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乙胺碘呋酮维持老年房颤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

田建英;宋霄

关键词:乙胺碘呋酮, 房颤
摘要: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4%,心脏病患者发病率为4%.有心脏扩大且伴有心衰病人中约40%.因此是心脏病治疗的重要课题之一[1].房颤患者可经药物、电或自行复律,恢复窦性心律.目前房颤转复后窦律的长期维持多用乙胺碘呋酮[2~5].老年患者心、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较差,如用药时间较长,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在房颤转复后窦律的长期维持过程中采用不同剂量的乙胺碘呋酮,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维持期的合理用药剂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新进展

    迄今为止,尚未能找到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AD)的理想的治疗措施,因此很多学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AD前期的研究,以期预防、减缓AD的发生发展.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介于正常老化与AD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的认知障碍,是AD的高危因素.若能建立MCI的准确、便捷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时阻止其演化为AD,则可极大地减少AD对患者及社会的危害.目前对MCI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袁泉;林水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强骨宝对去势大鼠骨形态计量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强骨宝(黄芪+司坦唑醇,JGB)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取32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行去势手术,制成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然后分别灌胃给药生理盐水、己烯雌酚、强骨宝,8 w后处死,取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和中段皮质骨硬组织包埋、切片,图像分析松质骨、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 强骨宝可使去卵巢大鼠松质骨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显著增加,吸收参数显著降低;皮质骨面积、骨髓腔面积等静态及内外骨膜骨形成动态参数均无显著变化,内膜面骨吸收参数降低.结论 强骨宝能有效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松质骨丢失,亦具有抑制皮质骨内膜骨吸收的作用.

    作者:王永东;周亚民;吴铁;刘晓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蛋白质组学技术对PC12细胞的热休克蛋白的鉴定

    目的 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质.方法 提取PC12细胞的蛋白质,建立固相pH梯度双向电泳图谱,应用图像扫描仪及ImageMaster 2D Elite分析软件获得蛋白质点的数字化和匹配性信息,挑选匹配良好的高峰度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鉴定.结果 用二维电泳技术分离,并用MALDI-TOF-MS 成功鉴定出5个PC12细胞的热休克蛋白.结论 PC12 细胞蛋白质组中热休克蛋白胶图位点的建立,为探讨HSP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新的候选治疗靶点.

    作者:张磊;陈秋惠;常明;李红杰;侯澍;朴燕洁;胡林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小板膜、淋巴细胞膜Ts、CD18、CD29百分含量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心功能不全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膜中Ts、CD18、CD29,采用Cell、Quest、Plot软件程序进行分析及t检验统计.结果 外周血血小板膜和淋巴细胞膜中Ts、CD18、CD29的含量均有差异,其中心功能不全组显著高于冠心病组,而冠心病组又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黏附分子含量增加参于了心功能不全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机制,减少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和减轻疾病临床症状.

    作者:邓丕兰;古晓琴;熊泽森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乙胺碘呋酮维持老年房颤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4%,心脏病患者发病率为4%.有心脏扩大且伴有心衰病人中约40%.因此是心脏病治疗的重要课题之一[1].房颤患者可经药物、电或自行复律,恢复窦性心律.目前房颤转复后窦律的长期维持多用乙胺碘呋酮[2~5].老年患者心、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较差,如用药时间较长,易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在房颤转复后窦律的长期维持过程中采用不同剂量的乙胺碘呋酮,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维持期的合理用药剂量.

    作者:田建英;宋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钙蛋白酶和钙蛋白酶抑素在老年聋大鼠耳蜗中的表达

    目的 确定钙蛋白酶在老年聋大鼠耳蜗中的表达和钙蛋白酶-钙蛋白酶抑素平衡变化与老年耳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钙蛋白酶在老年大鼠耳蜗中的表达水平和组织定位,采用即时PCR技术分析耳蜗提取物中钙蛋白酶和钙蛋白酶抑素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钙蛋白酶主要分布在耳蜗组织的内外毛细胞、神经元细胞和血管纹.在青年组大鼠耳蜗组织中钙蛋白酶有低水平表达,在老年大鼠耳蜗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青年组.不同程度耳聋的耳蜗毛细胞、神经元和血管纹的钙蛋白酶表达趋势相似.但钙蛋白酶在血管纹中表达低于神经元和毛细胞.在老年耳聋组,耳蜗提取物中的钙蛋白酶 mRNA水平比青年组增高5.7倍(P<0.01),而钙蛋白酶抑素的mRNA水平减低了3倍(P<0.01).结论钙蛋白酶-钙蛋白酶抑素系统平衡紊乱在老年耳蜗组织退化和听力障碍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苹;汤勇;杜波;杜宝东;肖北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隔药饼灸延缓衰老的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隔药饼灸的方法,观察延缓衰老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学变化,以及对性激素的调整作用.

