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源性嘌呤核苷酸减弱吗啡促PC12细胞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作用

孙婷;何海涛;孙聪;洪敏

关键词:嘌呤核苷酸, 吗啡, PC12细胞, 腺苷脱氨酶, 黄嘌呤氧化酶
摘要:目的 探讨外源性嘌呤核苷酸对吗啡致神经细胞核苷酸分解代谢增强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给予吗啡同时给予嘌呤核苷酸(AMP和GMP及ATP和GTP)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RT-PCR法检测腺苷脱氨酶(ADA)和黄嘌呤氧化酶(XO)mRNA表达.结果 同时给予吗啡和嘌呤核苷酸可改善吗啡对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给予吗啡并补充AMP和GMP使得ADA mRNA表达与对照组及吗啡组比较均无差异,XOmRNA表达低于吗啡组(P<0.01);给予吗啡及ATP和CTP使得ADA mRN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P<0.05),XO mRNA表达低于吗啡组(P<0.05).结论 补充嘌呤核苷酸可改善吗啡对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减弱吗啡所致的PC12细胞ADA和XO基因表达升高.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肺癌的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晚期以化疗为主.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确诊时多属于晚期,所以化疗对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新的高效低毒抗癌药物已成为治疗老年NSCLC患者的关键.长春瑞滨(NVB)作为一种新合成的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对多种肿瘤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本文应用NVB联合顺铂(DDP)治疗老年NSCLC 32例,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其毒副作用.

    作者:陈亚丰;马冬云;刘怀深;贾凌飞;吕喜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元胶囊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 观察复元胶囊对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类细胞因子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的影响.方法 45例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另设健康非老年组(20例).治疗组给予复元胶囊、对照组给予芪参胶囊治疗,疗程60 d,检测用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FN-γ、IL-4的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复元胶囊能明显提高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CD3+、CD4+、CD8+亚群及IFN-γ的水平,对CD4+/CD8+和IL-4的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复元胶囊能增强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处于劣势的Th1细胞的免疫应答.

    作者:徐萍利;李荣亨;姚蔚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机器人化护理床的智能健康住宅系统

    智能健康住宅的概念主要是基于在家庭环境下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身体存在某种缺陷,本应该被送人医院或者其他特殊护理机构接受治疗的老年人提供自主、独立、高质量的生活[1].本文介绍一种机器人化护理床的智能健康住宅系统,可为老年人或残疾人群在家居生活中提供护理和身体健康状况远程监控.

    作者:邹焱飚;谢存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x4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Cx43基因的表达及其在HCC发生中的意义和机制.方法 应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Cx43蛋白和Cx43mRNA在26例HCC组织,22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x43蛋白在HC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Cx43mRNA在HCC、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x43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是HCC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可能与该基因在转录后翻译或翻译后蛋白质的加工修饰过程的调控异常有关.

    作者:王海琴;霍继荣;胡继雄;王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于1896年发现的一种脑细胞逐渐减少的疾病,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痴呆是一种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的症侯群,其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丧失,判断能力障碍,认知困难,语言丧失以及日常自理能力下降,使得患者在某种意义上丧失了人的特征.

    作者:姜礼红;张一娜;宋芳芳;郭达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内皮素-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了解内皮素-1(ET-1)在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定量分析其与肺癌分型、分级的关系,观察ET-1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探讨ET-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检测ET-1及VEGF在肺癌中的表达、MVD的计数,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ET-1的含量.结果 ET-1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在鳞癌、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而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图像分析表明,鳞癌、腺癌的分化程度越低ET-1含量越高,分化程度越高ET-1含量越低.ET-1表达阳性组中MVD显著增高,且ET-1的表达与VEGF有关.结论 ET-1存在于肺癌细胞中,在腺癌和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ET-1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ET-1可能作为一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参与肺癌的血管形成.

    作者:刘甡;江晶;王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病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

    高血压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已知体内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可使血压升高,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青年人不同,主要是由于动脉弹性减退所导致.本文着重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RAAS激活的关系.

    作者:辛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的疾病,易合并动脉硬化、糖尿病加重动脉硬化.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表明,血糖控制减少了微血管病变,但对大血管病变只起到了边缘性的影响[1].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2].本文采用颈动脉超声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胡俊红;刘福艳;张秀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类黄酮物质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

    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饮食和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合理饮食,主要是要摄入低脂膳食,可以降低血脂水平.研究表明类黄酮物质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作者:孙志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天麻钩藤饮对脑缺血后大鼠神经新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脑缺血模型,于术后次日开始给予天麻钩藤饮(5 g/kg·d)灌胃,2 w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天麻钩滕饮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免疫组化观察对VEGF、bFGF及BrdU(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治疗组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好转.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的VEGF、bFGF的阳性表达增多,而治疗组较模型组进一步增多,同时在海马齿状回观察到BrdU阳性标记细胞增多.结论 天麻钩藤饮通过促进VEGF、bFGF的表达,启动神经保护机制,促进神经新生,发挥脑保护作用,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张博爱;刘艳茹;李文涛;贾延劼;高林;马兴荣;吴维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身应用尿激酶溶栓结合经皮经脾双介入门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中老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5例临床分析

    美国一项尸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门静脉血栓(PVT)的发病率为0.05%~0.5%[1],与日本调查相近[2].在西方国家,PVT占门静脉高压的5%~10%[3],在发展中国家,门静脉高压中PVT占40%[4].肝硬化患者PVT的发生率为0.6%~64.1%.

