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参皂甙Rg3抗鼠源性膀胱癌BBT739黏附、侵袭和肺转移作用的研究

杨威;李博;乔世兴;关文曾

关键词:人参皂甙Rg3, 黏附, 侵袭, 肺转移
摘要: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对鼠源性膀胱癌细胞系BBT739黏附、侵袭和肺转移的作用.方法应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3对膀胱癌细胞BBT739体外黏附力的影响;通过癌转移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g 3对膀胱癌小鼠肺转移的影响;体内侵袭模型通过给予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g3观察18 d后癌组织的侵袭情况,病理分级检测相关癌的侵袭阶段.结果人参皂甙Rg 3可以明显抑制鼠源性膀胱癌细胞系BBT739体外的黏附(P<0.01)及癌细胞对小鼠肾胞膜下的侵袭过程,抑制小鼠膀胱癌肺转移的发展(P<0.05).结论人参皂甙Rg 3通过抑制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癌组织抑制癌转移的发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增龄性甲状腺功能改变纵向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速率及其与增龄的关系.方法 1995年及2000年对群体763例同一对象进行两次甲状腺功能测定,对每一对象两次测定结果及其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合并统计显示:(1)T3(n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5例),T3值1995及2000年测定结果分别为1.96±0.40及1.77±0.32,及差值为0.20±0.41(t=12.86,P<0.001).(2)FT3(p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5例),测定结果分别为6.35±1.17及4.42±0.59,及差值为1.93±1.20(t=39.39,P<0.001).(3)T4(n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07例),测定结果分别为106.13±24.25及113.67±22.90,及差值为-7.53±25.28(t=-7.92,P<0.001).(4)FT4(p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6例),测定结果分别为15.33±2.94及16.78±2.95,及差值为-1.45±3.34(t=-11.64,P<0.001).(5)FSH(mIU/L):≥60岁组合并统计(691例),测定结果分别为2.05±1.45及2.56±1.61,及差值为-0.51±1.53(t=-8.81,P<0.001).(6)46例45~59岁组2000年FT3值亦显著低于1995年[(如55~59岁组31例,1995及2000年分别为6.76±0.75及4.55±0.81,差值2.21±0.99(t=12.473,P<0.001);50~54岁组(11例)测定值分别为6.67±0.83及4.23±1.19,差值为2.45±1.65(t=4.91,P<0.001)].结论本组作为一个群体试验,间隔5年后配对试验结果显示T3及FT3呈显著增龄性降低;T4及FT4呈显著增龄性增加;TSH呈显著增龄性增加.

    作者:陆佩芳;马永兴;韩瑞萍;于晓峰;陈淑英;张岚;孔争琦;杨俭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低分子壳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分子壳聚糖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饲以高脂高糖饮食4 w后,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STZ复制大鼠DM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大鼠在注射STZ后每周1次取尾静脉血测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采用高脂高糖饮食+STZ所诱导出的DM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和T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低分子壳聚糖可降低DM模型大鼠的血糖、血清胆固醇和TG浓度,与模型组同期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0.01),且血糖和血清胆固醇、血清TG呈正相关.结论采用此方法可成功复制大鼠DM模型,DM大鼠血糖增高可能引起血脂升高,低分子壳聚糖能降低血糖、血清胆固醇和血清TG含量,改善DM病变.

    作者:尤行宏;吴勇;彭圆;吴丰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龄老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析

    目的了解高龄老人(≥80岁)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HA-ARF)的致病因素、诱因及肾功能转归.方法前瞻性观察老年病房中高龄老人的血清肌酐变化,分析HA-ARF的致病因素和诱因,并观察肾功能的转归.结果 35例高龄男性老年患者发生HA-ARF,94.3%患有慢性肾脏病或能够导致肾损害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引起HA-ARF的致病因素以肾外因素多见:容量不足、心力衰竭和肾毒性药物诱发者分别占28.6%、31.4%和17.1%,肾实质疾病基础上发生HA-ARF者仅占14.3%,其他占8.6%.在以上诱因基础上并发感染者高达71.4%,常见的是肺部感染诱发心力衰竭.保证充足的液体补充和强有力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是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尽管高龄,85.7%的HA-ARF患者经过及时治疗肾功能恢复至基础水平,仅14.3%肾功能无恢复或恶化.结论高龄老人HA-ARF多因肾外因素如容量不足、心力衰竭和肾毒性药物而诱发,大部分患者患有基础肾脏病或潜在肾损害.及时发现肾功能的变化,积极给予综合治疗,85.7%患者的肾功能可逆.

