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目的 比较去大骨瓣开颅手术(大骨瓣组)和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微创组)两种手术方式在超早期治疗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高血压脑出血6 h以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组和微创组行手术治疗.术后分别评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住院日数、术后并发症等微创组明显少于大骨瓣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手术后效果均明显优于手术前,手术后微创组亦明显优于大骨瓣组.术后1个月及1年后ADL随访结果表明微创组优于大骨瓣组.结论 大骨瓣组较微创组存活率有所提高,但并发症多,致残率增加;而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少,但早期死亡率有所增加.
作者:李玉山;刘平;杨子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轻微肝性脑病(mild hepatic encephalophathy,MHE)又称亚临床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无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测验和(或)神经电生理检查才能诊断的肝性脑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脑诱发电位(EP)在诊断MHE中具有重要价值[1];而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被认为是敏感的激发电位[2].本研究采用ERP-P300作为观察指标,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MHE与ERP-P300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运泽;韦武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由DeVigneaud于1932年发现,其后不断有研究发现Hcy在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特别是近年研究发现,以动脉粥样硬化(AS)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3,4].国内有学者通过对比研究老年ISH、老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收缩期与舒张期均高即全期高血压(SDH)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发现:各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Hcy水平升高,且以老年ISH患者的升高水平尤其显著[5].可见,老年ISH与血浆Hcy水平之间似乎有某种更为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总结目前有关Hcy研究的现状、探讨其与老年ISH的关系,以期有助于老年ISH的机理和临床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浩;赵文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研究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唑酮(OXZ)诱导的实验性小鼠肠炎模型脾脏中Th1/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0%乙醇对照组,OXZ诱导肠炎模型组,TNBS诱导肠炎模型组(保证每组小鼠取材时6只以上).采用RT-PCR方法观察OXZ和TNBS诱导肠炎后小鼠脾脏于3及7 dIFN-γ、IL-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及7 d脾脏中IFN-γ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OXZ模型组(P<0.05),IL-4 mRNA的表达量低于OXZ模型组(P<0.05).结论 在造模后3和7 d TNBS模型小鼠的外周免疫皆以Th1型为主,OXZ模型小鼠的外周免疫以Th2型为主,可代表肠道局部免疫类型.
作者:赵颖;杨世忠;谭岩;姜喆;王岚;方艳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激素,研究结果表明脂联素作为目前唯一发现的对人体有保护性作用的脂源性细胞因子,其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赵春梅;陈福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气虚血瘀证冠心病血液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a(6-Keto-PGF1a)、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的变化及复原胶囊对其作用机制.方法 气虚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共42例随机抽取24例作为治疗组、18例作为对照组,另设14例健康人为青年对照组.采用化学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RAI)检测治疗组服复原胶囊2月前后血液NO、ROS、TXB2、6-Keto-PGF1a水平;并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血液TXB2、RO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6-Keto-PGF1a、NO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组服药2月后,血浆TXB2、ROS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6-Keto-PGF1a、NO显著升高(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复原胶囊升高血液6-Keto-PGF1a、NO水平,降低TXB2、ROS水平,这可能与复原胶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vessel endothelial cell,VEC)功能、恢复VEC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关.
作者:刘洪;李荣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层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RT-PCR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24、72 h大脑皮层STAT3的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各组与正常组之间STAT3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12 h组与72 h组之间STAT3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任意两组之间STAT3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血1 h再灌注损伤后STAT3在大脑皮层表达均增强,且在12 h开始有STAT3表达增加,24 h表达达高峰,72 h表达已开始减少.
作者:聂莹雪;吴晓黎;郭玫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腺苷对缺血再灌注(I/R)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的影响.方法 利用超声背向散射(IBS)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支架植入(PCS)术前应用腺苷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恢复.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将30例AMI患者,梗死部位相同,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即腺苷组和对照组),分别在PCS术前静脉滴入腺苷(50μg·kg-1·min-1)和生理盐水(50μg·kg-1·min-1)3 h.在血管重建术后24~48 h抽取患者静脉血,明胶酶法测定MMP-2、MMP-9.在血管重建术后第4周利用IBS技术检测受累心肌的IBS%,IBS周期变化幅度(cycle variation of IBS,CVIB),N-延迟相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血清MMP-9水平较腺苷组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腺苷组PCS术后第4周IBS%明显降低、CVIB显著升高(P<0.05).结论 PCS术前早期应用腺苷治疗,可减少AMI患者的I/R后的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显著改善AMI患者术后心肌血流灌注.
作者:贺晓楠;陈宇;贺玉泉;李淑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236名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相关因素进行测量.结果 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性别、年龄、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等人口学变量相关不显著,觉知社会支持、健康水平、日常环境控制感能预测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其中主要是朋友支持、健康水平和物理环境控制感起预测作用,影响因素在不同年龄老人中所起作用存在差异.结论 可以通过对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和自主空间,促进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作者:唐丹;邹君;申继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呃逆(hiccup)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所引起,以出现延迟、突然的声门关闭而终止,伴发一种特殊的怪声[1].呃逆的反射中心位于第三、第四节颈脊髓,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呃逆的刺激或冲动来源多自迷走神经或膈神经的感觉神经传人,由膈神经运动纤维传出.也有人认为,呃逆的机理较为复杂,还有其他的呼吸肌同时参加这一反射运动,因为切除两侧膈神经后,有时也仍可发生呃逆.健康儿童和成人常有短暂性呃逆,一般可自然缓解;少数呃逆呈持续性发作或反复发作,常由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药物和代谢异常等,脑血管病是重要病因之一.
