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利;雷梦觉;刘秋玲;涂燕平;龚爱斌
目的 观察脑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凋亡原位TUNEL检测评价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不同时段大鼠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在48 h达到高峰,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在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在缺血再灌注12 h起显著增加,48 h达高峰期.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后48、72 h可明显降低 caspase-3表达(P<0.05).结论 脑缺血后 caspase-3表达增高,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以保护脑组织,其作用可能与抑制caspase-3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作者:于亚新;刘宝华;李海峰;刘晓亮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以Heckhauen和Shultz的成功老龄化毕生控制理论为基础,对控制策略、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控制策略、自尊与生活满意度问卷,对161名年龄为50~75岁、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分析表明,基于成功老龄化毕生控制理论而假设的两个关于控制策略与自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的结构模型与实际测量数据拟合良好,模型拟合度(CFI)分别是0.867和0.865.结论 成功老龄化毕生控制理论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一致性,究其跨文化不一致性的原因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作者:崔淼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对卵巢癌放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构建针对EGFR基因序列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表达载体,应用卵巢癌SKOV3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基因放疗组,采用6 MV X线照射裸鼠瘤组织,监测瘤体积,测量瘤质量,取瘤组织行RT-PCR、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电镜检测.结果 治疗后三组瘤体积差异均显著(均P<0.01),单纯放疗组、基因放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8.1%、46.1%,基因放疗组EGFR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透射电镜下瘤组织凋亡、坏死明显.结论 动物实验证实RNAi沉默EGFR基因明显提高卵巢癌的放疗敏感性.
作者:林远洪;吴永忠;李少林;郭启帅;罗茜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不同时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在急性肾衰竭(ARF)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肾脏IRI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IRI术后不同时间段血、尿VEGF水平,并与肾功能做相关分析.结果 手术组术后6 h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血钾显著升高,至术后48 h达高峰,从术后72 h开始回落(P<0.05).手术组术后6 h血清VEGF显著升高,术后12 h达高峰,从术后24 h开始下降至正常;手术组术后6 h尿液VEGF显著升高(P<0.01),至术后24 h降至低于假手术组,从术后48 h开始回升.血VEGF水平与尿VEGF水平呈正相关,与血钾、BUN、SCr水平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血、尿VEGF升高水平可以作为ARF大鼠肾脏IRI早期肾脏缺血缺氧的监测指标.
作者:冯炜;霍冬梅;廖蕴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 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PR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2.5 μg/ml、瑞芬太尼3 ng/ml;I组持续吸入浓度1%~2%异氟醚.观察手术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和血糖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麻醉结束后的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随访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I组比较,PR组在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P<0.05);术后检测的各个时间点PR组的血糖水平都较I组低(P<0.05);PR组的恶心呕吐率(18.2%)明显低于I组(48.5%)(P<0.01);PR组在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上比I组短(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较异氟醚麻醉在老年患者LC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作者:吴世健;关鑫;兰轲;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心血管病日益突出,并成为致残致死的首位原因,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在人口总死亡人数中约占40%,每年全国死于此病者达 200万人[1].
作者:李缨;汤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表现为大动脉血管壁中层弹性减退,胶原含量增加,弹性纤维减少、断裂、钙化[1],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
作者:吴雅利;雷梦觉;刘秋玲;涂燕平;龚爱斌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一组含亚铁血红素蛋白的超家族,因它与一氧化碳的结合物在450 nm附近有特征吸收而得名.它分布于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参与许多内源性物质的代谢转化以及外源性化合物的活化与降解.
作者:董宁宁;王明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肺鳞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4E(eIF4E)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肺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淋巴结及正常肺组织中mTOR/eIF4E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肺鳞癌组织中mTOR和eIF4E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TNM分期中Ⅰ期与Ⅲa期比较mTOR、eIF4E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而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多少、性别、年龄、吸烟无关.mTOR和eIF4E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01).结论 肺鳞癌组织中mTOR和eIF4E表达明显增加.mTOR和eIF4E可能在肺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胡述提;赵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抑胶素对大鼠脑胶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方法 采用鼠脑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并进行分组:抑胶素不同浓度实验组(Ⅰ:8 μg/kg;Ⅱ:16 μg/kg;Ⅲ:32 μg/kg;Ⅳ:64 μg/kg)、对照组,于治疗14 d后计算瘤体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观察瘤细胞增殖变化情况.结果 抑胶素Ⅱ、Ⅲ、Ⅳ组对C6脑胶质瘤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其瘤体积及抑瘤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抑胶素能够使胶质瘤PCNA指数下降,Ⅱ、Ⅲ、Ⅳ组PCNA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抑胶素能够抑制大鼠脑胶质瘤体内生长.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胶质瘤内PCNA表达,使肿瘤细胞增殖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姜慧轶;林卫红;马涤辉;刘仕成;崔俐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旨在赤灵芝提取物对细胞、体液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520、260 mg/kg赤灵芝提取物给昆明种雄性小鼠灌胃15 d,分别进行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足跖增厚法测定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半数溶血值(HC50)测定、抗体形成细胞 (AFC) 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碳廓清功能测定.结果 赤灵芝提取物可明显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P<0.001,P<0.01,P<0.05)及体液免疫能力(P<0.01,P<0.05);明显抑制由SRBC引起的小鼠DTH反应(P<0.01,P<0.05);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01);对碳廓清无明显影响.结论 赤灵芝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及体液免疫能力.
