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氟尿嘧啶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和外用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疗效观察

张文光;李艳秋

关键词:尖锐湿疣, CO2激光, 5-氟尿嘧啶, α-干扰素
摘要:尖锐湿疣(CA)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近年来发病率及治疗后复发率均较高.我们应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5-氟尿嘧啶联合重组人α-干扰素局部注射及局部外涂治疗CA,取得较好效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剂量辐射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适应性反应的信号传导机制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LDR)是否可以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发生适应性反应以及相关的信号传导的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人MSC进行培养,待其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后,将其分成分别假照组、单纯D2和D1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根据照射剂量和时间间隔不同又继续分成25、75、200 mGy照射4、24、48 h后接受高剂量2.0 Gy照射共9组.高剂量照射后4 h进行细胞计数、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确定细胞发生适应性反应的佳剂量和时间间隔后,应用75 mGy照射24 h后接受2.0 Gy照射并免疫印迹法检测p-P38MAPK、总P38MAPK、P53、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LDR确实可以诱导MSC发生适应性反应,表现在预先进行LDR后可以使大剂量照射后发生细胞凋亡的百分率下降,且其佳剂量和时间间隔为D1是75mGy,照射24 h后接受2.0 Gy照射发生适应性反应明显,与单纯D2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53、P2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P38MAPK表达增加(P<0.05),而总P38MAPK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LDR可以诱导MSC发生适应性反应,佳剂量和时间间隔为D1是75 mGy,照射24 h后接受2.0 Gy照射发生适应性反应明显,其发生适应性反应是通过P38MAPK途径介导的,并与P53和P21的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徐晓华;李薇;王冠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网球运动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人体的免疫系统随着增龄发生生理性衰退变化,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机体免疫机能 [1].本试验通过观察老年人在1年的网球运动前后体内淋巴系统的变化,旨在了解网球运动改善老年人免疫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作者:杨海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检测及与临床分期的相关分析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分析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 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146例HCC患者血清VEGF含量,分析VEGF对HCC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HCC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VEGF水平(P<0.01).HCC患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HCC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TNM 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结论 血清VEGF测定可作为诊断HCC和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作者:侯振江;周秀艳;王秀文;张丽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患者磁共振影像学变化30例回顾性分析

    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与卒中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尤以颈内动脉起始部的狭窄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因素[1].我们对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的30例颈内动脉系统闭塞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及其与脑血管闭塞的关系做一探讨.

    作者:周丽红;张凤霞;王嗣欣;赵亮;胡亚军;高燕军;米艳娟;陈启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静脉注射利喜定(乌拉地尔)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利喜定(乌拉地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选择CHF患者30例,给予利喜定静脉注射,用药前后测定患者心率(HR)、血压(B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血量(CO)、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及心排指数(CI),并观察CHF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6例用药后出现MPAP、PCWP、SVR、PVR降低(P<0.01),CI增加(P<0.05),HR、BP无明显变化,CHF的临床症状改善,4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6.7%.无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出现,副作用小.结论 利喜定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血流动力学与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是治疗CHF的一种理想药物.

    作者:宋兆峰;陈东育;陈卫东;季晓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腰-硬联合麻醉(CSEA)兼有腰麻(SA)起效快、阻滞完全、用药量小和硬膜外麻醉(EA)麻醉时间灵活、便于术后镇痛等特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但老年人循环储备功能降低、心血管调节能力较差,易发生明显低血压,故用于老年患者仍有顾虑.

    作者:徐鹏;王亚军;肖毓研;蔡雪峰;陈星;吴又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梅毒血清学阳性感染者218例调查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梅毒患病率有所提高,但分析报道中有关梅毒监测对象多为主动检测资料,且阳性患者年龄区间报道均在性活跃年龄.近年来随着医院对被动人群进行输血前梅毒抗体筛查,使得大量隐形梅毒感染人群暴露.

    作者:吉飞跃;钱开成;崔益祥;蒋雪晴;冒萍;林筱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下不同年龄患者喉罩插入时血压心率的变化

    目的 比较成年和老年患者行丙泊酚效应室靶控输注(TCI)时,在双管型喉罩(PLMA)插入和拔出操作期间血压、心率的差异.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6例,ASAⅠ~Ⅱ级,分为成年组(21~64岁)和老年组(65~84岁),各18例.设定丙泊酚TCI效应室浓度(Ce)为2 μg/ml,同时顺序给予舒芬太尼0.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静脉诱导,阿曲库铵给药3 min后插入PLMA.术毕停止丙泊酚TCI,在注射泵屏幕显示Ce为1.5μg/ml时拔出PLMA.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停用丙泊酚后患者镇静/警觉评分达4分所需的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阿曲库铵给药后2 min(T1)、插罩后即刻(T2)、插罩后3 min(T3)、气腹后15 min(T4)、拔罩前即刻(T5)、拔罩后即刻(T6)、拔罩后3 min(T7)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成年组意识消失时间较老年组长,术后成年组镇静/警觉评分达4分所需的时间较老年组短.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两组间各观察时点的MAP、HR以及组内T1~3、T5~7的MAP、H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组内在T1~3的MAP和HR较T0明显下降,降幅20%左右.结论 丙泊酚效应室TCI在Ce分别为2 μg/ml或1.5 μg/ml时插入或拔出PLMA,成年或老年患者的MAP和HR均平稳,该给药方法对不同年龄患者均安全有效.

