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帕金森病体感诱发电位的高频振荡成份观察

黄华品;车春晖;陈圣根;刘昌云;郑安;庄晓芸;江芳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 频振荡成份, 帕金森病
摘要: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LSEP)高频振荡成份(HFOs)在早期帕金森病(PD)中的异常表现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 在48例诊断明确的PD病人和4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自愿者中,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HFOs的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常规体感诱发电位成份和HFOs各指标的差异;比较常规体感诱发电位成份和HFOs的异常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HFOs的数量减少,时程变短,两组之间HFOs数量和时程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而幅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LSEP高频振荡成份的异常率明显比常规成份的异常率高.结论 在PD病人中,SLSEP的HFOs可能出现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HFOs数量变少,时程变短,这种异常对临床诊断和HFOs的起源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梅毒血清学阳性感染者218例调查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梅毒患病率有所提高,但分析报道中有关梅毒监测对象多为主动检测资料,且阳性患者年龄区间报道均在性活跃年龄.近年来随着医院对被动人群进行输血前梅毒抗体筛查,使得大量隐形梅毒感染人群暴露.

    作者:吉飞跃;钱开成;崔益祥;蒋雪晴;冒萍;林筱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36眼临床分析

    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是初学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白内障超声乳化过程中的不同手术阶段,有学者曾报道发生率4.0%~28.8% [1,2].

    作者:彭伟敬;曾存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多基因寡核苷酸芯片在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标本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k-ras、p16、DPC4、p53基因寡核苷酸芯片对胰腺癌基因突变/缺失的检测系统并评估胰腺癌组织及胰腺良性疾病标本中多基因突变/缺失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双重或单独不对称PCR扩增16例胰腺癌组织及8例胰腺良性疾病标本中的目的 DNA.扩增产物加杂交液后与芯片进行杂交、清洗、扫描.结果 16例胰腺癌组织中12例可见k-ras突变,p16、DPC4、p53基因改变分别是7例.14例标本存在至少1个基因改变,其中5例标本存在1个基因改变,2例标本同时2个基因改变,4例标本存在同时3个基因改变,3例标本存在同时4个基因改变.8例胰腺良性疾病中只有3例显示k-ras、p16、p53、DPC4突变.结论 多基因芯片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快速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可同时检测胰腺癌k-ras、p16、DPC4和p53多个热点突变基因,可以高效地应用于胰腺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郭树彬;杨红;伍东升;陆星华;钱家鸣;刘军波;王升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网球运动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人体的免疫系统随着增龄发生生理性衰退变化,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机体免疫机能 [1].本试验通过观察老年人在1年的网球运动前后体内淋巴系统的变化,旨在了解网球运动改善老年人免疫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作者:杨海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

    老年人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漏诊.本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杨迎艳;张卓;吴仁昌;王金芝;赵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法筛选大鼠脑缺血相关蛋白

    目的 鉴定局灶性脑缺血相关蛋白并筛选早期神经保护蛋白.方法 应用先进的差异蛋白质组学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 DIGE)技术,比较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6 h病灶侧大脑皮层和正常大鼠相应部位蛋白质变化;采用DeCyder-DIA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选择两组间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R>1.4的蛋白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结果 脑缺血6 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3个蛋白点符合统计学要求;经质谱分析仅鉴定出一个缺血组明显减少的蛋白点为α-微管蛋白.结论 作为结构蛋白之一的α-微管蛋白在脑缺血早期即发生明显变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相关蛋白.

    作者:马学玲;刘亢丁;江新梅;文佳媚;李桂玉;李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检测及与临床分期的相关分析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分析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 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146例HCC患者血清VEGF含量,分析VEGF对HCC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HCC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VEGF水平(P<0.01).HCC患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HCC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TNM 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结论 血清VEGF测定可作为诊断HCC和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作者:侯振江;周秀艳;王秀文;张丽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补肾中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补肾中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灌服蒸馏水的兔血清为对照,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并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中药的兔血清,收集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发生率,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ox-LDL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升高MDA的含量,促进内皮细胞凋亡,透射电镜显示内皮细胞内线粒体肿胀明显.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中药的兔血清,则 NO水平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内皮细胞凋亡率下降(P< 0.01),同时内皮细胞内线粒体变化趋于正常;而灌服蒸馏水的兔血清则无此作用.结论 补肾中药血清对于ox-LDL造成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郝群;梁元姣;吴元赭;李大金;周跃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醋酸强的松龙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老年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观察

    对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以往临床通常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治疗,口服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但对这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尚不理想,同时因价格较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障碍和经济负担.

