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老年乙肝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分析的临床研究

张吉林;宋玉国;毕胜利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脯氨酸肽酶
摘要:脯氨酸肽酶(prolidase,PLD)在肝细胞中有较高的含量,能水解氨基酸末端含有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多肽,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对PLD活性的检测可间接反映肝病的进展程度[1].动态监测血清PLD水平,对了解中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老年乙肝患者血清PLD活性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苯那普利对中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使用苯那普利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60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苯那普利治疗组30例.另随机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 w后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前CHF患者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4 w后两个CHF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有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仅有血清TNF-α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苯那普利治疗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清3种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可能与苯那普利的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何玉琴;欧超伟;刘东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山莨菪碱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梗死面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12头小型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6头)和山莨菪碱组(6头),球囊闭塞前降支(LAD)造成心肌缺血,撤除球囊恢复冠脉再灌注,同时冠脉内注入药物后,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BP)、心率及平均冠脉内压(MICP),并测量缺血和梗死心肌范围.结果 (1)在冠脉内注射生理盐水后,MBP、MICP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后,出现MBP、MICP及心率的升高,其大变化发生在30 min时(P<0.05),并且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冠脉内压明显升高(P<0.05).(2)山莨菪碱组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 小型猪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在I/R后可减轻I/R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使心输出量增加,冠脉灌注压增加.

    作者:王荣英;谷新顺;马宁;姜云发;傅向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生小鼠脑提取液对成年小鼠侧脑室下区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 研究新生小鼠小脑提取液(ECNM)对成年鼠侧脑室下区神经于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注射新生鼠小脑提取液至成年鼠侧脑室,通过Nestin和Musashi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提取液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组(25 mg/ml)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明显增多(P<0.01),低剂量组(2.5 mg/ml)也有增加(P<0.01),溶媒对照组无明显阳性染色.结论 新生鼠小脑提取液能够促进成年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分裂、增殖.

    作者:王成蹊;罗焕敏;肖飞;肖美玲;余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玻璃酸钠注射液在老年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

    玻璃酸钠(SH)又称透明质酸钠,是关节滑液和软骨基质的主要成分,在关节内起润滑作用,减少组织之间的摩擦,同时发挥弹性作用,缓冲作用于关节软骨的应力,对关节起营养和保护作用.关节腔内注入SH溶液,能明显改善滑膜组织炎性反应,增强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强活动度.近年来,有关文献[1]报道了SH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膝关节镜术后SH的补充治疗所取得的良好疗效,但老年髌骨骨折术后关节腔内注射SH疗效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了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老年髌骨骨折术后的患者行膝关节腔内注射SH溶液的体会,旨在探讨如何促进老年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早期修复.

    作者:张维蛟;王亚军;张满江;韩秀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银杏叶提取物在老年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老龄问题已成为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不分性别、职业、宗教等,只要年龄在65岁及其以上者(亚太地区及我国定为60岁及其以上)称为老年.凡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7%,或60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10%,称为老年型的国家或地区.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总数有8 913.1万,系数上升至7%,已属于老年型的国家[1],重视老年性疾病的治疗已成为必要.老年性疾病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脑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常见,而老年人患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银杏叶提取物(EGB)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有效成分对于多种常见老年病的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就其治疗老年性疾病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金晶;董宇翔;李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老年混合痔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老年人混合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4年11月~2006年6月105例Ⅲ、Ⅳ度老年混合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比较PPH手术(治疗组)50例与传统Milligan-Morgon手术(对照组)55例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P<0.05;术后恢复快(首次无痛排便时间提前、换药次数少、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局部表现轻(疼痛、出血、水肿、分泌物等症状体征评分低),P<0.05;术后并发症少(尿潴留、排便功能障碍、院内感染等发生率低),P<0.05.结论 PPH治疗老年混合痔是有效的、安全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邰建东;刘玉石;王广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FKN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信号传导机制及G-蛋白在其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对fractalkine(FKN)诱导单个核细胞合成NF-κB、TNF-α的影响及FKN-CX3CR1可能存在的一条信号传导机制,并研究G-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抗凝血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每份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KN组及百日咳毒素(PTX)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中NF-κB表达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1)FKN诱导组较空白组NF-κB、TNF-α表达明显增多,G-蛋白阻断剂PTX组较FKN组NF-κB、TNF-α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1)FKN-CX3CR1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CX3CR1为G-蛋白偶联受体,FKN与CX3CR1结合以后,可以通过与G-蛋白偶联,启动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

