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氧化损伤的研究

姚乐申;李燕;陈赟;戴玉田

关键词:糖尿病, 阴茎海绵组织, 氧化损伤, 大鼠
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氧化损伤变化以及应用胰岛素对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氧化损伤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老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n=10)为对照组;B组(n=12)为糖尿病无干预组;C组(n=13)为糖尿病胰岛素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STZ法制作糖尿病模型并进行筛选. 8 w后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进行组织匀浆,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用RT-PCR法检测胞外型SOD基因(SODEX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的SOD活性显著下降,MDA、NO含量均显著升高, SODEX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的MDA、NO含量均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SODEX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糖尿病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自由基代谢明显障碍,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同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而控制血糖能部分抑制氧化损伤.提示氧化损伤可能在糖尿病性E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为糖尿病性E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真胰岛素、C肽水平及替米沙坦的干预作用

    目的 通过对老年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血清真胰岛素、C肽、血糖的观察,探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R)与老年高血压的关系,以及替米沙坦干预的影响.方法 测定20例非肥胖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NHT组),15例肥胖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OHT组)及2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真胰岛素、C肽、血脂、血尿酸和IR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血压病患者予以替米沙坦(80 mg,1次/d口服)治疗,4 w后复查,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的3组患者年龄、性别、空腹血糖状况相匹配.OHT组和NHT组血清真胰岛素、C肽水平及IR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病患者经替米沙坦治疗后血压、真胰岛素、C肽水平及HOMA-IR和HOMA-islet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肥胖者,存在IR、高胰岛素血症及代偿性胰岛β细胞功能增高.替米沙坦除了具有强效降低血压的作用外,还具有改善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作者:付军;冷吉燕;纪莉;刘补尚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雌激素受体的基因结构、组织分布及表达量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属于和小分子疏水配体结合的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蛋白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包括ERα、ERβ两种亚型,位于胞浆和胞核内,胞浆内的ER具有运载雌激素的作用,胞核内的ER具有转录因子的作用.

    作者:蔡晶;曹治云;杜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微粒化非诺贝特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高甘油三酯血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压的影响

    本文应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进行12个月治疗,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腊中层厚度和血压影响.

    作者:张佩生;梁雪;张琳郁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氧化损伤的研究

    目的 观察糖尿病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氧化损伤变化以及应用胰岛素对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氧化损伤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老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n=10)为对照组;B组(n=12)为糖尿病无干预组;C组(n=13)为糖尿病胰岛素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STZ法制作糖尿病模型并进行筛选. 8 w后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进行组织匀浆,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用RT-PCR法检测胞外型SOD基因(SODEX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的SOD活性显著下降,MDA、NO含量均显著升高, SODEX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的MDA、NO含量均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SODEX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糖尿病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自由基代谢明显障碍,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同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而控制血糖能部分抑制氧化损伤.提示氧化损伤可能在糖尿病性E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为糖尿病性E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姚乐申;李燕;陈赟;戴玉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老年患者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抗胆碱药物作为术前用药,以减少腺体分泌.以往常用阿托品,但由于其对M受体无选择作用,用后使患者心率加快,尤其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系统有疾病的患者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是新型具有选择性的抗胆碱能药物,对中枢和外周均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而对心肌M2受体无明显的作用.本研究比较了长托宁和阿托品用作老年患者术前药的临床效果,为长托宁在老年患者的术前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马宇;张效斌;罗晓华;刘健;张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不明病因感染性疾病DNA病毒性病原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不明病因感染性疾病DNA病毒性病原的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DNaseI-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技术,将患者血清过滤后,经DNase I处理去除血清中内源DNA.Csp6.I酶切病原DNA,加接头分子,并以接头分子为引物非特异扩增病原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DNaseI处理血清中内源DNA不会降解病毒DNA;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血清中外源DNA得到多个DNA片段;将所有PCR产物测序,序列与已知病原D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应用DNaseI处理及非序列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方法可以检测DNA病毒性病原.

    作者:王火生;张红梅;李晓娟;王敏;徐六妹;陈玉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缺血性结肠炎内镜及临床特点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引起肠壁缺血时,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临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随着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出现相关病例报道[1,2].本文回顾分析7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旨在提高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水平.

