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12细胞系硝化修饰亚蛋白质组表达谱的建立

王秋艳;马涤辉;常明;张瑜;胡轶虹;胡林森

关键词:PC12细胞,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3-硝基酪氨酸, Western blot
摘要:目的 构建基础条件下PC12细胞系的硝化修饰亚蛋白质组表达谱.方法 提取PC12细胞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及Western blot硝化蛋白分析,应用Image Master 2 DEvolution分析软件获得硝化蛋白质点的信息,运用MALDI-TOF质谱鉴定硝化蛋白质.结果 PC12细胞有50多个蛋白点发生硝化修饰,共鉴定出11个硝基酪氨酸免疫阳性的蛋白质.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PC12细胞系硝化亚蛋白质组表达谱,为病理学和药理学条件下蛋白质硝化修饰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武汉市城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老年人群是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到1999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我国人口的比例为10.09%,老年人口总数已近1.3亿,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下降,常见病、多发病逐渐增多,心理的变化十分复杂,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变化经常使老年人有自卑及恐惧感,甚至抑郁自杀.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由Brink等(1982)创制,是专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筛查表[2].为了解武汉市老年人的抑郁情绪现状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武汉市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对武汉市城区9个居委会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作者:陈静;张黎明;高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过氧化氢对PC12细胞中硫氧还蛋白和APE/Ref-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H2O2)对硫氧还蛋白和APE/Ref-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H2O2预处理对神经细胞具有适应性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PC12细胞作为神经细胞模型,以200和400 μmol/L浓度的H2O2处理PC12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以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硫氧还蛋白和APE/Ref-1表达水平.结果 200 μmol/L H2O2促进PC12细胞的硫氧还蛋白和APE/Ref-1表达,400 μmol/L H2O2也促进PC12细胞的APE/Ref-1表达,但使PC12细胞的硫氧还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促进硫氧还蛋白和APE/Ref-1表达可能是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神经细胞具有适应性保护的分子机制.

    作者:谢振华;刘长振;王爱民;马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γ-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

    目的 研究γ-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1例NSCLC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γ-catenin的表达.结果 61例NSCLC组织中γ-catenin表达的阳性率为72.13%,20例正常肺组织无一例阳性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γ-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为84.21%,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2.1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γ-catenin的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均P<0.01).γ-catenin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型、有无胸腔积液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γ-catenin可能与NSCLC的发生、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转移有关.

    作者:王丽华;蒋军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对我国发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探讨

    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步,有较大的偏离和超前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可能造成家庭的经济危机,还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对解决老年护理及为其提供经济保障的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将成为极具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重要课题.

    作者:荆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突变在老年结核病病人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分离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在结核病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了同时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的多耐药临床分离株和35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KatG、rpsL基因突变.结果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5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rpsL基因SSCP图谱正常,其特异性为100%;KatG基因有2株图谱异常,特异性为94.3%.71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均未发现rPOB、KatG、rpsL基因缺失,其PCR扩增产物SSCP分析结果表明:36株多耐药临床分离株中,32株rPOB基因图谱异常;21株KatG基因图谱异常;26株rpsL基因图谱异常.其敏感性分别为rPOB(88.9%)、KatG(58.3%),rpsL(72.2%).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耐RFP、INH、SM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所致.PCR-SSCP技术有望成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检测的方法之一.

    作者:包洪;于庭;印璞;滕春燕;肖霞;刘爱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DA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增殖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和培养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ric cells,DC)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健康大鼠管状骨中,无菌下提取骨髓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大鼠骨髓前体细胞,培养10 d,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DC形态学特征,LPS刺激1~2 d,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未成熟和成熟的)CD80、CD86和OX62的表达水平进行DC表型检测.结果 培养的骨髓细胞胞浆突起大而长,呈树突状,具有DC的典型形态.培养7 d未成熟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OX62表型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95%、52.93%和45.66%.培养11d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OX62表型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93%、81.38%和96.36%.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DCs的体外诱导方法,为研究DC的功能及其在移植耐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苏纪权;付学奇;石东磊;朱志成;孙梅;王荣有;张兴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肺大疱22例的外科手术治疗

    老年肺大疱绝大多数是在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基础上形成的气肿型肺大疱,传统的方法多因肺大疱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时,行急诊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处理,而且复发率高达20%~40%[1].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而此时手术风险更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我科对22例老年肺大疱患者,在肺大疱未造成自发性气胸时即采取了肺大疱切除及部分壁层纤维板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张彬;李长远;刘国津;佟倜;李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7例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临床分析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其发病率约为0.3%~0.5%,多数患者因发现心脏杂音而就诊,因其临床征象类似主动脉窦瘤破裂等疾病,所以有时难以鉴别,我院于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7例CAF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危小军;谢东明;钟一鸣;谢东阳;王小萍;廖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相关问题

    心力衰竭(HF)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综合征,其病死率很高,并且随增龄而增高.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在衰竭心脏病理生理中重要性的认识使H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突出进展,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等的应用.大量证据证实ACEI对HF有益处,但是在HF患者中ACEI仍未得到充分应用.本文综述ACEI治疗老年HF的相关问题.