    作者:马德香;王晓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心脏病及糖尿病病人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影响因子及早期干预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脏病及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ED)病人的临床影响因子并进行干预.方法 以问卷调查方法,根据患者的自我评价诊断ED,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评分,将患者分为功能正常组(IIEF≥12)及勃起功能轻、中、重度异常组(IIEF<12).100例60岁以上ED病人,同期40岁以下ED病人40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ED患病率、认知率、治疗率及对整体生活满意的比例,以及年龄、吸烟、疾病、治疗对ED患病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两组患者常见危险因子、体质指数及勃起功能(EF)积分的差异.结果 60岁以上组与对照组相比,以器质性ED为主81%对54%,病程为(13.28±0.77)年对(382±0.46)年,伴常见危险因子者为91%对12%,体重质指数为(28.56±0.46)对(23.38±0.45),IIEF积分为(9.98±0.48)分对(12.56±0.46)分.两组病因组成、病程、常见危险因子伴随者比例及EF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老 年ED病人以器质性ED为主,伴随常见危险因子增多,病程延长,ED加重.干预适于早期.

    作者:陈思娇;杨野;李铁民;李廷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生长抑素治疗肠瘘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及生长抑素类似物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22条犬制成肠瘘模型,分为生长抑素组、生长抑素类似物组及单纯胃肠外营养(TPN)组.检测漏出液量、生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结果 漏出液量、生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在生长抑素组及生长抑素类似物组较T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长抑素组比生长抑素类似物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生长抑素与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肠瘘愈合有作用,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吕岩;唐彤宇;吴杨;王春柳;王钟林;董立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向成软骨细胞分化

    目的 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成人骨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NGFR)阳性细胞,获得同质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并进行向软骨细胞诱导.方法 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 (mononuclear cells,MNCs),对MNCs进行常规贴壁培养或应用磁分离技术分离NGFR+细胞.分别检测NGFR+细胞和常规贴壁培养所获BMSCs体外扩增和集落形成能力,分析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并进行成神经细胞诱导.结果 免疫磁珠分离获得NGFR阳性细胞的纯度为(90.6±5.1)%,NGFR阳性细胞较贴壁培养获得BMSCs具备更强增殖能力和向软骨分化潜能.结论 利用免疫磁珠分离骨髓NGFR阳性细胞可以获得同质性原始BMSCs.

    作者:徐鹏;赵子义;高鹏;秦大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特征的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P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88例EH患者及16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按年龄分为老年EH组与中青年EH组,老年健康组与中青年健康组,对各组的动态PP、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EH组动态PP、SBP、DB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②无论是老年EH组还是中青年EH组,动态PP、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年龄健康对照组.③老年EH组动态PP显著高于中青年EH组,两组间动态SBP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老年EH组动态DBP显著低于中青年EH组.④老年健康对照组与中青年健康对照组比较,动态PP水平显著增高;SBP水平无明显差异;DBP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动态PP随增龄而增大.老年EH与健康对照组动态PP增高主要与动态DBP下降有关.