    作者:张成君;王飞宇;张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雾化吸入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长期雾化吸入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对COPD大鼠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结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1)、COPD模型组(n=6)、吸入组(n=7).对模型组和吸入组以熏烟、寒冷刺激4 w,结合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的多因素刺激制作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吸入组雾化吸入ISMN,每日一次,每次10 min,共吸3 w.检测右心室肥厚,测定肺系数、肺湿重/肺干重、肺含水率,观测肺血管显微及肺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动脉人类尾加压素Ⅱ(hUII)的表达.结果 COPD组大鼠右心室 /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值[RV/(LV+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COPD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P<0.01),中、小型肺肌型动脉相对厚度(RMT)和中膜面积(RMA)增加,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UII表达明显增强.吸入组大鼠 RV/(LV+S)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COP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吸入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改善,肺血管重建缓解,小型肺肌型动脉RMT及小型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UⅡ减少.结论 长期雾化吸入ISMN可缓解COPD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的重建,其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hUⅡ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参与肺血管的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调节.

    作者:张骅;刘琨;张民;王磊;徐鹏;董明驹;吴明华;李泽;张鲲;王业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白塞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反复口腔黏膜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病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炎性系统性血管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可广泛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中枢神经和肺脏等器官或系统.

    作者:王少东;张杏泉;许宝华;夏欣一;聂时南;孙海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病房营养不良状况分析

    一些研究表明[1~3],住院老年病人中营养不良患病率高达40%~60%.老年人免疫系统处于减退阶段,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低下或缺陷,往往形成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加重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

    作者:李娟;李曙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电针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显示,卒中后1年内,抑郁的累计发病率约为40%[1].对近年来相关资料的荟萃分析显示,抗抑郁药物虽然能降低抑郁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减少抑郁患者的患病率,而且单纯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的提高[2].

    作者:江红;张苏明;史庭慧;温新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牛磺酸对老年雄性大鼠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牛磺酸和β-丙氨酸对老年雄性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牛磺酸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通过在老年雄性大鼠(18月龄)饮水中添加牛磺酸和β-丙氨酸(牛磺酸转运抑制剂)30 d,测定牛磺酸对老年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活性/含量.结果 牛磺酸和β-丙氨酸对老年大鼠NOS活力和NO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牛磺酸能显著提高老年雄性大鼠T-AOC、CAT和GSH-Px活力以及GSH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而β-丙氨酸可显著降低老年雄性大鼠T-AOC、SOD和CAT活力以及GSH含量,极显著提高MDA含量.结论 牛磺酸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和抗氧化功能,减轻自由基的损伤效应,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从而起到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杨建成;冯颖;吕秋凤;胡建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腰-硬联合麻醉(CSEA)兼有腰麻(SA)起效快、阻滞完全、用药量小和硬膜外麻醉(EA)麻醉时间灵活、便于术后镇痛等特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但老年人循环储备功能降低、心血管调节能力较差,易发生明显低血压,故用于老年患者仍有顾虑.

    作者:徐鹏;王亚军;肖毓研;蔡雪峰;陈星;吴又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模拟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蠕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正常与雄性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骨的流变特性,为研究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提供流变学指标.方法 选用290~300 g、10个月龄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骨质疏松模型组10只.模型组大鼠于0 w摘除睾丸,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饲养14 w,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大鼠股骨进行蠕变实验.结果 正常组大鼠股骨7 200 s蠕变量为0.27%,模型组大鼠7 200 s蠕变量为0.15%.结论 骨质疏松模型组的骨蠕变量显著降低.

    作者:王成学;谷贵山;胡春明;陈塑寰;马洪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9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但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易误诊.本文对9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性肺心病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作者:黄筱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衰老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又称为老年性白内障,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有关化学成分、含量和代谢都发生了改变,使晶状体逐渐老化,透明度降低,终导致本病的发生.笔者就新近资料对衰老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白石明;周丹;张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下不同年龄患者喉罩插入时血压心率的变化

    目的 比较成年和老年患者行丙泊酚效应室靶控输注(TCI)时,在双管型喉罩(PLMA)插入和拔出操作期间血压、心率的差异.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6例,ASAⅠ~Ⅱ级,分为成年组(21~64岁)和老年组(65~84岁),各18例.设定丙泊酚TCI效应室浓度(Ce)为2 μg/ml,同时顺序给予舒芬太尼0.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静脉诱导,阿曲库铵给药3 min后插入PLMA.术毕停止丙泊酚TCI,在注射泵屏幕显示Ce为1.5μg/ml时拔出PLMA.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停用丙泊酚后患者镇静/警觉评分达4分所需的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阿曲库铵给药后2 min(T1)、插罩后即刻(T2)、插罩后3 min(T3)、气腹后15 min(T4)、拔罩前即刻(T5)、拔罩后即刻(T6)、拔罩后3 min(T7)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成年组意识消失时间较老年组长,术后成年组镇静/警觉评分达4分所需的时间较老年组短.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两组间各观察时点的MAP、HR以及组内T1~3、T5~7的MAP、H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组内在T1~3的MAP和HR较T0明显下降,降幅20%左右.结论 丙泊酚效应室TCI在Ce分别为2 μg/ml或1.5 μg/ml时插入或拔出PLMA,成年或老年患者的MAP和HR均平稳,该给药方法对不同年龄患者均安全有效.

    作者:叶靖;董庆龙;欧阳葆怡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观察及护理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

    作者:齐加欣;马学萍;黄俊荣;马婷婷;鲁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