    作者:蒋长盛;杨凯隆;王仁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成人乳腺干细胞的培养筛选及生物学特点鉴定

    目的 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对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的乳腺干细胞(separated human mammary stem cell,SHMEC)进行生物学特点的鉴定.方法 对原代培养的乳腺细胞用免疫磁珠方法(Magnetic Cell Sorting,MACS)进行分离.对分离后的乳腺干细胞(SHMEC)进行免疫组化,光镜,GIEMSA染色,染色体染色,电镜超微结构扫描等方法进行生物学特点的鉴定,并观察其转化为其他乳腺细胞的能力.结果 光镜下可见对正常的静止期的乳腺细胞经免疫磁株分离后得到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呈椭圆型,聚集成团.GIEMSA染色可见红色椭圆型细胞及细胞核.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显示SHMEC细胞为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相同.染色体恒定,无缺失及短臂丢失.结论 从正常组织中经原代培养后分离出的乳腺上皮细胞具有乳腺干细胞的特性并不具有恶性转变的生物学特点.

    作者:张喆;刘宝华;李嗣杰;石爱萍;刘国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弹头射频消融联合干扰素α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多弹头射频消融(RFA)联合干扰素(INF)α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组(n=29)和接受RFA治疗患者(n=58),其中RFA组29例单纯接受RFA治疗和联合组29例接受RFA治疗+INFα治疗,分析与比较各组的生存率、复发率及复发相关因素.结果 手术组、RFA组及联合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5.72%、90.89%、93.45%,2年生存率分别为67.69%、75.19%、80.0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6.52%、53.69%、61.74%.手术组、RFA组及联合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28.63%、20.59%、15.19%,3年复发率分别为35.35%、30.77%、23.91%.RFA组与联合组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RFA治疗后是否应用INFα治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RFA后应用INFα复发率可减低2.267倍.结论 多弹头RFA联合INFα治疗肝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许颖;姜振宇;姚程;赵恒军;李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对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在治疗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都可喜对照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痴呆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记忆功能及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缺血组水迷宫表现同对照组、都可喜组及依达拉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依达拉奉组与都可喜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同时电镜观察结果也发现依达拉奉组及都可喜组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神经细胞病理改变较轻,且依达拉奉组线粒体及前膜突触小泡增多,代谢活动较都可喜组旺盛.结论 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来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证明依达拉奉对慢性缺血致VD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赵晴;杜建时;韩雪梅;李新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PC12细胞系硝化修饰亚蛋白质组表达谱的建立

    目的 构建基础条件下PC12细胞系的硝化修饰亚蛋白质组表达谱.方法 提取PC12细胞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及Western blot硝化蛋白分析,应用Image Master 2 DEvolution分析软件获得硝化蛋白质点的信息,运用MALDI-TOF质谱鉴定硝化蛋白质.结果 PC12细胞有50多个蛋白点发生硝化修饰,共鉴定出11个硝基酪氨酸免疫阳性的蛋白质.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PC12细胞系硝化亚蛋白质组表达谱,为病理学和药理学条件下蛋白质硝化修饰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秋艳;马涤辉;常明;张瑜;胡轶虹;胡林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关系.方法 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30例稳定心绞痛(SA)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血清MMP-9、CRP、IL-6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血清MMP-9、CRP、IL-6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MMP-9与CRP、IL-6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清MMP-9水平明显增高且其与CRP、IL-6相关,表明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在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ACS发病中的作用,可望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作者:杨智勇;于海杰;李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VEGF、NPY含量的变化及三七皂甙对其影响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肽Y(NPY)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三七皂甙(PNS)对其影响.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PNS组和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VEGF和NPY于第1、3、5、10天血浆含量的变化及应用PNS治疗后其变化情况.结果 ACI患者血浆VEGF和NPY的水平明显增加,不同时间段VEGF和NPY的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段VEGF含量显示第5~10天时血浆VEGF达高峰(P<0.01).NPY于第3~5天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第10天的含量仍高于第1天.应用PNS治疗后血浆VEGF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血浆NPY的含量于第3天时明显下降,第5天升高,第10天又有所降低,但应用PNS治疗后不同时间段NPY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I后血浆VEGF和NPY水平开始增高,PNS能够明显增加VEGF的血浆含量,且能使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PNS对ACI后NPY的表达有部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PNS能够减轻ACI后缺血缺氧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王(蘋);周庆博;毕建忠;谢兆宏;刘震;来超;孙昭辉;赵敬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银杏内酯B对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4损伤海马神经元活性和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4(apoE4)对海马神经元生长和活性的影响及银杏内酯B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初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进行鉴定.用160 μg/ml的银杏内酯B处理海马神经元16 h,40 μg/ml 25-OH-胆固醇和30μg/ml apoE4继续处理24 h.MTT比色实验观察海马神经元生长活力的改变;Image-Proplus分析系统观察神经元长突起长度和胞体长短经的改变.结果 25-OH-胆固醇和apoE4降低海马神经元活性,抑制海马神经元突起的生长,与单纯apoE4和单纯胆固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银杏内酯B对神经元活性有提高趋势,但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银杏内酯B可以有效促进损伤神经元突起生长,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胆固醇在apoE4环境下损伤海马神经元,促进老年性痴呆的发生,银杏内酯B对损伤神经元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作用.

