ⅱ、Ⅲ、Ⅳ组对C6脑胶质瘤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其瘤体积及抑瘤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抑胶素能够使胶质瘤PCNA指数下降,Ⅱ、Ⅲ、Ⅳ组PCNA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抑胶素能够抑制大鼠脑胶质瘤体内生长.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胶质瘤内PCNA表达,使肿瘤细胞增殖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姜慧轶;林卫红;马涤辉;刘仕成;崔俐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 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PR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2.5 μg/ml、瑞芬太尼3 ng/ml;I组持续吸入浓度1%~2%异氟醚.观察手术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和血糖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麻醉结束后的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随访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I组比较,PR组在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P<0.05);术后检测的各个时间点PR组的血糖水平都较I组低(P<0.05);PR组的恶心呕吐率(18.2%)明显低于I组(48.5%)(P<0.01);PR组在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上比I组短(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较异氟醚麻醉在老年患者LC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作者:吴世健;关鑫;兰轲;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对老年病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手术病人的麻醉效果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为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ASAⅠ~Ⅱ级)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异氟烷组(I组),每组各20例.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分别在入室后(T0)、插管后5 min(T1)、开皮时(T2)、术终(T3)、拔管后(T4)采取外周静脉血4 ml,离心取上清液测定NO、NOS.结果 (1)两组在插管后5 min、开皮、拔管时BP、HR均升高,I组升高较P组明显(P<0.05).(2)P组T1、T2、T3、T4点血清中NO值与T0点比较明显增加, P组与I组比较T1、T2、T3、T4点NO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其中P组在T1、T2、T3血清中NO与I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P组在T2、T3血清中NOS较I组升高明显(P<0.01).(4)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P组短于I组(P<0.05),术后嗜睡、烦躁发生率I组高于P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采取丙泊酚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更加安全、适合.

    作者:王柏榆;杨桐伟;洪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发病因素、术后并发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观察143例(146眼)RVO患者,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术后眼部及全身表现.结果 根据静脉阻塞部位的不同,颞上支67眼,占45.9%.既往单纯高血压病史患者90例,占62.9%.就诊前发病时间0~3个月58眼,术中需剥膜14眼,比例低.3~6个月21眼,摘除白内障者5眼,视网膜裂孔7眼,比例高.14眼术前存在视网膜脱离,均可见增殖条索,其中10眼可见裂孔或裂隙.术后发生高眼压31眼,术后72小时内21眼,其中14眼填充C3F8混合气体.硅油填充的6眼2周内均未见眼压增高.23例术后玻璃体积血复发,相应治疗后随访均未再次复发.4例视网膜脱离复发,3例经二次手术后,术后恢复尚可.另1例患者放弃治疗.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侧分支静脉阻塞及BRVO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预防RVO,发生玻璃体积血后手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作者:张宏丽;左玲;王桂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患者31例的临床分析

    帕金森病(PD)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常见病,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状[1].目前,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PD患者伴发抑郁症状会影响认知功能[2],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本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对PD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与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张红梅;梁炜;张迎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炎性衰老机制与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筛选与炎性衰老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与受体特征基因,探讨其炎性细胞因子网络调控机制;观察淫羊藿总黄酮(EF)和淫羊藿苷(Ica)对该网络的干预效果与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4月龄(4 m)、24 m、24 m+EF和24 m+Ica组,每组10只.分别取各组大鼠海马和肺组织,用炎症细胞因子与受体基因芯片对各组组织分别进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 (1)海马组织:24 m组与4 m组比较,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同时抗炎症细胞因子下调.24 m+EF组、24 m+Ica组与24 m组比较,可见大量抗炎症细胞因子上调而促炎症细胞因子下调.(2)肺组织:24 m组与4 m组比较,促炎症细胞因子上调,同时抗炎症细胞因子下调.24 m+EF组、24 m+Ica组与24 m组比较,发现大量抗炎症细胞因子上调而促炎症细胞因子下调.结论 老年大鼠存在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和抗炎性因子表达下调,导致促-抗炎性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失调;EF和Ica可能通过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重塑促-抗炎性细胞因子网络平衡而干预炎性衰老.