    作者:孙健;李淑梅;郑柳颖;雷明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脱氢表雄酮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氧化应激损伤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干预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分四组:A组(对照组)、B组(50 μmol/L H2O2处理6 h)、C组(50 μmol/L H2O2+1 nmol/L DHEA 处理6 h)和D组(50 μmol/L H2O2+10 nmol/L DHEA处理6 h).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核因子p65(NF-κBp65)核易位情况.结果 B组VSMCNF-κB p65的核易位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而与B组相比,C组和D组VSMC NF-κB p65的核易位阳性率显著降低,其中D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DHEA能显著抑制H2O2引起VSMC NF-κB的激活,这可能是DHEA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之一.

    作者:银孟卓;吴赛珠;阮云军;王辉清;赖文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氯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氯沙坦和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及尿内皮素水平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 39例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19例)和氯沙坦+阿魏酸钠治疗组(20例),正常对照组7例.治疗前后检测两治疗组患者血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尿内皮素、24 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 治疗4 w后,氯沙坦治疗组血、尿内皮素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1),血AngⅡ变化不大.氯沙坦+阿魏酸钠治疗组血内皮素、AngⅡ水平,尿内皮素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氯沙坦+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内皮素水平、血AngⅡ水平,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作者:段建召;赵松;王磊;段惠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康复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规律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志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及实验组(37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等量的运动疗法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膜上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进行运动疗法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24 h平均心率(次/min)分别为75±4.6及70±4.3(P<0.01);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3.5±4.4及56.3±3.6(P<0.05);收缩压(SBp,mmHg)分别为160±4.6及156±4.5(P<0.05),舒张压(DBp,mmHg)分别为92±4.2及88±2.3(P<0.01);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7.3±2.2及22.5±3.1(P<0.05),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6.3±2.4及21.2±2.3(P<0.05);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7.4±4.6及72.3±3.4(P<0.05).结论 规律运动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的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防止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血栓性疾病的形成.

    作者:李玉峰;王士雯;赵玉生;卢才义;薛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前列腺增生的超声普查意义及与职业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的超声普查意义及其与职业的相关性.方法 对1 227名不同职业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应用常规二维超声经腹检查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并对超声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的部分病例行手术切除与病理检查,同时将不同职业人员的前列腺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手术对照显示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的准确率达100%(191/191);高校教授前列腺增生患病率为72.85%(314/413),行政管理人员为64.40%(328/494),农民为45.03%(136/302),三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不同职业的人员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参与运动的人员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明显减低.结论 超声检查诊断前列腺增生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前列腺普查的重要筛选方法;前列腺增生与职业有关,运动可能对减少和延缓前列腺增生有一定影响.

    作者:吴丽足;林礼务;高上达;林学英;林晓东;何以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ICH)的关系.方法 对42例ICH患者和83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其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ICH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TNFα-308基因型在ICH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ICH可能无关联.

    作者:林秋凤;夏武宪;张雁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小板参数与年龄、体重、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年长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血栓疾病危险因素中年龄、血脂、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广州地区10 011名年长者(年龄≥50岁)静脉血的PLT、MPV、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其体重指数,应用SPSS10.0软件分析年龄、血脂、体重指数与PLT和MPV的相关性.结果 PLT与血脂、女性的体重指数为正相关,与年龄为负相关;MPV与体重指数、女性的年龄为正相关,与血脂为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TC对PLT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偏回归系数为0.64.结论 增龄、超重、高血脂(特别是TC异常升高)与PLT和MPV变化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来观察血小板活性的变化.TC异常增多的年长者中存在血小板增多,在降脂治疗时应同时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杨烈;张维森;江朝强;邓丽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SV1-tk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病毒包装及稳定细胞株建立

    目的 构建携带HSV1-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DON-AI-HSV1-tk,包装后产生携带相应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并稳定感染T47D乳腺癌细胞.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HSV1-tk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DON-AI-HSV1-tk,经PCR及BamH I、Sal I双酶切鉴定后与gag-pol和env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共同转染293T包装细胞,产生含有HSV1-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并用其感染T47D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株,命名为tk/T47D.结果 构建了携带HSV1-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DON-AI-HSV1-tk,并通过PCR及BamH I、Sal I双酶切证实.包装产生的逆转录病毒提取病毒基因组后PCR扩增出目的基因HSV1-tk,并成功地建立稳定表达HSV1-tk基因的T47D细胞.结论 成功的构建了含有HSV1-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包装出携带相应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建立稳定表达HSV1-tk基因的乳腺癌T47D细胞株.

