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赤芍总苷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孙大军;祁功才;吕文伟;洪星禹;赵岳;尹德馨;赵浩民;韩涛;李亚萍

关键词:赤芍总苷, 血栓, 血液流变学, 血管内皮
摘要:目的 研究赤芍总苷(TSP)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采用体外血栓法,观察赤芍总苷对体外血栓长度和干、湿重的影响;(2)建立血瘀模型,观察赤芍总苷对血瘀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1)赤芍总苷20.0和40.0 mg·kg-1可缩短体外血栓长度(P<0.05,P<0.01),降低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P<0.05,P<0.01);(2)赤芍总苷20.0和40.0 mg·kg-1可明显降低红细胞比容、血液黏度(P<0.05,P<0.01),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P<0.05,P<0.01).结论 赤芍总苷具有抗血栓作用,其机制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苯氟嗪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双苯氟嗪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21月龄大鼠,灌胃给予双苯氟嗪5.0 mg/kg 90 d后,跳台仪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表达,生化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中SOD和MDA.结果 双苯氟嗪可缩短老龄大鼠的反应时间及受电击时间,减少错误次数,延长潜伏期,可显著增强老龄大鼠血清中SOD活力,降低MDA的含量,可以保护老龄大鼠脑损伤性改变,维持海马锥体细胞完整,并可提高老龄大鼠脑组织中ChAT表达.结论 双苯氟嗪可改善老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及脑内胆碱能神经功能有关.

    作者:苗庆峰;张永健;许彦芳;郭鸣放;张伟;苏彦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无症状脑梗死记忆功能障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的记忆功能障碍.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定SCI患者认知功能,临床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结果 SCI组MMSE评定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各分项目评分中近记忆力及注意、计算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CI组临床记忆量表记忆商(MQ) 及各项忆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 SC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突出表现是记忆障碍,应重视SCI认知障碍,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预防血管性痴呆.

    作者:刘玉华;张素平;何锐;邓婉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肝硬化患者腹部超声与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的临床研究

    肝硬化(LC)晚期常伴发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和体征,给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已广泛应用颅脑疾病的检测,但对患者的EEG 、BEAM改变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老年人门脉系统改变与EEG 、BEAM变化的关系,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马俊玲;吴扬;杨晓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食管金属内支架应用的体会

    老年食管癌患者体质较弱,且常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一旦发现往往已至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食管金属内支架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自1999年~2003年8月共对35例65岁以上老年人实施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祁海平;李艳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海帕西啶与慢性病贫血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炎症甚至肿瘤等慢性病都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这些疾病往往还伴随缺铁性贫血的出现,一方面加重了这些疾病本身,另一方面也为疾病治疗带来了困难.以前对于这种慢性病贫血(ana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的机制一直不甚了解,但近一种小肽--肝细胞表达的抗微生物蛋白海帕西啶(hepcidin)的发现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1].

    作者:郭晓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 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闸北区北站街道133名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对其中84人进行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老年人对抑郁症的认知情况.结果 133名老年人抑郁症的检出率为27.07%,标准分为48.65 ±13.42,显著高于常模41.88 ±10.57(P<0.01).经Logistic回归发现:老年期抑郁的发生与其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生活自理能力、有无兴趣爱好、心情抑郁时是否向人倾诉、是否去看心理医生及对抑郁症的认知有关.并发现:通过健康教育,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知识、抑郁症影响因素、抑郁症的早期表现及抑郁症早期就诊益处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P<0.01).结论 老年人抑郁症的检出率较高.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提高老人对抑郁症的认知;加强社会支持,及时宣泄不良情绪;早期就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预防和控制老年人抑郁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脑梗死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症状体征恢复慢[1].近年来,我科广泛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自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入院时行颅脑CT或MRI检查.