    作者:姜希娟;卢斌;杨琳;范英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分离得到的MSCs在体外扩增、传代.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后加入不同时间的臂丛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 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样细胞的形态,相应细胞表面标志NSE或GFAP阳性,以损伤后7 d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组NSE阳性和GFAP阳性率高(P<0.05).结论 臂丛根性撕脱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在体外能够有效地诱导骨髓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伤后1 w可以作为MSCs移植的佳时间.

    作者:杨景全;路来金;闫峻;范东艳;崔建礼;邬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蔗糖溶液含漱对老年人健康和龋损牙根面菌斑pH值的影响

    目的 观测蔗糖溶液含漱前后老年人健康和龋损牙根面菌斑pH值的变化,为老年人根面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易感根龋老年人11名,检测健康及活动和静止龋损处根面菌斑pH值在10%蔗糖溶液含漱前后的动态变化.应用钯金属接触微电极在口内直接测量pH值.结果 蔗糖溶液含漱前,活动性龋损根面菌斑pH值与健康根面无显著差异(P<0.05);蔗糖溶液含漱后,活动性龋损根面菌斑pH值在30和40min时明显低于健康根面(P<0.05).而静止龋损根面菌斑pH值变化与健康根面相似.结论 老年人活动性龋损根面菌斑产酸力比健康和静止龋损根面菌斑强,提示局部菌斑产酸力增强与根龋发生发展有关.对活动性根面龋损应采取措施使其静止或进行临床治疗,防止病变发展.

    作者:郭子杰;姜毅;栾文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分泌表达神经保护短肽重组慢病毒对SK-N-SH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构建分泌表达神经保护短肽NAP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观察重组慢病毒对APPsw转基因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CR方法克隆融合基因NT4-NAP cDNA;磷酸钙沉淀法包装重组慢病毒Lent/NT4-NAP;平行包装含有报告基因EGFP的报告病毒;SK-N-SH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APPsw转基因组、空慢病毒载体+APPsw转基因组和NT4-NAP慢病毒+APPsw转基因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nnexin V/PI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结果 基因测序证明克隆的NT4-NAPcDNA与实验设计完全一致;FACS检测重组病毒滴度为2×106 U/L;单纯APPsw转基因组,大量细胞出现凋亡及坏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NT4-NAP慢病毒+APPsw转基因组的细胞数量和活力明显较单纯APPsw转基因细胞改善(P<0.01);FACS检测无论凋亡还是坏死细胞的比率保护组都明显低于加害组(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能够分泌表达NAP的重组慢病毒载体;重组病毒能够高效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重组病毒表达的蛋白能对AD细胞模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宇;吴江;杨欣;孙欣;吴昊;王全颖;杨广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上海市50岁以上人群未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50岁以上人群未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调查发现,未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4.36%;城镇未接受社区卫生服务者比例(6.05%)明显高于农村(2.64%)(χ2=37.817,P<0.001);男性未接受社区卫生服务者比例(2.66%)高于女性(1.70%)(χ2=15.351,P<0.001).与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人群比较,未接受社区卫生服务者中,年龄偏小,男性居多(P均<0.001).接受和未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群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2.41%、21.19%,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194,P=0.659).结论 城镇未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比例高于农村,男性未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比例高于女性.今后应有针对性地适当降低老年人群个体卫生服务费用的支付比例,提高健康意识,扩大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

    作者:郝萍;傅东波;丁永明;刘德安;朱美英;徐忠于;傅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