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蘑多糖不同组分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SOD、MDA的影响

李晓林;孙国光;马岩

关键词:黄蘑多糖, 致衰老小鼠, SOD, MDA
摘要:目的探讨黄蘑多糖不同组分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用D-半乳糖(D-gal)诱导致衰老模型小鼠,以碱溶性黄蘑多糖(多糖Fb-2b),水溶性黄蘑多糖(多糖Fw-2b)灌胃,6w后分别检测SOD活力和MDA含量变化.结果多糖Fb-2b能够明显提高D-gal致衰老小鼠血清、肝中SOD活力,脑中此作用不明显.同时,多糖Fb-2b能够明显降低D-gal致衰老小鼠血清、脑、肝中MDA含量,而多糖Fw-2b以上作用不明显.结论黄蘑多糖Fb-2b有明显抗衰老作用,不同组分的多糖抗衰老作用有显著差异.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癌的诊治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病理类型、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手术疗效的随访结果,以提高对老年结节性甲状腺肿恶变可能的认识.方法选取老年人结节性甲状腺肿恶变患者68例,就其病理类型、术前检查结果及手术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同期老年甲状腺癌68例中,多结节伴癌变20例,占29.4%,其中乳头状癌14例,滤泡癌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66个月,未发现甲状腺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老年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甲状腺癌者,以乳头状癌多见,全部与良性结节并存.术前B超检查结合术冰冻切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毅克;雷建;黄炯强;胡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DECGF特异性RNA抑制片段对膀胱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膀胱癌t24细胞株PDECGF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抑制的作用.方法体外合成特异针对人PDECGF基因的siRNA;荧光标记法标记PDECGF siRNA;转入t24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的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siRNA对PDECGF表达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生长增殖抑制作用;Boyden小室法检测siRNA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siRNA转染组PDEC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siRNA转染组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而增高.siRNA转染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结论siRNA能特异有效下调PDECGF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

    作者:金宁;孔祥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对-α Fas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α(anti-TNF-mAb-α)对持续缺血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心肌细胞Fas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白鼠随机分为7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以活结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分别造成阻断冠脉血流和再灌注.以S-P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as基因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anti-TNF-mAb-α预处理组与持续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比较,Fas基因蛋白与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anti-TNF-mAb-α预处理能下调Fas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

    作者:贾清华;张万义;李小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腔镜膀胱黏膜下层一次性药物注射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我们对膀胱癌电切术(TURBt)后或膀胱肿瘤注射液治疗后应用丝裂霉素C行腔内膀胱黏膜下层一次性注射预防肿瘤复发,疗效满意.

    作者:朱明达;关云哲;崔桂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RAd-ODC/Ex3as对肺癌A-549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rAd-ODC/Ex3as对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基因GFP测定病毒感染效率,采用MTT法观察rAd-ODC/Ez3as对肺癌细胞A-549生长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rAd-ODC/Ex3as对鸟氨酸脱羧酶(OD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当MOI为50时,腺病毒感染A-549细胞的效率约为75%;Western Blot证实rAd-ODC/Ex3as可抑制ODC基因的表达;rAd-ODC/Ex3as以20MOI感染肺癌A-549细胞可明显抑制其生长增殖.结论rAd-ODC/Ex3as在体外能有效地干扰ODC基因的表达,并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有望成为治疗肺癌的基因药物.

    作者:李林;田辉;刘贤锡;张岩;张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人膳食营养及头发矿物质含量与BMD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人膳食营养素及头发矿物质含量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470例60岁以上城市(205例)和农村(265例)老人,检测BMD与发中Zn、Cu、Fe、Ca水平,并进行3 d膳食回顾调查.结果老年人BMD农村低于城市,女性低于男性(P<0.01),农村老人膳食蛋白质、维生素、Ca摄入量以及发中Ca、Zn含量均低于城市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人膳食中大豆蛋白质、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E及Ca、Zn摄入量及发中Ca、Zn与BMD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膳食蛋白质、维生素、Ca、Zn与BMD存在一定的关系,膳食大豆蛋白、Ca、Zn等摄入量不足可导致BMD降低.

    作者:李万里;田玉慧;宋笑飞;马敬;沈关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益脑通脉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症50例疗效观察

    作者采用自拟中药益脑通脉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病人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高影;李有田;郑学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克痢痧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的作用

    人们试图寻找有效的消除剂,把耐药质粒(R质粒)从宿主菌株中消除掉,使其重新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1~3],复方中成药克痢痧用于治疗腹泻与细菌性痢疾,本实验以克痢痧作为R质粒消除剂,研究其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并与传统R质粒消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盐酸小檗碱作对比研究.