    作者:夏世金;沈自尹;俞卓伟;李亚明;汪海东;黄建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天津市某社区交往频度对退休老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调查

    目的 探讨社区退休老人交往频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天津市南开区某社区60岁以上退休老人203名,采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和自编交往频度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t检验结果表明,与子女、亲朋、邻居交往频度高的退休老人其主观幸福感高于交往频度低者.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与朋友、邻居交往频度和住房面积、月平均收入、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对退休老人主观幸福感均见到显著影响,与邻居交往频度这一变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其他变量.结论 交往频度是影响退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由邻居获得的交往对提高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较大.

    作者:高健;步怀恩;于春泉;王泓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压力波法测量脉搏波速度的重复性评价

    目的 评价中心及外周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 分别对20名健康志愿者及10名有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颈-足背动脉脉搏波速度(CD-PWV)的测量,2名操作者同一天分别对每位受试者连续测量3次,间隔24 h再重复测量.结果 操作者间CR-PWV、CF-PWV、CD-PWV测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5%,操作者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4%、6%;操作者间及操作者内3段动脉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间三段动脉PWV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75、0.93、0.49,操作者内三段动脉PWV的ICC分别为0.57、0.94、0.40;Bland-Altman显示操作者间三段动脉PWV测量的一致性好;CF-PWV与CR-PWV、CF-PWV与CD-PWV间呈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611(P<0.05) ,CR-PWV与CD-PWV间无线性相关.结论 自动 PWV分析仪 (Complior SP, 法国)测量脉搏波速度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适用于临床动脉硬化检测及干预试验.

    作者:王晓玉;刘永铭;方风红;杨京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呆聪液对痴呆大鼠模型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呆聪液对痴呆大鼠模型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22月龄SD大鼠采用海人酸破坏脑基底核法造成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的痴呆动物模型.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痴呆模型组、呆聪液(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呆聪液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呆聪液灌胃(低5 g/kg、中10 g/kg、高20 g/kg),痴呆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用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共1个月.通过水迷宫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呆聪液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老龄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内β-APP基因表达增强.呆聪液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内β-APP mRNA含量,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与痴呆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呆聪液能改善老龄痴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下调β-APP基因的表达.

    作者:岳启安;赵淑梅;王红艳;阎乐法;汲蕊;宫英;尤敏;管福来;钱震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的疗效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种因癌症或癌症治疗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持久的、主观的疲乏感,是癌症患者重要症状之一[1].涎腺癌症患者中,行面部、颈部根治术,损伤容貌,术后禁食时间较长,易发生营养不良,医疗费用较高,故CRF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生存质量.

    作者:安思训;陈晓丽;何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Rho信号通路抑制中枢神经轴突再生的研究进展

    外伤、疾病等导致的中枢神经的损伤在过去被认为是不可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损伤后的神经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修复,诸如残存神经元功能的代偿、备用通路的释放、损伤后神经纤维再生、突触重建、环路修复和干细胞移植等.Rho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广泛的参与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和细胞发育等生命体活动.本文就抑制神经轴突再生相关的Rho信号途径加以综述.

    作者:阚伯红;于建春;刘存志;韩景献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抑郁症模型大鼠睾酮水平的研究

    目的 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抑郁症大鼠模型睾丸及血清内睾酮水平,探讨体内雄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给予成年雄性大鼠慢性温和刺激21 d,制备外源性抑郁症大鼠模型(CMS组);给予新出生第8天的雄性幼鼠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氯咪帕明(CLI)40 mg/kg体重,至第21天,制备内源性抑郁症大鼠模型(CLI组).结果 两组抑郁症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较正常组大鼠延长(P<0.01),上窜时间较正常组大鼠明显缩短(P<0.01);开野实验中CMS组大鼠水平跑格数与直立次数均较刺激前明显减少(P<0.001);CLI组大鼠水平跑格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CLI组大鼠睾丸内睾酮水平及血清睾酮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而CMS组大鼠睾丸内睾酮水平及血清睾酮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抑郁症大鼠体内性激素分泌紊乱,不同类型的抑郁症大鼠睾酮水平变化不一致.单相抑郁症大鼠体内雄激素水平降低,双相抑郁症大鼠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

    作者:杨利敏;赵华;康玉明;李晶;瘐英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2 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且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常反复发作.本研究通过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为早期防治糖尿病脑梗死提供依据.

    作者:赵春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