    作者:刘卓;杜建时;刘俊志;兰明阳;张静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73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p73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前列腺癌标本26例,前列腺增生标本18例,均为存档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化研究p73表达.结果 p73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为34.61%,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为0%(P<0.01).组织学分级Ⅰ~Ⅱ级的表达为45.45%,Ⅲ级的26.67%(P>0.05).临床分期A-C期的表达为8.3%,D期为61.50%(P<0.05).表达为阳性的血清PSA浓度均值为18.19±3.30,阴性的为23.41±2.29(P>0.05).结论 p73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及血清PSA浓度无关(P>0.05).表明p73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蒋宏毅;赵晓昆;钟朝晖;姚干;王荫槐;张磊;欧阳时锋;谢续标;彭龙开;易东生;张选志;扬罗艳;刘任;黄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65岁以上老人中明显痴呆者约占2%~5%,而85岁以上的老人中几乎一半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1].因此抗痴呆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引起世界各国医药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对老年人神经生理、生化、药理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药物的开发和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取得进展.

    作者:肖增平;吉爱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排泄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年龄在65~93(75.00±5.50)岁的245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MA检测和24 h动态血压检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MA排泄的因素.结果 高血压患者MA排泄的影响变量有24 h平均收缩压(β=1.057,P=0.001)和硝苯地平控释片(β=36.571,P=0.003).结论 控制高血压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水平是减少高血压患者MA排泄的重要途径.硝苯地平控释片与MA排泄的关系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卫东;李秀央;原莳;周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檗碱对HeLa细胞黏附和移动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小檗碱体外对HeLa细胞黏附和移动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5、20、40 mg/L小檗碱作用于HeLa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率,划痕损伤实验检测迁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MMP2、TIMP2的表达.结果 HeLa细胞黏附率、迁移率明显降低,随药物浓度增大作用增强,小檗碱处理组MMP2阳性表达细胞减少,TIMP2阳性表达细胞增多,MMP2/TIMP2比值下降.结论 小檗碱体外能抑制HeLa细胞黏附与转移,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细胞迁移运动及抑制细胞MMP2蛋白表达,促进TIMP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来丽娜;赵娜;范毅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四逆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主要靶器官血管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四逆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主要靶器官血管活性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性高血压组和四逆汤治疗组,每组8只.根据双肾动脉夹闭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脑、肾组织内皮素受体A(ETRA)、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结果 ①各靶器官ETRA表达水平,肾性高血压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四逆汤治疗组在肾和心均显著低于肾性高血压组(P<0.05),但在脑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肾和脑iNOS表达水平,肾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四逆汤治疗组明显低于肾性高血压组(P<0.01).心脏eNOS表达水平,肾性高血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1).③各器官CGRP表达水平,肾性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四逆汤治疗组较肾性高血压组均明显降低(P<0.01);④Ang-Ⅱ在肾和心的表达水平,四逆汤治疗组较肾性高血压组均明显降低(P<0.05),但在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四逆汤可能通过调节肾性高血压大鼠肾、心、脑组织中ETRA、NOS、Ang-Ⅱ和CGRP的表达水平,发挥其血压调节作用.

    作者:崇卓;杨学伟;郭云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诺贝特与高血压心肌重构

    目前研究证实,心肌肥厚不仅是心肌细胞的肥大,而且还是心肌细胞外基质和血管结构的变化,因此又将此复杂的变化过程称为心肌重构,有关心肌重构发生机制的探索一直倍受关注.

    作者:李传保;卜培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人食物嵌塞307例调查分析

    老年人由于一些生理方面的原因,牙龈退缩、牙间隙增宽等,容易引起食物嵌塞.食物嵌塞压迫、刺激牙龈,易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是老年人缺失牙齿的重要原因.

    作者:杨敏;李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钠肽与老年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这一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心力衰竭(HF)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1,2],但因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和严格的检测标准,尚未作为HF诊断的常规指标.BNP对老年HF患者的诊断价值如何,国内外报道甚少.我们对90例老年HF患者进行了血浆BNP的检测,同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心功能指标进行了比较,旨在为BNP在老年HF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邱蕾;陈焕芹;杨轶文;常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格尔德霉素对HGF诱导的人胶质瘤细胞MMP-2及MMP-9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DM)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的人胶质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及MMP-9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MG和U87-MG,用酶谱法测定MMP-2及MMP-9活性.结果 HGF作用24 h后,U251-MG细胞中MMP-2及MMP-9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5);而GDM组则能够显著抑制其活性(P<0.05),并且1000 nmol/L的GDM对HGF诱导的肿瘤细胞MMP-2及MMP-9活性增强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GDM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MMP-2及MMP-9的表达,而且对HGF诱导的人胶质瘤细胞MMP-2及MMP-9的活性增强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王春辉;罗毅男;李蕴潜;熊文激;徐松柏;于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