    作者:叶靖;董庆龙;欧阳葆怡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观察及护理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

    作者:齐加欣;马学萍;黄俊荣;马婷婷;鲁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生存蛋白和半胱天冬酶-8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生存蛋白(survivin,Surv)和半胱天冬酶8(caspase8,Casp8)在肝细胞癌(HCC)(肝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肝癌、42例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和Casp8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在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在癌旁组织和H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4%和78.6%,二者差异显著(P<0.01).阳性表达细胞表现为细胞质内有棕黄色颗粒,核内无表达;Casp8在正常肝组织中、癌旁组织和H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1.7%、85.7%、57.14%,其中HCC与前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比较无差异(P>0.05).阳性表达细胞表现为细胞质内有棕黄色颗粒;二者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转移密切相关.组织学分级越低以及有肝内外转移或转移倾向者,Surv表达率越高(P<0.05),而Casp8表达率越低(P<0.05).结论 Surv在HCC中稳定高效表达,可通过抑制Casp8活性而抑制细胞凋亡;Surv高表达和Casp8低表达可作为HCC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

    作者:刘亚辉;刘亚民;谭岩;刘永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发病率较高,诊断上常与甲状腺内其他结节或占位性病变混淆.本文通过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朴雪松;王春柳;吴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病房营养不良状况分析

    一些研究表明[1~3],住院老年病人中营养不良患病率高达40%~60%.老年人免疫系统处于减退阶段,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低下或缺陷,往往形成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加重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

    作者:李娟;李曙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内皮素、降钙素相关基因肽病理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组织和血浆中内皮素(ET)、降钙互相关基因肽(CGRP)在脑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中的病理机制.方法 成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按时间随机再分为30 min,1、2、6、12、24、48、72 h,5、7、14 d 11个时间点,每组6只.采用改良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致MODS模型,同时记录三组各个时相点的全身症状、生命体征,检测外周血WBC、血糖、肝功和肾功,并在各个时相点同步动态测定脑组织和血浆中ET、CGRP的水平.结果 1.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手术组体温升高、脉搏、心率增快,WBC、ALT、AST、BUN、Cr、BS升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发生率为100%,MODS的发生率为57.1%,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无一例发生.2.局灶缺血发生MODS大鼠30 min时ET无明显变化,从1 h起ET升高,2 h时达高峰; CGRP在各个时间点均降低,各个时相点脑组织和血浆中ET、CGRP水平均呈负相关;与未发生MODS大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和血浆ET升高和CGRP降低是SIRS和MODS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麻琳;江文静;郭洪志;杜滨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青光眼和老年性白内障两者有密切关系,青光眼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可加重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可继发青光眼,如果一眼兼患两病,诊治难度及致盲率均增加,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日臻完善,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并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郭崇丽;杜明;闫文艳;武国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

    老年人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漏诊.本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杨迎艳;张卓;吴仁昌;王金芝;赵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电针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显示,卒中后1年内,抑郁的累计发病率约为40%[1].对近年来相关资料的荟萃分析显示,抗抑郁药物虽然能降低抑郁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减少抑郁患者的患病率,而且单纯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的提高[2].

    作者:江红;张苏明;史庭慧;温新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模拟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蠕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正常与雄性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骨的流变特性,为研究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提供流变学指标.方法 选用290~300 g、10个月龄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骨质疏松模型组10只.模型组大鼠于0 w摘除睾丸,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饲养14 w,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大鼠股骨进行蠕变实验.结果 正常组大鼠股骨7 200 s蠕变量为0.27%,模型组大鼠7 200 s蠕变量为0.15%.结论 骨质疏松模型组的骨蠕变量显著降低.

    作者:王成学;谷贵山;胡春明;陈塑寰;马洪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多基因寡核苷酸芯片在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标本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k-ras、p16、DPC4、p53基因寡核苷酸芯片对胰腺癌基因突变/缺失的检测系统并评估胰腺癌组织及胰腺良性疾病标本中多基因突变/缺失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双重或单独不对称PCR扩增16例胰腺癌组织及8例胰腺良性疾病标本中的目的 DNA.扩增产物加杂交液后与芯片进行杂交、清洗、扫描.结果 16例胰腺癌组织中12例可见k-ras突变,p16、DPC4、p53基因改变分别是7例.14例标本存在至少1个基因改变,其中5例标本存在1个基因改变,2例标本同时2个基因改变,4例标本存在同时3个基因改变,3例标本存在同时4个基因改变.8例胰腺良性疾病中只有3例显示k-ras、p16、p53、DPC4突变.结论 多基因芯片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快速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可同时检测胰腺癌k-ras、p16、DPC4和p53多个热点突变基因,可以高效地应用于胰腺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郭树彬;杨红;伍东升;陆星华;钱家鸣;刘军波;王升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白塞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反复口腔黏膜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病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炎性系统性血管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可广泛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中枢神经和肺脏等器官或系统.

    作者:王少东;张杏泉;许宝华;夏欣一;聂时南;孙海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衰老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又称为老年性白内障,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有关化学成分、含量和代谢都发生了改变,使晶状体逐渐老化,透明度降低,终导致本病的发生.笔者就新近资料对衰老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白石明;周丹;张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