作者:王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的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我科共收治59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及血肿腔置管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达到清除血肿,缓解血肿占位效应及脑疝症状,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董长辉;程艳秋;杨起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I首次清甲治疗患者177例,分别依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术后到首次131I清甲间隔时间进行分组,131I清甲剂量均为3.7 GBq,治疗后3个月行颈部131I扫描,以颈部剩余甲状腺显像与周围本底相比未见摄碘灶为清除成功标准.结果 177例病人中成功清除者129例,首次131I清甲成功率为72.88%.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均不影响首次131I清甲效果;手术方式及术后到首次131I清甲间隔时间对首次131I清甲效果影响较大.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应以甲状腺全切为首选,并在术后4个月内进行131I清甲治疗.
作者:赵劼;孙辉;温强;高识;马庆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TP与5-aza-CdR对高转移性肝癌小鼠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小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移植成功肿瘤的小鼠根据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成4组,即A、B、C、D组.每组12只,同时选择阴性对照小鼠12只,实验后取肿瘤细胞体外进行黏附、侵袭和迁移率及检测CDH1蛋白表达实验,体内实验则取肺、淋巴结检查远处转移情况;取肝组织检查局部侵袭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大小.结果 E-cad蛋白表达下降是与CDH1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状态有密切关系,体外研究发现B组与C组在黏附、侵袭、迁移率、死亡、肿瘤体积等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比较,D组细胞体外黏附、侵袭、迁移率未见差异,但肿瘤体积却明显下降.体内实验发现B、C两组发生死亡、局部侵袭和肺、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B组比较,D组死亡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局部侵袭和肺、淋巴结转移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A、B、C、D组在死亡、局部侵袭和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转移性肝癌小鼠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直接导致E-cad蛋白表达下降,从而导致侵袭性、转移性、死亡率的提高,应用5-aza-CdR可以逆转这种状态,联合应用TP可以降低5-aza-CdR用量却不改变治疗效果,TP没有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功能.
作者:高峰;高寒;史鹏;倪志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内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球囊扩张法损伤髂动脉,一侧给予32P液体球囊内照射治疗,预计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和40Gy,以对侧髂动脉作对照,灌注生理盐水.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HE染色、TUNEL染色观察血管病理变化及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对照组血管内膜明显增生,管腔变窄.10Gy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20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受抑,管腔面积略减小,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40Gy组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4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新生内膜形成有关.
作者:金龙云;王宁;赵德信;孙涛;李为民;李佳睿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脂肪肝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08例老年脂肪肝患者血清IgA、IgG、IgM含量及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I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前胶原肽(ⅣC)及层黏连蛋白(LN)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老年脂肪肝患者血清IgA、IgG、Ig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HA、IVC、L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患者血清IgA、IgG、IgM与HA、ⅣC、L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 老年脂肪肝有较为明显的肝纤维化倾向,检测其血清IgA、IgG、IgM与HA、IVC、LN含量,对于脂肪肝纤维化的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清;白晶;王冰;柳忠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表达载体并研究其瞬时转染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重叠延伸PCR法克隆含有TNF-α信号肽的人TRAIL基因,并将其连入pUCm-T载体,测序正确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cDNA3.1中,采用GeneCompanionTM非脂质体型聚阳离子转染试剂体外瞬时转染人膀胱癌EJ细胞,RT-PCR法检测目的 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目的 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结果 成功构建了可分泌表达的人可溶性TRAIL表达载体,体外转染TRAIL的EJ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及转染空载体细胞的凋亡率,并明显抑制细胞存活,细胞存活率为51.34%,明显低于未转染细胞及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存活率.结论 所构建的可溶性TRAIL表达载体转染肿瘤细胞可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存活.
作者:田梅;朴春姬;赵宝峰;李修义;苏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Fas-RNAi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细胞随机分四组:对照组、模型组、GFP siRNA组、Fas siRNA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其他三组细胞制作体外(I/R)模型,GFP siRNA组、Fas siRNA于转染24h后造模,造模后6h进行Caspase-3、Fas表达检测,24 h进行细胞凋亡相关检测.结果 (1)Fas、Caspase-3阳性率:模型组模型组的Fas阳性率(37.25±8.37)%、caspase-3阳性率(28.7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28,8.0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P siRNA组Fas阳性率(14.35±7.31)%、caspase-3阳性率(16.33±4.15)%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凋亡率模型组细胞(39.13±10.63)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43),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 siRNA组(1.70±0.31)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针对Fas的8iRNA能有效地抑制I/R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包晓群;宋冬晶;陈加俊;方乐;南光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早在1934年,就有学者提出了肝源性溃疡的概念(Hepato-genic ulcer,HU),它是指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消化性溃疡.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约为正常人群的2~3倍,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20%~30%[1,2],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是HU发病的基础,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国内外近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鞠红艳;朴云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LDL)发生氧化修饰,即形成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ox-LDL不仅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可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且还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及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进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1~3].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体外实验证实其可以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自由基生成.但依达拉奉能否抑制ox-LDL的形成、降低ox-LDL水平,目前尚少见报道.为此,本研究观察了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治疗前后血浆ox-LDL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ox-LDL水平的影响.
作者:冯建利;姚博;杜怡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老年大鼠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时海马乙酰胆碱(ACh)和ACh能纤维的变化,从而探讨中枢ACh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 以水迷宫法建立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动物模型,用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海马ACh含量,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14区AChE.结果 具有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能力的老年大鼠海马ACh含量和ACh能纤维的密度均比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中枢ACh参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过程,并与记忆的巩固有关.
作者:沈维高;何欣;冯力民;刘艳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