    作者:边保华;林平;汪旭明;包兆胜;项昌富;朱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4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影像学研究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表现,但近年来其诊断上存在泛化倾向.为提高对SAE的认识,我们结合文献,对40例SAE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邢影;徐忠信;刘松岩;邬英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侧颈内动脉闭塞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原因为颅内动脉瘤、中脑周围的良性出血、动静脉畸形、血液病、颅内肿瘤等.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SAH病因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致SAH的病因报道逐渐增多.临床上对SAH不同病因的处理使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同的转归,故对SAH的病因判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的SAH报道较为少见,本文分析我们收治的6例颈内动脉闭塞而致SA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作者:刘恒方;杨期东;苗旺;黄晓松;李振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纳洛酮配合高压氧治疗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配合高压氧治疗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CO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35例)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33例)加用纳洛酮和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0%和77.1%,昏迷时间分别为(20.53±6.45)h和(26.17±7.56)h,发生迟发性脑病例数分别为0例和6例,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配合高压氧治疗老年人急性C0中毒能明显提高有效率,缩短昏迷时间,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海;袁莉;杨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周围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方法测定37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1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AML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925.71±363.6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5.62±34.63)ng/L(P<0.001),VEGF水平高的AML患者与VEGF水平低的AML患者比较其CR率低、CR平均持续时间短(P<0.01).结论VEGF与老年AML发病关系密切,血清VEGF水平的高低可预测老年AML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李丽珍;胡志敏;赵川莉;魏军民;宋强;郭成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与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对比研究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排除量随血糖升高而升高,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的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既往多报道单一药物控制血糖对DN的影响.本研究观察早期DN的老年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前后的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Uβ2-MGER)的差异.

    作者:吴大方;闫自强;周岩;李洁;刘秦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和鉴定方法

    目的探讨理想的成骨细胞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同时采用多次胶原酶消化法及骨片贴附法获得成骨细胞,应用Gomori改良钙钴法和在此基础上苏木精复染法做成骨细胞鉴定,通过做成骨细胞动态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鉴定,比较不同细胞培养法和鉴定法.结果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获得的成骨细胞数量更多,纯度更高,密度更均匀一致,多数细胞处于同一个生长周期;在改良钙钴法基础上做苏木精复染,成骨细胞结构更清楚,棕黑色颗粒分布位置更清晰可见,和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更显著.结论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获得的成骨样细胞更适于做体外实验研究模型;采用苏木精复染法做成骨细胞鉴定更有效.

    作者:胡静;郑洪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突触可塑性的调节及生理学功能研究进展

    目前认为大脑是可塑的,并利用大脑的可塑性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氏病、老年记忆丧失、自闭症等[1].随着突触可塑性的研究一步深入,发现中枢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是一个多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近研究发现ATP、反式作用因子AP-1(activator protein-1)、α-synaclein和肌动蛋白在突触可塑性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突触的重塑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和视皮层损伤后功能恢复有关,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汪芳俊;闵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痴呆大鼠行为学及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对胆碱乙酰转移酶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切断成年Wistar大鼠双侧穹窿海马伞(FF),建立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的痴呆模型.分为痴呆治疗组、痴呆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组.痴呆治疗组经侧脑室给予IGF-1,痴呆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处理.利用水迷宫和Y迷宫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利用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结果痴呆治疗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优于痴呆对照组(P<0.01),其脑内ChAT的表达量与痴呆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增多(P<0.01).结论IGF-1对中枢胆碱能系统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石广滨;张昱;贾晓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腺苷对人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腺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腺苷的佳作用浓度及佳作用时间.结果4%FBS浓度下,腺苷具有明显的促HUVEC增殖作用,为佳浓度.在10-4mol/L腺苷终浓度对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佳腺苷浓度.腺苷的促生长作用在24 h即出现,在48 h已达到较高水平.结论在血供基本被阻断或血流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腺苷可能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在血流减少的情况下,腺苷的应用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可能对血管新生有启动作用.

    作者:王艳;郑国庆;邵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hs-CRP和MMP-9的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S患者血浆hs-CRP和MMP-9的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MMP-9的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氟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ACS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吉光;张静;赵忠普;张基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有关资料报道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多见,临床上G-杆菌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为了帮助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耐药性,对我院近3年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369株G-杆菌中主要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赵永新;张铁汉;李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无合并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往往是多支病变,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严重,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提早出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淑莲;李彦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