    作者:杨秀兰;史维;吴立平;农春燕;孙晓滨;袁德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老年颌面肿瘤手术全麻恢复期并发症的处理

    老年患者颌面部手术后多见的危险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二氧化碳蓄积,常危及生命.早期的预防、及时的发现与纠正,完全可以达到麻醉恢复期的满意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100例颌面部手术后患者出现异常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对比分析,以探讨老年人全麻恢复期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王淑梅;王丽萍;杨华;李彤;李淑娟;周舒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转换术的麻醉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要求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逐年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病全日益增多.由于高龄病人生理改变及伴随的慢性基础疾病较多,往往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的风险.本文对我院2003~2006年80岁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资料进行分析,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继艳;郭继华;梁显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脂肪酸结合蛋白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组小分子的细胞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 000,存在于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胞浆中,表现为9种不同的亚型[1].组织损伤后,细胞蛋白质会从血浆中释放出来.

    作者:郭秋华;何小维;黄强;彭运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猝死.其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斑块破裂,此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可能在AC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急性时相反应物CRP是ACS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对其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1].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ACS中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作者:郭雪娅;余静;赵锋;胡浩;常鹏;李秀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阿尔茨海默病线粒体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也是老年性痴呆的一种主要类型[1~3].AD患者在出现神经元丢失、认知功能明显减退等临床病理症状之前,海马和大脑顶颞叶皮层的糖代谢出现异常,氧化磷酸化系统已遭到破坏[4].

    作者:左佳佳;孙伟;李光武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苯那普利联合洛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97例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关于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ⅡRA) 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报道较多,但是对于二者联合应用治疗的报道不多.

    作者:李金环;李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甲状腺结节钙化457例临床分析

    钙化是甲状腺疾病演变的一种临床表现,良、恶性肿瘤均可出现钙化灶.在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疾病术前常规行B超、CT、MRI、核素扫描等检查以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但常常忽略了在这些检查中发现的甲状腺结节钙化不同类型与判断肿瘤良、恶性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457例甲状腺结节术前检查中判定的钙化类型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来评估甲状腺结节钙化的不同类型对判定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意义,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疾病的初步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刘万军;王小科;韩喜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辽宁农村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调查

    目的 调查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阜新农村≥65 岁的1 637 名老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1997年ADA建议,对空腹血糖(FPG)进行分类及统计分析. 结果 ①空腹血糖异常(IFG)总患病率为10.0%,糖尿病(DM)总患病率为12.4%.IFG及DM的患病率均为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②不同血压级别中,IFG和DM的患病率相近.③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IFG患病率为8.5%,虽低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但差异不显著;DM患病率为15.8%,明显高于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人群为IFG及DM的高发人群,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DM患病率升高更为明显.

    作者:李佳进;孙兆青;郑黎强;张心刚;刘双双;许长禄;孙英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58例疗效观察

    笔者近年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58例,以Fugl-Meryer功能评价表测评疗效.

    作者:孙宏丽;郭辰阳;王志辉;陈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的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脑梗死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158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及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 (1)本组中51例存在颅外血管狭窄(颈动脉颅外段36例,椎动脉起始部15例);78例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狭窄动脉共181条,其中大脑中动脉81条、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48条、大脑前动脉22条、大脑后动脉21条、颈内动脉虹吸段9条).(2)116例患者的颅外血管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共374个斑块形成(稳定斑块212个,不稳定斑块162个).结论 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动脉发生率高;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发生率高;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秋惠;刘彩霞;李彤;张海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edaravone)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国内外均有报道,其对脑缺血时神经细胞膜所产生的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从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保护脑组织尽可能少受各种代谢毒物的损害[1,2].我科为此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余莉;杨力辉;刘艳华;王蕾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枸杞多糖对衰老大鼠蛋白质氧化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衰老大鼠蛋白质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 大鼠40只,随机分为衰老模型组、枸杞多糖大剂量组(100 mg/kg)、中剂量组(50 mg/kg)、小剂量组(10 mg/kg),每组10只.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谷胱甘肽(GSH)、羰基蛋白的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结果 LBP可明显降低羰基蛋白含量(P<0.01,P<0.05),增加GSH含量和增强GST活性(P<0.01).结论 LBP通过降低蛋白质氧化损伤而发挥抗衰老的作用.

    作者:李晶;欧芹;孙洁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腹部急诊手术31例诊治体会

    根据我科31例≥70岁老年人腹部急诊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老年人腹部急诊手术的临床症状及其特点.

    作者:刘瑞江;田晓丰;田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