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希;刘光强;阎敏;刘载道;卢志军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65岁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反应.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LC≥65岁患者30例,和同期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65岁以上患者27例,围手术期分别检测血常规、体温、血气分析、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LC组治愈30例,术前术后发热、发热持续时间、PaCO2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7.3 d.OC组治愈26例,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大出血1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平均住院时间13.4 d.结论 LC组的创伤应激反应较OC组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是高龄患者胆囊切除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玉斌;卢榜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胃管插入是临床护理操作之一,广泛用于管饲、洗胃、胃肠减压等.临床上插管长度通常是测量病人前额发际正中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一般插入长度成人45~55 cm,小儿14~16 cm.在护理实践当中,由于插入胃管的目的不同及病人的性别、身高、年龄等的差异,此插管长度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近年根据不同情况对插管长度、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本文将胃管插入的不同目的、需要的长度、达到的效果综述如下.
作者:赵晓丽;马冬云;来锦;边如玉;曹淑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肝硬化(LC)晚期常伴发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和体征,给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已广泛应用颅脑疾病的检测,但对患者的EEG 、BEAM改变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老年人门脉系统改变与EEG 、BEAM变化的关系,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马俊玲;吴扬;杨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的记忆功能障碍.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定SCI患者认知功能,临床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结果 SCI组MMSE评定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各分项目评分中近记忆力及注意、计算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CI组临床记忆量表记忆商(MQ) 及各项忆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 SC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突出表现是记忆障碍,应重视SCI认知障碍,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预防血管性痴呆.
作者:刘玉华;张素平;何锐;邓婉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豆豉粗酶提取液在小鼠体内及体外的抗凝血作用.方法 采用毛细玻管法、玻片法和断尾法测定豆豉粗酶提取液对小鼠体内凝血和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眼球取血法测定该提取液对小鼠体外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豆豉粗酶提取液能明显延长小鼠体内凝血和出血时间,同时也有延长体外凝血时间的作用.结论 豆豉粗酶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
作者:蔺新英;郭冬梅;苏维娜;张炳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肌肉内基因电转染对前列腺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裸鼠皮下移植成瘤,TIMP-3质粒扩增后,通过电子穿孔仪(脉冲时值20 ms,电场强度200 V/cm)将质粒(15 μg)转入裸鼠胫前肌.结果 肌肉内TIMP-3电转染后,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较单纯TIMP-3肌肉内注射和空质粒(PCDNA-3质粒)肌肉内电转染有显著差异.结论 肌肉内基因电转染,对前列腺癌有全身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金国;傅耀文;孙辉;单纯玉;周洪澜;常喜华;何尔斯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为探讨老年性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相关因素与防治,对128例老年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脑血管病的损害部位、神经功能缺损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等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并对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陆冰梅;李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脑梗死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症状体征恢复慢[1].近年来,我科广泛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自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入院时行颅脑CT或MRI检查.
作者:关素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人端粒保护蛋白1(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hPOT1)基因过表达对HeLa细胞染色体端-端融合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先前构建的hPOT1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hPOT1,经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HeLa细胞介导hPOT1基因过表达;秋水仙碱阻滞细胞周期于分裂中期,DAPI荧光染色分析染色体端-端融合;Telomerase PCR-ELISA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pcDNA3-hPOT1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5 d后,染色体端-端融合几率增加,对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提示hPOT1蛋白可导致染色体端-端融合.
作者:侯敢;黄迪南;姜英华;杨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松花粉的抗下丘脑-垂体-睾丸衰老作用.方法 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雄性大鼠模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睾酮(T)含量以及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的变化.结果 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组LH、FSH、GnRH均明显上升,IGF-1、睾酮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经松花粉给药后LH、FSH、GnRH三者均有显著下降,IGF-1、睾酮含量明显提高.结论 松花粉具有改善衰老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的作用.
作者:牛嗣云;庞晓静;高福禄;颜勇;陈龙;许倩;韩树高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赤芍总苷(TSP)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采用体外血栓法,观察赤芍总苷对体外血栓长度和干、湿重的影响;(2)建立血瘀模型,观察赤芍总苷对血瘀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1)赤芍总苷20.0和40.0 mg·kg-1可缩短体外血栓长度(P<0.05,P<0.01),降低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P<0.05,P<0.01);(2)赤芍总苷20.0和40.0 mg·kg-1可明显降低红细胞比容、血液黏度(P<0.05,P<0.01),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P<0.05,P<0.01).结论 赤芍总苷具有抗血栓作用,其机制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作者:孙大军;祁功才;吕文伟;洪星禹;赵岳;尹德馨;赵浩民;韩涛;李亚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血清瘦素(Leptin)浓度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2例DN患者血清瘦素浓度.结果 ①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非肥胖者(P<0.001);②血清瘦素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显著,女性高于男性(P<0.001);③DN(+)组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为(14.85±5.45)ng/ml,非肥胖者为(7.13±2.77)ng/ml,DN(-)组肥胖者血清瘦素水平为(11.01±4.04)ng/ml,非肥胖者为(5.12±2.86)ng/ml.DN(+)组与DN(-)组比较,瘦素浓度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④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瘦素浓度、尿白蛋白排泄率、高血压、高血糖、脂代谢紊乱等为DN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升高增加了老年人DN发生的危险.
