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昊;王晔玲;赵学忠
阿尔茨海默病又名老年痴呆症,是一组原因未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多发于老年期,缓慢发病,逐渐进展,以痴呆为主要表现[1].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属经济、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对社区医疗资源造成不必要的负荷[2].故研究此病的病情分度与各种有关影响因素的关系,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治康复,对于节约社区卫生资源,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刘光;陈克;汤小琼;谢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TP与5-aza-CdR对高转移性肝癌小鼠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小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移植成功肿瘤的小鼠根据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成4组,即A、B、C、D组.每组12只,同时选择阴性对照小鼠12只,实验后取肿瘤细胞体外进行黏附、侵袭和迁移率及检测CDH1蛋白表达实验,体内实验则取肺、淋巴结检查远处转移情况;取肝组织检查局部侵袭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大小.结果 E-cad蛋白表达下降是与CDH1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状态有密切关系,体外研究发现B组与C组在黏附、侵袭、迁移率、死亡、肿瘤体积等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比较,D组细胞体外黏附、侵袭、迁移率未见差异,但肿瘤体积却明显下降.体内实验发现B、C两组发生死亡、局部侵袭和肺、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B组比较,D组死亡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局部侵袭和肺、淋巴结转移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A、B、C、D组在死亡、局部侵袭和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转移性肝癌小鼠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直接导致E-cad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导致侵袭性、转移性、死亡率的提高,应用5-aza-CdR可以逆转这种状态,联合应用TP可以降低5-aza-CdR用量却不改变治疗效果,TP没有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功能.
作者:高峰;高寒;史鹏;倪志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年龄在脑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中的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分为<50岁组(24例)和≥50岁组(32例).对两组等待手术期间再出血发生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50岁组发生再出血2例(8.3%)≥50岁组发生再出血10例(31.3%)(P<0.05).结论 年龄可以作为选择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时机的一个参照指标,年龄大、动脉硬化重的患者应尽早手术以防动脉瘤再破裂.年轻患者在血管痉挛期内再破裂可能性小,可适当延期手术.
作者:李东原;邢颖;吕民;田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呃逆(hiccup)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所引起,以出现延迟、突然的声门关闭而终止,伴发一种特殊的怪声[1].呃逆的反射中心位于第三、第四节颈脊髓,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呃逆的刺激或冲动来源多自迷走神经或膈神经的感觉神经传人,由膈神经运动纤维传出.也有人认为,呃逆的机理较为复杂,还有其他的呼吸肌同时参加这一反射运动,因为切除两侧膈神经后,有时也仍可发生呃逆.健康儿童和成人常有短暂性呃逆,一般可自然缓解;少数呃逆呈持续性发作或反复发作,常由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药物和代谢异常等,脑血管病是重要病因之一.
作者:王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由DeVigneaud于1932年发现,其后不断有研究发现Hcy在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特别是近年研究发现,以动脉粥样硬化(AS)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3,4].国内有学者通过对比研究老年ISH、老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收缩期与舒张期均高即全期高血压(SDH)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发现:各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Hcy水平升高,且以老年ISH患者的升高水平尤其显著[5].可见,老年ISH与血浆Hcy水平之间似乎有某种更为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总结目前有关Hcy研究的现状、探讨其与老年ISH的关系,以期有助于老年ISH的机理和临床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浩;赵文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VD)是否有治疗作用.方法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6 w,制作大鼠VD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及皮层和海马病理,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VD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盐酸多奈哌齐组大鼠水迷宫第5及6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第2、3及6天达到平台的游程明显缩短(P<0.05),第7天大鼠平台象限内的逗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寻找平台的策略由边缘型、随机型转为趋向型、直线型明显增快(P<0.05或P<0.01);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第2天的错误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盐酸多奈哌齐明显减轻VD大鼠皮层及海马的病理变化.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对大鼠V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宏雁;谢湘林;邹洪斌;刘凯;李晔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去大骨瓣开颅手术(大骨瓣组)和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微创组)两种手术方式在超早期治疗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高血压脑出血6 h以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组和微创组行手术治疗.术后分别评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住院日数、术后并发症等微创组明显少于大骨瓣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手术后效果均明显优于手术前,手术后微创组亦明显优于大骨瓣组.术后1个月及1年后ADL随访结果表明微创组优于大骨瓣组.结论 大骨瓣组较微创组存活率有所提高,但并发症多,致残率增加;而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少,但早期死亡率有所增加.
作者:李玉山;刘平;杨子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EGb761(达纳康)对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一5的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杏仁核注射Aβ25-35造成A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Morris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并分别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研究AD大鼠神经元NGF及其受体p75和APPmRNA变化以及EGb761对其影响.结果 AD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出现空间记忆能力下降,APPmRNA表达提高,NGF减少,神经系统失去了营养保护.EGb761能有效控制以上病理变化.结论 EGb761提高模型大鼠定向学习记忆能力,可能通过降低皮层、海马部位APPmRNA的表达,增加NGF阳性样细胞、减少p75受体阳性样细胞调节神经营养而发挥作用.提示通过有效调节NGF及其受体是EGb761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杨戈;李美华;金红姝;林水淼;赵伟康;周如倩;徐品初;郁志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我国老龄糖尿病患者群中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1年,我们在临床上使用复方丹参制剂冠心宁(成分:丹参、川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较好.