作者:郭雯;王英军;姜秀莲;李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原发前列腺癌中p2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RT-PCR的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p21的表达.结果 在6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31例(46.29%)表达p21 mRNA;癌旁正常组织中,有49例(73.13%)表达p21mRNA.将前列腺癌组织分成2组,分别是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在41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21 mRNA表达13例(31.71%).在2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p21 mRNA表达18例(69.23%). 结论 p21在原发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明显减少;P2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作者:袁彩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抑郁症大鼠模型睾丸及血清内睾酮水平,探讨体内雄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给予成年雄性大鼠慢性温和刺激21 d,制备外源性抑郁症大鼠模型(CMS组);给予新出生第8天的雄性幼鼠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氯咪帕明(CLI)40 mg/kg体重,至第21天,制备内源性抑郁症大鼠模型(CLI组).结果 两组抑郁症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较正常组大鼠延长(P<0.01),上窜时间较正常组大鼠明显缩短(P<0.01);开野实验中CMS组大鼠水平跑格数与直立次数均较刺激前明显减少(P<0.001);CLI组大鼠水平跑格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1).CLI组大鼠睾丸内睾酮水平及血清睾酮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而CMS组大鼠睾丸内睾酮水平及血清睾酮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抑郁症大鼠体内性激素分泌紊乱,不同类型的抑郁症大鼠睾酮水平变化不一致.单相抑郁症大鼠体内雄激素水平降低,双相抑郁症大鼠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
作者:杨利敏;赵华;康玉明;李晶;瘐英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在NSCLC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3例NSCLC石蜡切片中MVD和 VEGF 的表达.结果 43例NSCLC石蜡标本中,VEGF阳性率为53.5%(23/43),且与MVD计数具有相关性.MVD计数与NSCLC组织学分化程度、T 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VD、VEGF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术后生存期(OS)缩短(P<0.01);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MVD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MVD高表达患者手术后死亡的相对危险度是MVD低表达患者的34.247倍(似然比检验,P<0.01).结论 VEGF 对NSCLC肿瘤的血管生成可能起重要作用;MVD与NSCLC的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较强的独立预后因子,MVD高的NSCLC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黄礼年;肖伟;陈余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较中效胰岛素(NPH)在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是否更安全有效.方法 57例病情较严重老年糖尿病患者按2∶1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38)和NPH组(n=19),分别采用诺和锐加甘精胰岛素、诺和锐加NPH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 w,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前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变化,比较两组达标时间、基础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甘精组FPG、GSP和血糖达标时间、基础胰岛素用量皆明显低于NPH组(P<0.05),低血糖出现次数甘精组显著少于NPH组(P<0.01).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选择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效果优于NPH,低血糖发生少,较为安全.
作者:杜玉茗;宋利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独立预测因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明显增厚并且可预测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1].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表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关键[2],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目前尚没有他汀类药物对于上述两种炎性因子干预的报道.本研究以MCP-1、ICAM-1作为炎性标志,观察应用辛伐他汀对慢性肾衰患者炎性因子及IMT的影响.
作者:宋剑;李彦华;杨向东;江蓓;李宪花;郭玲;胡昭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皂角皂苷对应用阿霉素后SMMC-7721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单独应用阿霉素(DOX)或阿霉素与皂角皂苷联合作用的SMMC-7721细胞的生存率;RT-PCR检测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阿霉素组细胞的生存率未见明显变化;而阿霉素与皂角皂苷联合作用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增高.结论 皂角皂苷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3水平进而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毕云枫;王玉妍;潘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种因癌症或癌症治疗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持久的、主观的疲乏感,是癌症患者重要症状之一[1].涎腺癌症患者中,行面部、颈部根治术,损伤容貌,术后禁食时间较长,易发生营养不良,医疗费用较高,故CRF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生存质量.
作者:安思训;陈晓丽;何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分离、培养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诱导分化鉴定,为临床进行缺血性疾病的替代治疗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 用灌注法分离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形态学观察细胞的生长过程,并利用抗CD34抗体鉴定血管内皮祖细胞,利用抗vWF抗体、抗eNOS抗体鉴定血管内皮细胞. 结果小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可诱导分化为表达特异性组织蛋白的内皮细胞.结论 在小鼠骨髓内可分离出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呈贴壁增殖状态,并有分化能力.
作者:宋丹;王芳;才子斌;周庆伟;王桂云;苏冠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应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比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CHD)与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和/或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肌缺血、心功能差异,并比较各组间血清学指标差异.方法 对237例老年CHD患者行门控SPE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按病情分为4组:单纯CHD组、合并T2DM组、合并EH组、合并T2DM及EH组.分别统计4组总负荷评分(SSS)、总静息评分(SRS)、和总差值(S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学各项指标,并对4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T2DM组、合并EH组、合并T2DM及EH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SS、SDS及D-二聚体(D-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单纯CHD组(P<0.05),而LVEF明显小于单纯CHD组(P<0.05);合并T2DM及EH组SSS、SDS及D-D、vWF、hs-CRP均高于单纯合并T2DM组或合并EH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降低(P<0.05);合并T2DM组、合并EH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34);4组间血脂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D-D、vWF、hs-CRP水平与SSS、SDS呈正相关.结论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有效评价冠脉心肌血供情况;CHD合并T2DM或EH患者心肌缺血显著,心功能较差;合并T2DM及EH患者心肌缺血严重,而且心功能差;D-D、vWF、hs-CRP水平可反映心肌缺血程度.
作者:陈晓勇;李结华;唐海沁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