    作者:刘平;王建昌;陈蕾;张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 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术后血浆可溶性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变化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25例接受内支架成形术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后3 d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后1个月内口服玻立维(75 mg/d)和阿司匹林(300 mg/d),继之口服玻立维(75 mg/d)和阿司匹林(100 mg/d)至术后6个月,之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术后6~12个月根据血管再狭窄情况将25例患者分为再狭窄组(12例)及无再狭窄组(13例).检测术前、术后即刻、24 h、48 h以及造影复查时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GMP-140水平.结果 本组患者支架后随访6~12个月,12例出现再狭窄(48%),超过50%的再狭窄6例(24%),余6例再狭窄率10%~30%.术前以及术后血浆GMP-140水平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0.05);支架术后即刻血浆GMP-140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支架术后24 h时血浆GMP-140水平有所回落,术后48 h降至术前水平.6~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组的血浆GMP-140水平虽高于未再狭窄组,但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血浆GMP-140水平与支架术后动脉再狭窄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嗣欣;周丽红;赵亮;林大正;高燕军;米艳娟;刘志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无创通气在高龄重度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severe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传统的治疗以药物为主,病情严重时才考虑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因其有副作用,又常常得不到老年患者家属的支持,使得一部分患者丧失了生存机会.近年来,无创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 已逐渐应用于ACPE[1~3],但其对高龄重度ACPE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此做了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丽华;谭焰;乔岩;谷伟;陶臻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100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DACI)的空腹血糖及病情转归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住院患者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NDACI)患者进行比较,探讨DACI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海波;田晶;孙宏志;张艳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降压和逆转左室重构的药理机制.方法 雄性15周龄SHR 24只,随机分成SHR组、胰激肽原酶组、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同龄健康Wistar大鼠(WKY)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4 w后行颈动脉插管测量血压,抽血测血清NO含量,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行左室重量指数测定,心肌组织经VG染色作形态学观察及胶原测定,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切片内TGF-β1的表达.结果 SHR组收缩压(SBP)、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及TGF-β1的表达较WKY组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下降(P<0.05),应用胰激肽原酶后,NO含量明显上升,余各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除SBP外,胰激肽原酶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与卡托普利组无差异.结论 胰激肽原酶具有降低血压和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含量及抑制心室肌高表达的TGF-β1有关.

    作者:冷吉燕;秦俊杰;付军;刘补尚;王守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提请非精神科医生予以重视.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为100例老年躯体疾病患者作抑郁症筛选和严重程度评价.结果 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发病率37%,且与年龄、病程、伴随疾病关系密切.结论 老年躯体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心理障碍.

    作者:王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羟基积雪草甙对慢性铝中毒痴呆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羟基积雪草甙(madecassoside,MC)对慢性铝中毒痴呆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葡萄糖酸铝按铝400 mg·kg-1·d-1灌胃90 d建立慢性铝中毒痴呆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Morris水迷宫试验和生化实验,观察MC三种剂量(30、60和120 mg·kg-1·d-1)同步给药90d对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30和60 mg·kg-1·d-1MC明显减轻铝过负荷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缩短小鼠寻找平台潜伏期(s)(35.9±10.9 vs 16.5±8.4和19.6±10.5)(P<0.05);同时三种剂量MC均明显降低小鼠脑组织中MAO-B活性(U.h-1.mg-1prot)(18.9±1.8 vs 14.6±1.7,13.7±2.3 和 13.6±1.4)(P<0.05).结论 MC对慢性铝中毒小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改善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孙峰;刘颖菊;肖小华;高丽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AD)是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主要是老年斑中大量β淀粉肽(Aβ)沉积,Aβ被认为在AD发病过程中起核心作用.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早老素等遗传基因的突变、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引起的细胞骨架改变、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减少、细胞内钙代谢紊乱、免疫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学说和神经细胞凋亡等学说.电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细胞和组织的电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生物电现象以及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电活动的相互关系.微电极技术是现代神经电生理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从神经元(群)水平上获得生物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并据此从微观水平研究AD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微电极技术对AD的研究进展以及中药对AD作用的可能机制.

    作者:裘晟;董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冠心病组4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2例,老年对照组48例.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并以脂联素为因变量,以FINS、TG、HDL-C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和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aist)、TG、HDL-C、FINS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在老年冠心病组中水平下降,并且合并糖尿病组比不合并糖尿病组下降更明显;脂联素可能为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子.

    作者:万晓京;张一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Amplatzer 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ASD术中及术后所观察切面.方法 术前经TEE筛选235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在TEE引导下测量ASD大伸展径,选择适当型号的Amplatzer 封堵器经导管送至左房封堵ASD.结果 所有封堵术技术成功率100%,完成手术后即刻TEE监护,分别从食道中段双心房切面,四腔心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及纵轴上下腔静脉观察ASD残端,杂音情况,术后残余分流等.成人组及老年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总结出TEE引导封堵术中成年组及老年组的标准切面及每一切面所观察内容,对监测不同年龄段ASD封堵术术中术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王峻松;尹兵;王心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