作者:刘克辉;刘青;王玲;张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LS)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1,2].敬老院是老年人群集中的场所,本文通过探讨敬老院老年人LS及影响因素,评价敬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制定和改进相应的养老及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杜瑞红;董莉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层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RT-PCR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24、72 h大脑皮层STAT3的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各组与正常组之间STAT3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12 h组与72 h组之间STAT3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任意两组之间STAT3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血1 h再灌注损伤后STAT3在大脑皮层表达均增强,且在12 h开始有STAT3表达增加,24 h表达达高峰,72 h表达已开始减少.
作者:聂莹雪;吴晓黎;郭玫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8(MMP-28)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RT-PCR方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MMP-28 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肺癌组织中MMP-28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肺癌组织中MMP-28 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P-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均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和原发肿瘤大小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8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因此有助于预测肺癌的恶性行为.
作者:吉日嘎拉;李付彪;张哲;刘国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表达载体并研究其瞬时转染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重叠延伸PCR法克隆含有TNF-α信号肽的人TRAIL基因,并将其连入pUCm-T载体,测序正确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cDNA3.1中,采用GeneCompanionTM非脂质体型聚阳离子转染试剂体外瞬时转染人膀胱癌EJ细胞,RT-PCR法检测目的 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目的 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结果 成功构建了可分泌表达的人可溶性TRAIL表达载体,体外转染TRAIL的EJ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及转染空载体细胞的凋亡率,并明显抑制细胞存活,细胞存活率为51.34%,明显低于未转染细胞及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存活率.结论 所构建的可溶性TRAIL表达载体转染肿瘤细胞可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存活.
作者:田梅;朴春姬;赵宝峰;李修义;苏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I首次清甲治疗患者177例,分别依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术后到首次131I清甲间隔时间进行分组,131I清甲剂量均为3.7 GBq,治疗后3个月行颈部131I扫描,以颈部剩余甲状腺显像与周围本底相比未见摄碘灶为清除成功标准.结果 177例病人中成功清除者129例,首次131I清甲成功率为72.88%.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均不影响首次131I清甲效果;手术方式及术后到首次131I清甲间隔时间对首次131I清甲效果影响较大.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应以甲状腺全切为首选,并在术后4个月内进行131I清甲治疗.
作者:赵劼;孙辉;温强;高识;马庆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脂肪肝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08例老年脂肪肝患者血清IgA、IgG、IgM含量及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I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前胶原肽(ⅣC)及层黏连蛋白(LN)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老年脂肪肝患者血清IgA、IgG、Ig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HA、IVC、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患者血清IgA、IgG、IgM与HA、ⅣC、L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老年脂肪肝有较为明显的肝纤维化倾向,检测其血清IgA、IgG、IgM与HA、IVC、LN含量,对于脂肪肝纤维化的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清;白晶;王冰;柳忠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MI)时原癌基因的表达及福辛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成大鼠MI模型,分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福辛普利小剂量组、福辛普利大剂量组.在MI后24 h和4 w剪取心肌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原癌基因c-myc、c-fos、c-jun的mRNA表达.结果 大鼠MI 24 h后:c-myc、c-fos、c-jun高表达,福辛普利能抑制其表达.大鼠MI 4 w后:c-myc、c-fos、c-jun的表达基本停止,福辛普利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原癌基因在AMI的早期有高表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AMI后尽早应用ACEI对防治心室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智昊;王晔玲;赵学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刺五加与人参、三七均属五加科植物,而人参、三七已在动物试验、临床观察证实具有降低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作用[1,2].大量药理实验显示刺五加注射液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血小板凝聚、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特性和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心肌缺血[3,4].目前仅限于动物实验证实刺五加注射液能拮抗ET所致冠状动脉收缩作用[5].本研究着重从临床角度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冠心病血瘀症患者ET-1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郦旦明;蒋蓝英;付仲颖;何嘉言;何炳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依据老年型国家标准,我国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5%,成为老年型国家.面对社会老龄化应采取积极对策,减轻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延长老年人服务于社会的时间.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增强老年人体质,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对老年人科学锻炼以及体育锻炼中的合理营养作一介绍.
作者:薛静;吕晓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明确水通道蛋白(AQP)1、2、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取前列腺癌组织20例及正常前列腺组织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1、2、3在前列腺癌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AQP1主要表达于前列腺癌的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及部分腺体.AQP2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散在表达.AQP3主要表达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假复层柱状上皮及固有层黏膜腺体,可能参与前列腺液分泌调节.结论 AQ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肿瘤上皮和血管对水的通透性运输,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及向周围基质浸润.
作者:牛文斌;孔祥波;魏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早在1934年,就有学者提出了肝源性溃疡的概念(Hepato-genic ulcer,HU),它是指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消化性溃疡.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约为正常人群的2~3倍,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20%~30%[1,2],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是HU发病的基础,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国内外近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鞠红艳;朴云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