    作者:关素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应用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 对87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应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周围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并随访3~14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60.9%,缓解29.9%,无变化9.2%.术后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39.1%,缓解55.2%,无变化5.7%.术后随访表明疗效稳定,症状无反复.结论 应用周围神经松解术,可有效帮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恢复肢体感觉,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

    作者:姚勇;孟繁凯;王任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热休克条件下诱导型HSP70对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衰老影响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在热休克条件下,人胚肺二倍体细胞MRC-5株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细胞水平的表达机制,诱导型HSP70 对MRC-5细胞衰老有无影响及影响MRC-5细胞衰老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热休克处理诱导MRC-5细胞HSP70的表达,同时采用HSP70反义寡核苷酸转染MRC-5细胞作对照,分别置42℃恒温水浴30 min、1、2、4 h,及每日水浴1 h 共3和5 d,各组细胞均在37℃复温.分别测定细胞HSP70的表达,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力,并通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判断衰老细胞.结果 在42℃热休克处理下,MRC-5细胞HSP70的表达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且均高于同时点对照组水平(P<0.05);MRC-5细胞SOD总活力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而增高,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SP70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细胞,在反复热处理第3天及第5天,SA-β-Gal染色阳性表达率高于实验组.结论 热处理方法可成功诱导MRC-5细胞表达HSP70,随热处理时间延长,MRC-5细胞HSP70表达增加,HSP70可能通过增强细胞内源性抗氧自由基能力,影响MRC-5细胞的衰老进程.

    作者:海珊;董碧蓉;林苹;张洁;赵志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长春地区正常人股骨颈骨密度测量(附436例QCT测量分析)

    目的 了解正常人股骨颈骨密度变化.方法 采用QCT法测量436例正常人股骨颈骨密度值,按5岁一个年龄组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女股骨颈峰值均在20~24岁年龄组,男性峰值高于女性;25~45岁之间各年龄组BMD值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而45岁之后女性低于男性,但统计学处理除55~59,60~64岁以外二者均无差别.男性骨丢失较平缓而女性45~59岁各年龄组骨丢失加速.结论 正常人各年龄组股骨颈骨密度正常数据及变化为骨质疏松研究积累资料.

    作者:吕俊峰;吕文秀;韩雪立;刘海波;王维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海马、杏仁核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海马、杏仁核氨基酸类神经递质Asp、Glu、Gly、GABA和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老年机体神经元的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左归丸、右归丸延缓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退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自然衰老大鼠为动物模型,分设4组: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老年左归丸组、老年右归丸组.采用HPLC-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杏仁核Asp、Glu、Gly、GABA含量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5-HT、NE含量变化.结果 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大鼠海马、杏仁核 Asp、Glu、Gly、GABA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而与老年对照组相比,两用药组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同时,老年对照组大鼠海马NE含量减少,左归丸组能提高老年大鼠海马NE含量.而各组大鼠5-HT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左归丸、右归丸通过不同程度地纠正老年大鼠海马和杏仁核脑区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紊乱状态,使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趋向平衡,从而有助于改善大脑边缘系统,延缓机体衰老.

    作者:戴薇薇;金国琴;张学礼;姚领爱;徐品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颅清除血肿,但多需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增加患者负担.目前多主张在CT检查和血肿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微创穿刺吸除血肿,此法适用于各部位出血[1],可迅速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景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睾丸切除联合缓退瘤/氟他胺与单纯睾丸切除或药物去势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筛选40例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进行评估.其中睾丸切除联合缓退瘤治疗的15例,为A组;单纯睾丸切除治疗的15例,为B组;药物去势治疗的10例,为C组.所分析的主要疗效指标全身情况、扩散性疼痛、PAS水平、癌肿大小以及骨转移范围,2年生存率.评估三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在分析各项疗效评估指标时发现:A组较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三组的2年生存率90%、92%、88%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睾丸切除是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睾丸切除联合缓退瘤治疗在病变的消退和稳定、扩散性疼痛的缓解、PSA的水平的恢复和骨转移范围缩小方面较单纯睾丸切除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姜凤鸣;李春萍;王春喜;张宝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TRAIL受体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TRAIL受体(DR4,DcR1)的表达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 例慢性宫颈炎,16例CINⅠ,15例CINⅡ、Ⅲ级,36例宫颈癌,其中高分化和中分化21 例,低分化 15 例标本中的受体(DR4,DcR1)的表达.结果 DR4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的表达无明显趋向性,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少,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cR1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DcR1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级~Ⅲ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DR4、DcR1的表达随着宫颈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DR4表达差异有显著性,DcR1的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R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预后有关,DCR1在正常组织表达量高,在癌症组织表达量低,从而说明TRAIL与诱捕受体结合保护正常细胞.