作者:陈诗鸿;柳刚;倪一虹;孙福敦;陈丽;王殿辉;侯新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大量的研究证明,多种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均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密切相关,在许多病理状态下可以发现MCP-1的异常表达.实验证明,在牙髓炎细菌刺激下,外周血单核细胞可产生MCP-1,参与牙髓炎症的发生及发展[1],但尚缺乏临床资料的证明.
作者:李秀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吡咯喹啉醌(PQQ)对培养鼠皮层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观察PQQ对皮质神经元突起、胞体的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测定MTT代谢率,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PQQ处理后,皮层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胞体的长径显著大于对照组,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尼氏小体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TT代谢率增加,c-fos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QQ能促进培养的鼠皮层神经元的生长,增加其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熊顺华;龚坚;王君;曾凡龙;刘忠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肥胖症的分布、病因、并发症等及其与健康的关系.方法 制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史、体重指数(BMI)、生理值、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疾病诊断等项,统一调查检测方法、标准、由医生结合日常临床工作进行调查检测.结果 回收问卷522份,38.5%超重,7.9%肥胖;主要病因为营养过剩;血清总抗氧活性(TA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随体重指数(BMI)增加而降低,丙二醛(MDA)则以肥胖者含量高;血压、血脂、血糖均值及心血管病、高脂血脂、糖尿病等患病百分比均随BMI增加而上升,以肥胖型高.结论 老年肥胖症主要由营养过剩引起,且存在自由基损伤,并发症多,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
作者:刘竟芳;朱志明;尹柯;陈伟;付满娇;李锦;易树君;向阳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南宁市城市居民体重指数(BMI)与糖尿病(DM)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南宁市样本区随机抽取5个街道社区(居委会)810户,每户抽取年龄在35~74岁的居民1人,共810人.分别检测体重、体重指数(BMI)、餐后12 h空腹血糖 (FPG);按DM糖耐量低减(IGT)诊断标准分别计算各组的患病率并对照比较.结果 DM患病率以65~74岁组高,达14.56%;IGT患病率以55~64岁组高,达16.28%;BMI肥胖组DM、IGT患病率均比正常体重组高,分别高出8.49%及14.48%;不同性别DM、IGT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南宁市城市居民DM与IGT的患病情况与年龄呈正比关系,提示超重和肥胖是DM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DM及IGT在南宁市城市居民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作者:覃羽乔;徐永芳;陈绍运;梁桂民;陈娜莹;安爱萍;郭琳芳;陆建建;张获华;栾青;刘凤翔;汤洪洋;陈燕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胸主动脉损伤后管腔狭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减轻血管再狭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用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方法建立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罗格列酮组和损伤组.光镜和HE染色观察血管管腔面积和内膜面积变化,原位杂交法检测MMP- 9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at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pERK1/2)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TNF-α浓度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可明显减少内膜面积及增加管腔面积(均P<0.05);抑制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pERK1/2蛋白表达(均P<0.05);降低血浆中TNF-α浓度(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显著抑制大鼠主动脉损伤后管腔再狭窄,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影响信号转导通路pERK1/2而抑制大鼠胸主动脉损伤后MMP-9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与降低血浆中TNF-α浓度有关.
作者:王春梅;李绍冰;贾国洪;李芳;王智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甲状腺肿瘤及Graves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肝素-琼脂糖层析法、SDS-PAGE电泳法、Western blot分析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bFGF进行检测.结果 分子量为14 kD的bFGF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有关,而分子量为14 kD及21 kD的bFGF与Graves病的发病有关.结论 14 kD bFGF的出现与甲状腺肿瘤细胞的bFGF基因异常表达有关,而14、21 kD bFGF的出现与Graves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甲状腺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有共同的基因突变.
作者:陈慧敏;孙春玲;陈弈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炎症甚至肿瘤等慢性病都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还伴随缺铁性贫血的出现,一方面加重了这些疾病本身,另一方面也为疾病治疗带来了困难.以前对于这种慢性病贫血(ana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的机制一直不甚了解,但近一种小肽--肝细胞表达的抗微生物蛋白海帕西啶(hepcidin)的发现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1].
作者:郭晓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糖尿病肾病(DN)内皮细胞功能、纤溶活性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86例DN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6例,观察组(应用lipo-PGE1)41例,治疗8w,观察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和尿蛋白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ET-1水平及尿蛋白有轻微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ET-1水平明显下降(P<0.01),PAI-1活性明显降低(P<0.01),尿蛋白量也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lipo-PGE1对DN内皮细胞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可以提高纤溶活性,抑制肾脏蛋白排除作用.
作者:孙立娟;刘锐;卢丹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