    作者:李美花;段留法;王小丹;崔华;张晓英;范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SP70-骨肉瘤肽复合物激活树突状细胞诱导抗骨肉瘤免疫的研究

    目的使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骨肉瘤肽修饰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研究其作用规律,探讨通过DC提呈途径降低肿瘤抗原肽用量诱导抗骨肉瘤免疫的可行性.方法于体外使HSP70和骨肉瘤抗原肽结合,修饰DC,检测DC的代谢活性及分泌的细胞因子;检测注射DC和HSP70-骨肉瘤肽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HSP70结合骨肉瘤肽可使DC成熟;以HSP70结合骨肉瘤肽修饰后成熟的DC注射免疫,注射量达到8×104 DC时,即可产生明显的抑瘤效应,其抑瘤作用呈数量依赖关系.结论 DC提呈抗原肽激活淋巴细胞的途径能够有效杀伤肿瘤.

    作者:李立森;王国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的关系.方法对13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4例,急性心梗(AMI)78例,均给予静息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与病变血管间的关系.结果 13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75%212支,静息超声心动图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130支,占61.32%;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75%85支,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45支,占52.94%;78例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病变均>75%,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73支,占93.59%.结论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AMI患者二者间有极好的对应性.

    作者:秦海凤;刘永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神经肽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脑室给药对糖尿病伴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瘦素与胰岛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神经肽Y Y5(NP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脑室给药对伴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空腹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治疗组经导管向脑室注入50 μg(5 U/μl)NP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每天3次给药,连续应用3 d;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瘦素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PY Y5受体基因反义脱氧核苷酸侧脑室注射干预后,其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神经肽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侧脑室给药可降低糖尿病伴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改善外周瘦素抵抗与IR,促进脑梗死恢复.

    作者:彭焱;解建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企业离退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研究

    目的调查企业离退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探讨影响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方法利用SF-36问卷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调查企业离退休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调查资料. 结果随着自觉健康变化的不同,企业离退休老年人的生理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有不同的变化.年龄、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是生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和经济收入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一些社会人口学特征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家庭和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红波;宋桂荣;姜又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阿司匹林对蛋白非酶糖化体外抑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的糖基化反应及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方法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溶液孵育,利用氯化硝基四唑氮蓝还原反应测定糖化蛋白值.结果牛血清糖化蛋白量在3 d内逐渐增加,3 d后基本保持不变.阿司匹林可以抑制此反应.随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加.结论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能够发生非酶糖化反应.阿司匹林可抑制此反应.

    作者:高国丽;车光升;董瑶;姜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辨证论治60例

    近年来,笔者从门诊病人选出老年性皮肤瘙痒60例进行了系统观察,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0岁,病程1个月~5年.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0~69岁,病程1个月~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例均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

    作者:韩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人膀胱癌生长及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人膀胱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注射双功能抗体,观察肿瘤生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及凋亡的肿瘤细胞指数.结果肿瘤大小:实验组为(19.50±4.51),对照组为(57.62±8.3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实验组为(2 351±207),对照组为(4 356±54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凋亡指数:实验组为19.25,对照组为9.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转移:实验组无一只发生,而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人膀胱癌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能够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和加速肿瘤细胞凋亡,遏制实验性人膀胱癌的生长转移,为该抗体用于临床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刘忠良;刘禄成;张国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ACE基因I/D多态性与佳木斯地区汉族人群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佳木斯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分型等方法,检测佳木斯地区102例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07例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Ⅱ、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925、0.4299、0.1776和0.4313、0.4118、0.1569, 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6074、0.3926和0.6372、0.3628,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佳木斯地区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病无关.