    作者:房娜;徐文贵;于津浦;魏枫;马庆杰;高凤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雌激素、apoE与阿尔茨海默病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并成为成人死因的第四位.痴呆是由诸多病因导致的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全面减退的后天获得性综合征.临床早期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较患者先前的水平明显下降,晚期出现精神活动、情感和人格障碍.在痴呆患者中50%~60%是阿尔茨海默病(AD),因而AD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发现雌激素和apoE与其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雌激素和apoE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贾晓静;贾少杰;张昱;李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结肠癌病人外周血CK-20 mRNA表达与癌组织中nm23-H1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CK-20 mRNA表达情况,以及与nm23-H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方法(RT-PCR),以CK-20 mRNA为靶基因,检测了结肠癌病人48例,结肠良性疾病组病人20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结肠癌病人术后肿瘤标本中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肠良性疾病组(20例),术前术后CK-20 mRNA表达均为阴性.结肠癌组(48例)术前CK-20 mRNA阳性率25%(12/48),术后阳性率41%(20/48),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5).nm23-H1在CK-20 mRNA表达阳性病例中表达率为15%(3/20),在CK-20 mmRNA表达阴性病例中,阳性率为64%(18/25),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结肠癌病人(B期、C期)术前有部分病人血中CK-20 mRNA表达阳性,说明血中有游离癌细胞.术后阳性率明显升高,说明术中牵拉、刺激、挤压,可能增加癌细胞扩散的可能性.nm23-H1的表达与血中CK-20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乔士兴;郭立娟;郭春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秦皮提取物对实验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研究秦皮提取物对实验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并对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薄层层析硅胶法分离纯化秦皮,得到秦皮提取物,采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设立脂肪肝模型组,正常饮食对照组和秦皮实验组,进行灌胃治疗.进而对肝细胞分泌型TG和ApoB以及肝细胞微粒体腔VLDL中TG和Apo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秦皮提取物组大鼠肝分泌型TG和ApoB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秦皮提取物组大鼠肝细胞微粒体腔VLDL中TG和ApoB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秦皮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ApoB的生成及转运有关.

    作者:杨宗辉;魏征人;尹建元;颜炜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鼠海马结构胆碱能纤维的增龄性改变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海马结构(CA3、CA1区及齿状回)胆碱能纤维的增龄性改变.方法 选用雌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青年(3~5月龄)组、老龄(27月龄)组.应用酶细胞化学乙酰胆碱酯酶(AchE)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海马结构CA3、CA1区及齿状回3个亚区的AChE阳性纤维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 老龄组大鼠海马结构CA3、CA1区及齿状回胆碱能纤维密度与青年组比较分别减少了61.5%、49.1%和64.8%(P<0.01);结论 老龄大鼠海马结构CA3、CA1区及齿状回3个亚区的胆碱能纤维比青年组明显减少.提示老龄大鼠海马结构3个亚区的胆碱能纤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作者:马萍;高杰;尹元琴;王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卒中单元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有所下降,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有提高,但是脑卒中的致残率仍无显著下降.因此防止和减少卒中的致残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卒中单元超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是防止、减少致残的有效手段,在脑卒中治疗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国家积极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已取得了显著效果.而我国护理训练正在探讨和开展此课题研究.目前卒中单元早期肢体康复护理重要性尚未被充分认识,为此就卒中单元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的有关方面作一论述.

    作者:王辉;王艳玲;王俊蕾;李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研究

    糖尿病(DM)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全面有效地控制DM并非依靠药物所能达到,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目前DM健康教育缺乏计划性、连续性,为有效合理地利用护理资源,一种健康的教育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已经展现出卓越的优点.我院对初次住院DM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月欣;孙素娟;田溢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