    作者:宋改环;张菊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前列腺增生膀胱逼尿肌无张力或收缩无力患者即刻行前列腺手术的临床分析

    本文对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无张力或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无张力性膀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采用膀胱测压检查,筛选出膀胱逼尿肌有反射性无抑制性收缩,且膀胱内压在逼尿肌无抑制收缩时可达>40 cmH2O的无张力性膀胱患者即刻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或开放的前列腺摘除手术,术后经膀胱造瘘管内定时注入冷生理盐水刺激膀胱发生无抑制性收缩,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张立东;郭成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肝纤溶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纤溶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方法应用40%CCl4色拉油溶液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以三种不同剂量的肝纤溶颗粒治疗,对各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血清TNF-α、IL-6水平采用RIA法检测.结果 肝纤溶颗粒对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TNF-α、IL-6水平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随着药物的剂量的增加其疗效更为明显.结论 肝纤溶颗粒可以降低肝纤维化时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是一种在阻断并逆转肝纤维化方面极具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的中药制剂.

    作者:孙龙;孙琳琳;杨世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载脂蛋白E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可分为多见的、散发性AD(sporadic AD,SAD)及少数有家族遗传史的家族性AD(familial AD,FAD).FAD按年龄又可分为早发性FAD(≤65岁)和晚发性FAD(>65岁).

    作者:宋元英;宋歌;李玉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创伤反应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65岁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反应.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LC≥65岁患者30例,和同期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65岁以上患者27例,围手术期分别检测血常规、体温、血气分析、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LC组治愈30例,术前术后发热、发热持续时间、PaCO2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7.3 d.OC组治愈26例,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大出血1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平均住院时间13.4 d.结论 LC组的创伤应激反应较OC组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是高龄患者胆囊切除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玉斌;卢榜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住院老年病人肥胖症的综合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肥胖症的分布、病因、并发症等及其与健康的关系.方法 制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史、体重指数(BMI)、生理值、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疾病诊断等项,统一调查检测方法、标准、由医生结合日常临床工作进行调查检测.结果 回收问卷522份,38.5%超重,7.9%肥胖;主要病因为营养过剩;血清总抗氧活性(TA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随体重指数(BMI)增加而降低,丙二醛(MDA)则以肥胖者含量高;血压、血脂、血糖均值及心血管病、高脂血脂、糖尿病等患病百分比均随BMI增加而上升,以肥胖型高.结论 老年肥胖症主要由营养过剩引起,且存在自由基损伤,并发症多,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

    作者:刘竟芳;朱志明;尹柯;陈伟;付满娇;李锦;易树君;向阳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胃管插入长度研究进展

    胃管插入是临床护理操作之一,广泛用于管饲、洗胃、胃肠减压等.临床上插管长度通常是测量病人前额发际正中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一般插入长度成人45~55 cm,小儿14~16 cm.在护理实践当中,由于插入胃管的目的不同及病人的性别、身高、年龄等的差异,此插管长度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近年根据不同情况对插管长度、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本文将胃管插入的不同目的、需要的长度、达到的效果综述如下.

    作者:赵晓丽;马冬云;来锦;边如玉;曹淑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