    作者:吕冬霞;罗佳滨;朱金玲;张玉萍;刘英芹;王秀岩;李月秋;马洪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的表达及与肾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链脲佐菌素(STZ)介导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揭示TGF-β1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作用及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的方法,制作T2DM模型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12、24 w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 糖尿病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TGF-β1表达增强,并且呈时间依赖性.流式定量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TGF-β1在T2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并与肾功能呈正相关.

    作者:王瑞英;姚敏;王绵;苏胜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老年帕金森病

    目的应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PD),并对其疗效及手术方法作探讨.方法对6例老年PD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底核,采用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3 w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佳疗效. 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和运动迟缓明显改善,同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2例曾接受单侧丘脑毁损后的患者亦得到了明显改善,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结论 STN DBS法治疗老年中晚期PD,对症状改善明显,且可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达到佳治疗效果, 具有安全,副作用可逆转的优点;明显减少多巴胺类药物用量.

    作者:何俊德;程国雄;谭红愉;陈葆;吴卓华;邵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羊栖菜多糖诱导MCF-7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对MCF-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藻类多糖的抗肿瘤机理.方法流式细胞仪观察SFPS对肿瘤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 mRNA的表达.结果羊栖菜多糖可阻滞MCF-7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升高细胞凋亡指数(APO);同时上调Fas,FasL mRNA的表达.结论羊栖菜多糖可能通过上调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作者:王建光;杨新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普通人群的2~4倍[1].本文通过观察老年T2DM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探讨老年T2DM并发冠心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作者:许振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位点组合双室同步起搏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心肌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位点组合双室同步起搏模式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 7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每一只动物随机组合为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后侧壁(RA-RVA-LVPL)、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尖(RA-RVA-LVA)和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后侧壁-左室尖(RA-RVA-LVPL-LVA)起搏模式.分别比较不同起搏模式下的左室内压上升/下降大速率(±dp/dt max)、左室松弛时间常数(τ).结果 RA-RVA-LVPL-LVA起搏模式的±dp/dt分别较RA-RVA-LVPL、 RA-RVA-LVA起搏模式显著提高,τ值明显下降(P均<0.05),而RA-RVA-LVPL起搏模式和RA-RVA-LVA起搏模式之间±dp/dt max 、τ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A-RVA-LVPL-LVA起搏模式在保持房室激动顺序和双室同步起搏的同时,还能改善心室内的电机械同步性,较其他双室起搏模式具有更好的心肌力学效应.

    作者:刘晓堃;傅向华;马宁;谷新顺;郝国贞;刘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支气管前列环素合酶基因表达

    目的研究前列环素合酶(PGI2S)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支气管表达及分布.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对支气管前列环素合酶基因表达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前列环素合酶基因在低氧高二氧化碳组大鼠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广泛表达.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导了大鼠支气管前列环素合酶基因的表达.

    作者:曾海环;王良兴;胡颖;陈少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参皂甙Rg3抗鼠源性膀胱癌BBT739黏附、侵袭和肺转移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对鼠源性膀胱癌细胞系BBT739黏附、侵袭和肺转移的作用.方法应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3对膀胱癌细胞BBT739体外黏附力的影响;通过癌转移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g 3对膀胱癌小鼠肺转移的影响;体内侵袭模型通过给予不同剂量人参皂甙Rg3观察18 d后癌组织的侵袭情况,病理分级检测相关癌的侵袭阶段.结果人参皂甙Rg 3可以明显抑制鼠源性膀胱癌细胞系BBT739体外的黏附(P<0.01)及癌细胞对小鼠肾胞膜下的侵袭过程,抑制小鼠膀胱癌肺转移的发展(P<0.05).结论人参皂甙Rg 3通过抑制癌细胞的黏附、侵袭和癌组织抑制癌转移的发生.

    作者:杨威;李博;乔世兴;关文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引起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预防组.剖取胸腺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胸腺细胞凋亡数和DNA 断裂的百分率明显多于治疗组和正常组.结论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杰;薛玉凤;赵聚宾;程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DF)在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中是治疗困难和病残率高的疾病,非创伤性截肢中50%是DF[1].根据患肢的病变程度、范围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重建下肢血供,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的关键.

    作者:吴培义;李承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